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忌主题不清,宜目标明晰

一则教学叙事,应集中陈述一个目标明晰的教学故事。写作之前,便应思考清楚,该教学行为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又是什么样的活动落实了此种理念。切不可只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故事的陈述与渲染中,忘记了教学叙事的根本目的。

为数不少的教学叙事,存在着“重叙事轻理念”的缺憾。写出来的文章,虽是叙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故事,却无法从故事中解读出先进的教学理念,亦无法归纳出清晰的主题意义。这样的故事,只是告诉读者“我”在课堂上做了这样一件事,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中包含了什么样的教学规律,蕴含了何种教学技巧和原理,不但读者不清楚,作者也没思考过。

下面这个片段,便很难解读出应有的教学理性:

又要教《林黛玉进贾府》了。上一届教,动用了视频、音频等手段,把相关的“金陵十二钗”判词改编的歌曲啊什么的都给学生下载好,足足讲了一个多星期,效果还可以。可能由于学生接触过老版本的《红楼梦》,所以多少还可以产生点共鸣,其实当时我就在感叹了:很多学生实际上都没有看过这个版本的,因此效果只能算将就。当年的PPT做得那个好啊,只可惜后来U盘中毒了,全给我毁了。

昨天一同学来谈论读名著的问题,我就和他谈到《红楼梦》,一谈才发现,书是“四大名著”,但一旦拍成影视剧,人物形象一定位,那就真的是一个年代的人有一个年代的审美倾向——我们70、80年代的人认为87版王扶林导演的《红楼梦》好看,但现在的90后就不一定认同了,李少红导演的新版本可能才是他们的最爱。虽然大家都在说,在新剧中林黛玉太肥,薛宝钗太瘦,但学生就说了,现在的人物那叫一个漂亮。是啊,这一点我也得承认。87版的人物有些的确不敢恭维,比如三春啊,李纨什么的,现在你要人家小同学硬要说那是“十二钗”啊,简直要她(他)的命!

有的人会说,那陈晓旭是美女了吧?符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了吧?我给你说,那倒不一定,说不定现在的小年轻就喜欢略带婴儿肥的林妹妹呢!所以啊,时代在前进,你就从了吧!

我得感谢那该死的U盘中病毒了,免得我今年又拿着它来上课,那可要把学生折磨死了——老师认为自己找的资料那个好啊,学生们为何没有兴趣听课,光打瞌睡呢?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当老师的悲哀之处。

——节选自新浪博客中某教师的博客文章

这则叙事,在表现形式不严谨之外,更大的问题是主题不清。作为教学叙事,作者呈现出的故事,既似乎是为了告诉读者视频文件应选用新版《红楼梦》的,不能用老版本视频服务当下的教学;又似乎是在说现在的学生的审美观与以前的学生不同,教师应顺应现在学生的审美需要;还好像是说课堂必须用对了资料,才能激活学生的听课兴趣。作者恰恰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依靠视频资料来教学,而不是引领学生沉潜到文字本身?

由此案例可知,教学叙事的写作只陈述做了什么远远不够,一定要想清楚为什么要叙述这个内容,渴望传递出什么样的教学主张。只有理顺了这一点,写出来的叙事才能目标清晰,内容具体,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 Di5Wo+dyEdIgx8eR8QTSJAdmfad3nnXRjHI+VfrOHazfBDK+31i6wCn8ZwRABDV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