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任正非在人民大会堂初次讲到,在无人区的华为,既孤独,又迷茫。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从硅时代走向石墨烯时代,这是一个真正的颠覆性变化,而不是互联网上热炒的概念。世界那么大,我们颠覆谁?没有真正技术性支撑,或者仅仅停留在口号上的颠覆,并非务实的明智之选,也难以实现。而石墨烯替代硅所引发的电子工业革命,汹涌澎湃,巨浪滔天,难以想象。华为已感到前途迷茫,找不到方向。所以,任正非的迷茫主要来自对科学技术的迷茫,是对未来信息技术传送没有“低时延”、没有理论基础的迷茫,而不是对公司未来方向以及战略层面的迷茫。
众所周知,当前的华为,已在本行业逐步进入了无人区。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世界大信息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被创造出来,华为已前进在迷雾之中。前方既无人领航,也无既定规则,后方亦无人跟随。在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间无规则的困境当中,找不到方向的感觉随之而来。
任正非对技术的迷茫,是技术高速发展转型期的必然的阵痛。在未来,华为跟在别人后面跑的速度会逐步慢下来,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悄然降临。这并不是真正的迷茫,或者说,他一点也不迷茫。
在华为总部的一面湖中,有8只从瑞典引进的黑天鹅。这个湖,也因此而得名“天鹅湖”。
为什么要引进黑天鹅?因为它预示着不确定性。所以,不仅在华为总部,华为的上海研究所和南京研究所也都养了黑天鹅,这是为了时刻警醒全体华为人,未来,黑天鹅可能随时会出现,不确定性也会常伴左右。
同时,任正非也给出了解决方案。他说,即便有黑天鹅,也不会出现在外部,它只会出现在我们的咖啡杯中。我们可以及时把“黑天鹅”转化成为“白天鹅”。
也就是说,任正非要“把黑天鹅放入咖啡杯中”,经过思想的碰撞,然后,化为白天鹅飞出来。这是一杯咖啡主义,吸收宇宙能量,这就是任正非的第一个自信。
任正非的第二个自信是:站在华为内部看外部,以内部规则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今天,有些企业面临的最可怕的现实是,不仅外部环境是不确定的,甚至公司内部的规划、战略、方向、文化也不能确定。以不确定应对不确定,这是最危险的。而华为目前的理念是,站在后天看今天,以当下规则的确定性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外部尽管是不确定的,但我们内部可以确定,能够把握。
为此华为提出“一切为了作战,一切为了服务业务,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任正非说,这三个一切,在华为要管十年。
一个处于转折期的企业,需要思想、需要假设、需要争论、需要异见,从中寻找未来的方向。尤其是作为高层领导人,应该像《战争论》所讲的,当交战双方打得十分胶着的时候,高级将领的作用就是登高远望,为迷惑的士兵指明前进的方向。像高尔基小说中的丹柯那样,用内心之火为队伍照亮前进的道路。所以,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必须要有坚守、要有思考,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任正非的所谓迷茫只是表象,只有对未来有着深刻把握的人,才会有如此的迷茫。这是清醒中的迷茫,或者是清醒者在为迷茫者指点迷津。
这是任正非战略自信的体现。
那么,什么是战略自信?2016年1月13日,在华为市场部的会议上,任正非说:“决胜取决于坚如磐石的信念,信念来自专注。华为唯一的武器是团结,唯一的战术是开放。”
信念、专注、团结、开放,是任正非所着重强调的内容。
有了战略自信之后,接下来就取决于战略耐心与战略执行。任正非擅长使用军事化的语言。针对不确定性的研究与验证,他是这样表达的:
“要采取多路径、多梯次的进攻,跨越‘上甘岭’,攻入无人区。”
“我们要敢于在这个战略机会窗开启之时,聚集力量,密集弹药,饱和攻击。扑上去,撕开它,纵深发展,横向扩张。”
我们看出,这正是一支队伍的“狼性”体现。这匹狼是可怕的,这就是他的战略自信。
任正非一直在强调:“没有正确的假设,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理论;没有正确的理论,就不会有正确的战略。”
所以,任正非始终在思考,通过思考把公司带向正确的道路。
任正非在华为的三个主要责任是洞察与把握方向、节奏和人均效率。所以我们看,这几年,华为所有的指标,几乎全面领先竞争对手。所以,这个“冬天”确实没有出现在华为的面前。
2016年5月份,任正非在人民大会堂提出,到2020年,华为的销售收入要超过1 500亿美元。也就是说,4年后,华为的销售收入要突破1万亿人民币。
对华为来说,在CT(通信技术)领域已经成为行业领袖。为适应ICT(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趋势,华为战略要扩展到整个ICT领域。这是一个横跨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很大的布局,是华为未来垂直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构图或者说是战略梦想,也是任正非在人民大会堂语惊四座的现实基础。
在机会窗出现时,进行垂直多元化的发展,控制自己的欲望很重要。很多企业一做大就要多元化,这是一个影响中国企业的很大的问题。我们的企业都遵循着风险分散的理论,把“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视为铁律,生怕篮子倒了,鸡蛋全碎掉。所以,那么多技术领先的企业都去搞房地产,都迷醉于并购和上市,都开始所谓的多元化发展。而华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敢于把所有的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它。这样,篮子照样不会倒,鸡蛋也不会碎。这也是属于华为的战略自信。
所以,华为未来的梦想,就是“化云为雨”,通过自己的管道和终端,让“云”流向千家万户。现在,华为在全世界177个国家为自己的消费者,为全世界1/3的人口提供服务,未来,这一比例还会增大。未来华为的业务战略就是云管端。
如果说,华为在这个冬天活得如此温暖,那么一定有它的道理。多年来,华为始终坚守的一种精神,就是乌龟精神。成功是从创业初期的一只小土龟,坚持目标,永不放弃,不断努力爬行的结果。华为现在进入“无人区”,不是因为找到了风口,也不是因为长了一双“隐形的翅膀”,而是像乌龟那样坚守目标,砥砺前行的结果。
所以,如今的华为,每天申请8个专利,在2008年、2014年和2015年,华为既得的专利数都是世界第一。
为什么华为能获得第一?因为它有真金白银的投入。没有投入,何谈创新?
所以我们说,不论身处行业的冬天,还是经济的春天,华为的价值观都始终如一。一个企业、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速度乘以时间。兔子跑得快,但是它坚持不下去。乌龟虽然慢,但是它永不言弃。
华为就像是一只小龟,认定目标,心无旁骛,艰难爬行。它不但能越过高山,还能够漂洋过海,在全球爬行。在这个过程中,它经得起诱惑,不投机取巧,也不试图弯道超越,就这样围绕着客户价值,稳中求进,爬行着去满足客户的要求,爬行着赚自己的小钱。爬着、行着、追着、赶着,经过了28年,这只小龟就长成了大大的象龟,它不但能超越兔子,还能成为一头大象。
薇甘菊是世界上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兼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可乘风传播扩散其种子。薇甘菊从花蕾期到盛花期大约有5天,开花后5天完成授粉,再过5~7天种子成熟,然后散布,开始新一轮传播。薇甘菊的茎节和节间都能生根,一个节1天生长近20厘米。在内伶仃岛,薇甘菊的一个节在一年中分枝出来的所有节的生长总长度为1 007米。由于其蔓延速度极快,故有些学者称其为“一分钟一英里的杂草”。
薇甘菊的特点是:一、对生存条件要求极低;二、繁殖速度极快。我们都知道大树底下不长草的道理,而对于薇甘菊来说,因其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和喜欢攀缘的藤本植物特点,能够形成对大树的绞杀之势。所以,在薇甘菊面前,大树都会被绞杀掉。
华为的产品与服务就像是薇甘菊。任正非说:因为薇甘菊号称“植物杀手”,它只需要很少的水、很少的养分,就能够实现高速生长,能够抢光其他植物的资源,拓宽自己生长的空间和范围。我们做产品,需要具备薇甘菊的能力,要在末端接入层成为霸主。要想成为行业的薇甘菊,就必须具备实力,没有实力是做不了霸主的。
那么,华为早期的技术实力在哪里呢?华为的产品到底比别人好在哪呢?要知道,华为在国际上的竞争对手都是百年老店,它们与华为的平均年龄相差有70岁之多。而早年的华为还相当弱小,拿什么参与竞争?靠什么赢得市场?我想,做好一件事,取决于技术和态度,技术不行,态度可以补。但是前提是,你要有这种敢于搏杀、敢于亮剑的血性,这就是任正非强调的霸气。没有这样的铮铮铁骨,只有好的态度,仍然无法占领市场。
做企业需要这样的精神,否则,就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难有出头之日。而当冬天来临,一遇到风吹草动,企业就会不战而溃。
在华为,这种血性不是仅体现在任正非身上,而是属于全公司的,它流淌在全体华为人的血液之中。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企业文化,它不是写在墙上的白纸黑字,而是每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激情,是这种血性的偾张。
所以,对于华为来讲,薇甘菊的精神,就是它从创立至今那种敢于成功的血性,在强敌面前敢于亮剑的勇气与决心。正如薇甘菊一样,不退缩、不恐惧、敢与竞争对手一决高下,然后从农村爬到城市,再爬到中心城市,最终爬向了全球。
华为在市场上攻城略地,需要有薇甘菊的精神,它是华为精神与基因特质的象征,但是,不仅如此。在华为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它也有着尖毛草一样强大的“倒生长”能力。
尖毛草也是一种非常有特点的植物,它是非洲大地上生长最高的草之一,素有“草地之王”的美称。尖毛草早期是贴着地面的,生长极其缓慢,甚至难以察觉。但事实上,它从未停止过生长,只不过这种生长没有体现在地面之上,而是体现在其根部。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尖毛草在无声无息之中,根部的长度发展到了28米,这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当蓄积了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之后,尖毛草便会迅速生长,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一下子就长成了草地之王。
当别的野草在疯狂生长的时候,尖毛草却紧贴地面不动,悄悄将自己的根系无限延伸。而一旦机会来临,则当仁不让,开始发力。
弯道超越,难免有机会主义的嫌疑。真正的超越,不是在等待竞争对手喘息之时或者是行业的“季节”更迭,也不是依靠对手的疏漏,或者是用阴暗的伎俩,将竞争对手引入泥潭来实现超越,而是建立在实力提升的基础之上的超越。
所以,华为的成长模式,与尖毛草生长的模式是一模一样的:聚焦、坚韧、沉静、内敛。在成长初期,稳打基础、积蓄力量、抵制诱惑,聚焦业务发展,以“倒生长”的方式为“正生长”积蓄力量。华为首先关注于企业内部管理,致力于提升组织能力,优化组织,搭建平台,梳理流程,构建队伍,构筑文化。当公司对机会与环境做出准确判断时,能够把握机会,顺势而为。这时,企业终于从倒生长模式开始向正生长转化,开始释放能量,实现迅速生长。这就是任正非所说的“横向扩张、纵向发力”。
所以我们说,企业的成长要靠“余粮”,但同时不要忘记实现经营与管理的均衡发展。华为认为,管理也是生产力,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如何实现二者的均衡。这是华为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始终放在首位的追求。
前面提到,如果一定要将企业文化形容为“狼性文化”,那么华为采用的一定是狼性当中正能量的一面。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说,企业的发展要像一群狼:有敏锐的嗅觉,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以及群体奋斗意识等三大特征。
如果把市场当成“猎物”,你会发现,猎物并非遍地都是。市场机会少之又少,没有灵敏的嗅觉,没有强烈的进攻精神,那么市场必定不会属于你。华为一旦发现机会,不开会、不讨论、不纠结,就是本着强烈的进攻精神,本能地往上扑。同时,这个进攻,绝不是独狼作战,而是狼群的战术进攻,共同奋斗。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持续艰苦奋斗,这就是狼性在企业实践中的体现。那么,我们都知道,狼性是一种状态,让大家都在状态,都具有狼性,非常有必要。
辩证地看,市场机会又多如牛毛,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发现它。那么,华为怎样保证一种狼性文化的状态呢?如何拥有一支狼性文化的队伍,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
2014年,任正非再度接受外媒采访的时候,他不说“不喝咖啡”了,他说,华为之所以成为行业领袖,就是因为“傻”。
的确如此。任正非最欣赏的两个人,一个人是国外的阿甘,一个是国内的许三多。华为的成功没有秘密可言,就是典型的阿甘式成功。而阿甘精神的核心就是目标坚定、专注执着、默默奉献、埋头苦干。所以,“华为给员工的好处就是‘苦’,没有其他。而在这份‘苦’之后,是个人的成就感、是收入的改善、是越来越坚定的跟着公司前进的信心……这是在华为不断吃苦却人人都愿意留下来的原因”。
在我们这个社会,聪明的人太多,但往往“精致而利己”。而社会并不需要那么多利己的聪明人,而需要更多的“阿甘”,要有几分傻气,甘愿投入、甘愿付出、不计回报。
而甘做阿甘,是因为这批人有着广阔的视野、坚强的意志、胸怀他人的品格,除此之外,还要等得及。要知道,华为人与大家并没有什么不同,同样的独生子女,同样是知识员工,同样是80后、90后。作为华为人,他们在做什么呢?
在巴格达,办公楼刚刚建好,还没搬进去的时候,遭遇了炸弹袭击。有三位华为员工亲历了这次袭击,但当他们满身是泥、满脸是土、汗流浃背地从硝烟中撤出来的时候,他们发回来的照片,仍然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经常有人问我,华为我们学得会吗?学得会与学不会,应该另当别论。不论是否学习华为,企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管理人力资源,如何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如何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铁军,尤其是怎样管理企业的知识型员工。
华为人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他们并没有超高的颜值,也没有更光鲜的衣着,但他们聪明、年轻、勤奋。华为能做的,就是把他们团结在一起,开发他们的潜力,实现他们的价值,让平凡的人也能得到机会,然后,靠这样的年轻人来实现超越,这就是华为成功的动力源泉。所以,中国企业要树立信心,我们最好的资源,就是这样的人,就是千千万万个邻家子弟。但是在他们身上,一定都有着狼一样的精神。
城墙是否被攻破,不是取决于城墙的厚度,而是取决于守城将士的信心;城墙是否被攻破,不是取决于攻城的武器,而取决于攻城将士的血性。我们企业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血性与狼性。
如今,华为和一些成功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可怕的基因变异问题,是大灰狼最终会变成羊的问题。
再好的公司,即便是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喜人的时候,即便在行业的春天里,如果大家都不干活,都在抱怨,都在挖公司墙脚,整个组织散发出负能量,坐吃山空,企业靠什么生存?所以,企业文化的核心,应该是怎样保持狼性不变,避免公司坚守的精神力量被稀释、被污染,遭到遗忘和背叛,这也是华为持续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得到每个员工的信任?如何让大量的新人继续认同华为文化,这是核心问题。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基础,首先是头狼不老。
任正非本人也是一个奋斗者。他2018年74岁,已经到了古稀之年,而且浑身是病,糖尿病、高血压、颈椎问题、抑郁症,还患有癌症。在这样的身体状态下,一个古稀的老人,一年却有200多天在市场上奔波。
此外,他生活简朴,行事低调。他出行通常坐经济舱,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成为焦点。
也正因为如此,我经常奉劝企业家们,要学会自我批评、自我反省,企业家不能够一味地指责下属。要扪心自问,我是否为干部和员工做出了榜样?任正非在70岁的时候在做什么?我们看看他的面容,他的精神状态,像一个70多岁的老人吗?有多少老人70多岁了还能像他那样?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乐而后乐,这是企业家精神。而促使任正非始终保持活力的,正是他的信念与企业家精神。
如今,在华为,任正非已经成功地把知识分子变成了战士,把每一位员工变成了和他一样的战士。这与共产党把千万群众变成战士是一样的,是楷模的作用,是榜样的力量。
大家都知道,2014年的时候,“互联网精神”“互联网思维”在中国大地盛行,而任正非用李小文先生的照片为华为的价值观代言。他想说明的是,华为不需要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思维,而需要像李小文院士这样的精神——简单、专注、执着。他说:“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被机会主义思潮所左右。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但是豆腐还是豆腐,汽车还是汽车,它不能改变商业的本质。所以,华为有没有互联网精神,或者有没有互联网思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保证华为活下去的是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2015年,芭蕾舞者的双脚成为华为新的宣传图片,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它非常直观地解读了华为在取得辉煌成就的背后,有多少艰苦卓绝的付出。
没有这种血淋淋的付出,不可能成就企业的辉煌。而很多企业或者很多人,却往往只盯住辉煌的一面,不愿意投入,不愿意付出代价。
而这双脚,就是伟大的真面目。一面是苦难,一面是辉煌。
要坚持已有的优势不动摇,并且要继续前进。要积极关注特斯拉,学习特斯拉的优势所在。我们积极看待世界发生的变化,一旦出现攻城的战略性机会点,要千军万马压上去。要敢于在战略机会点上聚集力量,实施饱和攻击。
要延续性创新,继续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小公司容易有颠覆性创新,但作为大公司,不要轻言颠覆。
还要持续走向开放,只有开放才能获得战略机会点。占据了战略机会点,谁都会支持你,而反之则意味着无路可走。
要通过自我否定,使用自我批判的工具,勇敢地去拥抱颠覆性创新。自我批判是拯救公司的最重要的行为。在充分发挥存量资产作用的基础上,也不要怕颠覆性创新砸了我们的“金饭碗”。
要坚守乌龟精神,持续奋斗。华为的这种乌龟精神不能变,我也借用这种精神来说明华为人奋斗的理性。我们不需要热血沸腾,因为它不能点燃为基站供电,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一切要以创造价值为基础。
对华为公司来讲,长期要研究的是如何活下去,寻找我们活下去的理由和活下去的价值,活下去的基础是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结果是利润的获得以及企业的发展壮大,这是一个闭合的循环。
华为是以理想主义为旗帜,以实用主义为原则,以拿来主义为手段;以文化为纽带,以制度为核心,以利益为基础;是在用资本主义的方式创造价值,用社会主义的方式分配价值。
任正非曾说:“是什么驱动力使华为走向成功?我认为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所描述的利益驱动力,是它驱动了全体员工的奋斗。这是一场从精神到物质的转移,而物质又巩固了精神力量。”所以,简单、朴素、清新、指向单一、可衡量、被信仰的价值观是华为的内在驱动力。
关于华为的驱动力模型,我总结了这样三条:
第一条:长期保持公司的开放性,是华为不断进步的前提条件。不故步自封,保持开放,吸取正能量。
第二条:长期保持对公司的自我批判,是华为不断进步的内驱力。自我批判,即严于律己,实现自我约束。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可怕:吸烟的人戒烟了,对这种人要小心;用了微信却又卸载的人,更要小心,他对自己更狠。对别人狠不可怕,对自己狠很可怕,华为就是那种对自己特别“狠”的人。
第三条:长期保持对标学习,保持对先进典范的学习,是华为不断进步的原动力。
华为在其《业务管理纲要》中指出,在业务的运转上,华为永远以客户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即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产品发展的路标,以流程化的组织建设为企业管理的目标。
以客户为中心,就要有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结构。华为做的,就是聚焦主航道,让一线呼唤炮火。把指挥中心建立在听得见炮火的地方,资源向一线倾斜,在上甘岭上培养干部。所以我们看,这依然是流程的问题,依然是管理的问题。
2015年6月18日,华为召开了首次“蓝血十杰”颁奖大会。目的是表扬那些为公司管理体系构建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这次表彰大会的主题就是回归科学管理。
华为坚持回归科学管理,就是向“蓝血十杰”学习。学习“蓝血十杰”对数据与事实的科学精神;学习他们从点滴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大厦的职业精神;学习他们尊重市场法则,在缜密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决策的理性、科学精神、职业精神和理性主义。
我认为这对任何企业都适用。过去是经济高速增长的30年,但更多的是野蛮增长、野蛮成长,走到现在,要回归科学管理。
在华为,呼唤的是英雄“倍”出,而不是“辈”出。其中,华为的“铁三角”,就是其组织的发动机。它是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以奋斗者为价值主体,为客户提供及时、准确、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