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绪,大燕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如今正处在极其烦躁而郁闷的心情中。
洛阳被唐军攻陷,安庆绪马不停蹄的一路逃亡到邺郡,身边只有三百骑兵,一千步卒,大燕可谓衰败到了极点。
没有了“严兄”给自己当谋士,安庆绪痛定思痛,终于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
年号,肯定是年号有问题!
安庆绪下诏,宣布定都邺郡,将邺郡改名为“安成府”,改年号为“天成”。
只是,这大业成不成,光靠年号还是没用的。
就连安成府,在大多数燕军口中,依然也还是邺郡。
过了十几天,听说安庆绪在邺郡“定都”,在崤山、洛阳、睢阳等地溃散的燕军士兵纷纷来投。
虽然知道安庆绪其人并无太大才干,但燕军士兵和将领依然选择了他。
没办法,很多叛军将士对于大唐朝廷来说,是双手沾满了鲜血的罪人,必然会杀之而后快。
到了年末,安庆绪手下重新拥有了近六万大军,燕国控制着河南道、河北道的一些地域,重新恢复了几分元气。
但也不是每个将军都对安庆绪忠心耿耿。
李归仁,他就没去邺郡。
李归仁在清渠败了一次,几乎全军覆没。
然后李归仁在香积寺大战又败了一次,十万大军也在香积寺之战中风流云散。
后来在崤山之战中,李归仁已经被排挤到边缘,结果崤山之战,燕军又是大败。
听说安庆绪和严庄对自己颇有怨恨,所以李归仁很干脆的跑了。
因为被排挤,所以李归仁驻扎崤山的时候,处于战线的外围。
因为早有怯意,所以李归仁一听说崤山大败,立刻就带着打理好的辎重迅速跑路了。
一路逃,李归仁一边收拢叛军的散兵游勇,竟然聚集了同罗、六州胡人、以及各地叛军三万余人。
手下的兵马多了,李归仁开始动起了坏心思。
三万叛军,像是蝗虫一样在安庆绪管辖的土地上肆虐着。
抢粮食,抢金银财物,抢美女和马匹牛羊——只要能抢能拿走的,三万叛军就一定要抢走。
抢不走的,叛军放一把火直接烧了……
安庆绪暴跳如雷,命令各地的燕军拼命拦截对方。
但地方州县的卫军人数太少,叛军不来攻城就已经托天之幸了,
这三万叛军成了真正的叛军,他们先背叛了大唐,又背叛了大燕。
天下之大,何处是他们的容身之所?
李归仁没思考太久,便为自己找到了归宿。
范阳,李归仁要去范阳投靠史思明大人。
李归仁一边派出了信使前往范阳,一边带着沉甸甸的财物缓慢行进。
书信送到范阳,史思明不禁大喜过望。
三万能征善战的老兵,数不清的珠宝财物,这对于贪婪的史思明来说,简直是天降横财。
史思明当即回信,将派长子史朝义亲自去迎接李归仁。
在投靠与收留这件事情上,双方达成了高度的一致。
只是有一点,李归仁和他的部属愿意投靠史思明,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交出自己辛苦掠夺而来的财物。
尤其是李归仁手下的那些同罗人。
同罗族人在叛军之中,是相对独立的一支部族军,在安禄山去世之后,这支军队更加的散漫而孤立起来。
此次跟着李归仁的大军北上,同罗人对投靠史思明并不热心。
尤其是在听说李归仁和史思明要求他们同罗人交出劫掠而来的财物时,双方的分歧隔阂便越来越大了。
快到范阳境内的时候,同罗人已经准备和李归仁分道扬镳了。
当晚,一队队叛军士兵悄悄离开大营,偷偷摸摸的向同罗人的营地走去。
而数千专程来“迎接”客人的范阳军,也及时赶到了同罗人的大营外。
两军汇合之后,毫不犹豫的发起了攻击。
深夜突如其来的两面夹击,让同罗人几乎死伤殆尽。
除了一些聪明伶俐的同罗人乘夜逃走之后,几乎所有的同罗人都被杀死,财物全部被范阳军和李归仁缴获。
同罗人的鲜血,奠定了李归仁和史思明之间的深情厚谊。
杀光了同罗人,获得了大笔的财物,史思明贪婪的胃口终于得到了满足,他热情无比的接纳了李归仁,将李归仁视为心腹。
消息传到邺郡,安庆绪气得当场掀翻了桌子,捶胸顿足痛骂这些逆贼。
大燕行宫里的将军们面面相觑,大家的眼神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先是严庄叛逃,然后是李归仁北上,整个大燕朝廷居然没有丝毫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
所谓兵败如山倒,所谓树倒猢狲散,莫过于此啊。
眼见安庆绪气得快要吐血,一名官员嗫嚅着上前说道:“陛下,以微臣之见,不如派一支兵马,以征兵的名义前往范阳,若是史思明并无二志,自然会让我大燕在范阳境内征兵。若是史思明怀有二心,则这支兵马也可以就近监视,以防不测。”
众臣暗暗腹诽:史思明有没有二心?
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需要去证实吗?
只是这名官员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既然史思明早晚要反,那么先派一支军队过去,也能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可是,派谁去呢。
行宫里的文武官员一下子变成了鹌鹑,谁也不愿意开口说话。
他们生怕自己一说话,安庆绪就用手一指,让他们去“守边”。
看到默不作声的官员,安庆绪当场就气乐了:没人自告奋勇是吧,那就点兵点将了。
“阿史那承庆、安守忠!”安庆绪大声说道:“我命你二人带五千精骑前往范阳征兵,呵呵,钦此!”
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苦着脸点头答应。
阿史那承庆是胡人,他莽撞懵懂,心里倒还算好些,安守忠却是心里苦的很。
安守忠知道,自己连续两次大败,已经让安庆绪对他非常不满了。
可以说,只要自己在安庆绪面前晃悠,这位大燕皇帝的心里就会时时感到不快。
安庆绪让群臣退下,却把阿史那承庆、安守忠留了下来。
“你们此去范阳,想办法见机行事,”安庆绪阴森森的说道:“若是史思明狂妄自大、毫无戒备,你们就找个机会……”
说着,安庆绪把手掌朝下重重一切。
阿史那和安守忠对望一眼,两人磕头领命。
两日后,阿史那和安守忠带着五千骑兵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