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0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病成了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拐点。按照医生当时的判断:肺癌,脑转移。我活不了几个月了!

“我快死了!”那一晚我对妻子说,“得买个好相机玩玩。”

妻子要给我买虫草。我说,还不如把钱拿来买相机。她说,虫草是药啊!我说,对我来说,相机才是最好的药。

于是我给自己买了一台相机——那是我的第一台数码相机。

这台相机伴随我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痛楚揪心的治疗和平静坚忍的康复(详见我的《重生手记》)。

2012年,医生宣布我的肺癌已经治愈。

“我又活过来了!”那一晚我对妻子说,“得再买个更好的相机玩玩。”

于是我又给自己买了一台相机——那是我的第一台专业数码相机。

摆脱了死亡危机之后,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自己义无反顾地回归一个健康人的精神世界,就如同在“绝症”中全力以赴地找回健康人的生理状态。

我为自己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远离都市的繁华和喧嚣,远离功名利禄,只在大自然中寻寻觅觅。

我先后去了2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遍及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我以一个旅行者的身份巡游世界。短暂,匆匆,随心所欲,没有预先谋划,没有选题,没有截稿期,没有任何商业动机,也没有谁来要求我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摄影在我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回归健康生活的历程。

我让自己沉浸在日月之间、天地之间、山水之间,有时候艰难跋涉,有时候信马由缰,有时候仰天长啸,更多的时候只是静静发呆。放下了欲望,放下了梦想,也放下了疾病。没有得与失的牵挂与权衡,自然也就不再有焦虑和躁动不安。

我不是专业摄影师,没有经过专业学习,也不是摄影家协会的会员。我拍的照片从没参加过摄影比赛,不发表,不上网传播,也不卖。偶尔把几张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中,为的是让朋友们知道我还活着;知道这世界除了功名利禄,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

像大多数旅途中的业余摄影爱好者一样,我不可能拥有专业摄影师手里的那种器材,花费他们那样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可能像一个专业摄影师那样苦心孤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拍不出有点水准的片子。

我想起出版这样一本书,只是想让众多业余摄影爱好者知道,好的风光摄影不独是专业摄影师的专利,也属于我们!

这本书里的照片全都来自我在旅途中的寻寻觅觅。每幅照片都有一个故事,包括了拍摄经历、体验、技术和艺术考量,也有实用的操作手法。

读者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在我心里最重要的不是天地山海的美与不美,而是光线的变与不变。我有时候会几小时内奔袭几百公里,有时候会一连好几天待在同一个地方,都是为了捕捉不同时空的光与影。世间万物的瞬息万变,正是大自然永恒不变的主题。不断追寻那永不可再的天地之光,是风光摄影的灵魂,也是风光摄影的乐趣。

对光影的追寻改变了我的旅行方式,也改变了我对摄影的理解。然而还有更重要的,在追光之旅中,摄影者本身的内心也充满阳光。我能够发现自己没有屈从于这个世界的物欲,还能保有独立的心灵、安宁的片刻,还在寻找生命的另一种可能。这是一个精神历练的过程。我得到的最好的东西不是照片,而是经历。

正是由于这双重理由,我的妻子总是把我们的旅途说成“追光之旅”,把我叫作“追光的人”。

在读者印象中,我过去的写作一直都是以时评政论见长。今天居然弄出这样一本书,实在是一个意外。

回看自己的写作生涯,从天下大事到风花雪月,如此移情玩物,是丧志还是洒脱?是避险还是剑走偏锋?不管怎样,随它去吧!想到陈寅恪先生的诗句:“著书唯剩颂红妆”。不求入时,宁为出世。别吟一曲,遥寄梦幻。可以自我安慰的是,这风花雪月之中毕竟还有生命历练、品格修为,也包含了无数喜怒哀乐、苦辣酸甜。希望读者不会把它仅仅当作一本摄影技术攻略;如果那样,倒不如去读那无数摄影行家的专著了。

作者像(晓东 摄) J9814k334yGWzP3ChBfo6XNu9fQhd1/JXpx9CteeAyVCiDdIjQebb5EHFG6COZk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