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流连沪杭

10月13日,对于钱均夫来说,可是个大日子。前一夜兴奋得几乎无眠的他天未亮便起床,叮嘱佣人拿好他早已买好的中国画画册——他要把这个送给钟爱绘画艺术的儿子。家人都劝这位已74岁的老人不要亲自去接站了,但思儿念孙心切的钱均夫在家里哪能呆得住?

火车缓缓进入上海站,透过车窗,钱学森第一眼望见的是站在月台上的老父龙钟的身影。相比9年前,父亲的背影越发佝偻了。当年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不知何时已拄上了拐杖。趁大伙拥抱空隙,钱学森偷偷擦干眼泪,拉过永刚和永真,叫他们问爷爷好。两个孩子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爷爷好!”

看到一双孙男孙女这样活泼可爱,老人十分高兴,搂在怀里,淌着热泪连连说:“我好,我很好!”

钱学森和蒋英搀扶起老父,领着孩子,一起回家。

这一天,他们盼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这一幕,他们曾经在梦里见过千百回!这一时刻,他们等得太久了。眼前的故土,如此熟悉!童年时住过的老屋、少年时走过的街道……一切仿佛依旧,一切却真的已经不同!

0016

钱学森一家归国后在上海家中合影

万千心绪稍微平稳,老父这才记起抱在怀里的画册,递给儿子,道:

“学森,这套画册是送给你的。你从小就喜欢国画,不知道现在还喜欢不?”

“喜欢,喜欢。”学森连忙说着,将画册恭恭敬敬地接了过来。两个孩子也围过来看。钱学森爱不释手,一再提醒两个孩子,要小心翻动,千万不要弄脏了。见永刚专心致志地看画,他突然想起,今天正巧是永刚的6岁生日。

听说是孙子生日,钱均夫愈加高兴,笑容满面地说:“好,好,好!今天你们一家人从国外回来,又恰恰是我长孙的生日,真是双喜临门。我们吃面条庆贺吧!”

来不及多休息,第二天一大早,钱学森拉起第一次回家的孩子奔向上海街头,他要好好看看这个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城市。

街上熙熙攘攘,行人脚步匆匆,或赶早市,或去上班;小学生们红领巾飘在胸前,边走边吃着早点,嬉笑打闹着,向学校奔去。他记忆中上海市民那种有气无力的沮丧神情,已荡然无存。

世道真是变了,欣喜涌上他的心头。现在他感到浑身轻松,一个多月以来的紧张和疲劳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上海休息了两天,钱学森又带着妻子、儿女赶往杭州老家,为已故的母亲扫墓,也让两个孩子寻根拜祖。

又是8个年头了。母亲的坟墓隐没在草木之中。旺盛的紫云英,金黄、浅蓝色的野菊花,使得静穆的墓地充满了生机。按照家乡的习俗,钱学森把带来的香、纸和蜡烛放在母亲的墓前点燃。然后,他和蒋英,还有永刚、永真一一行礼。

从墓地走出来,钱学森夫妇领着两个孩子逛了西湖——就像19岁那年父母带着他游览西湖那样,走同一条线路,看同样的景点,讲几乎是同样的话题。

尚且年幼的永刚、永真第一次听说了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第一次知道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感人事迹。他们随着父母参观了香烟缭绕的灵隐寺,登上了高大古朴的六和塔。

这一夜,天气很好。不舍离去的钱学森一家沉浸在西子湖无尽的美丽中。阵阵秋风吹来,抚摸着他们的脸和手臂,他们感受着有如丝绸一样柔滑的西湖风。半个月亮挂在上空,碎落的月光掉在静静的湖里,闪闪地亮着光,更添西子湖的清幽、淡雅。

出了西子湖,一家人又走进街市,两旁栉比鳞次的商店灯火辉煌,小吃店的老板用乡音招揽顾客,听来十分亲切。

这所有熟悉的一切,是他的故乡——这么多年,只能在梦里相会的故乡。

再回上海。钱学森第一站就是去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一踏进交大的校门,又似8年前,他被学子包围得水泄不通。朝气蓬勃的年轻学友,争先恐后地问他问题,并请他签名、留言。

他乐于做这些事。

等学校领导终于挤进人群时,那里俨然已是欢乐的海洋。钱学森和学生一起,正手拉着手跳集体舞呢。

在上海停留期间,钱学森在朱兆祥的陪同下,参观了别的高校和工厂。

踏上开往北京的火车前,他特地抽出时间去拜访殷宏章教授。他记得1947年回上海时遇见的殷宏章,穷困潦倒,落魄不堪。而今,老友相聚,分外亲热。眼前的殷宏章教授,已是上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正踌躇满志地从事着他的老本行。 scz8DNwuB3f7QN0DYRaJI7Smd85EiqI1YFFBNkI4FXG1zr4DikFSd4l/+Ir/VEW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