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57章 第三道圣旨

“运粮船可载重数千斤,每条最少也能载人过百……”李泌高兴的说道:“若是叛军伏兵四起,我们可以派能征善战的精兵守住滩头,然后用船只将士卒运出险境,甚至可以顺流而下,直取崔乾佑的后方。到时候,我们两面夹击,便可大获全胜。”

哥舒翰低着花白的头颅,他瞪着地图看了片刻:“此计倒是可行,李长源你需要些什么尽管开口。”

“时间,我需要时间……”李泌苦笑着说道:“在册的大船有数百条,分布在黄河上下游,就算快马加鞭前往各码头紧急调运,再等船只卸货集结,少说也要五日的时间,所以这些日子,还请大人勉力拖延一下朝廷的旨意。”

哥舒翰点点头:“既然如此,你便拿我的军令去行事吧。”

……

第二天午后,长安城的內使就来到了帅府,并在帅府的院内摆好香案,在诸将面前宣读了圣旨。

听着皇帝措辞严厉的圣旨,跪在地上的将军们有的满头大汗,有的跃跃欲试,各种表现不一而足。

接旨之后,哥舒翰让亲卫把自己抬到议事的大厅中,斜倚在床上与众将一起商议。

统领步军的李承光慷然说道:“大人,我们择日出兵吧!如今叛军屡战屡败,大批精锐调往北方,崔乾佑只剩下数千老迈残兵,正是我们乘胜追击的好时候!”

“将军万万不可出兵!”统领骑军的王思礼气冲冲的站起来说道:“潼关外多山,道路又狭窄,咱们只要守住潼关,长安便万无一失。那些不晓军事的奸佞之臣妄进谗言,咱们要是听了他们的话,可就断送了无辜将士的性命,更是让长安陷于险境!”

李承光冷笑道:“王将军说得倒是滴水不漏,只是陛下已经明旨下令,难道你要抗旨不成?”

王思礼哑然,而在场的其他将领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赞同王思礼的慎重,也有人表示现在唐军兵强马壮,应该遵照皇帝陛下的圣旨,尽快出关击贼。

纷纷扰扰的争论中,哥舒翰的心情更加烦躁:“诸位都静一静!抗旨的事情自然是莫提,但要如何出兵也需慎重,等老夫再筹划筹划……你们先退下吧,李承光、王思礼、张守瑜,你们三个留下!”

李承光和王思礼向来不睦,两人互相看了看,彼此站的远远的。

等众将退出之后,王思礼焦急的说道:“老大人,我们骑军派出去的斥候小队,时常有被截杀覆灭的,可见潼关外必有崔乾佑埋伏的精兵,大人此时切不可轻举妄动啊!”

哥舒翰无奈的说道:“你倒说得轻巧,可现在如何复旨?”

哥舒翰从枕头下面拿出另一份圣旨:“实不相瞒,这是朝廷第二次下旨了,诸位,如果等陛下第三次下旨,只怕咱们都要步封常清、高仙芝的后尘了。”

一时间,在场的众人鸦雀无声,大家脸上露出惶恐的表情。

当日潼关上下数万军民齐声为封常清、高仙芝喊冤,但两人依然被陛下派来的使者赐死了,如果哥舒翰继续按兵不动的话……

王思礼的脸上露出几分凶狠:“哥舒大人,如今安禄山造反,用的就是清君侧、杀杨国忠这样的借口,那咱们干脆留三万兵马镇守潼关,其他人回师长安,诛杀杨国忠,将首级展示给叛军,安禄山再要进犯长安也就没了借口,你认为怎么样?”

王思礼话一出口,张守瑜立刻大声附和:“大人,王将军说得有理,不如咱们动手吧!”

李承光却是大怒:“一群不知死活的逆贼,你们想造反吗?!”

“都给我闭嘴!”哥舒翰脸色铁青的呵斥道:“若是这么做,我岂不是成了安禄山第二?”

王思礼和张守瑜悻悻住口,只是表情依然有些不服气。

哥舒翰疲倦的说道:“圣旨的事情,容我再申辩一下,今天的事情,你们谁也不准向外面泄露半点!”

在场的三人肃然答应。

只是,第二天傍晚,议事厅里的密谈结果,便送到了杨国忠的手里。

看着纸片上那些诛心的字句,杨国忠汗流浃背:若是哥舒翰采纳了王思礼的建议,那杨国忠真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杨国忠恶狠狠的盯着东面:哥舒老贼,今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次日,潼关送来的奏折也到了。

高力士拿着哥舒翰写给皇帝陛下的奏折沉声念道:“……安禄山久在军中,精通兵法,但此贼根基不稳、辎重不畅,利在速战速决。如今叛军刻意示弱,以老弱病残诱我出兵,若我军离坚城而轻出,必然落入逆贼的圈套,届时悔之晚矣……大军不动,可保长安之万全。若大军有失,则悔之晚矣。臣哥舒翰泣血顿首,恳请陛下三思。”

高力士念完奏折,他看看李隆基变幻不定的脸色,又看了看杨国忠,心里有些犹豫自己该不该发表意见。

“陛下,出兵的事情不能再拖了啊!”

杨国忠也不管是否失仪,他不等皇帝问询就大哭着喊道:“臣昨日收到李承光密报,哥舒翰与部下商议,要回兵长安、图谋不轨啊!陛下,哥舒翰骄横跋扈,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请陛下速做决断!”

李隆基端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如纸,似乎已经被这个消息震得呆住了。

高力士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他连忙上前劝说:“陛下,此时还没有铁证,万万不可逼得哥舒翰铤而走险。”

李隆基阴沉着脸反问道:“那你说该当如何?难道真的等哥舒翰起兵造反、攻破长安,才算是铁证如山?”

高力士一时语塞。

安禄山是胡人,哥舒翰也是胡人,如今哥舒翰按兵不动、态度诡谲,杨国忠又信誓旦旦的说出具体人证,心情震惊的高力士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该继续相信哥舒翰的忠诚。

“但长安空虚,实在要多加小心才是,”高力士苦笑着说道:“不如陛下再派使者吧,这次用明旨晓谕全军,这样就算哥舒翰胆敢抗旨,潼关上下二十万士卒也不会跟着哥舒翰回师长安的。”

李隆基想了想,觉得这倒算是个好办法:就算哥舒翰有心造反,总不成潼关二十万将士人人都要跟着他造反。

皇帝命令杨国忠和内侍拟旨,然后带到潼关去公然宣读。

……

皇帝的“明旨”在潼关颁布时,潼关上下响起整天动地的呐喊声:“万岁、万岁……”

躺在病床上的哥舒翰听到外面的喊声,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bmuL3iDqMBuwErUoRbR3cHpNCi3dzsRSswZAwKjZQnKpj0rEGy3uY1m2Hl03WPF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