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6章罂子谷伏击战

同罗人、奚人、契丹人、室韦人、高丽人,各个种族的勇士聚集在安禄山的旗下,总数多达十五万。

李猪儿跟着安禄山离开范阳,再一次踏上前往长安城的道路:只是这一次,他们带着铺天盖地的军队。

李猪儿不知道那个自己远远看过一眼的皇帝现在怎么想……

皇帝嘛,还听着小曲,泡着温泉,因为杨国忠告诉皇帝:“一心一意谋反的只有安禄山,他麾下的将士必然不会随从他一起叛乱,最多十天,安禄山的人头就会被忠勇的将士送到长安。”

当然了,皇帝也不是吃闲饭的:李隆基在长安城募集了一支十万人的大军,并且命名为天武军——天武军成立之后,长安城的治安忽然好了许多。

因为地痞、流氓、无赖全部从军去了。

与此同时,皇帝和杨国忠还顺手宰了安庆宗和荣义郡主,并且将安庆宗的死讯昭告天下。

……

当李猪儿为安禄山宣读安庆宗的死讯时,肥胖如猪的安禄山大哭了起来。

李猪儿陪着安禄山大人哽咽了一阵子,然后战战兢兢的看着安禄山下令,将刚刚投降的一万唐军屠杀殆尽,然后杀红了眼的大军,又一举击溃了封常清和他手下六万名新兵蛋子。

出兵不到三十天,就打破了重镇陈留,很多人都觉得安禄山大事可成。

而李猪儿不这么认为。

李猪儿跟在安禄山背后殷勤侍奉着,只有他知道,安大人的身体已经快要不行了。

安禄山的身形一日比一日肥胖,他的身上长着许多毒疮,视力也渐渐模糊,不复当初挽弓射箭、百发百中的英姿。

李猪儿跟在安禄山的车马后面慢慢走着,他偷眼看看安禄山,心中泛起一丝古怪的想法:也许,没等安大人的霸业成功,他的身体就已经彻底垮掉了。

李猪儿正想着心事,忽然安禄山停下前进:“猪儿,这是到了什么地方?”

李猪儿连忙喊过向导,询问了几句之后向安禄山禀告:“大人,这里是罂子谷。”

“罂子谷?”安禄山皱眉看着四周险峻的山势:“斥候可曾打探过此地?”

旁边的副将连忙应声:“大人放心,斥候已经放出十里,此地保证安全!”

似乎是为了讽刺这名副将的大意,空中忽然传来“咻”的一声风响,在外围的一名士兵轰然落马。

随后,更多的弩箭嗖嗖嗖的破空而来,道路上挤出一片的士兵纷纷倒地。

“敌袭!敌袭!”

李猪儿和那名副将惊慌的叫喊着,同时将安禄山胖大的身形拽下马,躲在一辆大车的后面。

罂子谷两侧的山头上,密集而迅猛的弩箭不停射下,转眼间,已然有近百名士兵被射死射伤。

叛军之中,不乏征战多年的勇士,他们趴在马匹或者车辆后面,举着盾牌仔细辨别着弩箭的数量。

军中使用弩箭的比例,如果是野战的话一般是弓七弩三,如果是守城的话通常是弓弩各半,而在罂子谷伏击叛军的那些弓弩手,弩的使用超过了七成,而弓箭的数量则不到两成。

当然了,这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那些弩矢的速度很快:像是有五百弩手在轮番发射,嗤嗤咻咻的弩矢不停破空而来。

而弩矢的穿透力比羽箭更强,不断有战马和士卒中箭倒地,整条罂子谷的道路变成了弓弩手尽情杀戮的狩猎场。

安禄山的副将吆喝着,命令手下的卫队举着盾牌朝两侧的小山冲去。

左右两侧的山谷上弓弩齐发,正在攀爬的叛军士兵顾此失彼,转眼间倒下了十几人。

但安禄山麾下颇多虎狼之士,他们攀登了一段路之后,借着树木的掩护开始有效的躲避那些箭矢。

罂子谷附近的山峰上传来长长的呼哨声,然后一道道殷红的影子划破了天空。

正在攀登的叛军士兵亡魂皆冒:是火箭!

此时正是天气干燥的初冬季节,山坡上下满是枯黄的灌木和杂草,再加上罂子谷山峰间的狂风呼啸,很快就引燃了山间的大火。

烈火与浓烟里,传来叛军士兵凄厉的惨叫声,吓得安禄山肥胖的身体抖若筛糠:“走,快走!”

说着,安禄山不管不顾的朝一匹战马爬去。

安禄山的体重三百三十多斤,那匹战马被安禄山拼力拉扯,顿时被压得四蹄发软倒在地上。

“大人快来这边!”李猪儿冒着零零星星的箭矢,将一辆大车上的辎重丢下车:“大人快上车,猪儿拼死护着大人离开!”

安禄山大喜,他在几名番将的搀扶下爬上大车,然而趴伏在盾牌后面不敢露头。

大车缓缓启动,拉车的犍牛虽然不如战马迅捷,但耐力更好,中了一两箭也毫不影响拉车。

很快,牛车便在人群中撞开一条血路,狼狈不堪的逃出了罂子谷。

逃出险境之后,安禄山颤抖着肥胖的身体大呼一声:“惊煞我也!”

惊魂未定的安禄山坐在牛车上,他脸上被浓烟熏得一片黝黑,身上的肥肉层层叠叠的耷拉着,看起来颇为可笑。

安禄山看了看远方烈焰冲天的罂子谷,这是他范阳起兵以来,第一次近距离遇上敌人的突袭。

心情稍定之后,安禄山充满了疑惑:这一路上,河北的唐军望风而逃,成千上万的守军放下武器投降,就连陈留这种坚固的大城,也举城投降了自己……

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一支敌军?

安禄山征战多年,惊慌之后他定神想了想,发现伏击自己的唐军,数量还不少!

弩机发射比较慢,而罂子谷中的伏兵射出的弩矢,简直就像是一场瓢泼大雨……根据安禄山估计,起码也要有两千弩手,才能造成如此密集的杀伤效果。

两千弩手,再加上相应的近战兵种、辎重运输,这支伏兵的总数应该在三千到五千左右。

安禄山沉吟了一下,他让传令兵通知附近的大军,加强巡视,在陈留附近找到这样一支人数在五千左右的唐军。

天色渐渐昏暗,罂子谷的大火势头逐渐减弱,但依然照亮了半边天空。

罂子谷附近重重叠叠的山林延绵不绝,有一支三百多人的义军离开罂子谷,匆匆隐入山林。

这支义军没装唐军服装,他们甚至连铠甲都没有,一个个背着弩机和粮袋,在山林中艰难的跋涉着。

义军的脸上烟熏火燎的,但一个个兴高采烈、精神振奋,大家有说有笑的谈论着先前的伏击。

在这三百人的队伍当中,扛着马槊的张守瑜也是眉飞色舞。

山道上,其他人都是短刀快弩,只有张守瑜手里绰着两人多长的马槊,看起来格外鹤立鸡群。

“李长源,这次可真多亏了杜子美,”张守瑜大笑着说道:“老杜先生,我可没想到你这个老古板,居然敢带着我们直接烧掉陈留军库。”

杜甫泛起一丝苦涩的笑容:“太守降了,军库若是不烧,那些辎重兵器尽数要落入叛军手中……幸好咱们临走前运出了那些弩机。”

说着,杜甫轻轻抚摸着手中弩机,眼神充满了自豪。

——安禄山大军压境,河南节度使张介然战死,陈留太守郭纳稍稍抵抗就举城投降,而杜甫正好任兵曹从事,便干脆打开军库,带着一些不愿投降的义军逃出了陈留。

而李泌,恰恰也正好在张守瑜的陪同下,从家乡逃出来,一路躲避着残酷的兵祸。

然后在罂子谷,因战祸逃离家乡的李泌,奉命来接李泌的张守瑜,不愿投降的杜甫——三个曾经在积石州生死与共的同袍,再一次聚在了一起。

罂子谷伏击,三百义军用改良的弩机,给远道而来的叛军狠狠一击!

伏击之后,三百义军匆匆隐入山林,安禄山手下的叛军还在四处寻找着那支人数三千到五千人的唐军,却丝毫没有注意到这支人数不多的义军,正从他们眼皮子底下溜走。

这一路上难民不断,三百义军穿着百姓的衣服,虽然都带着些短刀长矛之类的武器,但没有旗帜和鼓号,所以安禄山的斥候就算偶尔远远看见,也只当是逃难的百姓而已。

戴着斗笠的蝶舞和公孙婉儿跟在后面一点的地方,蝶舞背着她招牌式的双手剑,手里提着一把弩机,背上还扛着两筒弩矢。

在李泌家中生活了一年多的公孙婉儿早已换了身布裙,素面朝天的她不复当年奢华浮躁的装束。

公孙婉儿的腰间挂着剑,眼神警惕的打量着四面八方的情况。

而此时,李泌,杜甫,张守瑜,以及几个义军中的首领,他们正聚在一起商议着什么…… 0jLIBkl5cNyC9bPS3V43mhuyc3nw8VCCHWP2mtaAxpJ+Rkd14ThaeWonrlOg6uR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