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悦读 · 《楚辞》中的植物

青莎

潘富俊

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

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

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

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

—《招隐士》

青莎是莎草属的一类植物,在中国境内有36种,包括水生和旱生两类。按《招隐士》中的“青莎杂树兮”一句推敲,此处的“青莎”应为旱生莎草类植物。其中分布最广泛的莎草类植物是香附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香附子原名“莎草”,其植株揉之有香味,根部除须根外,另有细长的匍匐根状茎,上有椭圆状块茎,古称“根上结子”。此块根香味浓郁,可由先端萌发新苗,“香附子”之名便由此而来。

自古以来的解经者对“青莎”到底指的是哪种植物莫衷一是。陆玑在《诗疏》中认为莎草即“夫须”,为今之苔草。《尔雅翼》说:“莎草,可为衣,以御雨,今人谓之蓑衣。”认为莎草即藨草,或称蒲草。《植物名实图考》说莎草名“三棱草”,其茎可做鞋履,即荆三棱。

在以上三种解读中,“青莎”都是生长在水泽的水生植物,但在《招隐士》中,青莎和树木错杂生长,应该属于旱生植物,因此将青莎解为香附子较为合理。

【植物小档案】

学名:Cyperus rotundus Linn.

科别:莎草科

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末端有椭圆形块茎。茎直立,三棱形,散生,高度可达80厘米。叶丛生于茎基部,叶鞘抱茎,常裂成纤维状,叶长线形,长20厘米至50厘米,宽0.2厘米至0.5厘米。花序穗状,顶生,3至10朵花穗排成伞状,下有叶状苞2至3个;花深茶褐色,排列繁密,呈两列,每小穗1花;雄蕊3;柱头3裂。坚果椭圆状,3棱。分布地域广泛,在我国华北、西北、华中、华南各地均有分布。 pogaKzUemyBlDrDz0Fp7HigYmp98P7bk1BL7WJrSgxTpiJE7uwU1Mf2LXPTmw4l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