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拉封丹
(1621—1695)

在文学家彼此激烈仇视的那个时代,居然出现了令人欣喜、半传奇性的一个组织“四友会”(La société des Quatre Amis),代表着4位伟大文人不朽的友谊。他们就是布瓦洛、莫里哀、拉辛、拉封丹。

拉封丹的全名是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是这4个人中的“害群之马”(black sheep)。他像其他三人一样,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那时,贵族社会太重视生活的艺术,没有时间来培养艺术的生命。拉封丹出生于香槟地区的一个小城沙托特里(ChâteauThierry),他的父亲是当地森林水源管理会的主管。他在那个环境中长大,对他周围的一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热爱原野森林、小树、溪流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他观察它们的习惯,并用富于同情的爱心,去了解它们的人生目标、它们的忧虑、思想等。那里有数百种动物,他都设法了解它们。因此,他写作时,唯一要做的,就是使这些“哲学家”开口说话。于是他变成了伊索第二,他写的寓言故事,溶化在千万人的脑海中。

他的父亲和母亲都希望他成为一名牧师,但他对超自然的事物没有任何兴趣。他曾经尝试着做一名牧师,但他觉得诗歌比较有意思。1647年,他与一位富有的女孩子结婚,生了一个儿子。1658年,他设法与她分居,到巴黎发展。到了巴黎,他巴结富凯,赢得了他的喜爱,从这位慈祥的贪官手中得到了每年1000镑的赏金,但他必须每3个月以写好的诗来换取。后来富凯垮台时,他曾大胆地写了一份请愿书,求国王宽恕那位财政家,结果使他一生中再也没有受到朝廷的恩泽。他失去了每年1000镑的赏金,又没有其他谋生的技能,走投无路时,幸好布永公爵夫人收容了他,供给他食宿。这位女士在前文曾提起过,是投石党的成员。在她的资助下,拉封丹于1664年出版了他的《叙事诗》(Contes)专集中的第一本书,其中收集了他作的一些短篇小说和诗,内容如薄伽丘式的有伤风化,但用非常简单、无邪的笔调写出。很快,半数以上的法国人,甚至红着脸的少女们,都看这本书。

不久,洛林的玛格丽特,奥尔良公爵的遗孀,安置拉封丹到卢森堡宫中做一名侍从。他在那里又写了好几篇《叙事诗》式的作品,同时他出版了他最先的6本《寓言》(Febles,1668年)。他假装那些是伊索或菲德洛斯(Phaedrus)寓言的翻译和解释,事实上,只有一部分是,有些是从印度的《传奇故事》(Bidpai of India)摘录而来,有些选自法国寓言故事,但绝大多数是他根据自己汹涌的灵感源流和诗歌天赋写出来的。他第一个故事就是叙述自己不机智、不谨慎,只爱歌颂人生的生活:

那只小蚱蜢,已经歌唱了一夏天?

忽然发现自己缺乏食料,

当秋天的寒霜下降,

连一只苍蝇或小昆虫都不见了。

她实在饿坏了,只有向她邻居求救,

她到邻居蚂蚁先生那里,

求借点食物给她。她说:

“只要一点点,够我活到春回大地就好了。

我愿意付代价,包括本金和利息,

凭一个动物的信用。”

蚂蚁先生不愿意借东西给别人,

这不是他的错;

他问那位小蚱蜢,

“整个的夏天你都在做些什么?”

“日日夜夜我都在对着每个接近我的歌唱,我唱的是:‘不要灰心失望。’”

蚂蚁说:“你现在唱吧,我也喜欢听你唱,

也跳个舞吧。”

拉封丹比笛卡儿聪明多了,因为后者认为一切动物都是没有思想的活动机器。拉封丹热爱它们,试着了解它们的思想和逻辑,结果发现它们都是生动的哲学教训。法国人很欣慰地从这种易于消化的小故事中获得智慧。这位寓言作家也成为法国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报上对拉封丹的批评终于和大众的意见相同,第一次加入了赞誉他的行列。在他淳朴的文字中,洋溢着他的灵气。他熟悉法国农村的方言和乡土的情调,他的诗句中充满了柔和的韵律和令人愉快的变化,每个诗句都像一幅生动的图画。他使法国中产社会的人们在欢欣中发现他们的动物,甚至他们的昆虫,都时时刻刻用诗歌交谈。拉封丹说:“我利用动物来教导人们。”

1673年,洛林的玛格丽特去世了。诗人拉封丹一直在无忧无虑地歌唱人生,对他写那些书的微薄报酬没有好好加以管理。因此,玛格丽特死后,他发现自己负债累累。不过,他的运气可比他书中的蚱蜢好得多,因为有学识又有好心肠的萨布利埃(La Sablière)夫人让他住在她位于奥诺雷街的家中,供他吃住,并给予他慈母般的照顾。他十分舒适地住在那里,直到1693年萨布利埃夫人去世。他告诉我们,他把他的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睡觉之用,另一部分作无所事事之用。拉布吕耶尔描述他可以使动物、树木和石头说起话来既流利又生动,自己和别人谈话时却是迟钝的,“木讷而害羞”。可是如果他找到了一个知音,谈起话来也会滔滔不绝。有许许多多趣事,大部分是传说,可以说明他是一个漫不经心的人。有一次,他赴宴迟到了,向主人解释说:“我刚刚参加了一只蚂蚁的葬礼,我跟着出殡的行列,一直走到墓地,又送死者的家属回去,所以我迟到了。”

路易十四反对他当选法兰西学院的院士,因为拉封丹的生活方式和他早年的《叙事诗》都不合时宜。最后,路易十四终于软了心肠(1684年),他说:假使拉封丹能行为正直、生活严谨的话,可以让他当法兰西学院院士。可是这位老诗人分不清楚道德和罪恶,只分得出自然和非自然,他是在树林中学会他的行为和道德标准的。他和莫里哀一样对波尔—罗亚尔女修道院没有好感。他说:“那些‘诡辩者’教的东西,对于我来说,有一点太颓丧了。”有一段很短的时间,他加入教会中自由思想派的团体。可是,有一次他在街上忽然中风,差一点死去,他终于决定应与教会讲和了。但他仍然怀疑地问:“圣奥古斯丁是否真的比拉伯雷聪明?”他死于1695年,享寿74岁。他的护士充满信心地认为他可以获得上帝的赦免而进入天堂,因为“他是那样单纯的一个人,上帝不会有勇气罚他下地狱的”。 kwojbpUmaAAL4qUEeKxy8fs0d5r3QhAGtMkl4rhyuW/40TwFvXccyZf+ndfpyFL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