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2章献捷

盖着积石州县衙公印的捷报,纸张粗劣,纸面上还沾着些许灰尘和血渍,看起来应该是匆匆写成的。

即便写的匆忙,这人的字,还真是不错。

李隆基向来爱才,他捋着胡子笑道:“想不到陇右还有这样的人才,捷报上没有落款,却不知此人的姓名……”

李林甫微微低着头,他有些狭窄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阴险的神色:“报捷的军使就在宫门外,陛下遣人一问便知。”

李隆基点点头,他向内侍吩咐几句,然后继续与群臣谈论政事。

不多时,内侍急匆匆的回来向李隆基禀告了具体情况。

“李泌?”皇帝陛下讶然:“难道是现为待诏翰林的李泌?他怎么到积石州去了?”

内侍有些忐忑的点点头:“听军使说,那人姓李名泌字长源,现为哥舒翰大人账下的幕僚。”

李隆基皱着眉头,他有些不悦的说道:“李泌去陇右做什么?”

内侍战栗不敢言语。

李林甫飞快的瞥了一眼皇帝的脸色,他微笑着说道:“年轻人嘛,总有点建功立业的心思,他与军中将士多多交往,也能未雨绸缪……”

李隆基哼了一声不说话。

皇帝不说话,勤政楼中的群臣全都低眉垂目不敢言语。

这些年来,皇帝的脾气,众臣都已经知晓了:不管何人何事,只要跟东宫搭上了关系,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而李泌向来和太子李亨交往甚密,虽说这个交往是陛下允许的,但谁知道陛下会如何处置李泌?

擅自离开翰林院的职位,此事想必已经告知了翰林院和兵部,但李林甫刻意在陛下面前说起此事,还用上一个“未雨绸缪”的词语,谁知道陛下会不会因此发怒?

过了好一会儿,在一片死寂中,李隆基挥了挥手,群臣一个个弯着腰,在李林甫的带领下退出了勤政楼。

李隆基坐在龙椅上,眼神闪烁不定。

许久之后,李隆基淡淡问道:“高力士,李泌去陇右出谋划策,会不会跟东宫又有什么干系?”

站在大殿左侧的一名老宦官叹息着说道:“陛下,这些年来,太子辛苦……”

李隆基没想到高力士会这么回答,然而这看似答非所问的回答,竟让李隆基湿了眼眶。

李隆基为帝三十余年了,他就像是一轮骄阳、一轮明日,将那个华发早生的太子,映照的黯然无光。

皇帝缓缓从龙椅上站起来,他面对着墙壁上精美的彩绘,久久没有说话。

那一天,不论是已经封为郡公的高力士,还是备受宠爱的杨玉环,都没有看到皇帝陛下面对墙壁时,脸上到底是什么表情。

但似乎,皇帝陛下想起了几分父子之情,这些天时常召太子殿下入宫觐见,言语之间颇多亲切。

太子为之感激涕零,群臣也暗暗松了口气。

就连关在大牢里的王忠嗣,皇帝陛下也是轻松放过,将他贬官就完事了。

朝中群臣原以为王忠嗣违抗皇命、延误军机、妄议废立之事,最起码也是抄家流放的下场,没想到皇帝这次居然对王忠嗣从轻发落了。

死里逃生的王忠嗣哪敢多说什么,他黯然在府中休养离开京城,前往汉阳当太守了。

在大唐众臣的各种不同心情里,一小队唐军缓缓通过定鼎门,来到驿站住了下来。

不几天,这几十名几乎人人带伤的唐军来到宫门前,等待着皇帝陛下的召见,而张守瑜也在其列。

——皇帝陛下召见有功将士,当日积石州之战中幸存的百余名唐军本该尽数前来,只是这些天来,有十几位唐军士卒因为伤重难治,已经先后离世了。

而其他幸存的唐军,亦有不少伤残难以行动的,所以最终来到长安觐见陛下的,只有张守瑜等数十人。

李泌和杜甫也跟着张守瑜回到了长安,只是离别前,李泌微笑着告辞了张守瑜,自行回家去了。

临别前,李泌嘱咐张守瑜等人,不要在皇帝陛下的面前提及自己,然后便飘然而去。

对李泌这种“奇怪”的要求,在宫门前等候的张守瑜等人深感不解:大家舍生忘死的在战场上厮杀,可不就是为了自达于君前吗……

张守瑜和同袍在兴庆殿接受了皇帝陛下的召见,张守瑜单膝跪地,他偷眼看了看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

隔得远了,张守瑜只能看到那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家,正在于身边的宫装女子谈笑着。

不多时,皇帝陛下从远处的宝座上走了下来,他到近前来询问有功将士事情的经过。

张守瑜将此次积石州之战前后的事情说了一遍,而李隆基则捋着胡子静听,并连声说称赞“真壮士也”。

听完了张守瑜的禀告,李隆基忽然问道:“张守瑜,李泌怎么没来?”

“李先生与杜先生自行回家去了,”张守瑜下意识说道:“他还让我不要在陛下面前提起他……”

李隆基似乎对这个回答并不意外,他哈哈大笑起来:“这家伙为何不敢来见朕?对了,那个杜先生是谁?”

“此人姓杜名甫,字子美,”张守瑜大声说道:“杜先生精通诗文,而且善于机括和弩箭之术,这次在军中出力不少。”

李隆基有些意外:“居然还有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他可曾上阵杀敌?”

张守瑜点点头:“积石州一战,就是李泌的丫鬟也上阵杀了七八个敌人,更别说杜先生这样的忠义男儿了。”

“丫鬟?”李隆基惊讶的失声说道:“怎么连丫鬟也上战场了?!”

张守瑜愣了愣,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这时候张守瑜才想起,自己一时紧张,竟然把李泌的叮嘱给忘了。

好在皇帝的脸色看起来还算和蔼,似乎只是把这件事当成一个有趣的奇闻而已。

张守瑜想了想,他认真回禀皇帝:“启奏陛下,李长源和杜甫他们这些读书人,总是觉得兵凶战祸有违圣人之道,说是‘日暮归来看剑血,将军却恨杀人多’,我琢磨着,他们看到同袍死伤,心里实在难过的紧。”

“这个李长源真是……”李隆基感慨的说道:“你去跟李泌说,让他来宫里见我!还有那个丫鬟,让她一并来见我!”

张守瑜大喜,他代李泌先行谢恩,然后拜别皇帝陛下,去找李泌入宫觐见了。

李隆基离开兴庆殿,他在宫中背着手缓缓踱步,身后远远的跟着一群随时准备侍奉的太监和宫女。

李隆基有些厌恶的看了看那些下人,他挥挥手,示意太监宫女们退远一些。

皇帝这些年来喜怒难测,太监宫女们见陛下脸色不悦,一个个战战兢兢的退到很远的地方。

四周无人,只有秋风寂寥,于是李隆基终于感觉身边清静了。

清风徐来,而皇帝沉浸在自己的文武功业里,他感到自己像是一只翱翔于天际的雄鹰,俯瞰天下、唯我独尊。

就在李隆基心情舒畅的时候,一个太监胆战心惊的朝这边走来。

李隆基不悦的皱着眉头:“什么事情?”

看着皇帝的脸色,小太监吓得直接跪倒在地上:“启奏陛下,李大人求见。”

皇帝眉头立刻舒展了许多:“哦?李泌这么快就来了?”

小太监满头汗水的摇摇头:“回陛下,是李林甫李大人。”

来的是李林甫而不是李泌? udoUOWpRcAAA3n7gLBv/3XTjCAQeO4YOXe99KgVWSKl4mmbizfkSndk3nzL/3A+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