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玉器的早期传播

马家窑文化彩陶以玉为美,以玉为贵,将玉比德,崇尚玉是中国文明的特点之一。最初是以玉为美。在中国古代人的观念中,玉就是石中美者。最初是选择具有特殊色泽或质感的石头作为装饰。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出现了贫富的分化,权贵阶层把自己掌握的这些珍贵的玉石器作为等级的象征,这就是以玉为贵。后来人们把玉和祥瑞、德性相联系,这就是将玉比德。

马家窑文化彩陶

最早以玉为美的时期,可以追溯到距今约8000年前的史前时期。最主要的是玉玦和玉坠饰。什么是玉玦呢?就是玉耳环。世界上最早的玉耳环出现在距今8000年,在内蒙古赤峰一带被发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隆洼遗址在赤峰被发掘,村落被宽两米、周长500多米的椭圆形围沟环绕,里面上百座房子分成几排,每个房子规模有大有小,但是排列得很整齐,其中少数房屋的地面之下发现有墓葬,部分墓葬的墓主人佩戴着玉耳环。出土的玉耳环直径最大6厘米,一般是3厘米左右。其中玉玦里的玦王很精美,制作得相当精致。这里的玉器除了耳环之外,再就是吊坠,吊在胸前的,这是一套的组合。有大有小,有不同的形式,除了扁的还有高一点的。基本上都是一对耳环带一个吊坠,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戴,只有少量人可以,可见,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社会分化的迹象。

史前时期的玉玦除了东北地区赤峰这一带,还有20世纪70年代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玦,它在浙江的北部余姚,靠近宁波被发现,遗址距今约7000年前。这个遗址因为出土了当时最早的水稻而声名远播。这里出土的玉玦和玉坠的形状虽然同兴隆洼遗址所在的辽河流域距离很远,但是两者在形式、装饰组合上的一致性是值得关注的。以这个为契机,我在近30年前去日本留学的时候,发现日本也出土有玉玦和玉坠,而且同我国出土的形状和组合也是一样的。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我发现这类的玉有一个分布的范围,从中国的东北部到江浙一带,再到日本北海道、俄罗斯沿海州,形成了一个玉玦的分布圈。在这个地域范围内,玉的构成除了玉玦之外,还都有吊坠同出,这个组合也是一致的。我觉得这不是偶然。至于年代问题,兴隆洼是8000年前,河姆渡是7000年前,俄罗斯沿海州不到7000年前,日本更晚一点,大概6000年或者5000多年前。

经过对玉玦的观察,可以看出,玉玦是先制成一个玉环,然后再用细绳蘸水加上解玉砂在玉器表面反复磨,磨出一个豁口。具体有两种方法:在日本早年出土的玉玦,一种是绳子从里往外磨出来,外侧是宽的;还有一种,从外往里磨。我们发现在兴隆洼遗址中,玉玦的开口方法有两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玦也同样有两种方法,表明在这个时候这两种方法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同时被采用。

我们再看看俄罗斯沿海州的方法,通过实验证明,那里加工玉器的方法与第二种方法雷同。日本桑野遗址玉的制作,跟我们的兴隆洼是一样的,无论形式、与吊坠的结合、磨制方法都是一样的。而且日本的历史上没有更早发现玉器的记录,由此我们推断,日本的玉玦和玉坠很有可能是受中国的影响。另一个例证,日本比较早的玉玦,不是在距长江下游比较近的九州地区发现,而是在日本海沿岸,接近北海道地区,这两个地区都距离河姆渡遗址较远。

兴隆洼这种用绳子加解玉砂对玉料的切割加工方法我们叫作线切割,这种技术大致分布在中国的东部。这个方法现在看来最早是在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发明的,是不是还有更早的有待于我们研究。总之,鉴于东北亚这一广阔地区的玉玦的形制大体相同,并且都和玉坠构成一套组合,特别是制作方法方面存在的一致性,我们有理由认为,他们很有可能具有同一个来源。兴隆洼文化的玉玦年代最早,它有可能是东亚地区玉玦的祖源。玉玦被发明之后,一直被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装饰品之一,沿用至中国的商周王朝时期,后来逐渐被金属制的耳环所取代。 DQCYAsCR57rLJji6R1tQs9vn8/UOcLNTriF0nzqSsH1hIWJLOpcySYmlZQDGf25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