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散文文体观察与解读要领 |
散文有叙述性的、描写性的、议论性的、抒情性的。这种分类的边界,并不清晰。
这种划分的依据是表达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具有不同的功能。叙述的功能是呈现人类的时间经验,描写则重在呈现空间经验,议论是表达人类的思想,抒情是表现人类情感。由此可以理解该细分文类的重点。
叙述性散文应该表现具有个性的独特的经验,否则它就没有什么价值。因此,好的叙事文所传递的经验都是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的。叙述性散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捕捉文章中表达的经验的独特性,这是叙述性文本的价值所在。人的一生都是在时间中线性前进,因此任何人的人生经验都是有限的;阅读叙述性文本,其实就是模拟体验他人的生活,自己的生活与经验借此得到拓展。
解读叙述性散文包括作为叙事性文体的小说,必须解释其经验的独特性。如《台阶》的独特性在于,父亲的执着追求终获成功后表现出的却是尴尬和不自在,父亲的这种反常表现就是经验的独特性,也是文本的独特性。不同的文章都有其独特性,《再塑生命的人》表现的是一位残疾人的经验,而不是正常人的经验;《我的早年生活》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成功人士,但他却呈现了曾经作为一名“差生”的经验,文章写的是他的自我发现和人生机缘,启示我们只有发现自身的长处才能成就自己;《王几何》写的是数学教师,但学科特征并不明显,课文并没有涉及数学知识,主要表现的是人物的内在精神品质。
为什么叙述文本中常会有多种表达方式并用的现象呢?这是因为单一表达方式难以满足经验的完整表达。如此则能解释记叙文中的描写,本质上是时间的停驻与体验的饱满;抒情作为伴随性体验,则只能占据尽可能少的篇幅。知此,则知教学之重点。叙述性散文重在经验的呈现与模拟,从而通达人情人性;议论性散文重在理解他人思想以及支撑这一思想的依据,唯有获得强力支持的思想,才可能具备力量。
上述分析,实际上是要求回到常识与常理去理解文本,理解人类的写作行为。若能回到基本面,则很多语言现象的理解也都可以迎刃而解。例如比喻,为什么会有比喻?比喻的本质是什么?从语义来看,“比”,两个对象的接近;“喻”,明白。可见比喻的本质,是联想和想象,把关于喻体的经验,带入对本体的体验之中。比喻的基本意图,就在于通过唤醒人类的既有经验,进而理解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