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65章 三问杨国忠

数年不见,皇帝陛下像是变了个人,原本红光满面的脸色显得蜡黄憔悴,他的颧骨比以前突出些,眼袋和两颊的皮肉耷拉着,嘴唇时常不由自主的哆嗦两下。

接二连三的剧变之下,李隆基终于显出了一位七十岁老者的疲态。

李泌跪倒丹墀,山呼万岁:“草民李泌,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隆基愣了一下,这才想起李泌从蕲春辞官之后,身上一直还没有官职。

李隆基低头看着李泌,他目光衰老无神,声音也颤巍巍的:“李长源,听说你从潼关来?”

皇帝说到潼关的时候,声音里带着一股子怨气,而李泌则不动声色的答道:“是的,草民从家乡躲避兵灾之后,近半年一直呆在潼关,暂为哥舒翰军中幕僚。”

“幕僚?”李隆基从床上坐起来,他盯着李泌沉声问道:“李长源!你且实话告诉我,潼关还有多少兵马?是否还守得住?!”

李泌抬起头,眼中满是泪水:“陛下,潼关之战,十八万大军近乎全军覆没,为国捐躯的同袍遗体几乎遮蔽黄河之水……如今潼关内外的士兵和民夫不断逃亡,还剩下数千残兵把守。等叛军打扫完战场,便能一鼓而下。”

李隆基面如金纸,他撑着身体的手不停发抖。

在李泌这个草民面前,李隆基拼命维持着皇帝的形象:“依你看,现在还有什么办法可破叛军?”

如何击破叛军——这是李泌这几天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李泌说了句“陛下”,他还没有说话,外面便传来太监的声音:“启奏圣上,卫国公求见。”

“快快让他进来!”李隆基面色一喜,他嘟囔着骂道:“杨钊一连三天没来见朕,今日我要当面质问他一番!”

皇帝口中说着质问,但那副表情显然还是颇为欣喜的。

李泌和广平王李豫对望一眼,两人的目光中都带着浓浓的失望。

想不到在此存亡断续之时,陛下对杨国忠的宠幸依然不减……

“陛下……”

门外传来杨国忠带着哭声的喊叫,随后,这个权倾天下的杨宰相跌跌撞撞的来到寝殿。

杨国忠来到寝殿之内,二话不说就跪倒在地,他脸上涕泪交流:“胜败乃兵家常事,还望陛下保重龙体啊陛下!”

杨国忠这副悲哀欲绝的模样,倒显得李豫和李泌这种臣子有些淡漠凉薄,似乎不关心陛下的安康。

李隆基掀开锦被,他含泪把杨国忠扶起来:“罢了罢了,你且起来说话吧。”

杨国忠跪在地上大哭道:“国忠献计试探哥舒翰的忠奸,却不料哥舒翰居心险恶至极,十八万大军覆灭,臣难辞其咎!难辞其咎!”

说着,杨国忠砰砰砰磕头如捣蒜,顷刻间额头就一片青肿。

杨国忠说到潼关大败这件事情,李隆基的脸色顿时变得更加难看起来。

——杨国忠提议用圣旨催促哥舒翰,这个主意是杨国忠出的,但也是经过皇帝同意的。

那些圣旨、那些监军,也都是皇帝发出去的……

杨国忠跪着哭喊,大包大揽的承担责任,皇帝在恼怒羞愧之余,心里却又有几分感激。

见皇帝沉着脸不说话,杨国忠立刻哽咽着说道:“哥舒翰接到圣旨之后,自知无法在拖延,便暗暗设下毒计,将我潼关大军送入死地!”

李隆基脸色铁青:“竟有这种事情?”

杨国忠大哭:“据微臣所知,此人与叛军暗通款曲,故意将我军引入那些逆贼的埋伏圈。遇伏之后,哥舒翰更是不做任何补救措施,任凭大军崩溃,实在用心险恶至极!”

“可恶!该杀!”皇帝愤怒的叫喊起来:“哥舒翰枉为郡王,竟如此心狠手辣、丧心病狂!”

皇帝吼了几句,他扭头向李泌问道:“李长源,当时你就在潼关,卫国公所言是真是假?”

“事发之事,草民受命在黄河的船只上督送粮草器械,实不知情。”李泌恭恭敬敬的说道:“而且草民只是幕僚,重大军机决策都是由哥舒大人、监军边大人会同军中众将一起商议决定的。”

杨国忠似乎暗暗松了口气:“李长源也是忠义之士,又足智多谋,若是他还在军中,想必会及时提出正确的行军方略,所以自然也被哥舒翰排斥出去了。”

李隆基点点头赞许的说道:“李泌这孩子一直不错,向来有匡扶社稷之志,朕信得过他。”

杨国忠和李泌对望一眼,两位“忠义之士”悄然向对方看了看,然后不约而同的低下头。

李隆基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坐在龙榻上,呼哧呼哧的急促喘息声宛如一台破旧的风箱。

寝殿里静悄悄的,皇帝用了很长时间才克制住怒气,他无奈的说道:“哥舒翰的罪行以后再说吧,说说看,以后该怎么办?”

“形势败坏不堪,臣请陛下巡狩蜀中一带,”杨国忠毕恭毕敬的说道:“蜀中天险,易守难攻,更有沃野千里,陛下在蜀中驻跸,可保万全!”

李豫闻言大怒,他也不管是否君前失仪,直接跳出来吼道:“杨国忠,你以为自己是什么谋臣儒将吗?你以为自己是常胜将军吗?南诏那边二十多万冤魂还没消散,你哪里来的万全给陛下?!”

杨国忠闻言,一张面皮顿时涨成了紫红色。

李豫说的是天宝十年和天宝十三年大唐对南诏的战事……

天宝十年,杨国忠建议攻打南诏,结果唐军大败,士卒伤亡六万人,南诏更是投附吐蕃。其时杨国忠奏请第二次发兵攻打南诏,皇帝不但没有责罚杨国忠,还下旨在长安、洛阳、河南、河北等各道征兵,百姓哭声遍野。

到天宝十三年,杨国忠准备完毕,又发兵再次攻打南诏——这次败得更惨,唐军损兵折将十余万人,令无数将士暴尸荒野。

只是,杨国忠的穷兵黩武之举,暗暗迎合了皇帝好大喜功的性格,虽有惨败,但对于杨国忠的权势地位竟然是丝毫无损,皇帝依然对他宠幸有加。

李豫当面这么一吼,皇帝的脸色不禁有些难看。

“好了好了,豫儿你一个小孩子就不要太过问朝政了,”李隆基不耐烦的挥挥手:“你且下去吧,等朕有了决断之后,一定会派人告知你。”

李豫向李隆基行了个礼,然后很是不悦的拂袖而去。 IqgDxMvp8XetfHMdCzzGkFwy00whkeM97t7jFrE0MDtf0MzgAVnu7cFLwiy4q/W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