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与教师的看家本领——教育教学能力相比,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较容易被教师所忽略。同时,由于家庭教育指导是面向家长的成人教育,教师开展工作面临着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因而目前教育实践中也的确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针对教师群体的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培训的量也较少、质也不高。从学校有效推进家校合作的角度,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是亟待解决的教师专业发展新问题。

(一)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问题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本质区别。家庭教育独立而有个性,而学校教育集体性较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多从学校教师的立场出发,从帮助儿童成长的角度提升家长素质。

1.指导对象缺少针对性和层次性

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是指教师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而对家长的个别化指导。家庭教育指导的层次性,则是指教师根据家长及家庭的特点,对家长分层分类进行指导。

目前,学校教育在班级教学的现实条件下,无法完全做到面对家庭的“因材施教”。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是“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并以“集体指导”为主。每次的集体指导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主题内容由班主任及学科老师决定,家长集体参与学习研究共同的话题。集体指导便于组织,也有助于家长相互之间交流经验,却由于缺少针对性,家长的实际教育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家长的教育背景、文化程度等都有差别,不同的家长对自身教育能力的信心不同,不同的家长对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也不同。比如,文化程度低的家长以学习接受者的角色迫切需要学校的指导,而文化程度高的家长以教育合作者的角色需要学校教育的开放和支持。因此,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者对家长的指导较泛化,缺少层次性,没有照顾到不同教育素质层次家长的不同需求。

2.指导观念与指导实践不合拍

从改革开放至今,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的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上世纪末,上海市编制并发布了《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观念渗透到包括学校在内的各个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的机构中。就学校而言,上海市在600多所学校设立了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科学的指导观念逐渐播撒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

但是真正的改变非一朝见成效。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浪潮中,学校教育在探索中前进,一方面需要改革现行的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另一方面也希望改革的理念能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尽管学校已把家庭教育指导摆在了议事日程上,但往往却受制于各种因素而把其放在靠后的位置上,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教师层面来说,要将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理念,真正贯彻体现到每一位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实践中,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指导内容的单一、狭隘

能够承担家庭教育指导的场所很广泛,但学校是学龄儿童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场所。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优势在于:其一,教师与家长有较长一段时间的“交往”与“共事”,教师可以随着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家长具体的指导,这样的指导就完全不同于有些机构的一次性、随机性的指导;其二,学校作为教育公共服务机构,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公益性让与指导者与被指导者有着高度统一的目标——培养儿童健康成长。但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特色也衍生出了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一些不足。比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关注点集中在“儿童发展”,较少关注“家长成长”。即便聚焦“儿童发展”主题,很多学校常常重“儿童学习能力”发展,轻“儿童社会性及道德情感”发展。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单一、狭隘严重影响到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

4.教师的指导往往受困于家长自身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是家长,即已经形成固定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的成人。改变成人的教育观念,改进他们的教育行为往往是非常困难的。此外,教师面对的家庭教育指导对象多元复杂、层次不一、差异悬殊,比如,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就会导致家长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的倾向,因而大多数家长更加关注教学质量、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不重视也不投入,往往是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才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后期干预比较多;家长忙于工作而忽视儿童的成长,隔代教育现象比较多。如若家庭教育指导效果不佳,有时候不能单方面责备教师的指导不力,家长自身存在的问题往往有强大的破坏力,同时也影响了教师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的主动性和自我效能感。

(二)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不足

1.教师职前教育中基本缺失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准教师在走上讲台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之前,首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这一过程主要在职前教育中完成,即通常意义上的师范教育。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教育类课程中主要是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而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课程相对较少。即使开设,这些课程也大多以选修的形式让部分感兴趣的学生选修。这种情况导致师范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不具备基本的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理论知识。职前教育中的准备不足,让很多教师走入学校,开始自身的职业生涯,与学生家庭进行沟通和指导时往往会措手不及。一些原籍外省市的教师,面对海派家庭文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也常有“水土不服”的文化冲突现象出现。

2.教师职后培养中较少专门涉及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曾开展过一项上海市中小幼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与培训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受访的教师样本中,约有四成教师在职前学历教育中,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课程培训;而在职期间,教师接受最多的相关培训是校本培训,只有少部分教师参加过市级和区级的专题培训。目前,教师职后教育的任务大多由区级教育学院这一机构来担当。区级教育学院的师训部门针对本区域教师开展专门的、有较长学时(比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培训相对较少。从教师角度来说,“学校教学及管理任务比较繁重,精力有限”是影响教师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培训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培训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再次是“培训内容和个人需求不对口”。

3.学校对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缺乏足够的支持

学校教师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他们为学生家长服务,提供各类指导。但教师个体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是需要学校的组织支持和校园氛围的。一些学校对待这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态度是“有虚无实”的,比如典型的支持不力就是学校没有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纳入教师业绩考核的范畴。这也就表明,学校根据相关的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教师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但是教师是否指导,指导情况如何校方并不关心,使得这项工作渐渐沦为教师的个人行为。即使学校对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缺乏监督与管理意识,在实际过程中不对这项工作进行考核,不给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易导致教师步履维艰、孤独地承担这项工作。

4.家庭教育全员指导实施效果不理想

从全员育人的角度,学校所有的教师应该都有职责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全员包括学校里的校长、副校长、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其他所有工作人员。但实际上,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主力军是班主任、德育教导及部分分管的行政领导。目前,大多数学校没有专职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班主任承担了大量的指导与服务家长的工作,不仅时间长、任务重,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指导素养跟不上。很多年轻教师本身就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家长、学生沟通的技巧,难以应付层出不穷的问题。尤其面对学生叛逆、厌学、早恋等一些心理问题的时候,对家长给予有针对性地专业指导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因此,学校需要给予班主任教师适当的专业支撑,比如学校设置专业人员、打开校门引进区域内的专家资源,以解决资源不足的情况。

(三)初中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常见问题

初中教师都接受过高等教育,进行过系统与专门的职业培训,是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的教育工作者。教师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具有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知识,明确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保证教学质量。我国的传统赋予了教师权威与崇高的地位,学生和家长对教师也充满信任,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发挥作用。但是面向家长的指导显然不同于面向学生的教育教学,一方面初中教师缺少家庭指导的专业进修与培训,在开展家庭指导的理念与方法上有所缺乏,在实践操作中难免无从下手;另一方面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学生家庭的背景、内容、对象的多样性,在指导能力和时间上的不足也让初中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面临不少困难。

1.初中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

(1)初中的教育教学工作繁重,还有升学压力,教师没有时间研究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已经安排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班级再安排怕增加家长负担。

(3)过度使用家长或者不知道如何协调整合家长资源,切实为班级提供帮助。

(4)家长两极分化,层次差异太大,很难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5)无法应对一些强势家长提出的对学校、对教师的不满,只能避而远之减少沟通。

(6)感觉自己有经验,想当然地进行指导而违背科学规律,对家长产生误导。

(7)初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大,年轻教师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不会感同身受,也没有好的方法指导家长。

(8)不知道如何发挥新媒体在家校协同教育上的积极作用。

(9)缺乏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缺乏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2.初中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家庭教育指导素养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初中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素养:

(1)提高教师对初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知识储备

教师要认识到开展初中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必要性和使命感。增强储备知识的动力,特别是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早期,初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青春期早期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的了解,把握青春期初中学生的特征。

(2)提升教师对初中家长指导的综合能力

学习指导家庭亲子沟通的技能方法,包括年轻教师如何指导家长关注孩子青春期变化问题。初中教师缺乏与家长进行沟通的知识与能力,需要学习如何获取家长的信任,如何应对公共场合家长的发难,以及如何对特殊孩子、特殊家庭进行指导。

(3)畅通与家长沟通的各类渠道

初中教师学科教学压力大,忙于应付学生学业,教师关注点在升学,学校教育的重点也是升学压力,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要认识到家校合作对学生学业进步的影响力,初中学校要重视各类家校沟通途径的运用,在机制上保证家庭教育指导顺利进行,并与家庭教育达成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4)掌握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技巧

校园突发事件不可避免,处理是否得当会对教育产生严重的影响。初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准确把握校园突发事件,了解和熟悉学校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和流程。学习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方法,掌握一些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

(5)提升自身的身心素养

初中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既有创造性又很繁琐的脑力劳动,也是一项有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初中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身心素质作基础,才能在与家长沟通交流中保持高昂振奋的精神和轻松愉快的心境,从而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效果。

(四)初中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原则

学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三者相互关联与有效结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三者定位:家长是家庭教育主体;学校起重要作用,是家庭教育指导主阵地;社会是支持。加快家庭教育工作法制化、专业化、网络化、社会化建设,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2017年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其中的“协同育人”中再次明确“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根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的要求,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指导应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适用性。

1.在了解与尊重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开始觉醒,他们开始感觉到生活中有自己的秘密和隐私,不愿意和老师和家长沟通,但他们各方面的发展尚不成熟,也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了解和关注。要开展好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和家长都要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情况,如身体发育素质、习惯养成、情绪特征、兴趣倾向、智力特点等,从中把握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要充分尊重初中学生的成长需求与个性,要学会倾听、沟通,减轻这一时期学生的逆反心理。关心初中学生的心情和心事,告诉他们遇到事情要主动与父母、老师或同伴商量,寻求解决办法,保持和初中学生的亲密感情关系,营造平等、宽松的亲子关系,与初中孩子共同创造生活的乐趣。特别是当学生犯错时,要善于以积极平和的态度与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初中学生,关注初中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初中学生自然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

2.在服务与指导中确立家长主体的原则

教师在开展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时,要抱有为家长服务的观念,了解家长中普遍存在的教子困惑,尊重家长意愿,根据家长急需的家教知识探索、开发、整理具有互动性和吸引力,尊重家长内心需求的指导内容,使之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前瞻性,从而帮助缓解家庭教育的压力。在指导活动中要因人而异,使家长能获得符合个体需求、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家长参与指导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3.在指导目的与内容上把握正确方向的原则

教师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中要牢牢把握育德树人的育人宗旨,家庭教育指导应该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相一致,重视中华传统美德和良好家风的挖掘与传承,与家长共同培育初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在互动与选择中突出合作共进的原则

改变以往学校教师单向指导,家长被动接受的局面,把家长和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初中学生发展的主体来看待,充分发挥教师、家长的资源优势,教师倾听家长的意见,可以收集初中家长鲜活的家庭教育事例,引导初中家长主动参与指导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树立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观。赋予家长自主选择的权力,发挥教师与家长的智慧,注重互动性,实现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教育资源和育儿经验的共享,教育思想和认识的相互融合,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共同提高。 go77Dqgr7I2q7WvrboYzubMlun7ntGJxZ6GGSK/EexCmeJKAaqpKfsXACpAJJNk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