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教育生活中,案例分析是使用频率最高、用途最广泛、最贴近工作需要的一种教育研究形式。从结构上看,案例分析由案例陈述和分析阐述两部分构成。其中,案例既可来自自身的教育生活实践,也可以来自同事、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成员身上的教育故事,还可以来自他人的教育叙事或其他类型的教育文字。比如,遇到了一个较为棘手的教育问题,事后围绕着它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剖析,便是完成了一篇脑海中的案例分析;两位教师闲聊时针对班级中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从多个方面寻找证据印证自己的观点,便属于口头创作了一篇教育案例分析;偶然间发现了一种不正常的教育现象,心有所触,便拿起笔对此种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系统性批判,便是书面创作了一篇教育案例分析。可以武断地说,所有的教师都或多或少地“创作”过教育案例分析的“文章”。只不过大多数人仅仅是用大脑、用口进行“创作”,并未形成理性的文字。
与大脑中想一想、口头上说一说相比,白纸黑字的教育案例分析更有利于系统性阐释表达者的教育见解。毕竟,文字形成的过程中,表达者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去作多方位的思考探究,甚至可以为了更好地表达观点而先期阅读大量的理论资料。如此而诞生的文字,必然更具教育理性,更能够客观公允地阐释事理。
教育案例分析的常见结构,有下述四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