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选材——小中见大,平中藏奇

优秀的教育叙事作品,至少具有两大特性:作者渴望表达并试图借此表达而传递出自身的教育觉解,读者愿意阅读并能从中获取某些感悟与启迪。

从写作者角度看,“渴望表达”的内容,一定是打破常规的、能够引起情感波澜和思想触动的人或事。教育生活中虽然每天都有若干个故事上演,但大多数故事不过是在重复昨天、前天甚至很久很久以前的旧脚本。能够搅动写作者的心头波澜的,要么是收获了一份特别的惊喜,比如随手写在作业本上的一段感受“激活”了一名学生的成功渴望,课堂上一次并非刻意的表扬“唤醒”了一名中等生的成长热情等等;要么是遭遇了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比如长时间的全身心投入却换来了一个不该有的误解,一直宠爱有加的学生却突然成了严重违纪的典型等等。这样的事,在他人看来依旧琐屑而平淡,在教育写作者心中却有了不寻常的教育意义,小事情中有了大学问,平凡事中有了大智慧。

当下,教育期刊上发表的教育叙事,多以呈现写作者的教育智慧为主。这些教育叙事,或是讲述“我”与个别“问题学生”之间的交往过程,或是叙述“我”在班集体文化建设上的巧妙做法,或是介绍“我”与家长及同事间交流合作的工作实绩。这些叙事之所以能够公开发表,在于其叙述的小事、平凡事中确有出人意料的“智慧”。把这样的“智慧”描述出来,便是在推广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行为。

从读者角度看,“愿意阅读”的指向较为专业。绝大多数的教育叙事,不会具备小说般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教育叙事的阅读者对此并不存有浓厚的阅读期待之情,其阅读注意力通常在于感知故事背后隐藏着的教育原理,收获故事中蕴含的教育理性,丰富自身的教育情感。教育阅读的目的不是休闲,而是探究。

写作者的“渴望表达”与阅读者的“愿意阅读”,很多时候无法画等号。写作者认为有价值的,或许根本入不了阅读者的法眼。要想实现二者间的期待同步,教育写作者就必须懂得从阅读者的阅读需要出发选择写作素材。

什么样的素材是阅读者所需要的呢?答案不难发现。既然绝大多数阅读者的阅读目的是从阅读中发现教育智慧,收获教育理性,陶冶教育情操,则用以承载这些内容的故事本身必然包含这些元素。这些元素既无需附着于精彩刺激的故事情节,亦无需依赖于独一无二的表现内容。优秀的教育叙事,其展示的故事恰恰应该是琐碎的、平凡的、司空见惯的,是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每天都不得不面对的。故事的精彩只在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寻常”。这些不同寻常,有些来自故事主角的教育智慧,有些来自无法预知的主客观因素。“不同寻常”的背后,是相对宏阔的教育大环境和纷繁复杂的现实人生。 D8zD3eIwqNeMbmdDp7UpCoSLlx0zmRL2zSl4T4qulRBN7f89hqO5dGVIWJzaY75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