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章

改革开放新篇章

1.第一次走出国门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以后,陈梦熊也终于得到机会多次走出国门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这些活动让陈梦熊更加开阔思路、扩大眼界,也让他得到了参加国际合作项目的机会。因此陈梦熊院士回忆说:“通过国际合作,对我的研究工作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我通过参加有关的国际会议,把正在欧洲兴起的地下水系统理论引进国内。与此同时,我还参加了一些国际合作项目,与国际同行有了全面而深入的学术交流……”

1980年,陈梦熊在泰国参加国际水资源会议。

陈梦熊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是在1980年9月,他担任团长,率领由地质部、水利部共同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去泰国曼谷参加国际水资源会议。

这次国际水资源会议是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召开的一次委员会会议。虽然这是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有关水资源问题的会议,但是中国却和这个组织已有三十几年的“渊源”。因为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的“上级单位”就是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社会经济委员会,它于1947年3月在上海成立,1949年以前总部就设在上海,后来搬到了泰国首都曼谷。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社会经济委员会原名为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亚远经委会)。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亚远经委会的发起国,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也恢复了参与亚远经委会的活动。

自然资源委员会下设水资源、矿产资源及能源3个组,3个组每年轮流开会。这次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的会议是自然资源委员会1980年在曼谷召开的第七届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是讨论水资源问题。

参加这次会议的一共有20多个国家的代表总计100多人,除了亚洲国家外,美国、苏联、澳大利亚、英国、法国也都派出了代表团参加会议。各国代表在会上分别介绍了几年来自己国家对水资源的评价,开发利用与管理工作方面的成就和经验。会议还着重讨论了农村供水、工业供水与河流流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开发等问题。

陈梦熊率领的中国代表团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但是他们不但和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代表自己的国家在大会作了报告,介绍了中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经验,还向大会提交了《中国的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华北缺水山区解决农村供水的经验》及《中国的水利建设》3篇论文,这些文章都被正式编入大会文件。

水资源历来也是国家的命脉,因此参加此次水资源会议的国家除了进行有关的学术交流外,也分别代表各自的国家做了关于在国内建了多少水库、打了多少井的报告,会上作报告的每个国家都有这方面的详细数据。当时的中国虽然还没有这方面的精确数据,但毕竟已经走出国门开始参与国际活动了,而且中国也为此次会议带去了很多资料。

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这次会议难免带有一定的政治性,因此也让中国代表团遇到了几个棘手的问题,好在当时担任自然资源委员会主任的是来自中国的张炳熹,再加上中国大使馆的帮助,终于让团长陈梦熊圆满完成了此次出访任务。

2.出访英国

1982年7月,陈梦熊随中国水文科学委员会组织的代表团来到英国,参加了在埃克赛特市的埃克赛特大学举办的第一次“国际水文科学大会”。

1982年赴英国参加国际水文科学大会时,陈梦熊在马克思

这一年也是国际水文科学协会成立60周年,因而此次在埃克赛特市举行的会议规模也很大。由于国际水文科学协会按照专业下设了6个委员会,即国际地表水委员会、国际地下水委员会、国际冰雪委员会、国际水质委员会、国际水资源系统委员会及国际陆地侵蚀委员会,因此大会也按照这6个专业分成6个小组,陈梦熊被分在地下水资源小组,这个小组重点讨论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影响,还在会上做了“地下水动态在人为活动影响下的变化及其人工控制”的报告。

中国代表团向此次大会提交了6篇论文,中国台湾大学的曹雨松教授提交了一篇“关于台湾云林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价”的论文,这样,中国就成为这次大会提交论文最多的国家。

参加这样的会议,陈梦熊觉得第一个收获就是中国得到了参与国际学术研究项目的机会。这就是当时国际地下水委员会与国际水文计划共同拟定的关于“促进地下水系统的不同比例尺与不同环境下,进行分类、定量描述和制图图形,作为地下水评价、开发和管理的基础”的研究课题,同时这个课题也列为国际水文计划国际科学协作计划的A.2.8.项目。

中国代表团来到英国时,这个项目正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从干旱地区到潮湿地区的各类典型地点作为研究的实例。同时这个项目还计划邀请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内的若干国家参与协作,并承担提供实例材料的任务。

得知这一信息的陈梦熊异常兴奋,他立刻积极为中国争取参与这一国际学术研究项目的机会。正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代表是中国的张有实,于是陈梦熊就和张有实在大会期间一起去找地下水委员会主席柯伦勃兰德,找工作组成员英格伦博士和琼斯教授等人商谈A.2.8.项目的协作问题。经过商谈,最后初步拟定在中国华北平原内,选择一个地区,作为地下水系统研究在亚洲半干旱地区的一个实例,由中国负责提供有关材料。

这是改革开放之后,走出国门的陈梦熊为中国引进的第一个国际学术研究项目,也是他对中国水文地质学的又一贡献。

第一次访问英国,让陈梦熊得到了很多收获,他对此也回忆说:“这个会议之前,我国很少接触国际上有关水文地质方面的学术活动,对世界水文地质发展的程度也很生疏。因为我们当时还不是这些组织的会员。这次会议之后我们就开始积极申请入会。此外由于语言的障碍,西方学术界对我国学者的工作了解得很少。所以我回国以后积极倡议编辑出版有中英文对照的水文地质文摘,专门介绍我国已经发表的文章。这样既便于我们与国外交换资料,也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影响……

这次参加会议和会后的旅行参观令我收获很大,让我了解到国外的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的经验。比如跨流域调水的水文地质预测,城市扩大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地下水与农作物的关系,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动态预测与资源评价的各种计算方法与数学模型,人工补给与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系统分析方法与‘地下水系统’研究,以及各种参数的测试方法等,其中不少对我们来说都是新课题。

回国以后,我就以河北平原的资料为基础,对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杂志上发表了文章。还向中国学术界详细介绍了国外地下水研究的动态和研究方法,把西方的先进理论介绍给中国学术界。”

3.荷兰国际学术会议的收获

1983年5月,陈梦熊参加了在荷兰莱登市滨海地区的诺德维克镇举行的关于“地下水系统与测验方法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国际学术会议。由于这次会议专业性比较强,内容也较为丰富,因此,不仅许多发达国家的专家和知名学者亲临会场,在众多的与会人员中,更不乏一批批亚非国家的专业人员。

1983年,在荷兰参加国际学术

陈梦熊在大会上做了题为“河南黄河冲积平原浅层地下水系统的研究”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地下水系统分类、参数研究与资源评价方法。此外陈梦熊还为此次会议带去了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年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杂志和水文地质图集,作为礼物与各国代表互赠并交换资料。

此次大会还在会议期间举办了文献与仪器设备展览,在展览中不但有各种仪器设备展出,还进行了各种现场表演。比如整套人力钻井、洗井、取样的工具与现场施工表演,野外分层取水样工具和现场表演,井孔抽水试验运用微型数据处理机自动观测、记录成图和计算参数的表演等等。会议还组织与会人员参观了阿姆斯特丹自来水厂地下水人工补给的工程设施以及荷兰地下水研究所。陈梦熊觉得这些展览和参观不仅令他们大开眼界,也让他们对国外地下水研究与利用水平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

通过此次会议,中国代表团还正式邀请了荷兰自由大学教授、国际著名水文地质学家英格伦博士到中国访问。英格伦教授曾经担任国际地下水委员会主席,他在世界很多地方都从事过水文地质工作,擅长水资源评价与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国对英格伦博士的邀请,无疑是希望通过他的访华,能够将国际先进的水文地质学理论带到中国。

参加这次会议后,陈梦熊看到,荷兰虽不过是欧洲的一个小国,科技却非常发达,尤其是在地下水研究方面,在北欧的国家中也是居于领先地位。虽然他们的水与环境问题并不严重,但却投入了巨大力量进行研究,比如他们建立的与水文地质相关的研究所,其规模和科技力量几乎不亚于中国地质矿产部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而且他们还非常重视环境监测工作,并建立了环境监测系统和数据库系统。陈梦熊认为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此次会议中,陈梦熊在结识了许多国际水文界著名学者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位中国台湾同行,他也是一位研究水文地质学的学者,而且他研究台中的地面降沉、水体污染等问题与中国上海的问题很相像。

中国自恢复了联合国成员国的合法席位后,已参加了多次国际会议和国际学术组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学者都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方式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即只要会议不出现“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问题,中国台湾的科学家也仅以个人身份参加会议,海峡两岸的学者就多了许多见面和交流的机会。

4.亚太地区水文地质图讨论会

1983年11月,由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社会与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中心共同组织主办的亚太地区水文地质图讨论会,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印尼矿产技术开发中心、印尼环境地质管理局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等机构的支持下,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市召开。

陈梦熊在亚太地区沿海城市地质讨论会和专家组会议担任主席。

共有26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作为这次大会的主席之一,陈梦熊受地质部委派,与曾经参与编辑亚洲水文地质图和全国水文地质图集的水文所研究员焦淑琴一起出席了此次会议。

此次大会的目的是交流各国水文地质编图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编图经验,以促进国际合作。会议内容包括讨论水文地质图国际图例的最新修正草案、专题报告、国家报告、分组讨论、图件展览和地质旅行。

在大会的专题报告中,联邦德国的学者谈到了在新制的水文地质图国际图例中,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这无疑引起了与会者对中国代表发言的关注。因此,当陈梦熊代表中国做国家报告时,立刻吸引了许多国家代表的注意力。

陈梦熊代表中国做的国家报告题目是“中国水文地质编图工作的发展与成就”。他在报告中概略介绍了中国区域水文地质轮廓,建国后水文地质工作的发展,编图原则与方法及水文地质图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等。

陈梦熊的报告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他们对中国在自然条件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制定出一套能够在全国通用的图例,并密切配合国民经济建设开展编图工作表示赞赏,同时认为中国的做法值得其他国家效仿。

更难得的是,当陈梦熊做完报告后,许多国家的代表纷纷走上前来握手祝贺,而这是其他国家做完报告后所没有的。

按照大会的规定,所有参加会议的国家都要展出本国近期出版的水文地质图件。中国代表为大会展示了从全国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到省市级的《河北省水文地质图集》和《吉林省水文地质图》,以及到地区级的《河南省商丘地区水文地质图》。此外,中国代表还展示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国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年表》等刊物及《岩溶论文集》、《中国五大连池火山》等著作。

各国代表对中国在水文地质学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同时表示,中国展示图集的丰富程度,是其他国家所不及的。鉴于各国代表对中国所展示图集的关注和重视,后来中国的一些展品就从中国的展台移到了会议大厅内展出。

虽然中国的地图编制水平在这次亚太地区水文地质图讨论会上得到了肯定,但是陈梦熊院士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仍然十分客观地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在地图编制水平方面,亚洲地区以中国、日本、印度水平最高,但因为中国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有效的组织,中国水文地质图集编制的丰富程度、详细程度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但那时,印尼、泰国、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也快速发展起来,而且他们依靠国外的技术援助很快达到了较高的水平。6年以后,当我再次参加有关的国际会议时,其他国家已经后来居上了,水文地质图的印制技术水平也远远超过了我们。

在这次会上虽然中国的水文地质图编图成就突出,但是由于长期缺乏与国际同行的交往,我们并不了解国际同行的工作和水平,甚至不知道已经进行多年的亚洲水文地质图的编制工作。通过参加这次会议,我才了解了国际动态,发现了中国水文地质图编制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理清了下一步的研究目标。”

5.铭心的1984年

从印尼开完“亚太地区国际水文地质图编图”会议归来后,陈梦熊的工作更忙了。在先后被聘为《当代中国》(地质卷)编委、中国地质学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后,陈梦熊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奔往祖国各地参加各类会议。几个月中,他连续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城市地下水资源地质预测总体设计审查会”、在北京举办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座谈会”、在西安举办的“全国黄土及黄土区应用地质学术讨论会”以及在自贡召开的“废液灌注会议”、在成都召开的“长江流域环境地质图系协调会”。总之,1984年仍然是陈梦熊忙碌的一年。

1984年也是陈梦熊铭心难忘的一年,这一年的7月,他的妻子沙频之在经历了十余年饱受疾病折磨的日子后,终于走完了63岁的人生。

沙频之的病逝,让陈梦熊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更充满了对妻子的愧疚之心。他知道,自从结婚后,由于自己常年跑野外,妻子不仅经常一个人带孩子,还承受了很多孤独寂寞。从经受“三反五反”到“反右”政治运动的刺激,再到“文革”中蒙冤受难、患病,她的生活一直非常坎坷。后来复查时虽然获得了平反,但仍被定为犯有“严重政治错误”。为此他与妻子多次向上申诉,在1978年重新复查时,有关机构虽然撤除了犯有“严重政治错误”的决定,但仍然保留了“参加国民党”的问题。对此妻子不仅拒绝签字,而且继续多次向上级申诉,一直到1979年才彻底得到平反。可是妻子的身体却彻底垮了……

提起母亲,他们的小儿子陈泽行在怀念中也充满了感慨:“母亲这一辈子的生活真是挺苦的,记得小时候父亲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跑,一年在家待的时间也就两三个月,总是母亲一个人在家,既要工作,还要照顾我们,真是挺不容易的。母亲是个很要强的人,不管做什么工作,她都很努力。当年母亲从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的时候,只剩下3个同学,母亲的成绩是很优秀的,如果不是命运的捉弄,母亲在事业上也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母亲虽然工作很忙,但在生活上却总是关心我,记得有一次我牙疼,母亲抽出时间亲自带我去看牙。怕我哭闹,母亲就先给我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1982年,在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的我和哥哥都毕业了,母亲经过几年的治疗,身体也恢复到生活可以自理了,我们兄弟俩报到的日子也是母亲的生日。可能是母亲太兴奋了,她在晾衣服时一使劲,就倒下了,只喊了一声父亲的名字,就再没有醒过来。那一次虽然医生尽力抢救,但却始终没有好转。从那以后,母亲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就如植物人一样,一直到1984年,母亲的病又进一步恶化,最终在7月8日离开人世……”

沙频之一辈子几乎就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她在世的时候,一家4口人大部分时间都处在风雨飘摇的分离动荡之中。等到“文革”结束,沙频之的不蒙之冤得到了彻底平反,一家人得到了团聚,两个儿子大学毕业有了工作,本该快乐享受晚年幸福的沙频之却离开了人世。每当想起这些,在怀念妻子的同时,一股深深的痛惜、愧疚之情都会在陈梦熊的心中升起……

6.第二次赴英国

1985年9月,陈梦熊第二次奔赴英国,在英国剑桥的丘吉尔学院参加了由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召开的主题为“水文地质为人类服务”的第18届大会。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全球性国际学术会议,共有200多位来自各国的科学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参加会议的很多学者都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水文地质学家。陈梦熊更是因为在中国水文地质学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在国际上的深远影响,被列为此次大会仅有的十几名贵宾之一。

参加这次会议的发达国家代表占了绝大多数,中国除了陈梦熊外,还派了水文司的辛奎德,岩溶地质研究所所长袁道先和长春地质学院水工系主任林学钰总计4人参加。这在发展中国家算是代表人数比较多的。

陈梦熊代表中国为大会做了报告,他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最新成果,论述了地下水在中国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开发利用地下水对城市和工农业的重要作用。由于陈梦熊在报告中充分利用了幻灯片,因而他的报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引起了与会者的重视。

美国、苏联、澳大利亚、英国的代表都在会上系统地介绍了本国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情况。通过他们的报告,陈梦熊对这几个国家的水文地质开发、利用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比如美国,他们是在1978年以后采取了减少灌溉用水,增加了地表水的供给,这种方法可以使地下水系统平衡状态有所好转。美国也存在着过量开采地下水的问题,尤其是在大西洋沿岸平原地区,在80年代初期还普遍存在着地下水位下降和咸水入侵的问题。所以美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重点研究地下水问题。这对美国地下水资源的合理规划与管理保护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苏联则是在那个时期就已经制定了《苏联水法》作为水资源管理的主要依据。根据他们的规定,只有地下水超过饮用和经济需要的地区,或者地下水是唯一水源的地区,或者地表水不足的地区,地下水才允许灌溉。

澳大利亚是早在60年代初就成立了水资源委员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水资源评价工作,他们还进行了某些行政监督控制,通过制定法规加强管理,还进行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影响的预测研究。

而英国人则不但研究本国的地下水资源,还对非洲、南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分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他们的工作做得很细,连非洲干旱的原因都进行了研究,而且还提出了开发地下水资源的设想。

陈梦熊认为,这些国家介绍的情况,基本反映了当时水文地质学的国际水平和最新动向,因而也值得中国水文地质工作者借鉴和学习。此外在这次会议期间中国代表还与大会初步商定,1988年国际水文地质家协会的第21届大会在中国桂林举办,并同时举行以岩溶水文地质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

第二次英国之行虽然只有短短的4天,但陈梦熊觉得通过这次会议,中国代表不仅了解了国际学术动向,也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也正式成为国际水文地质协会的集体会员。

7.汉诺威归来的呼吁

1989年5月,由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下属的水文地质图委员会发起,联邦德国联邦地学和自然资源研究院、国际水文计划及联邦德国国家委员会等机构联合组织的“国际水文地质图学术讨论会”在德国汉诺威市举行。

有近50个国家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出席的代表是陈梦熊与地质部的焦淑琴、王明德,陈梦熊还担任了大会的执行主席。这次会议是首次以水文地质图作为唯一主题的世界规模的大会。其主要目的是为水文地质图的进一步发展和得到广泛利用提供一个新的基础。尤其是希望在水文地质图的编制者和使用者之间建立更多的对话关系。

这个时期中国已经绘制完成了一些大比例尺水文地质图,可以说在水文地质图制图方面又前进了一步。因此在出国前,陈梦熊和中国代表准备了包括各种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图,只不过那时中国保密制度很严,不允许携带大比例尺地图出国参会。

但是到了德国后陈梦熊发现,其他国家大比例尺地图不但能拿出来展览,还都是随便赠送。印尼学者就把他们带去的大比例尺地图全都送给了中国代表。相比之下,中国只能展示部分地图,还把经纬度全部去掉、把图例挡起来的要求就严格多了。

按照会议对每个国家至少展出一张全国图的要求,陈梦熊将他比较满意的,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刚刚出版的一幅1∶4000000的图拿出展示。但图挂出后,他立刻发现,就是和欧洲的一些小国相比,中国在地图印刷、内容编制、编图方法等各方面也都落后了。比如南斯拉夫,不看内容,仅看外观都比中国图印制精细,因此,对于当时还靠手工操作制图的中国制图技术来说,自然是很难得奖了。

虽然如此,陈梦熊还是从各国水文地图的展示中,总结出国际上水文地质图的发展动态。他看到,水文地质图对开发、利用、管理、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突出作用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在那时,全世界就已经编制了大约250种各类各样的水文地质图,欧洲和美洲的水文地质图已经编好了,非洲虽然只完成了北非和西非,但根据非洲统一组织的规划,他们也会很快完成全非洲水文地质图的编制工作。尽管他们的编制方法不一致,但总体上算是完成了。只有亚洲还没有编制出国际水文地质图,而亚非一些落后国家都在尽力争取联邦德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合作和财政支持,所以也很快赶上来了。这个时期的中国出于保密的考虑,还不太愿意让外国人涉及水文地质图的编制工作。

1989年,陈梦熊在汉诺威水文地质图会议展览厅。

汉诺威之行,让陈梦熊深有感触,因此回国后他就写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中,他不仅介绍了国际同行的先进经验、认真总结了我国在水文地质图编图工作中的经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而且同时在报告中呼吁,应该改进我国的保密制度,应该允许中国学者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支持水文地质图领域的进一步国际交流与合作。

8.学术研究的硕果

改革开放走出国门,让陈梦熊不仅把国外的先进理论引进中国,加强了国际合作,也开始了他对水文地质学的学术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陈梦熊邀请荷兰著名地下水系统专家英格伦教授来华讲学把在欧洲兴起的地下水系统新理论引进中国后,就投入到地下水系统新理论的学术研究工作中。他首先系统搜集整理了国外有关文献,与河南地矿局水文地质总站的总工程师许志荣主编出版了《地下水系统理论研究论文选编》。

在这部包括陈梦熊与许志荣联合撰写的《地下水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论文在内的国内外30篇文章的著作中,详细介绍了国外有关地下水系统的最新动向,可谓当年我国这一领域最新著述。而对于收入到该书中陈梦熊与许志荣撰写的《地下水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论文,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张九辰博士也给了很高的评价:“这是我国最早比较深入探讨这一新理论的重要论文之一,对地下水系统的含义、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提出了作者的观点与认识,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在参加以英格伦教授为首的国际水文计划——“地下水流系统研究”的专题工作组承担了亚洲地区的典型实例研究后,陈梦熊又与许志荣合作完成了一部《华北黄河平原地下水系统》。该书不仅被列为全球六大实例研究之一,而且收入进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关于各国研究地下水系统的权威性专著《地下水流系统分析》中。

为了研究地下水系统由于水资源开发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效应,陈梦熊还大胆地与另外3位专家接下了国际水文计划关于“水资源开发的负效应与管理”的国际合作课题。他们在总结我国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出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的水资源枯竭、水质恶化、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及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同时研究出了这些现象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988年,他们的研究成果由国际水文科学协会正式出版了英文版专著。

1997年,80岁的陈梦熊在三峡滑坡考察。

随着水文地质普查逐渐转向环境地质方面,陈梦熊的学术研究也逐渐转向了环境水文地质学和资源水文地质学。为加强对城市水资源与农业资源的研究,陈梦熊针对环境问题又发表了《城市水资源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城市地下水资源危机(英文)》《农业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环境效应系统》(英文)等论文。

陈梦熊还多次到西北各省、自治区进行实地考察,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的论文,如《河西走廊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新疆水资源极其合理开发利用》《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与第四组盆地系统》《人类活动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等。

1996年,79岁的陈梦熊在昆仑山考察。

在这些论文中,陈梦熊既分析了干旱地区地下水系统与地表水系统、水资源系统、灌溉系统及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相互制约与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也探讨了西北地区水资源与水文系统的基本特征与演化规律及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互制约关系,同时提出了西北地区荒漠化现象的发生原因和主要防治措施。

1994年2月,陈梦熊发表了论文《地下水系统分析与概念模型》。他将论文中提出的表现概念模型的不同方式和具体方法在江苏、河南、吉林、青海等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时间里,陈梦熊虽已进入古稀之年,却先后发表论文100多篇,数部代表性著作,因此这期间也是他学术研究成果的高产时期。就如他在回忆中所述:“80年代以前,我长期忙于技术管理业务,没有时间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退居二线后,才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在总结普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致力于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系统和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完成了一些研究课题。可以说20世纪的最后20年,是我一生中著述最丰的时期,这20年的成果,比我前面50年都多。”

张九辰博士也对陈梦熊院士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成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从学术角度来讲,20世纪的最后20年,国际水文地质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由区域水文地质学、农业水文地质学等传统水文地质学转向了以环境水文地质学和水资源水文地质学等为标志的现代水文地质学。年逾古稀的陈梦熊时刻关注着国际前沿动态,在环境水文地质学领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他不但推动了《中国环境地质图系》的编制工作,而且在多年实践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研究》、《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英文)等论著,这些成果成为陈梦熊新时期的代表性著作。

1997年,陈梦熊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做水文化科普讲座。

……陈梦熊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是他仍然笔耕不辍,不断学习,介绍、引进、宣传先进的理论与技术,推动中国水文地质学的不断发展。”

9.跋涉者的歌

改革开放的年代,也是依然在拼搏前行的陈梦熊获得荣誉和国家、国际大奖的年代。继1978年陈梦熊亲自参与的黄淮海、松辽平原图系获国家科学大会奖后,他在1980年被国务院科干局授予高级工程师职称并当选为北京市西城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陈梦熊成为中共党员,《人民日报》予以刊登报道。1985年,陈梦熊领导并参与的水文地质普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地矿部授予陈梦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

1991年,经过严格的审核与评选,凭借对我国水文地质事业的卓越贡献和丰硕的学术成就,在地质部几十名候选人中,74岁的陈梦熊一举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他研究的地下水系统的成果,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96年,陈梦熊出任地矿部科技高级顾问。1998年,陈梦熊当选为中国首批资深院士。

2001年,在北京国际岩溶大会上,陈梦熊获得岩溶水文地质杰出贡献奖。2002年,陈梦熊研究的“松嫩盆地地下水资源”成果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科技成果奖。

2005年9月16日,东亚及东南亚地学合作计划第42届年会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大会上,德国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研究院院长米歇尔·斯密特·汤姆博士代表德国地学会为88岁的陈梦熊颁发德国地质学会授予的2005年度利奥普德·冯·布赫奖。

利奥普德·冯·布赫是著名地质学家,也是德国地质科学创始人之一。德国地质学会为纪念这位地质学家特设立利奥普德·冯·布赫奖章,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除德国以外,专门颁发给一位在地质科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地质学家。这也使得利奥普德·冯·布赫奖章不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荣誉,而且也是地学界的最高国际奖项。

因此,在颁发给陈梦熊的利奥普德·冯·布赫奖章说明中是这样写的:由于陈梦熊院士在中国水文地质科学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对推动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做出的重大贡献,经该学会理事会讨论,一致同意把2005年的奖章授予陈梦熊院士。

2005年度的利奥普德·冯·布赫奖章原本应该是在这一年的9月28日在德国的爱尔兰根颁发,但此时88岁的陈梦熊因患严重的静脉曲张已无法远赴德国爱尔兰跟。于是就有了北京民族饭店米歇尔·斯密特·汤姆博士代表德国地学会亲自为陈梦熊颁发奖章的热烈场面。

2005年9月在北京民族饭店,德国地质调查局施密特院长

2006年1月,陈梦熊获蔡冠深奖金。11月,陈梦熊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这一奖项还对陈梦熊在水文地质学研究领域的贡献分9个方面做了全面而系统的总结,这就是:

1.系统分析水文地质学50多年来的演变与发展,提出“传统水文地质学”与“现代水文地质学”的新概念。

2.根据分支学科的发展,创立水文地质学科的新体系。

3.对地下水资源提出新的含义与新的分类系统,以及评价水资源的新标准。

4.通过中外水资源的分析比较,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前景做出新的评估。

5.应用系统分析方法,深入研究干旱区水资源系统与水文系统、河流系统、灌溉系统、生态系统、盆地系统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

6.提出干旱地区荒漠化的演化过程与防治对策。

7.根据黄土高原含水层系统的不同组合,划分四种结构类型,为合理开发地下水指出方向。

8.提出沿海地区的地质环境系统与海平面上升引发的环境效应。

9.应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创立编制地下资源图的新方法。

这一总结不仅是对陈梦熊为我国水文地质学做出巨大贡献的褒奖,更让我们看到了陈梦熊亲自参与、创建的我国水文地质事业从无到有,逐渐成长壮大的发展过程。就如张九辰博士评述的那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总结,反映了陈梦熊在水文地质学的学科理论创建、研究方法及其理论应用等方面的贡献。仅从这份贡献‘清单’中,就可以粗略看出水文地质学在中国从萌芽到不断生长壮大,最终形成学科体系的发展脉络;也反映出水文地质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并体现出这门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陈梦熊经历并参与了这门学科的全过程,很多新的学科生长点上,留下了他的足迹……”

2006年11月,陈梦熊在何梁何利颁奖大会上。

进入2010年后,年逾90高龄的陈梦熊虽再不能跑野外、收集资料了,但他依然在学习、在研究,依然时刻关注他拼搏奉献了一生的我国水文地质事业的发展,尤其关注他一直怀有特殊情怀的大西北,关注那里的水资源问题研究……

2012年9月,95岁的陈梦熊又推出一部新作《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陈梦熊院士95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纪念文集》。

新作中,95岁的陈梦熊仍然情系地质,他以关注全球变化,预测未来生存环境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眼光,提出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新学科体现、目标任务、推动力量和前进方向……

2008年4月1日世界水日,91岁的陈梦熊接受腾讯网采访。

2012年12月28日,因静脉曲张病情加剧,陈梦熊于北京病逝。

从中央地质调查所到中国第一支跨越祁连山的考察队,从编制中国第一幅三百万分之一地质图到承担天成、宝成铁路选线工程地质勘查,从组织领导新中国水文地质普查技术工作到组建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普查部队,从最早把地下水系统理论引入国内到致力于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系统和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陈梦熊踏遍了祖国的戈壁沙漠和高寒冻土,也完成了学术论著200余篇(部)。

祖国的高山大川留下了他跋涉的足迹,新中国水文地质发展史上深深镌刻着他的名字,70年的地质生涯,是中国一代水文地质学家陈梦熊辉煌的人生,更是一曲壮丽的跋涉者的歌! gT77+AAAzZqG4OrZ/hs3Hrym4CPlGeHceeFVPhtRD9rk3ou7+aCaml4BVMPlx4o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