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15章 两封奏章

大胜之后,两个丫鬟回到帐篷焦急的等待着李泌。

看到李泌平安归来,蝶舞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放心吧,没事了,”李泌轻轻拍着蝶舞的肩膀说道:“咱们大唐胜了,明天大军一到,长安城不攻自破。”

蝶舞疑惑的说道:“不攻自破?不是还有叛军吗?”

李泌冷笑道:“叛军可不是傻瓜,如今他们伤亡惨重,大军十不存一,而我大唐士气如虹……如果他们还想活命的话,必然会连夜逃走。”

……

第二天清晨,元帅府果然收到军情:安守忠、李归仁、田乾真等叛军将领连夜弃城而逃,如今长安城门户洞开,城内百姓翘首以待王师……

看到这份军情,李泌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从李隆基匆忙逃离,到人心惶惶、新帝登基,再到将士们连番血战,十五个月了,大唐终于收复了长安城。

但李泌的心情同时又是无比悲伤的。

从安禄山起兵造反,到大唐光复长安,死于兵灾战祸的大唐军民不下百万人,更有无数平民流离失所。

李泌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待洛阳光复,自己也就该功成身退了。

帐外,欢呼声从中军渐渐传开——将士们已经知道了叛军逃走的事情,一个个激动的欢呼起来。

李泌含笑站起来看着帐外:金盔金甲、气宇轩昂的太子殿下正骑上高头大马,准备进入长安城,接受百姓和士兵的爱戴。

但愿大唐今后,不再有战祸和磨难。

至德二年九月二十八,唐军入长安,百姓沿街山呼万岁、涕泪交零。

只是,不好的消息也紧跟着传来……

安守忠等叛将逃走之后,带着不到两万残兵在陕郡驻扎,而洛阳的安庆绪接到败报大惊失色,命严庄匆匆纠集了十二万大军,日夜兼程前去增援安守忠。

李泌叹了口气:打蛇不死、必有后患。

果然,逃走的叛军将领在洛阳全力支援之下,又要死灰复燃了。

李泌拿着地图,目光停留在“崤山”这个区域。

叛军逃走,潼关残破不能守御,所以叛军将汇聚大军,在陕郡之内的崤山一线垂死挣扎。

李泌抬眼看了看元帅府的其他成员:不论是太子殿下,还是副帅郭子仪,抑或是军中的其他将领,一个个都面沉似水。

叛军十五万大军重新汇聚,与唐军现在的兵力相当。

但唐军前往陕郡决战,总需要留下兵马下来守卫长安和潼关一带,能够前往陕郡决战的大军,满打满算也就十万出头。

等唐军赶到崤山的时候,只怕叛军已经布防完毕了。

李泌站起来沉声说道:“各位,我有一策可破敌军……”

……

数日之后,十万唐军拔营启程,前往陕郡以叛军决战。

而李泌,踏上了与大军背道而驰的方向。

一封圣旨,李泌匆匆赶往了咸阳,来到了望贤宫觐见皇帝陛下。

望贤宫内张灯结彩,大军收复长安的消息让全城上下喜气洋洋。

李泌向宫门前的守卫递交了金牌,但依然恭敬的在门口等待传召。

不多时,李辅国亲自出来,领着李泌一路向里面走去。

一个多月不见,李亨红光满面、精神焕发。

唐军在香积寺大败叛军,叛军精锐可谓一扫而空,长安城更是太太平平的举城归降,城中百姓和宫室安然无恙。

一年多来,李亨含辛茹苦,终于尝到了胜利的滋味。

见李泌进来,不等他大礼参拜,李亨就挽着他的手坐下:“长源此次辛苦了,来来来,与朕好好说说香积寺大战的经过!”

见皇帝兴高采烈,李泌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了一遍。

李亨听完颇为高兴,他又沉声问道:“太子表现如何?可有过失?”

李泌微微沉默了一下,他微笑着拱手答道:“太子甚好,并无错失。”

李亨更加高兴,他指着桌案上的奏章说道:“先生说此次崤山之战已有良策,是否真有此事?”

崤山之战的胜算,李泌却是成竹在胸:“叛军虽然人多,但都是新征集的乌合之众,我军携大胜之锐气,又有骑兵之利,必可大获全胜。”

李亨颇为高兴,他又询问了几句战况之后,兴冲冲的说道:“朕已经给太上皇发了奏章过去,恭请太上皇返还长安,到时候朕返回东宫重为太子,届时父慈子孝、其乐融融。”

请李隆基回长安吗?

李泌皱眉:皇帝口中依然自称着“朕”,显然这封奏章,并没有太大的诚意。

既然没有任何退位的诚意,那么这封这章送到蜀中之地去,李隆基心中只会大起疑心。

李泌从来都不怀疑李隆基的能力和威望,这个在位四十四年的老皇帝,依然拥有不少忠诚的拥戴者。

李隆基如今信守当日在马嵬坡的誓言,在蜀中之地源源不绝输送着各种粮草军械和兵源,一旦老皇帝对李亨起了疑心和猜忌,就算不产生重大的争执,只怕蜀中之地也要形同独立了。

李泌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给太上皇的奏章还能追的回来吗?”

李亨愣了一下,李泌这句话中,“陛下”和“太上皇”两个词,说的特别重。

看李泌沉重的脸色,不像是在嘲讽自己什么。

李亨很快反应过来:“先生,这封奏章有什么不妥吗?”

“陛下的孝心自然是极好的,”李泌诚恳的说道:“只是这封奏章送到蜀中,太上皇必然陷于两难的境地……只怕终生不肯回长安了。”

李亨愣了半天,他看着李泌的眼神,终于回过味来。

皇帝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说道:“这封奏章,却是朕疏忽了……可是如今奏章已经在半路上追不回来了,该如何是好?”

李泌想了想说道:“居然如此,微臣就以文武官员的集体名义,再写一封奏章连夜加急送往蜀中,但愿能挽回太上皇的心意。”

“如此甚好,”李亨好奇的问道:“可是写些什么才能让父皇回心转意?”

李泌轻声说道:“以微臣和百官的名义,言辞恳切的恭请太上皇回长安,但只可谈父子孝道,不再说禅位的事情。”

李亨将信将疑的问道:“这样就行?”

李泌点头。 UkepCd8j75W8N6TziDxKkv7p22sCActku+TsKT4Hj32kZLHOefPvZ7j17uSFBKh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