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华文明中包含独特的科学精神

这是一个长久被人们忽略的问题,十分可惜。有人只承认西方近代的科学精神(从牛顿开始),否认中华有自身独特的科学精神。现在已到应加以澄清的时候了。

2015年12月7日下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在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用中文发表了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礼物》的讲演,其中阐述了中国的科学精神。

在中国古代的许多医学典籍中都有关于青蒿治病的记载。至于如何从植物中提取青蒿素,制作成为适合人用的药物,需要科学家们进行研究。经过屠呦呦及其团队的反复试验,得到从青蒿素中提取抗疟成分的启示,制成了药品,在非洲和其他地区使用,取得了很大疗效。屠呦呦在讲演中说:“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历程,我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世界对中国科学精神的认定和赞扬。

中国第一部编于战国时代、在西汉时期写定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托名黄帝撰,实际是战国时诸多医学家共同完成的,包括《素问》《灵枢》两大部分,共18卷,162篇。《素问》的内容偏重中医人体生理、病理学、药物治疗的基本理论。《灵枢》主要论述针灸理论、经络学说和人体结构等。

《黄帝内经》中有阴阳五行学说、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还有法家的若干见解。此外,名家、兵家等的某些成分也被吸纳,体现了博采众家之长的特色,说明中国医药学是百家之学的融会贯通。

2015年1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其中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可见人们要全面理解中华文明,需要研究和阐述中国古代的科学精神。

司马迁的名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书·司马迁传》)。在“天人之学”中包含有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从天文历算、中医药学、古地理学、古化学、古建筑学中都可看到“天人之学”的卓越成果。中华文明中有自己独特的科学精神,这是必须加以肯定的。 G0GUBtYnshvTPdLIROYsXIMyAg/k6+HHahV+5ib2dYtF4tGxEd9TgCvGUltONWe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