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黄炎培的记忆

黄炎培的回忆录《八十年来》一书中,有一章是《辛亥革命的背景》。他回顾当年的情景,说到了革命先烈秋瑾。在谈及秋瑾的诗、文以及个人的结局对晚清知识分子和民众的巨大影响力时,提到了她的一篇小说:

秋瑾还写一种小说,劈头一首诗,次联:“可怜国事如斯急,无奈同胞梦不醒。”因此父母倾向革命的,那时生儿女,名“梦醒”。就我所认识,不止一家。

一篇小说中的一句诗,竟然会成为父母为孩子起名的一时风气,可以想见秋瑾手中的毛锥耸动社会的力量。

不过,黄炎培说的这一联“可怜国事如斯急,无奈同胞梦不醒”,网上居然检索不到,想必里面存在着什么问题。好在秋瑾的资料自来搜集齐全,她的小说不多,且还处在劈头位置,实在不必费什么功夫。

果然,秋瑾的小说《精卫石》纳入眼帘——

《精卫石》其实是一篇弹词形式的小说,就像过去的《天雨花》《再生缘》,用现代的眼光看,属于自传体弹词小说,阿英则将其归于说唱文学。现存的《精卫石》不全,存第一回到第五回,还是秋瑾手迹。

《精卫石》第一回“睡国昏昏妇女痛埋黑暗狱 觉天炯炯英雌齐下白云乡”一开始就是一首诗:

爱国情深意欲痴,

偶从灯下谱弹词;

已教时局如斯急,

无奈同胞梦不知;

叹从前,

几多志士抛生命;

亦只欲,

恢复江山死不辞……

仔细核对,黄炎培的叙述居然错了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把“已教”错成了“可怜”,更奇的是,居然原文是“梦不知”,而不是“梦不醒”。不过别的点,黄炎培尚说得不错,所以基本可以肯定,黄炎培意中的小说就是这篇当年署名“汉侠女儿”的《精卫石》不假。

那么,黄炎培所说,就完全不能落到实地了。如果照他所说,父母为孩子命名应该是梦知,而不应该是梦醒。然而确实有父母为孩子命名为梦醒的,如我们熟知的廖仲恺、何香凝夫妇的女儿就叫廖梦醒。

会不会因为传抄而误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醒”和“知”根本不在一个韵部。“醒”在《诗韵合璧》(就拿最常用的《诗韵合璧》来说事吧)中属于“下平声之九青”,而“知”属于“上平声之四支”,因此不太可能被人妄改或抄错。不过,秋瑾的《精卫石》似乎未正式出版,或以传抄形式流传,黄炎培看到的或是传抄本,也说不定。

话说回来,晚清那个年月,唤醒睡狮、唤醒民梦是启蒙者们共同的话题,并非秋瑾独有,如陈独秀也说过:“全中国人既如是沉梦不醒,我等既稍有一知半解,再委弃不顾,则神州四百兆人岂非无一人耶!”

人类的记忆是很靠不住的,回忆录也同样如此,黄炎培在该回忆录中还对自己的记忆力设了专门章节——《我的记忆力》。他说:

自我发现一种特殊情况,每天老师授一课,明晨能背诵了,授第二课。我呢,每课约略能读一百行,当天不须读满十遍,明天清晨,老师前背诵,保证一字不差。但当天不能背诵,即使多读几遍,尽多也不能。明晨背诵过后,从此再不能全文背诵了。

看来黄炎培就是这种情况,到八十耄耋之年再来回忆,“再也不能全文背诵了”,但基本内容还记着。

黄炎培在《八十年来》一书中还谈到那个租界公园著名的话题——“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他是这样说的:“白渡桥公园门外牌子上写着八个大字‘犬与华人不得入内’。这是我在那时亲眼看到的。”

关于这个话题,已经有过很多文章告诉我们真相,黄炎培应该是作了伪证的一个。当然,我很想把他这个错误归咎于记忆力的不足。 AfsiuawxdAnXOVbYeim1MHUsvTyBDm6Iha1TPldWfQwO5yI+wF+XIr4cVYeBKx2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