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住所,李泌起草了一封言辞真挚恳切的奏章,派人连夜加急送给了蜀中的李隆基。
不久之后,李隆基果然回信了,在信中李隆基声称自己老迈不堪,希望能够留在剑南道颐养天年,请求李亨将剑南道划给他养老。
收到李隆基的信之后,李亨茶饭不思,整日里拉着李泌的手叹息:“是我一时不察,只顾着请父皇回长安,却是让太上皇多心了。”
李亨这种歉疚的状态,在几天后一扫而空。
接到李泌代表群臣送出的第二份奏章后,李隆基的心情莫名又好了起来,他派人送出了第二封信:李隆基愿意返回长安,并定下了归期。
于是皆大欢喜。
对于这种莫名的忽忧忽喜,蝶舞和婉儿很是不解。
李泌微笑着说道:“如今皇帝陛下取得了收复长安的大功,却自称要退位成太子,让太上皇重新入主长安——心意或许是好的,但这种事情太上皇绝不会相信,不但不会相信,太上皇更会害怕,生恐半路上就遭了毒手。”
蝶舞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原来是因为太假了啊……”
李泌继续说道:“第二封信,是群臣的名义发出的,只说恭迎太上皇回来颐养天年,却不提皇位的事情,而且知道此事的人也甚多,所以太上皇就不再担心半途遇害,可以安心回来了。”
蝶舞和婉儿眨巴眨巴眼睛,两个女孩互相看看,同时泄气的耸耸肩表示不懂。
李泌看着懵懵懂懂的女孩们笑了笑,拿起手中的军情文报细细看着。
看书信上的叙述,一切都在按照李泌先前的献策,如期进行着最后的决战……
……
至德二年,初秋,唐军来到崤山附近的曲沃、新店一带,与固守崤山的叛军遥遥对峙。
数年征战,尤其是长安惨败之后,叛军也不再是那支兵强马壮的范阳军了。
严庄在洛阳附近四处征兵,才凑齐了十五万大军来和唐军决战。
至于这十五万大军的战力如何,看看安守忠等叛军将领的表情就知道了:以骑兵见长的燕军,居然被唐军斥候杀得龟缩在防线中不敢胡乱出去。
仗打到这个份上,燕军将领们都知道大事不妙了。
但唐军黏在燕军的正当面上,这时候想逃,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数日之后,唐军开始向燕军发起进攻。
叛军人多势众,而且守在崤山之上,无论是营寨还是箭楼都修的十分坚固。
唐军仰攻崤山,打得非常辛苦。
见此情形,安守忠等人又开始洋洋得意起来:在隆隆战鼓声中,燕军从高处向下俯冲,压得唐军连连退却。
安守忠、李归仁等叛军将领感觉,再用一点点力气,唐军前锋就该被击破了。
然而就差那么一点点……
就在严庄高坐中军帐的时候,崤山前线传来了山呼海啸般的喧闹,无数溃败的燕军朝着中军逃窜过来。
等待捷报的严庄整个人都傻了。
乱军之中,严庄想也不想,就带着手下亲兵弃军而逃。
无数惊慌失措、丢弃了武器的燕军士兵在茫然逃窜,不断有人脱下军服,散入山野和树林,从此再也不见……
而严庄和其他燕军的将领,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管这种小事。
大家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快逃。
逃出数十里后,惊魂稍定的严庄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在燕军反击唐军的时候,回纥军与仆固怀恩所部的数千铁骑出现在燕军背后,将燕军打得土崩瓦解。
同样的战术,同样的队伍,香积寺大战的那一幕伏击战,再次搬到崤山上演了。
很可悲的是,燕军在同样的战术下,很干脆的中了埋伏,然后全军崩溃!
严庄欲哭无泪。
失魂落魄的严庄带着残兵败将匆匆退回洛阳,丧考妣一般向“大燕皇帝”安庆绪报告了崤山一战的情况。
纵情酒色的安庆绪足足在龙椅上呆坐了半杯茶的功夫。
安庆绪心中难以置:长安十万大军,崤山十五万大军,这一个月,就全败了?
“陛下,请保重啊!”严庄流着泪说道:“是战是走,还请陛下早作定夺。”
安庆绪还能说什么?
安庆绪带着“燕朝”的文武百官准备逃走,还没出发,又得到了一个坏消息:进攻睢阳的十二万大军,在燕将尹子琦的带领下苦战九个月,损失士兵数万,才攻克了睢阳——然而燕军才占领睢阳三日,唐军新任的河南节度使张镐率军杀到,尹子琦一败涂地,手下近十万大军已经土崩瓦解了。
听到这个消息,安庆绪当场吐血晕倒。
等安庆绪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在匆匆逃离洛阳的龙辇了。
车辆摇摇晃晃,挂在车内的灯笼也黯淡摇曳,让安庆绪感到一股无力和悲凉。
“严大人呢?”安庆绪有气无力的说道:“让人请严兄过来。”
一名随侍的太监流着泪说道:“陛下,严大人不见了。”
安庆绪皱眉问道:“什么叫不见了?”
太监战战兢兢的说道:“刚出洛阳,严大人就离开车队,说是去为陛下准备粮草和车辆了。但从昨日晚间到今日午时,严大人一直没有返回车队。”
安庆绪哦了一声,他摆摆手说道:“朕知道了,派人多多留意,若严大人回来了,及时向朕通报,朕有事要和他商议。”
随侍太监领命而去。
安庆绪斜倚在车上,静静等待着“严兄”回来,他的心中有很多事情想要和严庄商议。
然而权倾大燕的严庄,终究还是没有回来。
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严庄匆匆离去,然后带着亲信,举洛阳城向唐军投降。
不但投降,严庄还拿出李泌给他的书信,自称崤山之胜,他严庄出力甚多。
太子殿下感念其“忠”,向皇帝李亨上奏,恳请给予严庄封赏。
洛阳收复的捷报,很快送到了咸阳望贤宫。
听说洛阳收复,李亨大喜,下旨封严庄为大司农,以安其心。
李亨传了口谕之后,又拿着捷报兴冲冲来找李泌。
对于皇帝李亨来说,收复两京,李泌出力甚多。
就连举城投降的严庄,原来也是李泌当年诛杀安禄山时,早已埋下的一招暗棋。
皇帝对李泌的敬佩和感激,简直无以复加。
……
匆匆赶往李泌居所的皇帝陛下喜气洋洋,而李泌却容色憔悴而悲戚的坐在桌前。
洛阳的捷报,对于密切关注军情的李泌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连续两件大事,重重打在了李泌的心房上,让他痛的难以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