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理解是智力的本能。当人的意识与外物相遇,第一瞬间是直觉印象的获得,第二瞬间便是理解它的冲动。

无论我们所要理解的外部对象是什么,都需要将其纳入视野,把外物转换为符合我们认知框架的符号,进入我们的认知流程,然后才能实现理解。

理解一个未经命名的事物,必须先将该事物抽象为概念,把它纳入我们的符号系统,使其与我们现有的经验或知识连接起来,然后有效的理解过程才能展开。文字书写的文本作为特殊的理解对象,理解环节相对而言是简单的。它作为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在于,它是语言符号的排列组合,对于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来说,它是公共的,其概念系统、语法系统是现成的,而不必像认识未经命名的事物那样,先要经历一个将其概念化的过程。正因如此,理解文字文本,远比理解文本外的世界来得单纯。

但文本理解的重要性并不因此降低。人类文明的成果,都经由书写而凝聚在各种文本之中,文明的传承也大半建立在文本阅读理解的基础之上。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就是要教学生理解各类文本。教学生读懂各类文本,是阅读教学最朴素的目标。

在各类文本中,文学类文本是理解的难点。讲述知识和观念的科学类文本与哲学类文本虽然也有难度,但其难度在于知识和观念,而不在于语言文字本身。它们所考验的并非语文能力。文学类文本的理解,常常不存在知识的匮乏或观念的扞格,它所考验的,往往在语义的提取、修辞的特性、文体的模式、经验的观照等方面。这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指向。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阅读教学是否正确、能否深入的关键。教师不能准确理解文本,就无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文本;教师对文本理解深入,才有可能引导学生深入下去。遗憾的是,我看到的是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普遍欠缺。为此近三年我下了很大功夫来研究文本解读问题。这本书和《方法与案例:语文经典篇目文本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就是这一研究的两个主要成果。

本书主要是讲座和谈话的实录,写起来相对轻松。然而一旦轻松,则有可能失诸疏忽。这是需要请求读者谅解的。由于这些讲座是按照文体安排的,所以非但不能体现我对文体分类的思考,反而与我自己的文体分类思想有所冲突。对文体的分类,我在《方法与案例:语文经典篇目文本解读》一书中有简括的解说,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

我为人孤僻,多不圆通,故于世务,多所碰壁。少有交往,故多自在,每一开口,便自说自话,不顾权威是何意见,不管他人作何感想。我能保证我所说的都是真诚的,至于一些说法是否合理,则有待读者诸君明鉴。

罗晓晖
2018年立春日 xZqwPptwLJpKq5Xff4LH7isRlGIZrZd1kIrmr29TlYNLWYLhwgqNy5LhAosFKx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