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别样的精彩课程,别样的成长阶梯

非常有幸在王晓琳老师的书稿付梓前,在河南济源一中的活动现场亲自聆听了她在电影课程方面研究和探索成果的分享。其间,我深深为一个一线教师严谨的研究态度、超凡的思维创见所打动。看到王晓琳老师呈现给读者这样一部具有学术研究分量,同时又具有巨大实践价值的班级活动研究著作,由衷为她丰硕的研究成果而欣喜,也为自己能在这样一部具有开创意义和独特创见的研究著作前面抒发几句感言而备感荣幸。

王晓琳老师的这本著作凝结了一个一线教师不懈探索和深刻反思的思维成果。听王晓琳老师本人介绍,自2005年起,在她的带领下,一批教师自发地在班级内开展电影课程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实践活动。通过几年的打磨,他们积累了电影在班级管理、学生人格塑造方面的作用的第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

在有了初步研究积淀的基础上,他们开始了团队研发。2007年起,王晓琳老师参与了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的学习,2011—2015年担任新教育网师电影院电影课程的讲师,带领全国性的高端学术研修团队通过团队合作的模式,专业性地研讨了200多部经典教育电影,开发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阶梯教育电影课程,研修成果《影响孩子一生的100部电影》(小学、初中、高中)系列电影丛书2016年9月由河南大象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以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和怀特海的“浪漫—精确—综合”的教育学循环理论为依据,为不同学段的孩子推荐最适合他们心理发展需求的电影,通过电影引领成长。电影丛书出版后,一线教师反响强烈。在收到赞赏的同时,也收到了来自一线教师的新要求和新建议:推出适合教师使用的电影课程读本,具体指导一线教师以电影课程为载体,在教室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2015年,王晓琳老师担任南明教育电影课程的讲师,带领电影研修团队继续深入研讨,侧重于电影课程与教室里的教育实践相结合,把电影故事融入到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学低段把电影课程与孩子们的读写绘活动相融合,提升孩子们的理解、阅读以及创作水平。在小学中段和高段把电影课程与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相结合,开展电影人物写绘、电影海报创作、电影情节表演、电影故事续写、优秀影评评比等活动,使电影课程成为承载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平台。他们还通过家校合作把学校电影生活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生活,让电影真正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全国优秀实验教师的推动下,在一批实验校的整体推进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创立了完整的小学电影课程体系,于是有了这本书的问世。

笔者在对王晓琳老师的研究团队深感钦敬和叹服的同时,也期冀更多的教育者关注和学习相关的课程改革经验成果,通过丰富的电影资源引领班级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学校品质的提升。

纵观王晓琳老师的创新探究,我们可以窥见他们在实践探索中所秉承的科学理性和缜密思考,他们的研究不仅有一线教师研究所特有的鲜活灵动的特质,更体现了难能可贵的学理思考,给我们进行电影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范式。

其一,要形成基本的课程开发与组织范式,明确电影课程的价值意义,明晰课程开发与组织实施的具体操作要点和流程,从而为一线教师开展电影课程提供具体指导。也就是说,要注重课程开发的可复制性、可操作性,给老师们带得走的能力,让他们真正看得懂、学得会:不仅能参照书中提供的范例组织与实施电影课程,还能根据自身的优势、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开发新的电影课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电影课程实践。

其二,电影课程应为学生搭建好成长的阶梯。所以,在课程的开发和具体实施中,不应侧重于电影思想的深度解读,而应以电影课程为平台,承载丰富多彩的电影活动,重视学生活动中呈现出来的所想所思。要通过这个课程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给孩子的生命打上丰富的底色。

比如:电影《除夕的故事》给小学低段的孩子们提供了中国年文化的丰富故事,孩子们通过电影丰富了知识,又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电影《你看起来很好吃》通过食肉恐龙哈特的成长经历,让孩子们体会到,要成长必须学会独立,必须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必须学会关爱他人,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自我中心主义,才能形成正确的社会情感。

电影给孩子们提供了成长的范本。通过对一个又一个有意义的电影文本的聆听,孩子们产生深刻的共鸣,仿佛是自己的故事一样,最终使生命呈现多姿多彩的丰富性。

笔者一直坚信自己的一个简单、朴素的教育判断:班主任的育人活动一定是个性化、创造性和艺术性特质的有机统合。而王晓琳老师的团队的研究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出色的范本,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教育风格和研究理路。关于电影课程的实践与操作,他们特别强调了“教育力”的汇聚与穿越。

第一,“汇聚”强调的是师生精神上的高度融合。

通过电影课程,师生们围绕着一个伟大的事物凝聚在一起,师生之间有了共同的活动主题,有了共同的语言密码,有了共同的精神场域,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从而形成了共同的愿景。电影成为班级生活的黏合剂和学生们的精神食粮。

第二,“穿越”强调师生参与的重要性。

他们开展的电影课程强调生命在场,强调每一个孩子的真正参与,从而引领每一个孩子的思考与成长。孩子们通过电影课程共同参与班级的电影活动,展现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养成了积极主动的心理品质。每一个班级最终展示出来的作品可以不是最精美的,但是因为是孩子们自己创造的,所以格外具有魅力。

第三,课程最高的目标是促进孩子的成长。

孩子们精神和人格的成长是开展电影课程的目的,电影课程真正关注的是教室里孩子的生存状态。所以电影的选择强调的是能体现正能量,课程的方向强调的是引导孩子们积极成长,带给孩子们正确的人生引领。

所以,电影课程中的每一部电影,他们都精挑细选;每一个主题,他们都精心策划;每一个环节,他们都精心设置:让电影的魅力在教室里持久散发生命的芬芳。

诗人泰戈尔曾说,“绿草是无愧于它所生长的伟大世界的”,凄凄芳草,默默无闻,它们静静地,在没人瞩目的自然时空里,完成着一次次优雅的绽放。历尽繁华锦绣,它们又回落成泥,回归给予它们丰厚滋养的土地。

无数像王晓琳老师一样的优秀的一线班主任,就是一线教育实践这块广袤天地中朴实无华的“小草”,他们不仅在日常的教学中尽自己的本分,教书育人,还不忘自己的担当和使命,竭尽所能,不懈研究,为脚下这片给他们提供成长给养的教育实践的沃土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信,这些默默无闻的小草,才是构成教育实践这片沃土无限生机的基本底色!

迟希新
于北京小西天 0srYufL0ZQBtK/eEiwNDY80kNuJlX38oEBvx19RNW36Kp53EpmzSTEKfP9d3ELj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