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文本解读

什么是文本解读?狭义的文本,是指根据一定的语言规则组成的语句系统(作品)。很显然,文本是一个外在于我们的客体,是一个客观对象。它具有独立于作者和读者的客观性。对于读者来说,文本是一个客观对象,它的内容是不以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于作者来说,文本也是客观的,当文本被书写定型,它的内容也是不以作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懂得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要尊重文本,不能自以为是;我们要尊重文本,不要太“在乎”作者。不少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总是要来个“作者介绍”,总是迷信“知人论世”,这本质上是因为他们对文本本身的客观性缺乏足够的认知。

解读,是发现文本意义的过程。阅读者的个体经验与文本意义存在交集,是文本能够被理解的基础。事实上,我们并不能够理解我们一无所知的东西。你没有去西天取经,没有遇到过妖魔鬼怪,但却读得懂《西游记》,是因为你体验过、能理解人际关系。《西游记》中妖怪们的行动与心理逻辑,其实和常人没有什么两样。妖怪们和“取经团”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关系。但基础终归是基础,不能以个体经验去扭曲文本本身的内容。对文本的理解是否准确,须看对文本语义的理解是否准确,对文本的内部逻辑是否能有效把握。

我觉得需要澄清几点。

第一,解读就是理解,不是评价,也非鉴赏。

文本解读要确定文本语义,厘清文本语义之间的关联,梳理文本内部的结构和思路。简单地说,要老老实实地还原文本本身的意思。不是急着去评价它怎么样,而需要首先看清楚它是什么。

第二,理解是理性的活动,要抑制带有任意性的感性,也要拒绝主观性的情感偏好。

解读就是理解,而理解只能是且永远是理性的。这就是说,读者的感性部分、情感偏好,都要被抑制。《逍遥游》中的蜩与学鸠,在一个小天地里自得其乐,有什么不好,我认为庄子其实也并不是否定蜩与学鸠,“小大之辩”其实是说小与大并无分别,这就是“齐物”。这就是读者偏见和偏好导致理解偏差的例子。卡夫卡在《变形记》中说格里高尔清早醒来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这是一个“文本事实”。但你不能因为自己在感觉上厌恶大甲虫,就说“卡夫卡对格里高尔心怀厌恶”,更不能说“啊,一个人变成一只甲虫,这是不可能的”。

第三,写作本身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理性行为,文本构造存在内在的逻辑。

文本解读必须依循文本内在的逻辑。写作必定是存在写作动机的,如果写作者没有写的动机,写作就不可能开始。一个文本,一定是企图表达什么的。写作者也会设想他的意图能否为读者所理解。可以说,写作是理性的。

那么,文本中为什么会存在感性的、情感的甚至是荒诞的内容呢?这些内容也是写作者理性地决定的。例如,我想表达“人生是荒谬的”这一主题,那么我就会在作品中布设荒谬的或能够让人感觉到荒谬的内容;我想表达我的心是多情的,那么就会设法让读者能够在我的作品中察觉到我情感的丰富。写作者的“写作的理性”,不等于文本中的“内容的理性”。这不能混为一谈。

文本解读要尊重文本中的事实,尊重文本的内在逻辑。 EfO2g+uXq7lUmN8v1wsycr0nZaU2mtk3ygMj7CSl3sHcn3E5Mdv+eXoFwfATQWy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