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童年和少年

1

1915年4月24日,华君武出生于杭州祖庙巷。他原名华潮,所以他一直以为自己是钱塘江来潮时出生的——在那个年代,对生日的重视程度自不可与如今相比,华君武一直将自己的生日误记为阴历八月二十五日,即阳历10月3日,直到参加革命工作后才由妹妹纠正,告知其真正的生日是在阴历三月十二日,阳历是4月24日。

华君武的祖籍在江苏无锡。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临苏州,南濒太湖,西接常州,北依长江,中间流淌着古运河,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人杰地灵,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无锡这块土地上孕育出了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周培源,国画大师徐悲鸿,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国学大师钱钟书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大家”。

华君武的祖、父辈都生在无锡市荡口镇。荡口即湖荡之口,恰好处在无锡、苏州、常熟三市的交叉点上。华氏在当地是个大姓,为大家所熟悉的清末明初著名的数学家华蘅芳、华世芳兄弟就出生在这里。就连当代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可以算是华君武的老乡——华罗庚就出生在邻近的金坛市。

华君武的祖父是个举人,从医。华君武没有见到过他的祖父,只对祖母稍微有些印象。他记得他的祖母爱龟,养了各种各样的乌龟。华家是个大家族,住有16个宅第,又称新八房和老八房。据说早在华君武的曾祖父时华家就已住在这里了。祖父母住在七房,房子院落很深,从门外走到最里面的门要跨13个门槛。祖父母生了三个儿子,华君武的父亲最小,名叫华鸿,字裳吉;大伯父名华振,字倩朔;二伯父华龙,字紫翔。光看这几位的名字即可知晓家人对其寄予厚望,要成为人中龙凤,展翅翱翔。兄弟三人也没有辜负长辈们的期望,都在清末去国外留学,被当地人称为“洋举人”。

在无锡的历史上曾出现两位国学大师,他们都姓钱,一位是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另一位则是被后人誉为“当代朱子”、“一代儒宗”的钱穆。而钱穆即为荡口镇人士,巧合的是他与华家的关系也是极好的。据悉,他的侄子,后来被誉为新中国力学奠基人之一的钱伟长当年就曾住在华君武的父亲家里。而钱穆本人也极受华君武祖母及母亲章兆方和华君武的二位伯母的关爱。

钱穆在其《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一书中曾记述这样一个细节:

华家太师母及三位师母皆围余备加慰问,抚余肩,拉余手,摸余头,忽在余头发中捉得一虱。此事乃使余羞涩俯首,终生难忘。

钱穆为什么会受到几位华家女性长辈的关爱呢?这就得说一下钱穆本人与华家的渊源了。原来,华君武的两位伯父华倩朔和华紫翔都曾是钱穆的老师,对钱穆赞赏有加,而钱穆也将两位称为“终生难忘”的老师。而且当时钱穆就读的果育学堂曾借用过华家宅院,几位师母想必也是爱屋及乌吧。

在陈勇所著的《钱穆传》中对华倩朔有这样的记述:

在果育学校教唱歌的先生是荡口镇人华倩朔。华倩朔,名振,曾游学日本,擅长音乐、书法、绘画,并能吟诗填词,是一位新旧知识兼备一身的老师。他性喜诙谐,待人和蔼,平易近人,与学生相处甚好,为全校师生所推重。曾编唱歌教科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其书畅销全国,历一二十年不衰。书中歌词由其自撰,文字浅显而描写真切,其中《西湖十景歌》尤为有名,全国传诵。华倩朔除教唱歌外,又兼任初小一年级国文课。钱穆记忆力强,在果育上国文课,每篇文字大约过眼三遍即能背诵。所写作文亦佳,常在班上名列前茅,很受华倩朔的欣赏。有一天,他以《鹬蚌相争》为题,让班上学生作文。钱穆挥笔写下了400字的短文。华倩朔给他的评语为:此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苏代以此讽喻东方六国。唯教科书中未注明出处,今该生能以战国事作比,可谓妙得题旨。钱穆作文的结语这样写道:“若鹬不啄蚌,蚌亦不钳鹬。故罪在鹬,而不在蚌。”其师的评语为:“结语犹如老吏断狱。”钱穆因此文受到老师的称赞并升一级上课。华倩朔又奖励钱穆《太平天国野史》一部两册,钱穆生平爱读史书,从头到尾通读者,以此书为始。

当然,钱穆着重怀念的国文教师还有华紫翔。在其《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这样写道:

犹忆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后,令诸生课外作读后一文。余所作深获紫翔师赞赏。下星期一晨,诸生进入华府,此文已悬贴壁上。然余今已不记在此文中曾作何语。

华紫翔亦是“学通新旧”的良师,他本在苏州一中学教英文,果育学堂创办人华鸿模深知其国学底蕴深厚,便趁他暑期回乡,请其开一暑期讲习班,为果育学堂高年级学生“授中国各体古文30篇左右,起自《尚书》,下迄晚清曾国藩,经、史、子、集,无所不包。所选古文较《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及《古文四象》等书,皆另辟蹊径,别出心裁,学生受益良多。”钱穆最爱听老师讲魏晋南北朝诸小篇,如王粲《登楼赋》、鲍照《芜城赋》、江淹《别赋》以及邱迟《与陈伯之书》等篇。在暑期班上因刻苦好学、成绩突出得到华紫翔的厚爱。华紫翔的厚爱令钱穆在国学上得以大进,他称以后诵古文,不分骈文、散文,尤爱读清代如洪亮吉、汪中等诸小篇,皆植根于此。

华紫翔的讲授使钱穆的眼界大开,也使得他此后每治一项学问,都喜从历史演变上着眼,寻究其渊源宗旨之所在。

华家三子唯有华君武的父亲华鸿是承继父业的——从医。他被公费派往日本求学,在千叶县的一所医药大学学习药学,学成回国后却被当局分配到四川一家兵工厂当厂长,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最终,几经周折,华鸿被调回杭州教书,教授药学,是当时国内药学界小有名望的人士。

2

华君武共有兄弟姐妹五人,华君武排行老二。当时父亲在杭州,而大伯父时常在外地,二伯父早逝,所以子女几乎都托付给了华君武的父母。要照顾的孩子委实太多,华君武的母亲章兆方为此没少受累。

1923年,华君武8岁,而他的父亲就在这一年不幸去世。这对华家是个重大的打击,本已家道中落的华家,再次失去了一个顶梁柱!由于家境困难,华君武记忆中的童年生活几乎都是寄居在外婆家、舅舅家或者姨父家。生活的重担沉沉地压在母亲的肩头,她不得不解开缠足,开始外出做事,赚钱养家。她先是在杭州一家助产学校的图书馆里当馆员,后来又到一家女子药局当店员。

“我是杭州人,1915年生于杭州祖庙巷。”在2007年杭州举办的《漫画一生·华君武作品展》上,大师在序言里如是写道。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这样一座人间天堂,华君武度过了他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对这段生活他也有着自己的回忆:

杭州西湖风景迷人,更有许多历史、神话人物在精神上培育人民。有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元帅,有以大诗人苏东坡和白居易命名的苏白二堤,宋朝诗人林和靖隐居在西湖孤山,过着“梅妻鹤子”的生活,神话里的白素贞和许仙也是在西湖断桥雨后相爱的,戏文《疯僧扫秦》里的济公如今还被供奉在南湖净慈寺里,奸臣秦桧被铸成铁人长跪在岳飞墓前。

春天浴佛节在西湖边放生鱼和龟鳖,也许古人早已知道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中元节满街挂上彩色的纸衣去斋祭鬼魂;地藏王生日时每家门口插上点燃的香,好像满地的繁星;春天大量的善男信女从远处来进香朝拜,盼望菩萨保佑来世,这些都为杭州增添了色彩。

华君武与杭州的情缘绝非仅仅局限于他的童年记忆,这座城市是他的故乡,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0年,这位漫画大师生前的最后一次画展就是在杭州举办的。2010年4月30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期间,“笑忘书——华君武世纪漫画展”在杭州市区北部的良渚博物院举行。据华君武的次子华方方回忆,当时华老身体已经不好,但是当他知道要在杭州举办这场画展时,他的眼睛凝望远方,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学生时代,华君武就爬遍了西湖边上的群山,在苏堤、白堤上长跑的次数不计其数。到了晚年,1924年8月份雷峰塔倒塌的景象,他还记忆犹新。

时隔70多年,2006年的秋天,华君武又一次回到杭州,他要寻找儿时自己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地方。凭着记忆中的童年,他最终在杭州市中心的学士路寻到了自己的童年乐园——当年的弘道幼稚园。出门前,老人竟紧张得冒汗,而当他站在幼儿园门口时则开心得像个孩子。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到故乡杭州。

游子怀念着故乡,而故乡也牵挂着游子。华老逝世后,为了纪念这位漫画大师,在杭州的西湖边将建造一堵华君武漫画纪念墙——经过多方选址,这堵纪念墙将建在杭州南山路的唐云艺术馆边。根据设计,纪念墙中间是华君武的雕像,而雕像两边是12幅华氏漫画,一边的6幅是以杭州为题材的漫画,而另一边的6幅则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华君武在杭州生活了16年,直到他离开这里去上海求学。许多年来,他的思乡之情始终未曾改变。

0001

《杭州西湖之春》

1935年3月20日,上海《时代漫画》第15期刊登了华君武的一幅多格漫画,题目是《杭州西湖之春》。这是一幅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当时只有20岁的他借男女之情开了几个小玩笑。第一格,是一对情人在西湖边闲聊,男的看了身后的保俶塔说:“这保叔(俶)塔真美,瘦瘦的。”而他身边那位胖胖的女人听了却很不是滋味,头一扭,不客气地回了一句:“我就不喜欢这轻骨头。”乍一听来,好像是在说不喜欢瘦瘦的保俶塔,但一细看这瘦骨伶仃的男人就知道女人所谓的“轻骨头”就知道实际上指的是这个男人,一语双关,耐人寻味。而最为夸张有趣的当属第六格,夫妻俩在景区拍照,妻子想和石人照张相,可丈夫是个醋坛子,嫉妒心极强的他硬是不同意。这几幅漫画很夸张,但看后却能让人久久地回味。

到了晚年,华君武的思乡之情更切,只要有机会,便到杭州小住几日。在大师的笔下,故乡的风土人情为他提供了诸多绝佳的素材。正所谓爱之切而责之深,对于发生在杭州的一些负面现象,华君武也作画予以批评。少年时代的华君武对南宋诗人林和靖很是崇敬,他正直清高、不恋官场,在西湖孤山过着“梅妻鹤子”的隐居生活,给华君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当上世纪90年代初他再来到西湖时,看到的却是许多饭店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的罪恶行径,仙鹤成了酒家里的盘中餐,便据此创作了一幅《林和靖寻子》的漫画。而另一幅题为《人鸟之间》的漫画则讽刺了公款旅游。画面中,有望着游船的游人,还有很多野鸟,一群白鹭望着西湖里的游船说:“那些野鸭、水浮儿、海鸥们和我们一样都是自费来西湖旅游的,至于船上的人就说不准了!”而《西湖风景美,龙井变了味》则批评了龙井茶被仿冒的现象,而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人曾大煞风景地在苏堤上开起小火车造型的旅游车,这也被大师画成了漫画。

0002

《林和靖寻子》

0003

《人鸟之间》

3

华君武小的时候胆子特别小,走路爱摔跤,动不动就哭。那时,他们家住在杭州的洪门局,在去附近的鸿门小学上学的路上,华君武时常被调皮的孩子欺负。有一年冬天的雪后,几个顽皮的孩子在路上遇见了华君武,他们将雪捏成团,硬逼着华君武吃,为了躲避拳头,华君武只好含泪吃了下去。自那以后上学,华君武都让堂兄送到学校,自己是再也不敢一个人去上学了。

华君武兄弟的名字都是单名,他原来叫华潮,但“华潮”二字倒过来,用杭州话念谐音“造话”,意为“谎话”,一些同学便以此讥讽他,本就爱哭的他时常为此哭泣。当时,父亲还在世,将这一切看在眼里,遂无奈地将他改名为“华君武”。

华君武胆子虽小,但却很有个性,美术方面很有天分,所以在美术课上,他总是别出心裁,不按老师说的去做。他不喜欢那种一成不变的定式,也不喜欢拘谨,他喜欢随心所欲,由着自己的意愿画下去。在手工课上,他要是觉得老师剪的图案不合自己心意,就会自主进行“创新”,结果不仅没得到表扬,反而因为不听话而被老师批评。

在自传《漫画一生》中,大师自己这样说:“有的同志也许会想:这个人是不是天才?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并不天才。我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开始喜欢漫画的。我这个人不喜欢画工笔画,我觉得那种画不随意,比较呆板,不符合我的性格。我喜欢用比较随意的、写意的手法画画。所以我在中学时上图画课,一画静物,我就很狼狈,因为我画的静物非常糟糕。静物画师要花点工夫的,比如画个苹果就要像苹果,画个香蕉就要像香蕉,可我就画得很不像。我的老师名字叫金耐先,是个留日的学生。他看了我画的静物画以后,总皱着眉。我的图画课成绩总是得六十分,也就是刚刚及格。所以说,我小的时候没有绘画的天才,只是自己喜欢乱画就是了……”

谁会想到,这位漫画大师当年的美术成绩会徘徊在及格与不及格之间呢!不过即使得不到认同,他自己却并不在意,依然按自己的意愿画。也想,正因了这份个性,才成就了这样一位漫画大师吧。

虽然华君武只将自己的漫画分为“上海阶段”、“延安阶段”、“东北阶段”以及“北京阶段”,但他开始学漫画是在初中一年级,那是1928年的杭州。那时的杭州没有漫画家,没有漫画刊物,更不可能有这方面的交流,他只有一个人慢慢摸索,书便成了他最好的老师。他的第一幅漫画作品《打预防针的学生》发表在原杭州省立第一中学(现在合并为杭十四中)的校刊上。

“我从小就喜欢坐在大门口画门前走过的人物,卖菜的小贩,甚至是挑木桶收买小便的人……”那时,漫画界风行一种用漫画表现古诗词的画法,当时华君武学了一首题为《江南》的汉乐府诗,依据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他在画中画了一个人正在采莲,在圆圆的荷叶当中画了个十字像个“田”字。这幅画被刊登在了《浙江日报》上,并且得到了一块钱的稿费。华老回忆说:“去领稿费的时候,他们还让我贴三分钱的印花税票,这把我给难住了,我当时连三分钱都没有。”这是华老第一张刊登在正式报纸上的漫画,那年是1931年,他16岁。拿着稿费往回走时,他觉得浑身轻松,连腰板都直多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块现大洋可以买100根麻花,这对华君武来说简直是一笔巨款,于是他用一部分稿费请妹妹美美地吃了一顿。

华君武得到了这次鼓励,自此便拼命画漫画,但当时画漫画是要“懂得一点社会、懂得一点人生的”,所以单纯、不谙世事的他画了大概200张漫画寄给报馆,却总是登不出来。就如当初得不到老师的认同一样,他依然坚持画着漫画。当然,也正因为这份坚持,我们才能看到他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仅仅为《浙江日报》和《钱江晚报》,就陆续创作了300多幅漫画。这也许多少弥补了一些他当年屡投不中的遗憾吧!

在当时的家庭环境下,华君武的母亲其实是反对儿子学漫画的,因为她觉得学好数理化更有利于维持生计。当然,母亲的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当年的那个胆小爱哭的华君武已经长大了,他有着自己的主意,依然我行我素。不久后,华君武竟被学校开除了,这是为什么呢?王毅人先生在其《华君武传》中叙述道:“华君武上小学的时候胆小,可到了初中,不知怎的胆子竟大了起来。你现在和他说起这件事,他自己也搞不明白,这或许和画漫画有关,眼界宽了,又常动脑子,不管稿子采用不采用,胆子慢慢就大了。记得初中毕业考试的时候,全省要举行会考,考试地点设在学校的礼堂。学生进考场之前,竟然要全部进行搜身检查,这一下可把华君武惹急了。他和校方理论,讲了很多‘平等、民主、自由’的话,一下子把考场的气氛搞紧张了,考试也一度停了。为这事校长唐世芳大为恼火,当即在学校贴了一张公告,开除了华君武的学籍。眼看要到手的初中毕业证书没有拿到,回到家里,华君武挨了母亲好顿埋怨。每每回忆起这件事,华君武都感觉对不住母亲,同时他也调侃说自己没文化,连初中都没毕业。后来唐世芳去了香港,华君武的妹妹有一次在香港与唐世芳相遇,唐世芳很委婉地道了歉,并暗示她把这个意思转达给华君武。”

1990年,华君武来杭州举办个人画展,学校得知后,便前来看望这位名人校友。华君武在高兴的同时也不忘以漫画家的幽默调侃,嗔怪说:“我已经被你们开除了,还算什么校友?”闻言,学校领导马上给他戴上了校徽和红领巾,于是华君武算是正式恢复了校籍! op62iTYQ4FwrabnGT8/p1agVYxTAkXdbaKpEtSNKufgbFPPW08KaGUTr11lCWb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