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悼秋心(梁遇春君)

按梁遇春君(笔名秋心)在北平逝世消息及追悼会预志,已见七月七日本报第五版新闻。梁君生平事迹及著作,亦已于该篇约略评述。兹特约梁君之知友废名(冯文炳)君撰文一篇,以志哀悼。本刊编者识。

秋心君于六月二十五日以猩红热病故,在我真是感到一个损失。我们只好想到大块的寂寞与豪奢。大约两月前,秋心往清华园访叶公超先生,回来他向我说,途中在一条小巷子里看见一副对子,下联为“孤坟多是少年人”,于是就鼓其如莲之舌,说得天花乱坠,在这一点秋心君是一位少年诗人。他常是这样的,于普通文句之中,逗起他自己的神奇的思想,就总是向我谈,滔滔不绝,我一面佩服他,一面又常有叹息之情,仿佛觉得他太是生气蓬勃。日前我上清华园访公超先生,出西直门转进一条小巷,果然瞥见那副对子,想不到这就成了此君的谶语了。

我说秋心君是诗人,然而他又实在是写散文的,在最近两三年来,他的思想的进展,每每令我惊异,我觉得在我辈年纪不甚大的人当中,实在难得这样一个明白人,他对于东方西方一班哲人的言论与生活,都有他的亲切的了解。他自己的短短的人间世,也就做了一个五伦的豪杰,儿女英雄了。他的师友们都留了他的一个温良的印象,同时又是翩翩王孙。我同公超先生说起“五伦豪杰”四字,公超先生也为之点头。这四个字是很不容易的,现代人做不上,古代人做来又不稀奇,而且也自然地做得不好。

秋心君今年才二十七岁。以前他虽有《春醪集》行世,那不过是他学生时期的一种试作。前年我们刊行《骆驼草》,他是撰稿者之一,读他的文章的人,都感到他的进步。最近有两篇散文,一为《又是一年芳草绿》,一为《春雨》,将在《新月》月刊披露。关于这一方面,我很想说话。我常想,中国的新文学,奇怪得很,很少见外来的影响,同时也不见中国固有的文化在那里起什么作用。秋心君却是两面都看得出。我手下存着他去年写给我的一封信,里面有这一段话:

安诺德批评英国浪漫派诗人,以为对于人生缺乏明澈的体验,不像歌德那样抓到整个人生。这话虽然说得学究,也不无是处。所以太迷醉于人生里面的人们看不清自然,因此也不懂得人生了。自然好比是人生的镜,中国诗人常把人生的意思寄之于风景,随便看过去好像无非几句恬适的描写,其实包括了半生的领悟。不过像宋朝理学家那样以诗说道,倒走入魔了。中国画家仿佛重山水,不像欧洲人那样注意画像,这点大概也可以点出中国人是间接地、可是更不隔膜地去了解人生。外国人天天谈人生,却常讲到题外了。

我觉得这话说得很好,正因为秋心君是从西方文学的出发点来说这话。至于中国诗人与画家是不是都能如秋心君所说,那是另外一回事。即此数十言语,已可看出秋心君的心得。再从我们新文学的文体上讲,秋心君之短命,更令人不能不感到一个损失。我常想,中国的白话文学,应该备过去文学的一切之长,在这里头徐志摩与秋心两位恰好见白话文学的骈体文的好处,不过徐君善于运用方言,国语的欧化,秋心君则似乎可以说是古典的白话文学之六朝文了。此二君今年相继而死,真是令人可惜的事。秋心君的才华正是雨后春笋,加之他为人平凡与切实的美德,而我又相知最深,哀矣吾友。

最后我引一段我们之间的事情。今年他做了一篇短文,所以悼徐志摩先生者,后来在《大公报·文学副刊》(第二百二十三期)发表,当他把这短短的文章写起时,给我看,喜形于色,“你看怎么样?”我说“Perfect!Perfect!”他又哈哈大笑,“没有毛病吧?我费了五个钟头写这么一点文章。以后我晓得要字斟句酌。”因为我平常总是说他太不在字句上用功夫。他前两年真是一个酒徒,每每是喝了酒午夜文思如涌。因了这篇短文章他要我送点礼物作纪念,我乃以一枚稿笔送他,上面刻了两行字,“从此灯前有得失,不比酒后是文章”,他接着很喜欢,并且笑道:“这两句话的意思很好,因为这个今是昨非很难说了。”

二十一年七月五日
(《大公报·文学副刊》一九三二年七月十一日第二三六期,署名废名) 4qm8uKBkmfpuAM4x+NQRhTX99EyWjwwpV1AZmXD1kLvvvkhhNNOj35/+JQEicsw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