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殷鉴不远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中游的激流一定携带着上游的水文特征,并对下游的水势与走向产生深刻影响。

盛唐,造就了中国古代的盛世传奇。经过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开疆拓土,唐朝的宿敌——突厥被彻底击败,到唐玄宗李隆基时,国土相当辽阔,国家军事战略由进攻转为固边、防守。唐朝的对手大都是游牧或半游牧民族的骑兵军团,要求唐将有迅速决断的权力,于是,玄宗在边地设十个兵镇,将权力授予边将,以节度使为最高长官,统领数州,不仅掌军,而且兼管行政,权力极大。《新唐书》称他们“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唐初实行府兵制,军力部署上外轻内重,全国的六百三十四个折冲府中,有二百六十一个位于关中,以保证中央王朝有足够兵力拱卫京师。唐玄宗置十镇节度使后,边镇兵力渐强,天宝年间(742—756)达五十万,主要布防于东北和西北,中央兵力不满八万,形成外重内轻之势。东北方面为河北三镇——平卢、范阳、河东,主要防御东北“两蕃”——奚、契丹。西北方面为河西、陇右二镇,防御吐蕃。

致命的是,杂胡出身的安禄山一人身兼河北三镇节度使。755年(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清君侧为名,率属下唐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等族共十五万人在范阳发动叛乱。平卢镇将领、突厥族人史思明跟随起兵。叛军势大,不到一个月便攻下东京洛阳,次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六个月后,安史乱军攻下潼关和京师长安,玄宗逃往四川。玄宗之子肃宗在灵武继位,调集勤王军平叛。叛军内部后来出现严重纷争,安禄山、史思明分别被亲子安庆绪、史朝义所杀,局势得以扭转。763年春,史朝义兵败自杀,历时七年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拐点,后果极其严重。杜甫有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旧唐书·郭子仪传》载:“夫以东周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安史之乱到中晚唐,再到五代,国家由盛转衰,由衰而乱,留下了一长串负面清单: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五代之乱等。

尽管藩镇节度使权力过大是安史之乱的乱源,但安史之乱时,为平叛的需要,唐朝不得不对内地掌兵刺史多加节度使称号,以致“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安史之乱后,唐朝延续了一百五十年,但中央王朝已无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谈到,唐代自安史之乱后,“虽号称一朝,实成为二国”,一个是唐朝,一个是安史叛军的老巢、半独立的河北三镇。这种割据状况后来遍及全国,各藩镇不服朝廷管理,一镇相当于一个独立王国,节度使相当于一国之主,或者自任官吏,或者不上缴国税,甚至公开称王称帝,与中央分庭抗礼。

河北问题在宋朝兴衰中亦扮演重要角色。936年,后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换取契丹出兵帮他灭后唐。燕云十六州与河北三镇北半部范围相当,是中原王朝防患北方游牧民族的最重要屏障,自此,它成为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进攻中原的基地。夺回燕云十六州成为北宋的心结,宋太宗两次北伐,均大败。金人以之为饵,引诱北宋联合灭辽,结果,辽是灭了,北宋也紧跟着被金人所灭。河北这片土地,直到明朝才恢复为汉人的疆土。石敬瑭的这一割,贻害了四百年。

安史之乱主要集中在北方,北方经济社会破坏严重,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士民南渡,带来大量人口和先进生产技术。安史之乱中,唐将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十个月,将叛军阻挡在江淮一线,保全了江南,南方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战乱及经济重心的南迁刺激了政治重心的东移。安史之乱后,京师长安仍屡遭战乱破坏。代宗时,吐蕃攻占长安。德宗时,泾原兵在长安发动叛乱。僖宗时,黄巢军两度陷长安。昭宗时,长安连遭大火,朱温拆毁宫室,逼昭宗迁都洛阳,长安沦为一片废墟,无力支撑起政治中心的地位。相比洛阳,开封有漕运之利,可通过运河将江南富庶之地的物资运达。朱温建后梁,定都开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宋朝均定都于此,中国古代都城告别黄河时代,开启运河时代。

唐代神策军兴、宦官专权亦是安史之乱的结果。神策军原是唐朝为对付吐蕃而在西北组建的戍边部队。安史之乱爆发后,神策军赴中原参战。后来,这支军队归宦官鱼朝恩统领。代宗时,神策军正式成为中央禁军。之后的德宗朝,宦官掌神策军引为定制,兵力扩大到十五万之众,领军宦官权势熏天。唐朝包括武周历二百八十九年、二十一帝,其中,穆、敬、文、武、宣、懿、僖、昭八帝,都是经宦官一手拥立,宪宗、敬宗更被宦官所杀。宰相大臣被宦官所杀所黜者,不计其数。

从宪宗朝开始,经穆宗、敬宗、文宗到武宗朝,牛李党争前后持续大约半个世纪之久。李德裕领衔李党,牛僧孺、李宗闵领衔牛党。李党大都出自门阀世族,牛党大都出自庶族地主,双方政治主张针锋相对。牛李党争时,正值宦官势大,两党均依附不同的宦官集团,相互倾轧,文宗曾感叹道:“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

安史之乱后,全国人口、赋税锐减。807年(元和二年),天下方镇四十八个,其中十五个不向朝廷报户口,不上缴税收。朝廷控制的税户仅一百四十四万户,比天宝年间减少四分之三。天下军队由朝廷提供给养的有八十三万多,比天宝时增加三分之一,这意味着,每两户人家就得供养一个士兵,官民矛盾激化。懿宗时,以庞勋为首的桂林戍卒哗变,起兵北还家乡,先后攻占徐州及江淮一带州郡,一年后被镇压。仅过了五年,黄河以北大旱,饥民揭竿而起,王仙芝战死,黄巢被推为义军统帅。黄巢转战南北,于881年攻入长安,建大齐政权。唐军于次年组织反攻,黄巢部将、同州防御使朱温叛变降敌,沙陀族李克用应唐朝乞援率劲旅南下。义军不敌,黄巢撤出长安,于884年在泰山狼牙谷兵败自杀。

因镇压黄巢起义起家的朱温、李克用成为晚唐最有实力的军阀。昭宗时,朱温诛宦官,废神策军,将昭宗置为傀儡。904年,朱温逼昭宗迁都洛阳,随即遣人杀之,立其子哀帝。907年四月,朱温废哀帝自立,建立梁朝,建都开封,史称后梁,五代大幕拉开。

五代历经梁、唐、晋、汉、周五个中原王朝,短短五十四年间,有八姓十三人登上皇位。五代之外,华夏地区各地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等十几个割据政权,统称十国。前人往往把五代称为“五季”,意为“末代”“最差”的时代。钱穆先生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五代十国,是中国史上最黑暗的时期,那时则几乎只有骄兵悍卒,跋扈的将帅。连轻薄的进士,也如凤毛麟角。天地闭,贤人隐。”

俗语“眼中钉”讲的便是五代故事。后晋晋昌节度使赵在礼聚敛财富,不遗余力。他在宋州任上时,百姓深受其害,后来朝廷有诏,将他移镇永兴,百姓听到后欢欣鼓舞,互相庆贺说:“此人若去,可为眼中拔钉子,何快哉!”赵在礼听到后恼怒异常,特意上表请求再留任一年,后晋朝廷竟同意了。于是他下令境内按户每年增收一千文钱,谓之“拔钉钱”,并严令各地官吏催督,不按数缴纳的,严刑拷打。

安史之乱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五代、宋初,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安史之乱源于最高统治权力的争夺,交织以中央与地方的博弈、民族矛盾与冲突等,由此激发藩镇割据、武人擅权、宦官及党争之祸等一系列严重政治问题,最终令盛极一时的唐王朝在农民起义的烈火中坠入万劫不复之地。

历史是中国人民的信仰,“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以史为鉴,是中国古老的传统。

在深入反思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对安史之乱及唐五代政治乱象严加防范,构成了宋初政治兴革的动力。 mWoZ7u8pYTJggU4ZscmK+VBtP43JFXmmOo0aF+QZXCGxGPdmhsbopa4t5W69G/E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