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重点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不仅要邀请家长参与、支持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同时还有责任和义务对幼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真正达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是幼儿园家长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在于扩大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广大家长的整体素质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一)树立科学的家庭教养观念

家长教养观念是家长在教育和抚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发展、教育儿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儿童的可塑性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或看法。它可以作为行为发生的心理来源,以教养行为为中介,影响儿童发展;或通过环境设置来构成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形成特定的期望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出不同发展特征的儿童。其实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家长的儿童观、发展观和父母观。

1.儿童观

儿童观是指家长对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是被动接受外界影响,还是积极主动地获得发展这类问题的基本看法。家长应首先建立符合时代需要的、科学的、现代化的儿童观。其主要体现在:

第一,家长应尊重儿童。儿童是独立的人,他们不是家长的附属物和私有财产,家长不能把孩子当作自己沽名钓誉的工具。家长应做到尊重儿童的人格、权利和心理需要;尊重儿童的思想、情感、社会交往需要;尊重儿童的选择。

第二,家长应认识到每个儿童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殊性,家长应让儿童在达到基本的发展外,还能按其自身的特点和潜能去发展。要允许孩子以其自己的速度成长,不要盲目攀比,对孩子有过高或不切实际的要求。要在尊重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和能力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第三,家长应注重儿童的今天。儿童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与其拿遥远的明天来激励孩子,还不如用实实在在的效果来激励孩子。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保护孩子童年的欢乐,并不是给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满意”,而是给孩子拥有自然成长的欢乐。孩子童年的欢乐并不来自成人世界,而是来自孩子们自己的世界,孩子的世界只属于孩子,家长只能给予保护而绝不能去干扰或取代。

2.发展观

发展观是指家长对儿童发展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的观点和看法。

科学的发展观对家长提出要求。儿童具有发展的潜能和创造力,是一个全方位发展的人。家长既应促进儿童身体的、智力的发展,也应重视儿童健康的心理、人格、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家长不仅要重视儿童对一定知识技能的掌握,以为其日后能力的提高和自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家长应重视对儿童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儿童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其身体的抵抗力、免疫力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都正在逐渐形成过程中。因此,此时期对儿童身体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与教育中应做到保教结合,为幼儿将来能够拥有健康的体魄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家长还应当重视儿童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家长要建立能力观念,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特别是应逐步培养儿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其将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家长同样应重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塑造。家长应注重培养儿童的爱心、责任心、合作精神、社交能力,培养儿童的自律、自制、自信等品质。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培养儿童具有善良、合作、责任、自信、礼貌、文明等品质,使之能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社会成员。

3.父母观

父母观是指对家长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的看法。

家长树立科学的父母观是极为重要的,它影响着家长的教养动机和教养方式。科学的父母观要求家长应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家长和孩子之间不仅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更有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够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理智地因材施教。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成人的指导是不可或缺、无可取代的作用。科学的父母观要求家长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处理好成人指导与儿童主体性的关系。

现代研究表明,儿童的两种主要学习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无论在哪一种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儿童都离不开成人积极、适宜的指导。但指导并不意味着包办一切,并不意味着强加或干涉。自古以来,“玉不琢不成器”的传统观念,过分地强调了成人对儿童的干涉,而不注重儿童自身的发展和需要。其实,儿童有自己的思维,他们更希望自由,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家庭教育中以儿童为主体要求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尊重孩子的兴趣、个性和选择,努力成为一个积极的、睿智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同时,科学的父母观要求家长要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勇于向子女学习并调整自身固有的文化观念,以适应子女生存环境的发展变化,适应子女文化行为的新变化。

(二)把握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要以孩子的发展为本,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规律,帮助家长更新教养观念,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交流和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提高家长教养孩子的能力,优化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素质教育的意识与合力。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原则,是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指导者(主要指幼儿教师)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家庭教育指导规律的反映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它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一般认为家庭教育指导原则包括双向互动原则、家长主体原则、共同提高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整体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

1.双向互动原则

与家庭教育是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一样,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教师的指导观念影响着指导的态度,教师的指导观念、指导态度是在长期指导实践中形成的,指导能力影响着教师的指导行为。另一方面,家长对教师的认识影响着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家长的观念和态度影响着家长接受指导的行为。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既影响着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和教育行为,同时又改变着家长对指导者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还改变着教师的指导观念、指导态度和指导行为。

由于家庭教育指导往往采用集体性指导活动的形式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整个过程还包括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除了要了解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特点外,还要根据家长对指导工作的看法,参与指导活动的态度、接受指导的特点和对指导工作的需求,确定指导工作的做法,提高指导的针对性,达到指导的预定的效果。指导者要在指导过程中收集、积累、提炼家长家庭教育的现代观念、正确态度、有效方法,总结家庭教育的有效经验,为提高指导质量提供素材。在指导过程中,注意为家长创设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提倡、鼓励、支持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教育。

2.家长主体原则

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是家长。现代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教育观念、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变化。许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发现,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能力已经超出指导者的指导范围。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家长不是教育对象,实际上也不是指导对象,而应该是服务对象。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者和指导者应当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是幼儿教师与家长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应了解家长的情况,理解家长的行为,尊重家长的人格,应避免居高临下、瞧不起家长,甚至责备、训斥家长等现象的出现。家长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服务对象,教师应放下身段,耐心听取家长的诉说,了解家长的需求,虚心征求家长对指导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家长的特点和需要提供必要的、有效的服务。教师应以多样、生动的指导形式,有针对性的指导内容,吸引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提高家长的积极性;应在指导过程中提高家长参与的自觉性,使家长由“要我来”变为“我要来”,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基础上,逐步吸收家长加入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发挥家长在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3.共同成长原则

共同成长,是指在家庭教育指导的整个过程中,随着指导工作的推进,使参与其中的教师、家长和儿童都得到发展并一起成长。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受到家长、教师的多重影响,为了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家长和教师应该理解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和策略。

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身心的特点和需要不同,为适应儿童的特点与需要,家长和教师需要随着儿童的成长不断更新、调整自己。对新的观念、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手段的理解和接受,儿童往往比成年人更容易、更快速、更无顾虑,家长和教师可以并正在从儿童身上吸取不少积极的、有价值的东西。家长和教师在学习教育子女的有关知识和教育子女的实践过程中,在适应儿童的年龄增长带来的变化中,在接受儿童的积极影响过程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4.整体性原则

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儿童的成长是在多种环境的影响下实现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可有多种渠道。要坚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影响儿童发展的合力实施的整体性,坚持学校、社区、企事业机构、大众传播媒介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整合性。对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重点是有不同侧重的,但是,不同年龄段的教育又是连续的,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家长进行的指导也是连续的,需要以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把握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

家长对子女的直接教育行为,家庭的物质条件和心理氛围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能力影响着家长的教育行为。家庭的素质影响着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行为。对家长的指导要从对单纯指导家庭教育内容和家庭教育方法向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质发展,要从直接围绕子女教育的指导向从根本上提高家庭素质过渡。从更高的视角,从整体上把握指导的内容是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向和动力。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家庭教育指导要在家庭教育指导理论的指导下实践,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研究要为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服务。

(1)在选择和确定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研究课题时,注意从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使通过研究获得的成果确实能够解决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在研究过程中,注意研究过程与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过程相结合,注意使研究的结果得到实践的反复验证,增强科学性和实践性。

(3)在取得研究成果后,注意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过渡为常规工作,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水平不断提升。

(三)明确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3-6岁是儿童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具体表现在儿童的身高、体重、大脑、神经、动作技能等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大肌肉的发展已能保证儿童从事各种简单活动;儿童直觉行动思维相当熟练,并逐渐掌握具体形象思维;儿童词汇量迅速增长,基本掌握各种语法结构;儿童开始表现出一定兴趣、爱好、脾气等个性倾向以及与同伴一起玩耍的倾向。因此,学前阶段的家庭教育指导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加强儿童营养保健和体育锻炼。指导家长带领儿童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根据儿童的个人特点,寻找科学合理而又能为儿童所接受的膳食方式;科学搭配儿童饮食,做到营养均衡、种类多样、比例适当、饮食定量、调配得当;不断学习关于儿童营养的新理念、新知识。

2.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指导家长与儿童一起制定家庭生活作息制度;积极运用奖励与不干涉并行的方式纠正并消除儿童不良的行为习惯与癖好;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检查。

3.抓好安全教育,减少儿童意外伤害。指导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尽可能消除居室和周边环境中的伤害性因素;以良好的榜样教育启迪儿童;结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对儿童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儿童的生命意识;重视儿童的体能素质,通过活动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4.培养儿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指导家长关注儿童日常交往行为,对儿童的交往态度、行为和技巧及时提供帮助和引导;注意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增强儿童交往的自信心;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帮助儿童在家中练习社交技巧,并积极为儿童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培养儿童乐于与人交往的习惯和品质。

5.增强儿童社会适应性,培养儿童抗挫折能力。指导家长鼓励儿童以开放的心态充分展示自己,同时树立面对挫折的良好榜样;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引导儿童学习面对挫折的方法;适时、适宜地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创设面对变化与应对挫折的生活情境与锻炼机会;在儿童遇到困难时以鼓励、疏导的方式给孩子以必要的帮助与支持。

6.丰富儿童感性知识,激发儿童早期智能。指导家长带领儿童关心周围事物及现象,多开展户外活动,以开阔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灵活采用个别化教育手段,有针对性地鼓励儿童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积累经验、发展潜能;改变传统的灌输、说教方式,以开放互动的方式让儿童在玩中学、在操作中探索、在游戏中成长。

(四)掌握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作为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掌握着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幼儿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家长指导和帮助。因此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通过多元的方式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从科学育儿角度引领家长掌握有效的教育策略与方法,从而促进家长更好地参与家园共育,共同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1.以家长需求为导向,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父母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应满足家长的需求,大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积极创造教育指导的机会,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开展个别随机指导的形式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如:家访、网络聊天、打电话、家园联系册、约家长见面交谈、家长接送幼儿时简短交流等指导形式。另外,家长还可以通过社区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电视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提供的教育咨询、订阅相关报刊书籍等途径来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我们探索家园互动新形式带来了契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通过网站、QQ群、公共邮箱等网络形式进行联系,互相配合,资源共享,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促进和推动3-6岁幼儿家庭教育发展的进程,最终达到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提升家长教育水平的目的。

2.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家庭实施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

从幼儿父母文化程度分布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正在逐步升高,现阶段3-6岁幼儿家长的学历更多地集中在本科及本科以上。那么,对于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要增加指导的频率以及每次指导的时间和内容,增加对其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理论知识方面的普及,使其了解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对于文化程度居中和较高的家庭,在他们原有的家庭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以丰富的途径、形式予以教育指导,使其能有效地解决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问题。

3.针对不同的家庭结构特点实施家庭教育指导

教师可通过交谈、调研等手段了解不同幼儿的家教状况,针对不同家庭类型,开设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调查可以从“多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离异家庭教育指导”“祖辈隔代教育指导”等不同家庭教育结构入手,对幼儿的不同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语言(或美术、手工)障碍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情绪问题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多动幼儿家庭教育指导”;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开设“入园准备家庭教育指导”“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将原有分散的教育指导内容进行统整、分类与组合,尽可能满足不同幼儿家长的特殊需要,使家长教育从大一统时代走向个性化时代。

幼儿园还可以打破传统家长会的内容与形式,举办妈妈专题会、爸爸专题会、祖辈专题会、家长开放日等各种节日活动邀请家长参加,以及对家长进行幼儿传染病方面的知识培训,邀请知名幼儿家庭教育专家来园讲座,成立教研室负责管理、组织和监督等。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园推广,鼓励教师们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实践的积极性。家园合作获取高质量的教育效果,也是教师们积极探索的动力之一。

4.针对不同教养方式的家庭指导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表现在对待幼儿行为态度的不同,幼儿性格与家庭教养方式紧密相关,然而如今家庭教养中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父母对待幼儿的教养方式大致可以分为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溺爱型的家庭,应加强家长培养幼儿独立的意识,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给予培养,让幼儿面对一些挫折和困难时,能去独立承担与解决;专制型的家庭,对孩子要求一般较为苛刻,专制型的教养方式易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反社会品格,是不可取的;放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以不干涉为建立家庭关系的基础,不为孩子立下任何规矩,对孩子没有明确要求,奖罚不明。放任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应该明确,教育子女是每位父母的天职,父母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推脱这个责任,这种教养方式是导致孩子情绪不稳,意志薄弱,交往困难的主要因素;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鼓励儿童独立探索,尊重孩子,对孩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这种教养方式能给孩子以安全感和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也学习到怎样爱他人并尊重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家长,因此,要采取正确科学的教养方式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密切、敏锐地关注和捕捉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点,帮助孩子塑造健康的人格。 mzkLqcRqXzrF13mJgtx5egG/p0QG8QiZglRAxFyW1qHLLm3J4Zx2RBRlf4akbCd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