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朗读指导中的词法、句法和语音教学

案例一:简单句的主谓结构图式与“停连”规则教学

执教教 师: 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石皇冠 执教年级:一年级

一、设计理念

1.语文课当堂传授新知识。

2.当堂把新知识转化为新技能。

二、教学分析

【教材内容】(例子):

以“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句子为主,同时兼顾本册书中其他课文的例句。

【教学内容】(新知):

1.简单句的主谓结构图式;2.简单句的主谓结构概念;3.简单句的主谓“停连”规则。

【教学目标】知识类型+掌握程度:

目标1:教学内容1+记忆、理解、运用(目标陈述为:记忆、理解、运用“简单句的主谓结构图式”;其余类推);

目标2:教学内容2+记忆、理解、运用;

目标3:教学内容3+记忆、理解、运用。

将目标置于修订的知识与认知过程两维目标分类框架表中(见上表),本课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一目了然。

【学习结果】(表现):

读简单句,主语谓语之间正确停顿,主语内部、谓语内部连读。在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学习结果属于智慧技能,即概念和规则的运用。

【任务分析】(条件):

低年级儿童,包括一年级儿童,其听说中枢已经掌握了主谓句法图式,仅仅是没有上升为概念和规则而已;其阅读中枢,尚无句法结构图式。

三、教学过程(认知)

1.一个词要连读,词内部字与字之间不能停顿。例如:

乌鸦 到处 找水 办法

旁边 许多 放进 小白兔

(矫正旧习惯,克服一字一顿的念字习惯,词要连读)

2.在口语基础和前期基础上教儿童阅读中枢掌握主谓句法图式。

练习:划分简单句的“头”和“身”。

(1)小兔子喝水。

(2)老师写字。

(3)太阳当空照。

(4)妈妈没回来。

(5)小河是鱼儿的家。

3.在主谓句法图式基础上教主谓句法概念。

练习:切分简单句的主语和谓语。

(1)小猴子在井边玩。

(2)井里有个月亮。

(3)小狗叫。

(4)月亮掉在井里啦。

4.在主谓句法概念基础上教主谓停连规则。

四、课堂练习(评估)

1.检测简单句“停连规则”的运用。

(1)小明去上学。

(2)爸爸、妈妈在看电视。

(3)今天星期五。

2.更上一层楼:检测句子概念。

(1)花猫爱吃鱼小羊走来走去。

(2)我上学了我是一个小学生老师说我是好学生我心里很高兴我要好好学习。

五、凭借句法规则学词汇

一只乌鸦 | 口渴了

| 到处找水喝

乌鸦 | 看见一个瓶子

瓶子里 | 有水

但是, 瓶子里 | 水不多

瓶口 |

乌鸦 | 喝不着水 。怎么办呢?

乌鸦 | 看见许多小石子

| 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 | 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

瓶子里的水 | 渐渐升高

乌鸦 | 就喝着水了

六、课堂小结

评析

面对入学才两个多月的小学生,石老师教他们划分主语和谓语,在句子中切分词语。这是受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理论持久熏陶的人想都不敢想的。石老师教了那些我们不敢想象的语文知识,但整节课教下来,进行得十分流畅,并未见学生产生困难。最后用无标点的几句话进行测试,学生竟然能断句,能按“主谓停连”的规则进行朗读,并且这一朗读规则能迁移到朗读课文《乌鸦喝水》中。石老师一节课的效果,比那种只会让学生扯着嗓子高声大叫的课堂教一年的效果还好!

石老师之所以能突破传统,创造“科学与高效”的课堂,是他对教学任务正确分析的结果。石老师认为,朗读既有动作技能学习的成分,又有智慧技能学习的成分。动作技能可以通过模仿进行学习;智慧技能不能通过简单模仿进行学习。所以石老师的朗读指导双管齐下:教师一方面进行朗读示范,让学生模仿;另一方面,进行词法和句法教学(限制在简单句范围内)。学生一旦能切分词语和句子的主谓成分,其朗读就不是单纯模仿,而是受词法和句法概念与规则的支配。所以石老师执教的课堂,既科学又高效。

(皮连生)

案例二:《项链》的朗读指导

执教教 师: 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云峰小学 李静 执教年级:一年级

【教材内容】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自读第一自然段,数一数,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写了什么?用横线划出相关的词语。

2.指名汇报。

3.请三个同学分别读一读这三个句子。文中写大海是什么样的?沙滩是什么样的?浪花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什么+怎么样”)

4.你看见过大海吗?(看视频)边看边问:你觉得大海怎么样?练读第一句: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教师指导学 生: 叠词要连起来读,“又”字要稍重读,想象大海的样子,读出“宽和远”的感觉。

5.看沙滩图,用读第一句的方法,练读第二句:

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

6.指导读第三句:

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师: 请同学们注意“雪白雪白的”和“小小的”这两个词语,想想有什么特点?(都有“的”字,认识带“的”字的词组)

7.小结:这些带有“的”字的词语,都是形容后面这个“什么”,构成“怎么样(的)什么”的词组,使后面这个名词更形象具体。读的时候要在“的”字后面短暂停顿一下,而且“的”字要读成轻声。

(老师示范读)

蓝蓝的/大海 黄黄的/沙滩

雪白雪白的/浪花 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8.指名或分组读第三句。

过渡:我们刚才欣赏了蓝蓝的大海,踩着黄黄的沙滩,还接受了浪花带给我们的小礼物——海螺和贝壳。小娃娃也来到沙滩,和我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他要和大家比一比,谁能最快从第二段中找出像这样带有“的”字的词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请划出“怎么样的+什么”的词组。

2.请按停顿练读,读出这些事物的特点(指名读、齐读、配乐读)。

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3.同学们找到项链了吗?找到了谁的项链?是什么?(师板书:小朋友的项链是海螺和贝壳;大海的项链是脚印)

4.出示图片:海螺和贝壳项链图以及一串脚印图。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贝”,并组词。

5.按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指导学生练说词语或句子。

6.补充以前出现过的“的”字词组,请按停顿朗读。

弯弯的 /月儿 小小的 /船 闪闪的 /星星 蓝蓝的 /天

三、拓展练习

看看图上画了什么,要求学生按“怎么样的+什么”的图式说图。

评析

同石老师一样,李老师也是从朗读示范和句法、词法教学两方面进行朗读指导的。在教第一自然段时,李老师除了教学生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子图式来概括三个句子的结构之外,重点教了“形容词(的)+名词”词组的朗读与运用。在教本段第三句时,她请学生注意“雪白雪白的”和“小小的”这两个词语的特点,从而引出带“的”字的形容词词组的教学。她将它们概括为“怎么样(的)+什么”词组,并指出:读的时候要在“的”字后面短暂停顿一下,而且“的”字要读成轻声。老师示范,学生跟读:

蓝蓝的/大海 黄黄的/沙滩 雪白雪白的/浪花 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朗读训练,教师呈现经过加工的第二自然段,学生可以自主进行符合规范的朗读。课文教读完之后,结合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给定的形容词“金色的、雪白的、快活的”造句和说话,并复习了以前出现过的“的”字词组:“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最后的测验题是看图说“怎么样(的)+什么”词组。整堂课教学重点集中。从科学课堂的三项基本要求来看,李老师的教学抓住了课文的特点,教学目标、过程和测评三者完全一致。

这里有一个理论问题需要澄清。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是否需要出现词法和句法的概念和规则?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入学前,通过口语交际,已经发现了许多句子结构,实际上已经掌握了若干常用的句法和词法概念和规则。但儿童在未经系统教学之前,不能用言语清晰地表达他们头脑中存在的概念和规则,这种知识被称为缄默的知识(或内隐的知识)。入学后,在接触大量例子的基础上,出现主语、谓语、名词、形容词等概念名称,此时,儿童并非从零开始学习词法、句法新概念,而主要是学习这些概念的符号。没有这些符号,教师讲解十分困难。例如,有了“名词”、“形容词”符号,老师可以很方便地将“雪白雪白的/浪花”、“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等词组称为“形容词+名词”词组,不必出现“怎么样(的)+什么”这种说法。虽然在引入科学术语时,作为过渡,可以暂时出现这种通俗说法,但不能在小学阶段一直沿用这种说法,这也是导致语文“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皮连生)

案例三:朗读技能中的重音指导(说课)

执教教 师: 上海市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 严薇 执教年级:六年级

一、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学步》一课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一学期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这册课本共分七个单元,分别是朗读、默读、朗读、视听、默读、朗读和课外阅读指导。七个单元中,朗读就占了三个单元,可见,朗读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整册课本的朗读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在三个朗读单元教学中达到。三个层次的要求依次是正确清楚、自然流畅和传情达意。三个单元中所涉及的朗读技能主要有三个:停顿、重音与语调。停顿在第一个朗读单元“正确清楚”里就出现了,并在第二个朗读单元“自然流畅”里得到巩固。也就是说,学完了两个朗读单元,学生能运用停顿的方法正确清楚、自然流畅地朗读课文了。第三个朗读单元“传情达意”则要教会学生两个朗读技能:重音和语调。重音在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学步》中进行教学。之所以把重音放在前面,是因为其是传情达意朗读课文的基础与重要技能。学好重音,再学习语调,才能做到传情达意,才能完成整册书朗读的最高要求,从而为下册课文的朗读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起点能力分析

所谓起点能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称之为起点行为,是指学生已有的与新学习有关的能力或倾向的准备水平。从本册教材朗读技能内容安排框式图解可知,重音在三个朗读技能中处于中间位置,那么,学生在学习“重音”这一概念时,已经具备以下朗读能力:(1)学会了朗读课文中的停顿;(2)能正确清楚、自然流利地朗读课文。这就是学生学习“重音”的起点能力。因为如果学生做不到正确清楚,咬字不准,多字、漏字,做不到“自然流利”所要求的“态度自然大方、停顿合理、速度恰当、语气顺畅”,又怎能传情达意呢?可见,“正确清楚、自然流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旧能力,而这些能力与学生要学的新能力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承接的。

本册教材朗读技能内容安排图示

三、学习类型分析

本节课知识学习类型属于智慧技能中的概念与规则的学习。智慧技能是在掌握概念和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规则的基础上,将已知的概念和规则运用于与原先的学习情境相类似的或完全不同的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涅把智慧技能分为四种,从易到难依次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概念学习又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具体概念是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获得的,而定义性概念的本质特征不能通过直接观察获得,必须通过定义来揭示。“重音”概念学习内容包括重音的定义和重音的符号,前者属于定义性概念,是通过“例—规”法得出的,属于上位学习;后者即为具体概念,是由教师直接写出并告知含义的,属于接受学习。本课的重点是概念学习中的规则学习。所谓规则,是公式、定律、法则、原理等的总称。本课规则学习的内容包括重音的朗读规则和标注规则。其中朗读规则是通过“例—规”法教学得出的,而标注规则则是通过变式练习得出的。

四、教学目标拟订

教学目标,更具体地说,应称为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育目标。本节课的三个教学目标包括:

(1)提供带有重音符号和其他符号的句子,学生能 指出 重音符号。

(2)能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给课文中的一些句子 加上 重音符号;对已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 加上 适当的重音符号,并根据重音定义 陈述 理由。

(3)能用“加大音量,延长音节”的方法,正确 读出 已加上重音符号的句子。

以上三个教学目标是根据本节课学习的不同类型与内容提出的,三个目标有一定的层次性,反映了从记忆、理解到运用的过程。特别是第二个教学目标,又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中,教师要力求做到可观察、可测量,并用一些表示能力的行为动词,如目标中加横线的“指出”、“加上”、“陈述”、“读出”等。

五、教学步骤

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顺序如下:

重音概念的学习(包括定义和符号)→重音的朗读(朗读规则)→重音的标注并朗读:(1)根据要求标注并朗读;(2)自己分析句子表达的特殊感情并标注和朗读。

体现在教案设计中,则是以下三个部分:

(1)新授阶段(新知识进入原有命题网络):首先是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与技能,包括正确清楚、自然流畅地朗读课文及圈注难理解的句子的方法。然后是呈现新知识并指导理解。主要是用概念形成法教学重音概念,用接受学习法教学重音符号,并用规则接受学习法进行重音朗读规则教学。

(2)变式练习,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师生共同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加上重音符号并练习朗读;第二层次是让学生独立加上重音符号,并讨论理由。

(3)目标检测,当堂反馈。

六、学习结果测量

根据本课学习类型和教学目标,把本课“重音”学习结果测量的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知识:

(1)陈述性知识:包括用自己的话说出“重音”的定义,正确写出“重音”符号,说出“重音”朗读规则。

(2)程序性知识:包括从难句中理解符号与重音符号,正确指出重音符号;根据给定的要求,标注重音符号并朗读;根据个体对句子表达的特殊感情的理解,自己标注重音符号;根据已标注重音的词语,说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附录】

自测题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重音?

2.填空:

(1)重音用________表示。

(2)读重音的方法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重音符号的词语。

我们都没有看见你如何摇摇晃晃走过来。

句子中加重音符号的词语是________。

4.根据括号内的要求给句子中有关词语正确加上重音符号,并正确朗读:

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臂上汗如雨下,青筋暴起。

(突出刘伯承疼痛难忍,从而突出了他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毅力)

5.给下列句子加上重音符号,说明理由,并正确朗读。

但你的的确确是靠自己走过来的。

词语________上可加上重音符号,是因为________。

(详见:皮连生主编:《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1—235页。)

评析

这一课例是20年前我在上海市宝山区将《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的教学原理应用于课堂教学(1995年2月—1996年12月)的成果之一。该课的设计与执教者严薇是一位青年教师。我国传统的语文课堂讲究模仿,朗读教学尤其如此。严薇设计的这一节课试图通过“重音”概念和读音规则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朗读的“表情达意”技能。在当时的教学条件下,她依据加涅的智慧技能学习的原理,对这节课的概念与规则学习的分析是很到位的,故她的说课稿被选入我所编的《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书中。

“部编本”语文新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批评语文教学方法过于笼统时指出:“总是要求‘有感情朗诵’,从一年级到初三都是这样,到底怎样能够做到有感情?朗读有什么方法?并没有提示……”

从严薇的课例我们看到,在20年前,六年级的语文教学的重点还放在指导朗读上;从石皇冠和李静的课例我们又看到,只要方法对路,两手抓,既抓朗读示范与模仿,又抓词法与句法概念与规则的教学,朗读正确与流利的训练效果既能立竿见影,又可以触类旁通。由此可以推论,朗读教学简单重复的弊病不是通过改进方法可以治好的,因为教师除了让学生模仿之外,不知在朗读指导中还能教什么。

(皮连生) 6MrsR+mXhPKhAFZa+FL0MvG01McPvBHHWCjqO045jNhASE7R0eVzflfzN2k+mtD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