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修辞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案例一:比喻句的教学

执教教 师: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棠澍小学 唐秦子 执教年级:三年级

【教学目标】

1.能描述比喻句的特点,能够正确识别比喻句。

2.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规范的比喻句。

【任务分析】

1.“课时目标”放进“两维目标分类框架表”中分析(略)。

2.学习类型及学习条件分析。

目标1:识别比喻句是对比喻句概念的理解。

目标2:比喻句规则的运用。条件是学生掌握比喻句的概念和规则。

【教学准备】相关练习纸(前测、后测、课堂练习)、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目标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你们观察到了哪些景象呢?

2.对比效果:

秋天真美啊。同一个季节,不同的人,体会不一样。作者笔下的秋天,千姿百态。接下来,让我们去品味两位作者笔下的秋天。同学们更喜欢哪句?说说你的理由。

(1)秋天来了,银杏树叶黄了,枫叶红了。

(2)秋天来了,树叶飘落。黄黄的银杏叶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火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预设】我喜欢第二句,把树叶比作小扇子和邮票,这样的描写很生动。

3.确立目标:

这位同学说得真好!打比方,突出事物特点。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我们就叫做——比喻句。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比喻句”。

二、发现比喻句的特点

1.出示正例:

先请同学们来看一组我们课文中学过的比喻句。这几句话有一个共同特点。读一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2)小河清澈见底,仿佛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3)有的孩子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如觅食的小鸭子。

(4)即将下雨的时候,乌云四合,远处山峰成了一幅水墨山水画。

2.寻找共性:

读了这些句子,同学们发现了什么?中间用了一个什么词?

【预设】这些句子,是把一种事物,比喻成另外一种事物,中间用了一个比喻词。

3.提炼特点:

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之间的关系

4.小结特点: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比喻句的特点:两个事物之间,也就是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着相似性。可以是形状相似、颜色相似、动作相似……

5.记忆巩固:

(1)比喻句: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将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

(2)比喻句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比喻词。

三、运用规则识别比喻句

1.判断:

下面的句子,你认为是比喻句的,请你打“√”;你认为不是的,打“×”。并说说理由。

第一组:

(1)远远望去,桃花好像天上的云霞,染红了桃园。(√)

(2)房子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雪,就像戴上了雪白的帽子。(√)

(3)碧绿的湖水好像一位同学。(×)(没有相似性)

第二组:

(4)浪花往上抛,形成了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5)四合院是一个盒子。(√)

(6)驼峰就是骆驼储藏营养的部位。(×)(没有比喻词,也没有喻体)

第三组:

(7)长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表示比较: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

(8)小明长得像他爸爸。(×)(小明和爸爸是同一类事物)

2.讨论:

请参照黑板上的规则来判断。先自主思考,有疑问的句子请在小组内讨论。

3.汇报:

第一组:

(1)是比喻句。把桃花比作云霞。本体是桃花,喻体是云霞,比喻词是“好像”。

(2)是比喻句。把雪比成了帽子。雪是本体,帽子是喻体,比喻词是“像”。

(3)不是比喻句。虽然该句子把湖水比作同学,但,本体和喻体之间并没有相似性。

第二组:

(4)是比喻句,把浪花比作白莲。本体是浪花,喻体是白莲。比喻词是“形成”。

(5)是比喻句。把四合院比成了盒子。四合院是本体,盒子是喻体,比喻词是“是”。

(6)不是比喻句。没有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也就是没有喻体。只是说了一个事实。

第三组:

(7)与(8)不是比喻句,虽然有着本体和喻体,但是,“船”就是“舟”,本体和喻体不能属于同一类。

【板书】

本体和喻体不是同一类事物。

4.概括:

我们可以得出比喻句的另一个特点:本体和喻体必须要有相似的地方,并且这两种事物不属于同一类。

5.总结:

现在,我们已经总结出了比喻句的特点,我们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如果符合了这两个条件,它就是比喻句。

四、指导写比喻句

1.看来,同学们已经能运用比喻句的规则来正确地识别比喻句了。现在,我们来学写比喻句。

2.出示图片,学生发言:

满天的星星,像________;

弯弯的月亮,像________;

大象的耳朵好像________;

大象的身体好像________。

3.片段练习:出示一组秋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以《美丽的秋天》为题,写一段话,看看你写出了几个比喻句。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比喻句,还学写了比喻句。但这才是学习比喻句的第一步哦!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比喻句的分类。合理地运用比喻句,能把文章“装扮”得更加精彩,更加生动。

【板书】

比喻句:把(一个事物)比作 (另一个事物)

内容:本体 比喻词 喻体

要求:相似性 不同类

【检测】观察校园里的花坛,写一段话,充分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案例二:识别、写好拟人句

执教教 师: 浙江省宁波市白鹤小学 蔡婷尔 象山县特级教师 唐懋龙 执教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1.能识别拟人句与比喻句。

2.学生能写拟人句,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任务分析】

目标1:智慧技能,属于拟人句概念的运用。条件是学生已有较清晰的比喻句概念和丰富的拟人句积累。

目标2:智慧技能,根据拟人句的规则把句子改成拟人句。条件是学生掌握拟人句的规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练习纸(前测、后测、课内题),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目标

1.谈话导入,激活旧知(谈话内容中包含了拟人句和比喻句)

同学们,得知要来上课,老师的心情特别好。早晨走在路上,鸟儿们在我耳边歌唱着动听的乐曲,花花草草纷纷向我点头微笑。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刚才说的这个句子。

鸟儿们在我耳边歌唱着动听的乐曲,花花草草纷纷向我点头微笑。

提问:老师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拟人句,从“歌唱”、“招手”等词语看出)

小结:这样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我们就叫做——拟人句。

2.揭示目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拟人句”。

二、通过典型语例,指导发现拟人句的规律

1.出示典型正例,引导学生发现拟人句的作用和特点。

(1)鸣蝉在树叶里吟唱。

(2)太阳害羞地躲在厚厚的云层后面。

(3)五点左右,蔷薇绽开了笑脸。

(4)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5)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

2.读一读,说说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班级交流)

3.在讨论的基础上,出示两组句子,体会拟人句的表达效果。

(1)读一读,再讨论:这两组句子你更喜欢哪一组,说说理由。

(2)学生交流,说说拟人句的作用。

(3)教师随机点拨:没有用拟人的句子相对比较单调。用拟人的手法是把鸣蝉当做人来写,生动地写出了其动听的歌唱;把太阳、蔷薇当做人来写,形象地表现了太阳害羞、蔷薇开放时的样子。拟人句能增强语言的美感、表现力,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4.发现拟人句的主要特点(见下表):

(1)展开想象,将事物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将事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神态、思想和感情。(注意:没有“语言”)

(2)想象要合理,如“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让“禾苗弯腰”、“花儿点头”、“云儿让路”、“小树招手”,是由这几种事物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如果说“禾苗让路”、“云儿招手”就不合适了。

5.出示反例,进一步揭示拟人句的特点:

(1)老虎张开血盆大口,一步一步向我们逼近。

这句话虽然运用了动词,但不是人特有的动作,因此不是拟人句。“张开血盆大口”的动词“张”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

(2)小鸡在路边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啄食”是小鸡吃食物的动作,不是人独有的动作。

(3)月亮自言自语地说:“明天孩子们去郊游,得去跟太阳公公商量商量,让明天有个好天气。”

拟人句强调的是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对话描写属于童话写法。拟人句主要是以人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为主。因此,这句话不是拟人句。

三、与比喻相比较,归纳特点

1.导入:许多同学常常将拟人句和比喻句弄混,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分辨拟人句和比喻句(出示比喻和拟人句)。例如:

(1)早晨,阳光跳进了我的家。

(2)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

(3)早晨,阳光像顽皮的孩子跳进了我的家。

(4)花儿无力地垂着头。

(5)大海好像钢琴家奏起欢乐的乐曲。

(6)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7)花儿像一个病人似的无力地垂着头。

(8)小鱼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

2.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句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地方。

相同点:句子内容一样。不同点:第二组都用了“好像”、“像”等词语,把事物比作人来写,因此是比喻句;第一组没有这样的词语,是直接将事物当做人来写,所以是拟人句。

3.归纳总结,引出规则:

出示表格,读中比较,得出规则。

小结: 有“好像”这类比喻词的是把事物比喻成人来写,因此是比喻句,不是拟人句。而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没有“好像”这类词语的句子,是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是拟人句。归纳学生的讨论,揭示拟人句的规则:

(1)当做人来写。

(2)具有人独有的动作、神态、心情或情感等词语。

(3)没有比喻词。

再重提拟人句的作用:拟人句能增强语言的美感、表现力,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四、指导练习,运用规则识别拟人句

1.谁能说说你知道的拟人句。

(1)让学生说说学过的拟人句。可能学生会将一些比喻句当做拟人句。

(2)引导学生用拟人句的概念来识别是否是拟人句。

(3)提示:关键是看有没有拟人的词语,表示人物动作、神态、思想、心情和情感的词。注意:这句话里没有“语言”这个词。

2.识别拟人句。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拟人句,说出理由。

(1)小鸟在树枝间飞来飞去。

“飞”是描写鸟的动词,不是拟人句。

(2)真理它不会弯腰。

把抽象的道理——“真理”当做人来写,“弯腰”是人特有的行为,是拟人句。

(3)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

“欣赏”是人才有的行为。这里把柳树当做人来写,是拟人句。

(4)那高耸的烟囱,正吐着浓浓的烟圈儿。

是拟人句。

(5)小金鱼像一个个小精灵,在水里游来游去。

有比喻词,不是。

(6)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用荷叶遮着脸。

没有比喻词,“羞涩”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这里把荷花当做人来写,是拟人句。

(7)蒲公英像杰克一样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

有比喻词,不是。

(8)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

把威尼斯当作人来写,是。

3.下面是我们学过的课文里的拟人句

(1)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

(2)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爆裂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3)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再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假如》)

(4)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竹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几场春雨过后》)

指导学生逐句说一说:(1)是不是拟人句,说出理由;(2)用拟人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五、指导写拟人句,按下列程序示范指导

(1)出示表格,点明拟人句的关键要素。

(2)说一说,“要写的事物”栏里可写哪些事物,确定一个事物,集体讨论。

启发学生说出动物、植物、各种事物,尽可能打开思路。

(3)想一想,说一说,在“当做人来写的词语”栏里可用哪些词语?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把该事物当做人来写可以选用哪些词语,尽可能丰富地说出动作、神态、感情、心理等词语,并提示:想象是否合理。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写一个拟人句。

(5)学生人人动手,做一做;同桌交流,对一对,议一议。

(6)全班交流,反馈矫正。

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示自己写的拟人句,引导讨论:(1)是不是拟人句;(2)想象是否合理。

六、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1.这堂课学了哪些内容?(识别和写拟人句)

2.是怎样学的,怎样识别和写好拟人句。

3.总结,识别和写拟人句的三条规则。

【板书】

1.当做人来写。

2.具有人独有的动作、神态、感情。

3.没有比喻词。

案例三:排比句的教学

执教教 师: 广州花都区新华街棠澍小学 吴欣 执教年级:四年级

参见本书第151页:第七章案例四《桂林山水》。

案例四: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相互转换教学

执教教 师: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棠澍小学 黄丹 执教年级:六年级

【教学目标】

1.能概括反问句的特点,能够正确识别反问句。

2.能总结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正确运用方法进行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

【学习类型及学习条件分析】

目标1:属于基本技能,条件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反问句和陈述句。

目标2:属于基本技能,条件是学生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规则。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板书】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一去二改三变

一加二改三变 5tgmut1tlBmGJ40K/CHEkYlRM0vDUkmAA3XrULpmm816ote/UQrdhvW1yjosLwm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