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遭遇由后进生组成的班级,怎么办?

李老师:

您好!

我刚刚接手了一个全部由后进生组成的班级。第一次进教室,学生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黑板没人擦;不知谁把纸片撕得碎碎的,撒得满地都是;课间操出操的同学不到一半……可谓坏事一件接一件,让我一时间头大,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您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张老师

张老师:

您好!

现在很多学校为了因材施教,为了“分层教学”,或者为了追求升学率,将同一年级部分成绩暂时落后、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实为无奈之举。领导既然如此安排,我们哪里有挑肥拣瘦的权利?如您所知,同样一个班主任,带后进生组成的班级和带“尖子班”、“实验班”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我们认同的某些言论,“尖子班”的学生也许很容易接纳,但在后进生的班级却可能没有市场。

此困惑不仅现代的教师有,两千年前的孔子也曾遇到过。

庄子《南华经·盗趾篇》讲道:孔子自以为天下人都需要教化——并且相信多数人都可以被教化,他对教育盗趾也是信心满满的。有一次,孔子和盗趾说了一大堆道理,没想到盗趾伶牙俐齿,反过来给孔子讲了一大堆道理——或者说歪理,让孔子哑口无言,抱愧而归。

尊贵如孔子,也有被学生说得哑口无言的尴尬,何况你我?

究其原因,是孔子的思想作为,会吸引大多数人敬仰他、崇拜他、靠近他,但是盗趾所处的环境和孔子构筑的世界有很大不同。也就是说,在孔子设想的世界中,他那些经典言论是可行的;在盗趾所处的环境中,则是自取灭亡的“歪理”。

作为教师,面对一个个后进生,我们很少想到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而更多的是对这些行为表现做是非判断——仿佛孔子那样,把盗趾拉到自己构筑的道德世界中来,评判盗趾的行为。

然而盗趾也好,这些后进班学生也罢,他们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要求自己必须那么做:我不是在老师你所设计的世界中存在着的。如果你来到我所处的世界,以我的环境(比如从小父母离异或是留守儿童,或者身边的同学都不爱学习等)为背景来和我谈生存问题,我乐意和你聊;如果你只是把你的观念在我的世界中散播,只有死路一条,我不骂你,已经算客气了。所以盗趾和孔子能顺畅沟通的前提是:要么你来我的世界重新做一番调查研究,或者我能够去你构想的世界体面地生活。

然而你来吗?(老师,你肯放下原先的理念和我相处吗?)然而我能去吗?(尖子班会要我吗?)生活在你构筑的世界中的人们会接纳我吗?——他们更多地会担心我把他们带坏,或者安排我去做反面典型,甚至去那儿“服刑”吧。

所以,在管理后进班之前,我们作为教师不妨想想:我们所希冀的、试图构筑的班级氛围是否和后进班自身存在的氛围有冲突。在冲突存在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费尽唇舌和学生讲道理,他们是不认同的。好比他们遵从的是狼性法则,而我们却和他们讲如何做羊。毕竟后进班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后进”,他们在群体中所遵守的原则可能是很有效用的潜规则,与我们所要求的规则有区别。如果忽视这一点,而片面地要求学生遵守我们制定的规则,必然会引发矛盾。

所以,在思想教育之前,首先要考虑我们的观念是否可以被他们接纳——哪怕是循序渐进地接纳,也需要技巧;其次是尽可能引领大家形成良好的班风,否则可能是孔子遇见盗趾、秀才遇见兵,或如一个明理的妈妈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道理——虽然孩子认为她说的都对,但也未必遵从。

所以,我们需要探讨的是:究竟应该怎样行动起来,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才能陪伴学生一起进步?

一、不动声色,冷眼分析,以身作则

新接手一个班,学生不打扫卫生,没关系,老师不动声色、以身作则,自己把地扫干净,把黑板擦干净,既不必撒手不管,也不必怒发冲冠。学生集合慢?没关系,我们课间操时早早地站在教室门口,温和而坚决地招呼同学们走出教室。看见违纪现象,也不勃然大怒,只是温馨提醒学生正确的做法。学生态度恶劣,我们只微微一笑,化干戈为玉帛……总之,我们的态度是“温柔的坚持”和“不含敌意的反对”,尽可能避免和学生的正面冲突,让学生感觉自己的淘气、胡闹像是一拳头打在了棉花上,让他们惊诧而又无所适从。当他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待习惯了,自然会排斥脏乱差的现象;当他们能够按时出操了,我们就大张旗鼓地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可的愉悦。这样的忍让不是软弱,而是心灵强大的另一种诠释。

然而,这还只是表面文章。

接下来,班主任要通过观察班级氛围、和家长沟通、向其他科任教师了解情况等方式,确定这个班级舆论的“主导者”(未必是班干部)有几个,他们的性格、行为习惯、“三观”怎样,家庭成长环境如何,有哪些行为习惯和班主任主导的班风一致、哪些不一致等。做到心中有数,知道遇事他们会做出什么反应,足矣!不必急着去改变他们。

我们常说要尊重学生。尊重的含义,是让学生成为他们自己,而不是我们希望他们成为的那个样子。所以,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学生都是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存在着的,教师除了接纳,没有别的招数。如此坚定、温和又心存善意地和学生相处,在这一回合,我们就算不胜利,也很难失败。

二、借助学校竞赛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增强班级凝聚力最好的方式,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竞赛,尤其是一些可以全员参与的大型活动:广播操比赛、歌咏比赛、拔河比赛等。所谓的后进生,不外乎行为习惯差、成绩不好、纪律散漫等,但他们对这样的竞赛有兴趣,只要好好组织,效果一定不错。

比如在我们学校,每年新生军训结束前,有军训汇报;国庆节前的运动会中,有广播操比赛;国庆节之后,有篮球赛、排球赛等;12月份有合唱比赛;元旦前有文艺汇演……积极参加此类活动大有好处:第一,可以让学生忙碌起来,没有时间捣乱;第二,学生们全心全意地迎接挑战,学会了合作,也可以适当改正自己的个性,接纳别人个性的差异;第三,每一项活动都有规则,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第四,大家齐心协力在竞赛中获奖,可增强班级自豪感和凝聚力;第五,一旦比赛失败,老师正好可以引导学生理智应对挫败,这时候就会拉近师生的距离。

很多后进生班级,都是由一次成功的合唱比赛或广播操比赛而开始团结奋进的。

三、借小活动或小故事统一思想,引导学生自律

现在的学生个性张扬、桀骜不驯,我们在课堂上呼喊“别吵了!静下来”也许根本没有用,远不如采用一些令课堂气氛更好的小技巧有效果。

就我自己而言,我带的是职业中专的学生,我经常做的事情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课前共唱一首歌

我会和同学们一边唱《感恩的心》,一边做手语操。一来培养学生感恩的心,二来大家一起做同样的动作,可以让学生的心收一收,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教小学,我建议大家教学生儿歌,以规范学生行为。活泼的儿歌比枯燥的说教,更易于让低年级的学生接受。比如,用“铃声响,进课堂,安安静静坐位上”提醒学生准时上课,用“要发言,先举手,老师叫我再开口”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等等,这些儿歌只要教上两遍,学生就会牢记在心。

2.讲故事,读文章,助力学生成长

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每周上一节故事课。为了让学生养成会倾听、勤思考的习惯,讲故事时,我采取边听边提问题、听故事猜情节的形式,尤其是我看见谁的注意力不集中,就挑选谁来回答问题,这样同学们的心很容易回到课堂上。如果有同学回答不出来,我会温和地让他挑选一个自己认为能回答出来的同学帮助他,并微笑着要求他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后,真诚地道谢。这样开小差的同学既能掌握故事的寓意,又不会对我有丝毫意见,同学之间的感情也更加和谐。

3.目光对视,师生间做心灵交流

课堂上若有嘈杂声,我就面带笑容,用蒙台梭利的“肃静”法,瞪大自己的双眸,让学生和我对视,用眼神交流,会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让课堂纪律好起来的招数很多,只要动脑动手,老师们一定能有更好的办法。

四、树立榜样,拍照展示,引领学生自觉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你以谁为榜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近几年,我每天都会拿着手机走进教室,用心捕捉孩子们不经意的瞬间:关心同学、打扫卫生、认真阅读等。然后利用班会课时间,把同学的照片和成长情况用投影仪放映出来,让学生自评或互评,老师最后给予肯定和鼓励。班会结束后,我会把这些内容做成PPT,发到家长群里,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和家长交流的话题,家长会为自己的孩子点赞,并督促他们更加努力。

五、师生飞鸿,心灵沟通,培养学生自爱

近几年来,我常有外出做讲座的机会。飞机场、火车上、宾馆里……我随时会静下心给学生写信,谈“红颜如何才能不薄命”、“男人味儿是什么味儿”,谈自由与纪律、哲学与人生,谈毕淑敏、龙应台……学生对这样的谈心和书信来往非常喜欢,他们觉得老师的心,始终是和他们在一起的。

谈到如何当后进生的班主任,我不禁要旗帜鲜明地主张“动起来”,因为“执行”比“说教”更重要,其原理是心理学中的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又称行为矫正或学习疗法。它是根据行为学习及条件反射理论,消除和纠正异常行为,并建立一种新的条件反射和行为的治疗方法。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并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源于被它的结果所强化。也就是说,要保持某种行为,就要给予奖励;要消除某种行为,就设法给予惩罚。在后进班管理中,体验比赛获得成功的愉悦、拍照、赞美等做法,就是行为主义中的“阳性强化法”,即及时奖励学生的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而严明的制度约束等,可看作是“厌恶疗法”——让违纪行为带来令学生不快的体验,进一步达到消除不良习惯的目的。

除了行为疗法以外,在后进班的管理中,还要重视学生的认知,所以我在前文提到了用唱儿歌、讲故事、读文章、写信等方式来统一思想,其原理是心理学中的“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通过改变人的思维和不良认知,促进合理思维,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方法。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最常用的认知疗法是“情绪行为疗法”、贝克雷米疗法、梅肯鲍姆认知行为矫正术等。比如,我们新接手一个后进班,班级学生意志消沉,认为自己事事失败,成绩很差,没有前途。这时候,老师除了要运用“阳性强化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运用“厌恶疗法”消除学生的坏毛病外,还要纠正他们的观念,这就需要用“认知疗法”。比如,学生说他们成绩很差,老师可以纠正说:“同学们的意思是,你们以前考试成绩不好?”(答:是的。)“如果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成绩是不是会好起来?”(答:也许会好起来。)“那我们就好好学习试一下吧!”或者问:“一辈子时间很长,能不能因为自己十几岁的时候成绩差,就认为自己是失败者?”这样的理念不但对学生重要,对班主任也同样重要。

同时,我还要特别提醒:后进班学生在班主任眼中的角色是什么,后进生的内涵包括了什么,其实都可由班主任去定义。我们的定义,决定了我们的方法策略,进而决定了学生接受和被引导的效果。假设我们认为后进班学生是“笨蛋”、家长是“混蛋”、领导是“糊涂蛋”,那么势必会让老师成为“废物蛋”,这是认知出现了问题。

我们再来进一步延伸一下:后进班学生在自己眼中的角色是什么,其实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定义。他们的定义,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态度,进而决定了他们被引导的效果。假设学生认为自己只是暂时落后,只要努力,自己的前途依然光明,势必会加倍努力。一个学期后,后进班必将不再“后进”。这就是认知疗法的观点。

您的朋友 李迪 BnR20rSnEPFZzW7NwnEPeCKQCfzbdLi1WWHUGNtp9ohxqfg1x4gC/kMzLVVNqkz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