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做个好教师

一、坚守教师发展的主题:做个好教师

这是个需要名师、教育家的时代,也是个能诞生名师、教育家的时代。但何为名师、教育家?名师、教育家究竟是怎么诞生、发展的?答案可能很多,不过,其中一个答案必须引起我们更多关注并付诸实践,这就是名师、教育家首先是个好教师,名师、教育家是从好教师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们首先要做个好教师;教师发展的主题应当是:大家做个好教师。

“做个好教师”这一主题诠释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做个好教师是面向所有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假若定位于少之又少的名师、特级教师的培养上,必然只顾及少数教师,忽略甚至放弃了全体教师发展,而忽略、放弃了全体教师发展,必然使名师、教育家的成长丢失了基础,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整体和全面提升。只有召唤所有教师都发展,都争取做个好教师,才能构造名师、教育家成长最丰厚的土壤。其二,教育需要高地,也需要高峰,没有高峰的引领,高地显得平庸,这就叫“好的平庸”。但倘若没有高地,高峰也耸立不起来,即使有所谓的高峰,那也一定是虚空的。高峰与高地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影响,高地才是真正的高地,高峰才是真正的高峰。好教师的群体好比是高地,在瞻仰高峰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深情地凝视那一片高地。其三,好教师是基本要求、普遍要求,但基本要求并不低,达到基本要求绝非易事;普遍要求并不普遍,面向所有教师,内在地包含着鼓励教师个性发展、更好地发展。正是基本的、普遍的要求为教师的个性发展、更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多元发展的可能。

从以上初步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是大家做个好教师,而非名师、教育家。值得注意的是,当下的名师发展、教育家成长口号过响、热度过高,无论是口号还是实际的行动,名师、教育家成长成了重点、焦点、兴奋点,这就有意无意地遮蔽了做个好教师的要求,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势必受到影响。具体表现为: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发展共同体,成为学校发展的重点战略;所谓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规划,其目的实际上也是从中选苗子,把目标指向了名师。由此不难看出,名师培养、发展成了教师队伍建设的轴心,成了主题。此外,对学校的评价、考核,重要指标是名师的数量、名师发展的梯度等,把名师培养的权重提到不合适的地位。显然,这对一般教师形成了不合理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没有起到鼓励作用,而且很可能让他们感到压抑。因此,对当前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应当多一份理性,多些反思,准确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让大家做个好教师的声音再次响起来。

二、好教师好比一滴清水,其内涵相当丰富,有更生动的表达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是一滴水,是清水,不是肥皂水。这是她的自谦之词,也生动而深刻地描述和阐释了她自己的定位,道出了一个理念,描绘了一种形象:好教师好比一滴清水。

是一滴水,很微小,但不渺小,它折射出的是阳光,也会映照土地。清水,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清纯、明亮、美丽,而肥皂水则不然。肥皂水虽然五彩斑斓,却会瞬间消失殆尽,虽到处飞扬飘荡,却显得浮躁、浮华,甚至浮夸。正是这一滴水,让她从容地走到人生边上,又从容地坐在人生边上,从容中低调,低调中积极,积极中丰盈。也正是这一滴清水,让大家记住她、怀念她、崇敬她、学习她。教师好比一滴清水,是说好教师平常、普通,却自信、自豪,还有伟大。有人曾这样论述过伟大:不是显得伟大,而是因为伟大。“显得”伟大那是在“秀”,而“因为”伟大那是在“干”。好教师就应该是这样的伟大,就应该这么去追求伟大。看来,名师、教育家是伟大的,好教师也是伟大的,从某种角度说,好教师的伟大更可贵、更重要,因而更伟大。

不必回避伟大。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里说:“伟大在哪里?伟大不是那些对象、工具,而是事物的本身,即主体,亦即自己,这叫伟大的事物。”帕克·帕尔默实际上是在阐释:当你作为主体的时候,当你在不断追求和塑造自己心灵的时候,你已经开始成为伟大了,也许这才是教师最伟大的教学勇气。帕克·帕尔默的观点已被中国好教师证明、演绎了,中国好教师正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伟大。

于漪老师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我一辈子学做教师。”多简单、平实,内涵却丰厚、深邃。一辈子做教师,是对教师事业的热爱、忠诚、执著、不离不弃、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欢;一辈子学做教师,正是这一个“学”字,道出了做教师永远是个学习的过程,不断学习、不断领悟、不断改进,是个终身学习者。好教师之好,就好在“一辈子”和“一辈子学”上。谁不赞扬于漪老师是个好教师?她永远被人尊敬。

李吉林老师说:“我是一个竞走运动员,又是一个跳高运动员。”运动员的特征是“运动”,是实践,是行动。竞走运动员走得又好又快,永不停步,永远前行,向着明亮的那方,可是他的脚永远不离开大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那根杆子是根标尺,是目标,是高度,跳高运动员就是不断提高那标尺,不断提升高度,去跨越、超越。其实,李吉林跨越、超越的是人生的高度。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再到情境学习,不断攀登、突破。李吉林是个好教师。好教师之好,好在自我超越。

洪宗礼老师说:“我把工作当作学问来做,我要站在讲台上,又要站在书架上。”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学问,研究就在日常平凡、繁琐的工作中,学问就在即时性的研究中;站在书架上,时时在读书,自己就成了一本书。从书架上再回到讲台前,他把脉管里的血液换了一遍,呼吸也变得更自然,这就迫近了永恒。好教师之好,就好在商量、研究、学问、专业,这样的好就是一种崇高。

好教师是伟大的,我们应当做个好教师。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题永远在教师生涯中熠熠闪光。

三、从教师专业发展到教师发展:教师应当有大格局

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教育一大进步。教育是专业,是有边界的;教师是专业工作者,具有不可替性。这就赋予教师这一职业以专业认可,体现了专业价值,获得了专业尊严。当前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专业水平亟待提高,距离用专业的方式做专业的事,尚有不小的差距。所谓专业,实质是把握从事工作的本质、特质,遵循其规律、特点,所做的一切要“踩在点子”上。从这一要求出发,认真反思,实事求是地判断,我们确实做得还很不够,专业发展是永远的重点。

具体专业是什么?对教师来说,首先是他的学科专业,比如语文教师的专业是语文和语文教育,数学教师的专业是数学和数学教育,如此等等。毋庸置疑,学科专业是教师的身份和标志,一个学科专业水平不高的教师,是成不了好教师的。应当关注的是,无论是总体还是个体,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既存在着“先天不足”——在大专院校里还不是学得非常扎实的,又存在着“后天不够”——后续学习、拓展、掘深没有跟上,因此,学科专业发展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其次是课程。随着课改的深入,课程已进入教师专业发展范畴,课程意识、课程理念、课程体系、课程评价等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专业。这方面我们已有了长足的进步,进展的步子在加大。但是,课程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有的还很脆弱,理论上还不清晰,实践上还不自觉,有时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发生冲突,二者形成对立。课程专业发展同样不可松懈。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有新的追问:在学科专业、课程专业以外、之上,还有更大的专业吗?其实,这一追问的另一种解读是:究竟如何解读专业?我以为,教师专业发展,既有狭义的,又应有广义的,狭义的专业是学科专业,也包括课程专业,而广义的专业则内涵更广更深。以上对追问的两种解释,带来的思考是:如何更准确地命名,是教师专业发展,还是教师发展?我的主张是:教师发展。教师发展包含着教师专业发展,应当在重视专业发展的同时,更重视教师发展,从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发展。这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大格局。发展的格局影响、决定着教师发展的视野、规格、品味和水平。当下教师发展的问题就是:格局不大。我们的任务是,确立超越的理念,让教师发展有大情怀、大视野、大格局,因而有大智慧、大发展。这样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首先是人生意义的追索者和创造者。这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我称之为“第一动力”。人是意义的存在,而人的意义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自己创造的。不过,人既可以是意义的创造者,又可以是人生意义的破坏者。教师当然要做人生意义的创造者。这对于教师发展来说,似乎太远、太空,过于形而上、不接地气。我认为,教师发展固然要接“地气”,还要接“天气”。所谓“天气”,就是人生意义、理想、精神、思想,这是形而上的。只有“地气”与“天气”同时接通的时候,即形而上与形而下相结合的时候,教师的发展才从根本上、完整性上得到保证。教师发展应有较高的价值立意和价值追求,这就是教师发展的核心要义,也可视作教师发展的核心素养。

教师首先是道德教师。道德教师超越了学科,即所有学科教师首先是道德教师。道理并不难理解:教育首先是道德事业;道德是人发展进程中的光源;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教师的内涵是:教师有道德;教师对道德的价值有深刻的认知;以道德的方式展开教学;根据学科的特质、特点有机融入道德教育。显然,这对教师的道德修养及其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此,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落实才有保证;也唯此,教师发展才更具道德方向感。

教师是课程领导者。领导与管理比较,领导是个复数,校长可以是课程领导者,教师也可以是课程领导者。这是理念上的一大转变:从教师是课程的忠诚执行者到课程开发者,再到课程领导者,其间都贯穿着课程研究与创造。作为课程领导者的教师,要关心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还要关心整个学校课程,不仅关心、关注,还要参与课程的决策与规划,参与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这是其一。教师还应自己开发课程,有学校将其称为教师课程。从开发主体和课程领导者的理论来看,这一概念是成立的,其实践也是可行的。所谓教师课程,是指教师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自己的理念和追求,开发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这是其二。教师还应帮助、指导学生自己开发课程,让课程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课程。这是其三。说到底,所有课程,教师都在进行创造性的整合和开发。

教师应是优秀的儿童研究者。教学离不开儿童,教学研究与儿童研究不是两张皮,“教学即儿童研究”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名师、教育家成长的历程都在印证这一个信条:优秀教师应是优秀的儿童研究者,对儿童的认识有多深,对儿童的发现有多准,教学的成功就有多大。认识发现儿童是儿童研究的主线,也是教师发展的核心素养。问题的另一面,儿童对你有多爱,儿童对你所教的课程有多少惊喜感,你的成就感就会有多大。“教学即儿童研究”将教师专业发展推向深处。

好教师是反思型的实践家。不是一般的实践者,而是实践家。实践家不同于实践者在于前者有理论支撑、理性思考、研究方法等。而这些要求往往聚焦在反思上,学会反思,就是学会批判、学会改变。反思是好教师的重要特征,也是成为好教师的关键。

以上对好教师的定义,是超越学科专业的,有的也超越了课程专业。这是一种大情怀、大视野、大格局,好教师是“大教师”。 PG1PF8AusgQWIbLk07gcdfQPxjOZH/gyysKiVhHRcBCSsTt0Heg07gc6Yx5drVN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