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雷古卢斯

罗马与迦太基两国曾经做过朋友,那是当其中一国力量强大到足以控制另一国的时候。公元前508年,两国签订了一个条约,承认罗马对拉丁姆平原海岸的霸权,但也立下誓约,罗马船只不得航行在迦太基以西的地中海上,也不能在萨尔迪纳或利比亚登陆,除非为了修理船只或补给而作短时间的停留。据希腊一位地理学者说,在萨尔迪纳与直布罗陀之间,一旦发现有外国船只,即将其击沉,这已经变成了迦太基人的常事。马西里亚(Massalia,今马赛)的希腊人已于高卢南部与西班牙东北部之间,发展了一种和平的沿海商业。据说,迦太基人以海盗方式加以攻击,而马西里亚则是罗马的忠实同盟。(这些战时宣传,我们不知道究有多少可视为历史的。)待罗马已经控制了意大利,而与意大利海岸相隔不满一英里的西西里岛,却由两个敌国——希腊和迦太基——占据着,罗马自然感到不安全。不但如此,西西里土地肥沃,其谷物的供给是意大利所需粮食的一半。西西里一经获得,则萨尔迪纳和科西嘉也将自动归降于罗马。西西里显然是罗马扩张的下一个目标。

那么,怎样去找到一个战争理由呢?约公元前264年,有一队萨莫奈人雇佣军,他们自称Mamertines,意为“战神马尔斯(Mars)的子孙”,占据了最接近意大利的西西里海岸城镇墨西拿(Messana)。他们将希腊国民或杀或逐,把受害人的妻儿及物品瓜分,又劫掠邻近各城市以维持生活。锡拉库萨的独裁者希伦二世(Hiero Ⅱ)兵围墨西拿,而迦太基也派一队兵,到这里登陆并击退希伦,将此城占据。那些“战神子孙”向罗马求援,以驱逐他们的包围者。罗马元老院知道迦太基很富强,犹豫不决;但平民阶级的富人控制着百人大会,他们喧嚷着要出兵,要攻取西西里。于是,罗马决定,不惜任何代价阻止迦太基人保有一个如此接近的战略海港。他们准备并派出一支舰队,由克劳狄乌斯指挥,前往解救那些“战神子孙”。与此同时,这些“战神子孙”已被迦太基人说服,向罗马撤回他们的求援。当克劳狄乌斯来到雷吉亚(Rhegium)时,就收到让他们撤退的消息。克劳狄乌斯不理会这封信,渡过海峡,借口邀请迦太基指挥官举行一次会议,而把他监禁起来,并派人通知迦太基军队,如果他们抵抗,就杀掉他们的指挥官。迦太基的雇佣兵乐意接受这么堂皇的借口,避开罗马军团,墨西拿便落入罗马手中。

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出现了两位英雄,罗马方面是雷古卢斯(Regulus),迦太基方面是哈米尔卡(Hamilcar)。也许我们还要加上第三和第四位英雄——罗马元老院和罗马人民。元老院把锡拉库萨的希伦二世争取过来,与罗马站在一边,从而保证了在西西里的罗马军队的补给。元老院明智和坚决地把全国组织起来,领导国家度过几次最大的灾难,终于获得胜利。罗马市民出钱、出物、出劳力,建造罗马第一支舰队——330艘船,差不多全是长达150英尺的五列桨大划船,每只船有300名划手及120名士兵,而且大多数都装有新发明的钩锚及移动跳板,以捕捉及登上敌船。罗马人对海战很陌生,用了这种新方法,把海战改变为肉搏战,罗马军团的纪律和战斗技术便可以尽情发挥了。波利比奥斯说:“此一事实,比其他任何事情更容易使我们理解,当罗马人决心要做一件事情时,他们是以何等的精神与勇气全力以赴……他们过去从未想过组织海军;然而,当他们一旦构思了这个计划,他们就那么大胆地着手,且在尚未获得一点海战经验之前,立即与迦太基人交战。而迦太基人则是自几代人以来,一向支配海上,无可抗争的。”公元前256年,在西西里南海岸的埃克诺姆斯(Ecnomus)附近的海上,敌人的舰队载运着30万军队,发动当时最大的一次海战。罗马舰队在雷古卢斯指挥下,赢得了决定性胜利,畅通无阻地直航非洲。罗马军队登陆非洲后,没有审慎地勘察,不久就遭到兵力占优势的迦太基军队的攻击。罗马军队差不多全部被歼,其粗心大意的执政官也做了俘虏。紧接着,罗马舰队又被暴风所袭,撞到海岸的石礁,284艘船只皆毁,约8000人溺死。在人类记忆中,这是一次最惨的海难。罗马人表现出他们的优异,3个月内再建200艘新的五列桨大划船,并为这个新舰队训练了8万人。

雷古卢斯做了五年俘虏之后,适逢迦太基派遣一位大使前往罗马觅求和平,便允许雷古卢斯与这位大使同行。雷古卢斯承诺,倘若罗马元老院拒绝所提和平条件,他就回来再做俘虏。当雷古卢斯听到那些条件的内容时,他劝告元老院加以拒绝,不顾其家庭及友人的恳求,仍随来使回到迦太基。他在那里备受虐待,且不许睡眠,不久就死了。他的儿子们在罗马抓到两个高阶级的迦太基人,把他们缚起来,用长钉钉过其胸部,并不让他们闭目瞌睡,至死为止。直到我们想起我们这个时代的野蛮行为之前,这两个故事似乎都是不可信的。 b+URTadpV3pmXqB8EwcmVwqqg7MojLRNr+QeV5EtR1l2/COS0Pnq8fzGl2UgFUw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