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洋浦模式:如何看全岛开放与局部开放

从30年的实践经验看,洋浦的开发建设,离不开全岛的开放。没有全岛开放,仅在局部开放,其效果也是相当有限的。

1 洋浦模式的历史终结

为了改变洋浦当时的状态,2004年11月,海南省政府向国务院提交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海南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重组的请示》,提出以海南省政府主导,中国石化集团参与重组海南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的构想。2005年3月,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回函同意海南省的重组方案。同年9月,海南省发展控股公司成功重组洋浦土地开发公司,新公司股权结构为: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占40%,中国石化集团占30%,海南洋浦开发(香港)有限公司占30%。重组后,中石化投资的海南炼化800万吨炼油厂落户洋浦。到此,洋浦模式完全终结,外资成片开发转为政府主导开发。

由此,洋浦开发进入一个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发展阶段。800万吨炼油项目、100万吨浆纸项目、10万吨苯乙烯项目等,使得海南西部这片占地只有海南0.1%陆地面积的半岛,为海南贡献40%的工业产值,47%的国税和待征地税。

2 全岛开放与局部开放

在我看来,洋浦模式的曲折探索,深层次反映了全岛开放与局部开放的争议。我在研讨设计海南特别关税区方案的时候,提出了三种主张,其中,第二种主张的重点是发展洋浦。但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要重点推进洋浦的局部开放,而不是全岛开放。

(1)第一种主张是,海南基础条件和管理条件都比较差,办大特区的条件不具备,要按广东、福建等沿海开放地区的政策来考虑海南的长期发展问题。应当看到,当时海南特区的政策同广东、福建所实行的开放政策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当初给予海南的某些特殊政策,在广东、福建都可以实行。这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如果海南不进一步扩大开放,开放度不比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大一些,海南要实现本世纪末赶上国内发达地区水平的目标是十分困难的。

(2)第二种主张是,当时海南办大特区的条件不成熟,只能先搞一两个类似洋浦的“小特区”,即“大特区中套小特区”。从成片开发的效益来说,这种主张有一定道理。但必须明确“小特区”同大特区的关系:

——如果“小特区”执行的优惠政策没有突破,仍然是原来给予大特区的政策,那么就会造成这样的事实,大特区已不复存在,海南只是几个几十平方公里的“小特区”,大特区变成了事实上的“小特区”。

——如果“小特区”在政策的某些方面虽比大特区有突破,但没有全面突破,“小特区”也不可能起到带动大特区发展的作用。

——如果实行封闭条件下的免税区政策,也有几个问题:一是“小特区”的优势有了,大特区的优势发挥却难以很好解决;二是“小特区”的封闭成本高,并且“小特区”周围区域的开发成本相对提高,这不利于整个海南特区的开发建设;三是由于“小特区”的一些重要决策权仍旧归中央有关部委,这样,“小特区”就会遇到大特区开发建设中同样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困难。

(3)第三种主张是,尽快建立海南特别关税区。这种主张认为,海南建省办特区的矛盾是现行体制与特殊政策不配套。虽然中央给予海南一些特殊政策,但是由于受现行体制的束缚,海南特区缺乏经济决策自主权,一些重要的政策事实上很难执行。一些重要的经济政策、重要项目的审批,都要请示中央有关部委。中央有关部委不可能事事对海南特殊,事事对海南单独下文。如果遇到类似治理整顿的情况,实行全国“一刀切”,海南就更难办了,不得不“跑部前进”。所以,必须在理顺体制方面下功夫。建立海南特别关税区,就是从体制上理顺海南和中央部门的关系,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把经济活动自主权下放给海南。

这三种主张实质上提出一个问题,面对当时情况,海南特区是“进”还是“退”?前两种主张在某种意义上是“退”,后一种主张则是“进”。

3 只有全岛开放,局部开放才有效果

有人担心,建立海南特别关税区会阻碍洋浦的发展。洋浦是海南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整个海南开放的前奏曲,是特别关税区的小缩影,一定要抓紧时间把洋浦开发这篇文章做好。在我看来,要正确看待洋浦和建立海南特别关税区的关系,只有在特别关税区的条件下,进行类似洋浦的成片开发才有可能。

(1)洋浦的成片开发有赖于海南大开放环境的建立。洋浦只有30平方公里,如果洋浦周围之外的广大地区不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不创建能够按国际惯例发展经济、管理经济的大环境,洋浦的开发就会受到种种制约而影响其发展速度。建立特别关税区,与国际市场对接,按国际惯例办事,就能形成一个有利于洋浦开发的大环境。同时,海南整个经济发展了,对洋浦开发也将形成重要支持。比如,能在食品和原料的供应和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

(2)建立特别关税区有利于加快洋浦建设速度。比如,只有建立特别关税区,把项目审批权下放至海南省政府,海南省政府可以自行决定类似洋浦开发这种大项目,能够自行决定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经济管理体制、市场运行机制和经济政策,这就可以从体制和政策方面为洋浦开发提供可靠保证,洋浦的建设速度才可能加快。

(3)海南建立特别关税区,会倒逼洋浦开发进程。设立海南特别关税区,在全岛形成一种竞争机制,从而给洋浦开发带来一定压力,但这种压力是有益的。靠人为保护来维持洋浦开发不是个好办法,也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而外商是希望并且能够适应这种竞争机制的。

(4)设立海南特别关税区,有利于洋浦建立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海南建立特别关税区,可以把高科技工业项目都引入洋浦。

因此,我认为中央批准设立洋浦开发区,是海南大开放、大开发、大建设战略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是建立海南特别关税区的一个先行试验。海南应抓紧洋浦的开发,并尽快把洋浦开发模式推广到全岛,为建立海南特别关税区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f5iafYHE8iiZxrsdI8uGMt6VYbZiOlQ40nl8Gee64rHit+eyyE8NAXADHRUXkfT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