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深入了解高中生家庭教育指导需求

青春期之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逐渐变小,原来的以父母为主的圈子被打破,孩子开始认识新的朋友,建立自己的新世界。这个时候,父母如何继续扮演好孩子成长道路上“引领者”与“陪伴者”的角色,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调查发现,家长们对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正越来越多。针对这些需求,教师要在以下方面开展指导。

1.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适应高中阶段的生活。

对刚刚结束中考的学生而言,升入高中不仅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学业要求方面也有很大的变化。学生在学习进度、方法、习惯、心态等方面都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家长也需要了解高中学习生活与初中生活的不同,以便更好地陪伴孩子一起适应高中生活。

新高考背景下,孩子步入高一就要为高考做准备,比如选科以及选择这些科目的考试时间,都成为让学生和家长十分焦虑的问题。因此要引导家长帮助孩子认识高中与初中学习、生活的差异性,指导家长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给其一个适当的定位,并不断调整自己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指导家长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保持与学校的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可能遇到的适应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2.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独立要求,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根本基础。其中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一种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自主意识增强,不太“听话”;有时还故意与家长和老师“唱反调”;在很多关键选择方面,比如高一选科、高考志愿选择等,父母与孩子之间可能会存在差异而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要指导家长加深亲子之间的相互理解,掌握亲子沟通的技能和艺术。引导家长倾听孩子的心声,试图理解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指导家长学会欣赏孩子,让孩子获得和感受自信;指导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安慰和鼓励;指导家长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使用过分严厉的手段去维持在孩子面前的权威。

3.引导家长帮助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涉及孩子的自我认识、交往技能、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他人帮助的感恩等方面。父母的人际关系及家庭关系对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家庭中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平等交流是对孩子进行人际关系教育最重要的环节。

教师要告知父母,要在家庭中营造和谐的氛围,要做到夫妻和睦,家庭和睦;要引导家长支持孩子多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与人合作;教会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会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对人要真诚,以平等的态度对人;如果孩子在人际关系处理中的困惑,父母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异性交往,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与异性交往。

高中阶段的学生性意识增强,渴望接近异性、了解异性、欣赏异性,并由此引发各种心理和行为困扰。大多数家长并不反对异性交往,但对“早恋”却小心提防,担心早恋影响了学习,更怕早恋酿成苦果。孩子的秘密家长们想窥探,孩子的行踪家长想掌控。但孩子却很讨厌这些,如果逼得太紧,很可能会发生不可控的事情。这让很多父母都觉得很棘手。

教师要引导家长对孩子与异性交往不要过度敏感,更不能以“关心”孩子为理由偷听孩子电话、翻看孩子日记等,这些做法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而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要指导家长帮助孩子认识到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使孩子认识到早恋对自我发展的不利影响,正确进行异性交往;指导家长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相关事件,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生理、性道德教育,包括抵制毒品和防止艾滋病等教育。

5.引导家长加强“珍惜生命”的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高中阶段的生命教育着重于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观念,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提高保持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等。父母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会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科学良好的家庭生活方式是热爱、珍惜生命的具体体现。学习负担“过重”(主、客观)与学习适应不良、理想期望与现实能力之间的差距会造成心理困惑、各种心身疾病(焦虑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考试恐惧症等)。面临即将到来的高考,家长会不知如何来缓解孩子的情绪。

要引导家长积极营造乐观健康的家庭生活氛围,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感受到亲人的爱;家长应该对生活持有积极的态度,敢于向命运挑战,并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6.和家长合作指导孩子在网络面前不迷失自我。

沉迷网络已经被列为高中生常见问题之一。网络与信息技术在革新高中生学习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诱惑,轻者影响学习成绩,重者造成逃学辍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高中阶段正是为高考奋战的重要关头,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期,但很多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较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引起家长们的忧虑。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培养网络道德,提高自控能力应当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预防高中阶段孩子沉溺网络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多与孩子互动、沟通,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及亲密的亲子感情,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并给予关怀;家长要以身作则,在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内容、上网方式等方面为孩子作出榜样;家长要在引导孩子把电脑当成学习工具的同时,积极为孩子的课外活动提供条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异常表现,及时发现孩子在上网方面存在的问题,冷静对待,切忌采取随意粗暴的方法,要着眼于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7.引导家长及时缓解孩子升学带来的压力。

进入高中,孩子的学习压力增大,尤其是新高考政策后,自进入高一起,学生就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很多学生感到学习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因此,在这一阶段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学会疏导、缓减孩子的心理压力,尽量减小学生的思想压力和心理上的波动,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快乐地学习。

但是很多家长意识不到孩子因为学业紧张产生的心理压力,更有家长还会额外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学习目标和期望,安排各种课业辅导。这使得孩子更是不堪重负。这就要求高中教师要及时对家长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压力及其带来的各种可能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学会缓解孩子的各种压力。

8.引导家长适应高考新政,共同指导学生恰当选科。

高考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一阶段他们将面临人生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选择。上海高考改革后,不再分文理科,选考科目由1门变成了3门,并实行统一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考试科目与大学专业,不仅对每个学生而言是巨大的挑战,家长们也普遍忐忑不安,亟须指导。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和家长保持沟通,共同研讨孩子的选科问题,教师要帮助家长全面认识自己的孩子,分析孩子的学科学习特点及兴趣点,让家长意识到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选择,并支持孩子为了自己的选择去努力奋斗,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不断地让孩子感受成功。

9.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报好高考志愿,树立远大理想、合理规划未来。

选择院校和专业一直以来都是家长的一个纠结点,如果学生成绩足够好,当然是选择名校的强势专业,但是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就需要针对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再做决策。选得好皆大欢喜,选得不好,孩子怪家长一辈子,家长也会内疚。

首先,教师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明白并不是非要上名校才会有好的前途,才能成才;其次,教师要指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对孩子高考志愿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同时,引导孩子确立远大目标并正确处理社会需求与个人追求之间的关系。 DpnsfP6c0ytiFT6O/RhQVWT10zUlm+i2LJaR9sxpwY6mC3Xl4VVDn7VWuX7qjzw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