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小飞镖

在日本潜心研究近代教育的钱均夫,深知家庭教育对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知道中学教育对人的作用。突然之间,儿子钱学森该读书了。钱均夫力所能及地为儿子提供优越的家庭教育条件。钱均夫千挑万选,把钱学森送进了当时最先进的北师大附小。

中小学时代的钱学森是个好动的孩子,母亲章兰娟一度为此颇为烦恼。她怕自己的孩子得了多动症,融入不了这个社会。那时钱学森坐“洋包车”上下学。坐在洋包车里的钱学森可不安分了,他喜欢把手伸出车外去摘路边刷刷后退的树叶,喜欢把头枕在车窗上朝路边卖糖葫芦的大爷和沿街叫卖花朵的孩童扮鬼脸。

他在学校里更是各项游戏的爱好者——他最喜爱、最拿手的是男孩子喜欢玩的“投飞镖”。它是用硬纸片折成,头部尖尖的,有一副向后斜掠的翅膀,掷出去能像燕子一样飞行,有时还能在空中回旋。钱学森是此道高手,他折的飞镖飞得又稳又远。这个活动一度是同学们课余时间最热心的游戏。但叫大家嫉妒的是,钱学森每次叠的飞镖都飞得最高、最远。

一而再再而三的“最好”,都归于年岁不大、个子不高的他,这着实“气坏”了同学们。为什么钱学森叠的飞镖每次都能飞得又高又远——像一支利箭直插目标?

“这是怎么回事呀?”一些大个子学生不服气。他们欲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比赛扭转这一局面,但他们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他们聚在一起,冲钱学森嚷嚷着:钱学森,你的飞镖肯定有鬼!

于是,没等钱学森回过神来,他们就一把抢过钱学森的飞镖,顾自拆开,直到平平展展地变成一张纸。飞镖里边自然不会有什么“鬼”,但他们哪里肯放过?他们依然一口咬定钱学森的飞镖有“鬼”。

自然课老师也闻讯赶来。老师让钱学森重新叠一次、掷一次。飞镖飞出去了,还是那样远、那样稳,有如箭,“嗖”地一下飞出去了。

老师看着这个对一切未知都充满好奇的学生刚做的一切,笑着召集学生们到身旁,拿着钱学森的飞镖说:“你们都看到了,飞镖本身没有什么‘鬼’,但是这里的确有‘秘密’,现在就让钱学森同学给大家讲讲他的飞镖飞得又远又稳的秘密吧!”

刚才那些同学嚷叫钱学森的飞镖有鬼时,被诬陷的钱学森急得来不及争辩,已是伤心不已。他是这样的人,最讨厌被人诬陷。但老天似乎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他40岁左右,事业一路高歌时,却被美国当局诬陷为间谍。从此之后,“间谍”罪名彻底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这是后话。

而在此时,钱学森来不及争辩,自己哭完了,又觉得他们可气也可笑。现在老师要他讲讲自己的飞镖秘密,泪迹未干的他腼腆到红了脸。

钱学森好像真做错了事似的,声音小得出奇,解释道:“我的飞镖没有什么秘密,我也是经过许多次失败,慢慢一点儿一点儿地改过来的。我的飞镖用的纸比较光滑,飞镖的头不能太重,重了就会往下扎;也不能太轻,头轻了,尾巴就重,就会先往上飞,然后就掉下来。翅膀太小,就飞不平稳;太大了,就飞不远,爱兜圈子。就是这些。”

钱学森的话,让小伙伴们大为折服:“鬼”原来不在飞镖,而在钱学森的心里——他就是“鬼点子”多嘛。钱学森的话,更让自然课老师大为震惊:小小飞镖,里面有科学,钱学森无师自通,悟出了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这小同学不能小看,他很可能是一个大科学家的料!

多少年之后,那些嚷嚷着飞镖“有鬼”的同学们,一提起当年这位把飞镖玩得很好的“航天之父”时,曾经“气坏”的那些同学顿时拍打起自己的大腿,明白了原来钱学森从小就有“航空航天”的才能。

作为当时最好的学校,师大附小的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但学校之外的世界,异常纷乱。中国在此时——20世纪20年代——正被北洋政府分割而治。好在师大汇集了一帮仁人志士,他们牵挂着祖国的命运,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国家。但动荡的时代和社会根本成全不了他们的抱负。

他们唯一最想做好的,便是给学生最多、最精的知识。

0003

中学时期的钱学森

刚满12岁,聪颖好动的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直接升入北师大附中。北师大附中当时走在中国近代教育之端,有良好的学风。学校实行文理分科,以启发学生兴趣和智力为目标;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这里俨然是乱世里的“世外桃源”。钱学森在这里没受外面纷乱时代的影响,享受着一份难得的宁静的学习生活。这6年的快乐学习,还有在这里遇到的一帮爱国知识分子,注满了钱学森的记忆,激励着他。化学老师王鹤清,特别允许钱学森自由出入化学实验室做实验,这启发了他对化学的兴趣。国文老师董鲁安,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国文知识以外,还会留下大段时间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时事。他们师生经常一起声讨万恶的北洋军阀政府,一起期待国民革命军北上。据钱学森自己讲,他最先认识的“严谨的科学”则来自北师大附中的几何老师傅种孙,时任北师大讲师的傅老师把几何道理讲得很透彻。而钱学森对生物老师俞谟的怀念,是他“实实在在的精神”。那时,他们对生物学课最大的期盼是和俞老师一起到野外采集生物标本。一直深爱大自然的钱学森亲密接触大自然的时候,也期待自己能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上世纪80年代,有一次钱学森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回忆说:“我遇上了一个特别优良的学习环境(北师大附中)。”

钱学森对野外的贪恋,钱均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次,钱学森又闹着要正在读书写文的父亲带他去郊区玩,父亲拍着钱学森的头问:“你是不是很喜欢野外?那好,你去拜访一位矿物学老师,让他天天带你去野外玩和采集矿石,好不好?!”一直因为父亲不陪自己玩而撅着嘴巴的钱学森雀跃起来。

钱均夫的教育方法里,有一条是趁着儿子寒暑假,多多拜师学艺。他领着钱学森在寒暑假拜了多位名家为师。为了塑造儿子良好的人品,钱均夫领着儿子去拜当时的北师大校长林砺儒为师。林砺儒并不轻易收学生,他的学生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先让拜访的学生答卷子,如果分数不够,那么请回。

对钱学森,林砺儒并未因他与钱均夫的私交而网开一面。钱学森跟在父亲身后,一到林校长家,就接到严肃的校长递过来的一份卷子,叮嘱他:“进屋答卷。”

父亲和林校长留在客厅里聊天喝茶。

没过多久,心急的钱均夫要进屋看钱学森考得怎样。林校长细品着新出的绿茶,微笑着说:“钱兄太心急,考这卷子的学生,得花一段时间呢。”

过了一会儿,急不可耐的钱均夫踱到门口,抬头往屋里看,却见儿子正起劲地玩着屋里的稀奇东西。见此场景,父亲气不打一处来,责问儿子怎么不认真答题。

钱学森争辩道:“我早已答完,只是你们一直不来收卷子。”跟着进来的林校长半信半疑地拿起卷子看,还没等卷子阅完,当场便收了钱学森这位弟子。

日后,每次提到这位有点“苛刻”的老师,钱学森总是说:“我从林先生那知道了唯物史观解析下的伦理学是何等精彩!”

虽然钱学森在3岁时被邻居冠之以“神童”,其实他在求学生涯中,从未跳过级。在父母亲精心的培养下,钱学森成了一个兴趣广泛,对知识、对自然充满无限好奇的普通少年。在当时,无论天赋或者家庭条件,他算不得最优越,但开明的父母为他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塑造了他极其认真的品格。升入大学后,当他独自开始面对生活时,他把自己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坚定、认真,即便业余去学画画、参加学校的铜管乐队,他都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Hy48loNEKEvaV6gymeB7o7bsskWiNRvnzwqx4+94Ys/xoKzGQBX3rVz+isnXlHD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