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4至7岁这一阶段儿童心理处于主动对内疚的心理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面对的问题是需要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或者升入小学,他们开始面临进入社会生活的挑战。儿童必须学会怎样与其他人一起玩、一起做事,怎样解决不可避免的冲突。儿童通过寻找游戏玩伴以及参与其他的社会性活动,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发展。这样会在他们人格中形成自信和目的之品质。
所以小学一年级电影课程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离开家长进入学校而产生的分离焦虑的问题。这一学年儿童阶梯电影的主题是通过电影让孩子们克服自己的心理困境,适应学校的生活,进而通过探索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他人充满信任,懂得爱与占有的区别。
第一部电影选择了《除夕的故事》,电影既符合一年级的年龄特点,又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电影课程以及相关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孩子们顺利融入学校生活,并获得参与感与成就感,从而热爱新学校,热爱新生活。
这一阶段的孩子在道德发展阶段上处于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熟悉学校的生活规则,克服在家庭中养成的错误习惯。减少麻烦的产生有助于孩子获得融入感,于是我们选择了《没头脑和不高兴》,通过电影让孩子们明白哪些品质和习惯是符合社会要求和期待的,哪些是不好的,进而懂得及时改正,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雪孩子》和《101斑点狗》帮助孩子克服在家庭中形成的“我就是中心,你们都要围着我转”的想法,教会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帮助别人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学会获得别人的帮助。这是孩子开始学校生活应学会的良好习惯和品质,是顺利进行集体生活的重要转折。
《你看起来很好吃》的故事让孩子们学会独立,真正的成长是从学会独立开始的。
小学一年级电影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心理品质。根据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特质我们精选了多部儿童电影,通过电影理解儿童,引领其成长。
相较于一年级,二年级孩子已经熟悉了学校的环境和学校生活的规则。在学习生活中有些人进步快,有些人进步慢。在集体生活中,会有各种矛盾和冲突的产生,面对这种情况应增强孩子们的耐挫感,进而能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积极阳光的心理品质。小学二年级这一学年儿童阶梯电影的主题是通过电影让孩子们克服自身的弱点与缺点,学会在探索与试错中找到正确的成长方式,勇敢接受学校生活的挑战,从而培养儿童乐观阳光的性格特征。
电影《木偶奇遇记》呈现的是一个孩子怎样成为好孩子的过程,成为好孩子的愿望支配着匹诺曹的一切,但他又面临着要克服撒谎、逃学、懒惰等缺点,克服了这些缺点才能实现道德境界的提升。电影告诉孩子要敢于在犯错中去经历,在经历中认识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电影远比空洞的说教更能打动孩子,更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天书奇谭》用神话传达了一种社会规则,告知孩子们社会期待他们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通过这一电影,孩子们懂得了分辨善恶,明确了自己要成为更好的人。
从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来说,此时的孩子具备“我要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愿望,成为一个好孩子意味着呈现自身的缺点,并战胜自身的缺点,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电影《大闹天宫》和《大圣归来》讲的是男孩成长的故事。孩子总有无法无天的童年时光,当他们来到学校,规则和秩序会降落到他们身上,他们对规则和约束有一个反抗、认同和接受的过程,而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则是成为既勇敢无畏又能遵守规则和秩序的好孩子。这两部电影呈现了儿童这种既矛盾又抗争的心态。
《小男孩》讲的是有关信仰的故事,小男孩的信仰是父亲能够回来。只有信仰还不够,重要的是行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会通过行动,通过爱,使信仰变成现实。小男孩的意愿清单让他学会了接纳、爱、合作、勇敢,它们正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应具备的美好的品质。
从道德发展阶段看,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发展到“我想做个好人”“我想要奖赏”的阶段,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善于抓住儿童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培养儿童阳光乐观的良好心理品质。
根据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7至9岁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处于勤奋对自卑阶段。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成绩发生转折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儿童开始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为学习成绩、为得到大家的欢迎、为引起老师的注意、为体育比赛中的胜利等开始与别的孩子展开竞争。他们不可避免地要将自己的聪明和能力与同龄儿童进行比较。在学习生活和竞争中如果儿童体验到了成功感,他们就会进入良性的教育学循环。而要在学习和竞争中获胜必须让勤奋成为生活的习惯,养成勤奋感,进而在人格中形成能力之品质。
如果孩子不能适应这一挑战,他的人格中会产生自卑感和缺乏能力的消极心理品质,严重的会发展成自卑情结,对今后的创造与生活都会产生消极影响,进入恶性的教育学循环。
所以,三年级的电影,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理性和辩证思维,提高其分辨是非的能力,通过认识自我、学会承担培养勤奋感和自信心。
电影《千与千寻》讲的是寻找自我的故事。电影中父母犯了贪吃的错误,千寻没有成为像父母一样贪吃自私的人,也没有被汤婆婆的权威恐吓住。孩子们通过电影明白这种错误的危害,进而会像千寻一样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法。无论是在现实世界中还是在神隐世界中,孩子们明白,必须通过劳动和勤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有助于培养勤奋感,形成美好的心理品质,也明白了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人生命题。
电影《花木兰》讲的是美国版花木兰的故事,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民间故事,但优秀与经典是不分国界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花木兰的故事被世界各国喜爱,在于她积极主动的担当精神:遇到困难与危险并不是一味地退缩和哭泣,她勇敢地拿起了她的剑,像个男人一样,像个英雄一样敢于投入到战斗中,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性。花木兰的形象是理想女性的典型,也是现代女性应具有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素质的综合体。
电影《南国野兽》讲的是爱与成长的故事。电影中的小玉米和父亲居住的环境非常恶劣,但父亲一直教育小玉米要独立自主,要学会独自生存,劳动勤奋是养活自己的最好的方式。电影中还涉及自由和勇敢的主题。电影中有困境,但更多的是在困境中寻找自由,自由和自信是一个人获得良好自我感觉的强大动力。
电影《驯龙高手》讲的是英雄成长的神话故事:最弱的男孩如何通过经历和考验,拯救一个种族,从而成为真正的英雄。与维京人不同的是英雄不是靠力量去取得绝对的胜利,而是通过接纳去赢得对方的认同。当然,由弱变强是需要艰苦地训练,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的,幸运的是小嗝嗝的身边还有一群同样努力的小伙伴。电影让孩子们明白,真正的强大是集体的强大,真正的成长是通过自身的成长带动周围人的成长。
电影《疯狂动物城》涉及了人性的弱点、人们固有的偏见,教育孩子们对不理解的事物要学会接纳和宽容。电影讲述了朱迪疯狂的梦想、疯狂的意志、疯狂的行动,教育孩子们不要放弃梦想,不要放弃努力,不要放弃行动,当你竭尽全力,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小学四年级的儿童,从道德发展阶段来看,发展到“我能体贴别人”的阶段。
四年级这一学年我们提供给孩子们丰富的成长故事,通过电影故事促使他们在心态上学会接纳、宽容,在行动上学会合作与探索,在人际关系上通过同伴间、亲人间的教育获得成长的力量,从而给生命的发展打上丰富的底色。
电影《天堂的孩子》讲的是一对生活在穷困家庭环境中的兄妹,虽身处逆境,却不抱怨不自卑,为了一双鞋子与生活抗争的故事。他们的理想是得到一双运动鞋,以摆脱两人上学同穿一双鞋的窘境,理想很卑微。兄妹二人为了在比赛中赢得这样一双鞋子而开始了奋斗。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尤其打动人。现在的孩子在物质上从未体验过缺失,但精神世界却是苍白无力的。
电影《南极大冒险》,不只是一个关于冒险的故事,冒险只是线索,电影通过冒险体现了责任与承担的重要性。电影中人与狗的故事非常打动人,狗为人类做到了自身能做到的一切,而人类也应为狗尽到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电影打动我们的是责任和担当:属于自己的责任不能推给别人,勇敢承担并付诸行动就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们从电影中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影响,从而在他们生命深处种下关于责任和担当的种子。
电影《追风筝的人》的主人公,在少年时代犯了错误,对儿时的玩伴哈桑造成了伤害,但由于不敢面对又远走他乡,这成为他多年的心结。在他成年后,他开始勇敢地面对自己犯下的错,并用行动去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变成了一个真正勇敢的人,也变成了一个追求善良正义的人。
电影《狮子王》讲的是一个克服懦弱、胆小、逃避,从而勇于承担使命的故事。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都有会妥协和迷失的时刻,但关键时刻要听从成长的召唤,认清自己的责任,认清自己的位置,勇于承担使命,这样才能成为精神世界荣耀石上的国王。
电影《河童之夏》涉及了人与自然、同伴的关系,接纳和宽容等重大的主题,从主人公康一身上孩子们可以学到善于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康一对菊池由抗拒到接纳,因为他理解了菊池的处境,具有了心理学意义上的同理心,所以才能与菊池成为好朋友。康一与河童小酷之间友谊的确立也是因为他们一家诚心接纳小酷,理解小酷的处境,能设身处地地为小酷着想。电影中父母的教育也是极为值得借鉴的,电影让孩子们看到成长中很多珍贵的品质。
所有这些电影,都培养了孩子美好的品质、坚强的性格、积极健康的心态,给孩子们的成长打上了丰富的生命底色,使他们拥有良好的同理心和良好的同伴关系,从而顺利实现成长。
10—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心理特征上已经日趋成熟,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风格,思维发展上遇到一个重大转折期。小学中低段的儿童的思维方式侧重于形象思维,而小学高段的孩子思维方式上存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是一个“关键的年龄”阶段。
为了适应儿童心理品质的发展,在小学五年级可通过电影课程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品质。
电影《小王子》讲的是相互接纳和认同的故事,故事教会孩子们如何建立友谊,如何维护友谊。世间最难是真情,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以童话的方式表现出来具有别样的意义。电影把童话与现实相结合,把小王子与小女孩的经历相重合,让孩子们感同身受,加深了理解。
电影《想飞的钢琴少年》讲了一个天才少年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一直在寻找自我,他不愿意像父母期望的那样成为被培养的天才,成为父母的炫耀品,而是果断地听从内心的声音。他知道他的天赋不应是被人摆布的,消极被动的,而应是为了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所以他对钢琴学习和自己天赋的认知有了一个重大的转变,进而实现了个人人格和道德境界的提升。
电影《外星人E.T.》讲的是理解与接纳的故事。人们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往往心存恐惧。而电影中的主人公,教给孩子们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要用接纳和宽容去对待新事物,从而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秘密通道。
电影《冰雪奇缘》有利于引导孩子们顺利克服叛逆情绪。叛逆是孩子独立探索的尝试,是自我成长中必然要经历的一部分。孩子们的尝试,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但不尝试怎么知道对与错呢?所以当孩子挑战了父母的权威和学校的规则时,父母和老师不要一味地去压制,而是要沟通和引导。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需要转变,父母要转变的是看待问题的方式,孩子要转变的是对自己行为的认识,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这样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电影《夏洛特的网》讲的是寻找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故事。电影中的小女孩和蜘蛛夏洛特都把生命的价值放在救助小猪威尔伯的身上。为此他们组成了一个团队,包括自私的老鼠坦普尔顿都因此而获得了转变,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所有这一切都告诉孩子们,因你的存在而这让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你是谁的夏洛特,应成为班级的精神密码;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应成为孩子们道德品格提升的重要助力。
从学龄发展阶段来说,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学业上面临升入初中的学业挑战。智力发展在浪漫期积累的基础上进入智力发展的精确期。孩子们无论在生活和学业上,还是生理和心理上,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这一阶段阶梯电影的任务是通过理想与信仰、坚守与放弃、努力与坚持、理解青春等丰富的主题引导学生形成直面现实,勇于接受挑战的心理品质。
电影《魔戒》讲的是关于责任与使命的故事,故事中有对未来世界的设想,更有对人类行为的理性反思。弗罗多是被唤醒的责任和使命的象征,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沉睡着一个弗罗多,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唤醒。
电影《伴我同行》讲的是关于同伴关系的故事。孩子们在良好的同伴关系中获得心灵的慰藉,获得支持。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孩子们能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电影涉及了死亡这一主题,孩子们通过电影中的历险故事,经历死亡,理解死亡,尊重死亡,从而更加珍惜生命,更加重视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这部电影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很好的素材。
电影《城南旧事》讲的是对童年的回忆。小学六年级这一阶段,孩子们要小学毕业了,要告别童年进入少年时代。但童年中那些影响孩子生活的重要的他人、重要的事都是他人生的磨刀石。电影教育孩子们珍惜自己的童年,学会明辨是非,铭记美好,在未来的生活中创造一个新的自己。
电影《怦然心动》描写的是童年时代的美好情感。这种情感不一定是爱情,但一定会使你变得更美好。现在的孩子普遍早熟,但又不会处理突如其来的感情问题,所以在小学六年级可以渐渐渗透感情教育的主题,通过电影让孩子们看到情感变化的线索,引导孩子们学会正确处理和引导这些情感。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守护,也是电影的真正意义——让孩子获得真正的成长。
电影《人工智能》讲的是关于爱的故事。真正意义上的母爱超越了血缘,超越了亲情。真正的爱是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所以电影中的大卫渴望与母亲共同生活。这是一个寻找爱,创造爱,从而变成真正男孩子的故事。谁能说电影中的机器男孩不是真正的孩子呢?
这就是力量,电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