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钱乘旦

写一部多卷本英国通史一直是我们的夙愿,这个夙愿已经持续好几代人了。

英国史对中国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在19世纪,第一个打开中国国门的是英国,从那个时候起,人们就强烈地想要了解英国,看这个小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大国的。1839年林则徐组织编写《四洲志》,其中关于英国历史的记载有一两千字,这就是中国人对英国历史最早的系统记叙,算是一篇“简明史”。1841年,魏源将《四洲志》的内容综合于《海国图志》中,中国人关于英国历史的了解,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以后,到20世纪初,陆陆续续出版了一批翻译书籍,向国人介绍西方各国的历史文化,其中影响较大的包括《泰西新史揽要》 、《万国通史》 、《万国史略》 等等,这些著作中英国的内容占很大篇幅,比如《万国通史》30卷中,涉及英国史和英帝国史的有6卷,反映了在那个时候人们对英国的注意特别强烈。1881年,有一本叫《大英国志》 的翻译书在上海出版,其中内容全都相关于英国史,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用中文出版的“英国通史”。译者是一位英国传教士,虽说他向中国人介绍英国的历史完全是出于宗教的目的,但客观上,他是第一个向中国读者全面介绍自古代直至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英国历史脉络的有心人。

1907年出版了另一本译著《英民史记》 ,该书英文作者叫葛耺(J. R. Green,今译格林),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英国历史学家,他改变了当时史学界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史的一贯传统,而以普通人民作为历史叙述的主要对象。《英民史记》在今天可以翻译成《英国人民史》,那是他重要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那个时代被译成中文,的确有一点超时代的意味。

几乎与此同时,1903年,作新社推出《英国维新史》 ,此书以英国革命为题材,记叙了查理一世从继位到内战结束被斩首的历史,是一部宣传革命改造国家的作品。1906年,《北洋学报》则连续14期刊登《英国变政小史》 ,其内容涉及英国的议会、宪法、国王、内阁、地方自治等各个方面,宣传用变革的方式改造国家。尽管这两部作品都不属于通史范畴,却都是中国人撰写的有关“英国史”的最早文字,多多少少算是“断代史”。

民国时期继续出版翻译著作,其中钱端升的《英国史》 最为突出。这部书的作者是屈勒味林(亦译为屈维廉,George Macaulay Trevelyan),他是20世上半叶英国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也是19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辉格史学的创始人马考莱的外甥。这部书本身的价值很高,但译文却半文不白,读起来很费力。钱端升本人是著名学者,他翻译的这部《英国史》,曾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指定为高等学校的历史教科书。

新中国成立后,又有几本英国通史著作被翻译成中文。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莫尔顿撰写的《人民的英国史》 在北京出版,莫尔顿是英共党员,其论点受苏联体系影响很大,但书中仍保留着英国历史学家的一些特点,有自己的编写结构。这部书从远古一直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部地地道道的“通史”;但它作为通史又太简单了,所以只能算是英国简史。此外,有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也太陈旧了,不再被历史学家们所认同。

苏联学者塔塔里诺娃的《英国史纲(1640—1815)》 [1] 于1962年出版,它的内容仅限于1640—1815年,其实是一部英国近代史。这部书的引进,是当时全盘学习苏联的必然之物,书中典型地体现了那个时代苏联主流学界对英国近代历史的基本观点,其中对一些重大事件及人物的评价(如17世纪英国革命、工业革命、工会运动等),后来都成为我国世界史教科书中的标准说法。即使在今天,这本书对中国的英国史学者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它让我们了解苏联体系对英国历史的处理方式,终究,苏联体系是一个自成一体的重要历史学体系。

“文革”结束后,翻译作品在各个领域中如泉喷出现,而最早出现的英国通史著作,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英语国家史略》。 丘吉尔是政治名人,但也写过许多历史著作,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当然,这些著作大多是由他口述而由别人代笔的。《英语国家史略》分上下两卷,第一卷写英国本土及殖民扩张史,第二卷写英帝国白人殖民地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历史。丘吉尔是一位保守派政治家,他的历史观也充满保守主义色彩,他的这部书是新中国成立后翻译并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以保守主义立场撰写的英国通史,让读者有机会了解保守学派对英国历史的阐释。

另一部保守主义作品是《英国现代史》 ,作者梅德利科特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主编的《朗曼英国通史》( Longman History of England )共11卷,我们翻译的是其中最后一卷,内容涉及1914—1964年的英国史。由于是多卷本英国通史中的一卷,所以这本书只是一部断代史,而且是一部不完整的20世纪断代史。

有一部真正的“英国通史”被译成中文,即肯尼思·O.摩根主编的《牛津英国通史》 。摩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历史学家,他这本书从公元前55年一直写到1983年,内容涉及英国历史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外交、战争、司法等内容,而且把衣食住行、人口家庭、心态娱乐等这些新鲜的领域也写进去,体现着战后西方的史学观念。但是作为单卷本的英国通史,在有限的篇幅内写这么多内容其实是不可能的,结果,在一般书中要用好几页纸才能说清楚的事,在这本书中往往只剩下一两个小节。对不了解英国历史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起不到蒙学的作用;而对于专业的英国史学者来说,这本书又太浅了,学术含量不够。

阿萨·勃里格斯的《英国社会史》 也是一本通史性质的书,按照当代西方史学观念,这样的社会史其实是“去政治”的英国史,它的重点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对传统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内容很少提及。专门的“社会”通史其实也很重要,它让人们了解那些在政治家眼里不起眼的事,也就是老百姓的琐碎事。《英国社会史》从史前一直写到20世纪80年代,涉及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内容之丰富、涵盖面之广,很少有单卷本通史书能够超越它。

2013年出版的《英国史》(上、下册) 是一部适合普通中国人阅读的书。这部书从古代一直写到20世纪下半叶,它采用传统的历史学叙事方法,以时间为序,铺陈了英国历史的完整过程。它试图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内容都包含进去,对初学以及想一般了解英国历史的人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书。只是它叙述平平,虽说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却缺乏思想和思考,可说是一部“专业”书。

在翻译著作接踵而来的同时,中国学者自己编写英国通史的工作也终于起步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繁荣,英国史研究也获得跳跃式发展。按道理说,中国人接触到的第一个外国国家的历史是英国的历史,写英国史包括英国通史应该很早就开始,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学术的、资源的、历史条件的、学科传统的等等,到林则徐组织《四洲志》的140年以后,中国学者才终于下决心开始这项工作。1981年,程西筠、王璋辉合写的《英国简史》 率先出版,虽说该书确实是“简史”,拿今天的眼光看可以有更大的期许,但它终究迈出了第一步,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英国通史。接着又有一些通史出版,其中陶松云、郭太风合著的《英国史话》 是一本供青少年阅读的普及性读物,在当时也是一个尝试。王荣堂的《英国近代史纲》 是一部断代史,它涉及1640—1914年的英国史,虽说它只是断代史,却也是一部完整的断代史。王觉非主编的《近代英国史》 更进了一步,从学术含量方面说,这本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1988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由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有分量的英国通史终于问世,标志着中国的英国史研究迈上一个新台阶。由蒋孟引主编,辜燮高、王觉非、张云鹤、孔令平四位学者参加写作的《英国史》 计62万字,从英国远古一直写到20世纪。书中吸收了许多研究新成果,从多个角度再现了英国的历史进程。这本书的出版,改变了中国没有自己的英国通史的局面,为国内大学提供了一部完整的英国史教材。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表达了中国学者自己的观点,一个国家的学术研究,拿不出自己的观点是不行的,否则它也就成为变相的翻译了。

21世纪初有三部英国通史接踵出版,它们是钱乘旦、许洁明的《英国通史》 ,阎照祥的《英国史》 ,高岱的《英国通史纲要》 。这三部书都出自新一代学者之手,其观点和知识体系都更加新颖、更能反映国际学术界的新发展。它们作为英国史入门书是绰绰有余的,不仅为英国史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材,也为一般想了解一点英国历史的普通读者提供了读本。但是,作为对英国历史更精细的阐述,以及中国学者更深入的研究,它们却远远不够;要反映中国学者对英国历史理解的水平、研究的能力,需要写一部多卷本英国通史,这就是我们长期以来抱持的夙愿。

我们这部英国通史从2008年开始筹划,历经七年终于写成,现在就要出版了。参加写作的,多数属于更年轻一代的英国史学者,其中许多是我的学生。作者们都经受过相当严格的英国历史专业训练,熟悉国际学术界状况,了解研究动态;他们都有国外学习的经历,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能够接触史料、著述,因此有优厚的学术条件。所有这些和他们的先辈比较起来都是得天独厚的——写一部多卷本的英国通史,在20年前几乎是天方夜谭!不过,学术总是一浪推一浪的,没有先辈的努力和积淀,也就没有今天这部多卷本的英国通史。

英国这个国家值得人们的特别关注,因为它在人类历史上发挥过特殊的作用。我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的卷首语中曾经这样说: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即使对世界事务不甚了解的人也会有一种模糊的印象,即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剧中,属于英国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着实不多见。

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从而把全世界推进到工业时代。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榜样。英国的发展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模式,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渐进道路的可行。英国的科学精神和经典理论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宝库,其求实与理性的态度明显地奠定了科学思维的基础。英国对现代世界的贡献与其稳重的行为方式一样令世人印象深刻,可以说,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英国是现代世界的开拓者。

正因为如此,英国的历史就值得特别注意,人们需要走进英国历史自身之中,来品味它的特征。尽管时至今日,英国的辉煌已经不再,它重新回到静谧的英伦三岛,但英国的历史还是值得回味的,我们写这部英国通史,便旨在和读者们一同去回味这个历史,并沉思它的蕴意。

江苏人民出版社给了我们坚定、热情、长期的支持,王保顶先生为书的写作和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每一卷编辑也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此,我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并希望能从读者那里得到回报。

2015年7月8日,于北京

[1] 塔塔里诺娃:《英国史纲(1640—1815)》 ,何清新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 UVPbX7ZWwpqcPL+cuFj1CZgRTy/LQJQLfmNzKKYMJ40031cCWTyCIVLJS5Xdu6Z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