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任正非作为企业领袖,他是怎么思考的?怎么看待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思维的?这些可能就是华为对互联网时代的一些基本判断。
“我们未来应该走进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叫人工智能。我们首先要强调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以后,才可能走进信息化;只有信息化后,才能智能化。中国想走向信息化,还需要努力。中国的工业现在还没有走完自动化,还有很多工业连半自动化都做不到。这个时候,我们提出了类似工业4.0的方案,超前于社会实际,最后会成为‘夹心饼干’。所以我们国家要踏踏实实地迈过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以后,就不需要这么多简单的劳动者了。当前应从提高教育水平、从人的质量入手。”
任正非把工业4.0的步骤看得很清楚。
我们不可能一步迈入新时代,可能先要经历2.0、2.5,还有3.0之路。很多企业还要思考一个问题,你的企业、你的团队,能否掌握信息革命的这些工具,能否攻克工业革命的堡垒?自己手里的那张“旧船票”,还能够登上产业互联网的这条“快船”吗?我们能适应这种变化吗?所以任正非提出来要踏踏实实迈入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是什么?工业自动化是工业信息化的前站。
对互联网思维,任正非有一个基本观点:“一定要相信汽车必须是汽车,金融必须是金融,豆腐必须是豆腐。”
华为现在干什么?任正非提出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桃树上长西瓜。他说:“你们这棵桃树上一定要结西瓜,不能就只有结桃子这一种商业模式。因为桃树的树干,就是公司共同支撑平台,根部要分不同客户去汲取不同营养。”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比如现在最典型的是大家都在谈华为手机,华为手机是什么?是“富二代”创业,它秉承了华为的管理体系,秉承了华为的运营体系,秉承了华为的文化,然后在一个新的领域,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外界有一个错误的理解,即把华为和手机画等号。华为不是手机,华为的手机也不是“荣耀”,因为“荣耀”在华为互联网这块业务中只占销售额的10%。华为真正的业务在ICT,在云、管、端。
对于互联网思维,任正非提出了五个“不要”:
“不要羡慕别人风光,别那么多互联网的冲动。有互联网冲动的员工,应该踏踏实实地用互联网的方式,优化内部供应交易的电子化,提高效率,及时、准确地运行。
“不要去炒作互联网精神,应踏踏实实地夯实基础平台,让端到端的实施过程透明化,以免误导年轻员工。
“不要动不动就使用社会时髦语言‘颠覆’,不要妄谈颠覆性,谁要颠覆这个世界,那最后他自己先灭亡。
“不要盲目创新,分散了公司的投资与力量。非主航道的业务,还是要认真向成功的公司学习,坚持稳定可靠运行,保持合理有效、尽可能简单的管理体系。要防止盲目创新,四面八方都喊创新,就是我们的葬歌。
“不要纠结,不要攀附,坚信自己的价值观,坚持合理的发展,别此山羡慕那山的花。”
任正非在后面还补充了一句话,他说:“华为是不是互联网公司并不重要,华为的精神是不是互联网精神也不重要,华为精神能否保证企业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针对互联网时代,任正非提出了“五要”:
“要坚持自己的优势不动摇,还要继续往前进,这就是‘宝马’:积极关注‘特斯拉’,学习‘特斯拉’的优势,我们积极看待世界发生的变化,一旦出现战略性机会点,千军万马压上去。
“要延续性创新,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小公司容易谈颠覆性创新,但作为大公司不要轻言颠覆性创新。
“要持续走向开放,只有开放才能获得战略机会点,占据了战略机会点,谁都会支持你,没有战略机会点,就无路可走。
“要通过自我否定、使用自我批判的工具,勇敢地去拥抱颠覆性创新,自我批判是拯救公司的最重要的行为。在充分发挥存量资产作用的基础上,也不要怕颠覆性创新砸了金饭碗。
“乌龟被寓言赋予了持续努力的精神,华为的这种乌龟精神不能变,我也借用这种精神来说明华为人奋斗的理性。我们不需要热血沸腾,因为它不能点燃为基站供电。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一切要以创造价值为基础。”
传统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在引进别人的经验的时候,是否还要守住自己的本体?产业的本体是什么?是工匠文化、工匠精神。
华为坚持回归科学管理,任正非有三句话特别重要,就是:学习“蓝血十杰”对数据与事实的科学精神;学习他们从点滴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大厦的职业精神;学习他们尊重市场法则,在缜密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决策的科学精神、职业精神和理性主义。
我认为这对任何企业都适用。过去是经济高速增长的40年,但更多的是野蛮增长、野蛮成长,走到现在,要回归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