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立春: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个鸟语花香的温暖节气,一个耕耘播种的生长节气,春季由此开始。

立春与气象农事

〇立春时节的气象特色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它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也就是在太阳到达黄经315度的时候,具体的日期一般在公历的每年2月3日至5日。

立春的“立”字,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是这样解释的:“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可见,立就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立春三候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〇立春时节的农事活动

立春为一年农事之始,植物开始萌动生长,农人开始备耕。这个时候,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薹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因此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常出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了解立春传统民俗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〇迎春

迎春的习俗在周朝便有。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后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动。民间的迎春活动则非常热闹,事先必须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

●挂“春幡”

农家院里要高挂“春幡”,各家各户在门框上贴上用红纸书写的对联,院内屋内墙上也贴满“迎春”“宜春”以及“福”字,使院里一片红彤彤的景色,显得春意浓浓,也象征着吉祥。

●穿新衣,戴佩饰

这一天,男女老少都换上崭新的衣装,妇女用彩色绫罗,剪出象征春天已到的春燕花鸟等簪在发髻上,或缀于小儿臂上,有的母亲则做公鸡缝在小孩子帽子上。

●迎春会

有些村镇立春日举办“迎春会”。常找个十多岁的少年化装成一个官老爷,身穿纸宫服,衣戴纸帽,脚蹬纸靴,骑着个牛,前往祭祀坛,带领百姓祈祷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沿途敲锣打鼓,放鞭炮以迎春天到来。

〇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古代是祭拜“芒神”,使其举鞭抽打土牛,意在打去春牛惰性,迎来全年丰收,宣告春耕播种大忙开始。后来,人们用竹篾扎成牛状,以纸糊成,内装花生、核桃枣,于立春之日,用鞭击牛,击破之后,人们争食散出之果以庆贺春季之到来,也有内装五谷的,象征五谷丰登之意。鞭春牛的活动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其传播更广,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现在,城里已不再举行鞭春牛活动,一些农村却仍有类似的风俗。立春前,人们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祛病,今已成为娱乐。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对于春牛土的用法,很多地区还有着各自的习俗。如吕梁地区盛行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二字。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传说可以避免牛瘟。晋南地区讲究用春牛土涂灶,据说可以祛蚍蜉。

总体来说,现在的鞭春牛习俗慢慢趋于简单化。立春节,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其实这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俗称“春牛图”,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

〇咬春

“咬春”主要在“咬”字,也就是咬一咬,吃一吃。立春时节的时令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南方则流行吃春卷,但主要是吃萝卜。那么为什么要吃萝卜呢?一个是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而且萝卜的主要作用是通气,可以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则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吃萝卜

咬春嚼吃萝卜之俗,在《燕京岁时记》中有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萝卜古代时称芦菔,苏东坡有诗云:“芦菔根尚含晓露,秋来霜雪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旧时药典认为,萝卜根叶皆可生、熟、当菜当饭而食,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常食萝卜不但可解春困,还可有助于软化血管,降血脂稳血压,可解酒、理气等,具有营养、健身、祛病之功。这或许是古人提倡在立春时嚼吃萝卜的本来用意吧。

“水萝卜哎,又脆又甜哟!”老北京时,卖萝卜的小贩和农民经常会在立春时分挑担或推着挑子车串胡同叫卖。主妇们出院门挑好萝卜后,小贩用小块刀先嘎巴一刀将“心里美”一刀去顶,再飞快几刀旋开萝卜皮,不切断,再将红萝卜芯按方格样儿横竖几刀切成方形条状,整个萝卜被切成好像一朵盛开的红牡丹花,非常好看。然后拿回家,全家人掰开嘎巴嘎巴咬着吃,那可真是又脆又甜又有点辣的极水灵的好春令食品。

●吃春饼

吃春盘春饼之俗,在民间以食饼制菜并相互馈赠为乐。清代的《北平风俗类征·岁时》载:“立春,富家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盐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鸡蛋等,且以面粉烙薄饼卷而食之。”这是清末民国时期老北京人家吃春饼应景咬春之节俗,至今北京仍传承着此食俗,俗话有“打春吃春饼”之语。

如今吃春饼可在家庭中自制。用温水烫面烙制或蒸制,形状可大如团扇,小如碗碟大小,一公斤面粉约可烙出十六合,两张为一合。烙时每张饼上的一面抹些香油,吃时则很容易揭开。菜俗称“和菜”(即古称春盘),除必备有葱丝、甜面酱外,其他菜可据一家人爱好可多可少,生熟兼有,荤素齐全。其中热菜应必有炒粉丝豆芽、摊黄菜(鸡蛋)、炒韭菜,有豆腐干则最好。食春盘春饼,老北京最讲究一定要卷成筒状,从头吃到尾,俗语叫“有头有尾”。立春日,阖家围桌食之,其乐无穷。

●吃春卷

春卷,亦是古代装春盘内的传统节令食品。《岁时广记》云:“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以肉或素做馅……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后来蚕字音谐转化为卷,即当今常吃的“春卷”。古时常用椿树的嫩芽为馅,元代用羊肉为馅,现今则多以猪肉、豆芽、韭菜、韭黄等为馅,外焦内香,是很好的春令食品。

而在今天,人们发现了更多“春味”,只要有“咬”这个动作的人们都要吃一吃,只要是性属辛甘升发的食品人们都要补一补,有荤有素,有中有洋,组成了现代咬春宴。

〇其他

立春节,某些地区的女孩子剪彩为燕,称为“春燕”;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戴在头上,争奇斗艳。晋东南地区的女孩子们喜欢交换这些头戴,传说主蚕兴旺。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晋北地区讲究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

山西运城地区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称为“迎春”。临汾地区则习惯请女婿吃春饼。河北南部地区有“打春吃瓜,活到八十八”的民谚,“瓜”指的是南瓜,当地居民有在这天吃南瓜馅儿饺子或南瓜馅儿包子的习惯。

立春时节的养生保健

〇立春养生知识

●养阳

立春过后,天气回暖,万物复苏,自然界的各种生物萌生发育,此时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春天的发生而向上向外升发。因此,我们在精神、起居、饮食、运动、补养等方面都要顺应春阳升发这一特点,在调摄养生中注意保护阳气。

《素问·四气调摄》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根据自然界和人体阴阳消长的特点所制定的四时调摄的宗旨。春季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人与天地相应”,春天阳气初升,此时人体阳气也反映自然,向上向外疏发。故而,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顺时而养。

高士宗在《素问直解》里说:“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也就是说,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此时应保护体内阳气,使其充沛;秋冬之时,万物敛藏,应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收藏体内阴精,使精气内聚。

那么该如何养阳呢?

春夏养阳,应早睡早起,广步于庭,以适应春季阳气初升的特点,平时应避免过分劳累或过食辛辣之品,以免造成汗出太多,损伤阳气。

阳气虚弱者,可在春夏季节服用人参等补气健脾的药物。久咳、哮喘、关节疼痛等阳气不足、秋冬易发病的人,则可在春夏阳气生长蓬勃的季节,采用针刺、针灸法、中药敷贴和中药内服等方法补养阳气。

●护肝

因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在春季养生上主要是护肝。中医认为肝主情致,因此护肝要从心情着手,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平时要注意保持愉悦、平和,不宜过于激动、兴奋,这有利于疏肝理气。

保障肝脏功能正常,就要注意平衡饮食,不要暴饮暴食或常饥饿,这种饥饱不匀的饮食习惯,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的失调。除此之外,还要少饮酒,多喝水,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〇立春时节的疾病预防

春季养生一定要注意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开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多有发生。

●不宜去衣,舒展形体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

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需要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预防呼吸道疾病

立春是呼吸道疾病的敏感时期,特别是孩子的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的感染,包括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如何预防这些疾病呢?

孩子是易感人群,尽量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注意与感冒病人隔离。

春季气候多变,应注意保暖,切忌受寒。

注意居室空气的流通,适度开窗通气换气,必要时关闭门窗,用食醋熏蒸消毒空气。

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要清淡,多喝水、不吃或少吃冷食。

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孩子患病一定去医院,特别应让专业儿科医生诊治。

不仅小孩子要注意,体弱者和老年人同样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他们也是易感染人群。

●保护面部

冬春交替时还需预防面神经瘫痪,即常见的口眼歪斜,这种症状多因面部遭受过冷刺激,导致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引起这部分神经组织缺血水肿,也有因过度劳累,病毒性感冒而造成的。其预防方法,首先是要注意保暖,避开风寒对面部的直接侵袭,尤其是年老体弱、过劳、酒后及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疾病者,尽可能背风行走,避免面部受冷空气刺激。其次要增强体质,注意饮食营养、劳逸结合。

●防过敏

在立春时节,很多人都会因为接触外界的过敏源而导致肌体出现一些过敏反应,从而诱发哮喘、鼻炎等季节性过敏疾病。过敏源有时来自户外,有时来自室内,因此这个时期一定要注意。

1.花粉是罪魁祸首。立春前后是踏春的好时节,但是对花粉过敏的人群要特别注意,在郊游过程中,如果肌肤上出现小红斑、水泡、瘙痒等过敏症状时,要及时就医。花粉过敏是大家普遍意识到的,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树木也会使人在春季引起皮肤过敏。如柳树、榆树就是此季节常见的过敏源。柳树发芽之后会生柳絮,春风一起,这些絮就会像花粉一样随风飘荡,吹到人脸上或者其他暴露在外的肌肤上,就极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果吹到眼睛周围,还可能会引起过敏性眼炎;从鼻子吸入之后也会引起过敏性鼻炎。因此,树木这一过敏源也不能忽视。

2.尽量选择阴雨天出门踏春。很多人会认为冷空气会引起过敏,实际上这是没有道理的。春季在户外出现过敏反应,一定是空气中悬浮的某些物质引起的,因此出现过敏现象之后,应该先到医院查清楚过敏源,然后尽可能避免接触,这样才能达到预防的作用。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尽量避免外出,这样可以减少接触过敏源的概率,如果要到户外去呼吸新鲜空气,也最好选择阴雨天气,这个时候空气中花粉会比较少。

3.地毯、沙发、窗帘定期清理。在室内,地毯、沙发、窗帘是尘螨最容易沉积的地方,一定要定期清理。地毯是最容易沾满灰尘的地方,需要每隔几天就用吸尘器清洁灰尘,使灰尘不致嵌入绒布内。因为灰尘等脏物会在底部起研磨作用,不但会影响室内环境,还会减少地毯的使用寿命。沙发和窗帘的尘螨是容易被人忽视的。沙发在放置的时候应该与墙壁保持0.5至1厘米的间隙,方便清洁缝隙的灰尘,并且保持每周至少吸尘一次,尤其注意去除织物结构间的积尘;沙发垫每周翻转一次,使磨损均匀分布,每两周清洗一次。窗帘平时可以用湿抹布擦拭,并定期拆下来清洗。

4.厨具定期清理。厨具的洁净是最重要的,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厨具的清洁有别于其他部位的清洁,除了要去除其表面的灰尘之外,也不能忽视厨具的保养。比如,不锈钢灶具不能用硬质百洁布、钢丝球或化学剂擦拭,而应该选择软毛巾、软百洁布带水擦拭,或是用不锈钢光亮剂擦亮;大理石台面不能用甲苯擦拭,否则难以清除花白斑,要用软百洁布擦拭;水槽容易滋生霉菌,要经常清洗,水槽适宜选择中性、弱碱性清洁剂刷洗,有水垢的地方不能使用酸性较强的稀盐酸擦拭,否则会损坏釉面,失去光亮;此外,厨具上的铁锈也要及时清洁。

5.室内植物的养护。在春季,室内植物也是容易引发过敏的一个方面。专家指出,室内植物的摆放要注意其密度,在一间15平方米的居室内,适宜的摆放密度为2盆中大型植物或3~4盆小型植物。另外,有些植物会发出异味、异香,更容易使人出现过敏反应,不宜摆放在室内。比如,黄杜鹃、花叶万年青、铁海棠等,其叶片鳞茎含有毒汁,接触毒汁会使人毛发掉落,如果不慎入口,更会有生命危险;松柏类植物的过浓香味会影响人的食欲,天竺葵散发的气味会使人过敏;玫瑰、百合、野菊花、松树、红豆树等植物也容易使人出现过敏现象。

6.室内通风。在春季,保持室内空气流动是预防过敏的有效方法。如果室内尘螨和霉菌过多,除了要注意清洁之外,开窗通风也是很重要的,通风能使室内外的空气对流,阻止尘螨、霉菌的扩散。

立春时节“吃”的学问

〇立春饮食宜忌:宜食辛甘,忌酸忌辣

立春时节饮食调养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宜食:韭菜、蒜苗、洋葱、萝卜、芥菜、荠菜、豆芽、小蒜、韭黄、菜薹、香菜等。

忌食:海带、海蜇、螃蟹、山楂、芡实等。

〇立春食谱攻略

家常木须肉

用料:

黑木耳、瘦肉、鸡蛋2个、黄瓜、油、料酒、花椒、酱油、盐、鸡精、淀粉、葱、姜、蒜末儿适量。

做法:

黑木耳泡发洗净,撕成小块,黄瓜切片;瘦肉切片放入碗中,倒上少许料酒、酱油和一点点淀粉或嫩肉粉,拌匀渍一会儿;鸡蛋磕入碗中,打散;炒锅置于火上,放油,油热后把鸡蛋摊熟,打散,盛出;再添些油,油热后下花椒,待花椒变色出香味后把花椒捞出,放肉片翻炒,断生后放葱、姜、蒜末儿、酱油翻炒,上色后把鸡蛋、木耳、黄瓜倒入继续翻炒,加少许盐,也可以加点汤或水,最后放些鸡精,炒匀出锅。

功效:木耳有清热排毒的功效,很适合在冬春交接之际食用,瘦肉和鸡蛋的加入为人体补充了丰富的蛋白质,而脂肪含量又很少,春天吃既不会长肉又美味。

韭菜虾皮炒鸡蛋

用料:

韭菜一把洗净、鸡蛋2~3个、盐、虾皮适量。

做法:

韭菜洗净切小段,鸡蛋破壳后打匀。炒锅上火,植物油烧温热后,放入虾皮煸炒至香。然后倒入打匀的鸡蛋,待鸡蛋炒得稍有固定形状后将韭菜倒入。煸炒一阵后加盐,再翻炒一阵即可。

功效:

韭菜含大量膳食纤维,可清洁肠壁,促进排便。加入虾皮后,更加适于春季食用。这道菜营养丰富,所含热量少,并能温中养血,温暖腰膝,是很好的春季家常菜。

豌豆炒牛肉粒

用料:

豌豆、牛里脊肉、新鲜红尖椒两根、酱油、白糖、生粉、胡椒粉、盐、料酒、花椒粉、大蒜瓣、味汁、食用油。

做法:

先将牛里脊肉切成丁,放入碗中加入酱油及一点白糖、料酒和胡椒粉、清水拌匀,再加入生粉继续拌匀。烧开水,加入一小勺油及一点盐,将洗净的豌豆倒入烫一分钟,捞出后放入冷水中浸泡至凉备用;红尖椒切片;锅内倒油烧热,将牛肉丁中加一勺食用油拌匀后下入热油中,翻炒至牛肉丁约七分熟时盛起备用;锅内的余油中下入辣椒煸炒出香味时,再将大蒜瓣剁碎成茸入锅内一同煸炒出香味,将氽烫好的豌豆和炒好的牛肉丁一同下入锅中,翻炒均匀,撒上一点花椒粉、盐调味,最后淋上一点味汁关火,趁着锅中的余温再翻炒一下盛盘即可。

功效:

牛肉营养、健康,能迅速提升体力,豌豆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含有优质蛋白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并且其中富含粗纤维,能促进大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起到清洁大肠的作用。

腊肉炒饭

用料:

冬季风干的腊肉、冷米饭、鸡蛋、葱、盐、味精。

做法:

热油,放入腊肉丁过油爆香后捞起备用。另用热锅油炒香葱花,打入蛋液并将其用锅铲炒散。然后加入米饭翻炒,接着放入腊肉丁继续翻炒,加盐、味精即可盛盘。

品味立春文化情趣

〇品立春诗词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

近水游鱼迸冰出。

这是诗人在京中恰逢立春有感而作的一首诗。“一二三四五六七”一句构思巧妙,一方面告诉读者,这一年立春在正月初七;另外,则有一种蛰居了一个漫长的冬季后,好不容易盼来了春天的欣慰感。第二句的意思是从这一天起,草木复苏,春天来了。末尾两句对仗整齐,语意自然,一派春意,大概意思是:远远的天边上,归来的大雁贴着云彩飞翔;眼前,鱼儿不时跃出还漂着浮冰的水面。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

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

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

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

呼儿觅纸一题诗。

杜陵远客,诗人的自称。杜陵,即长安东南的杜县,汉宣帝在此建陵,称杜陵。杜甫的远祖杜预是京兆杜陵人,他本人又曾经在杜陵附近的少陵住过,因而经常自称为杜布衣、少陵野老、杜陵远客。

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这时忆起了当年在“两京”(长安、洛阳)过立春日的盛况:盘出高门,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可是现今经过了安史之乱,困居夔州(今奉节),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际,只有呼儿觅纸题诗遣怀。

立春偶成

【北宋】张拭

律回岁晚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

时值立春,冰雪消融,草木着装,春风徐徐,生机勃勃。诗人顿觉眼前一片春意,于是诗兴大发,偶成一绝。

律: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律属阳气,吕属阴气。后又与历法结合起来,一律属一月。奇数月份属律,偶数月份属吕。律回,正月即一月,属律。立春往往在正月、腊月相交时,故说“律回”。

立春诗

【南宋】朱淑真

停杯不饮待春来,

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

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

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

尽拘风月入诗怀。

六街指唐宋时就城的主要街道。幡:唐风俗,立春剪纸或绸绢为旗幡形戴在头上,亦称彩胜,或合称幡胜。

朱淑真在立春日挑生菜,卷春饼,剪幡胜,好一派迎春景象。诗人感到新一年的良辰美景,都是吟诗抒怀的好题材。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京都立春日的欢乐情景,如此欢快的诗词在朱淑真的作品中是不多的。

立春日郊行

【南宋】范成大

竹拥溪桥麦盖坡,

土牛行处亦笙歌。

曲尘欲暗垂垂柳,

醅面初明浅浅波。

日满县前春市合,

潮平浦口暮帆多。

春来不饮兼无句,

奈此金幡彩胜何。

醅(pēi):没有过滤的酒。醅面,指浮醅。古人酿酒时,酒面漂浮着浅碧色的浓汁浮沫,这是酒的精醇所至,叫“浮醅”。这里用来形容绿色的春水。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立春日,诗人漫步郊外,眼前一派春天景象,耳边一片打春笙歌。如不饮酒吟诗,这春日盛景如何对付得过去呢?

汉宫春·立春

【南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这首写立春情景和自己感怀的词章很有代表性。作者写惜春、恋春、怨春,借以抒发功业无成的苦闷和对北方故国的思念,同时也隐晦表达了对统治者苟安江南的不满。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南宋】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消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这首词是作者有感于除夕立春在同一天而作,上片写的是寻常人家欢乐迎春和除夕守岁的情景,“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一句尤妙;下片写词人客居异乡的孤寂和凄苦,他只能在“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清江引·立春

【元】贯云石

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

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贯云石,字浮岑(cén),号酸斋,曾任翰林侍读学士,后弃官隐居,在钱塘市中卖药为生。这支元曲是应酬之作,有“金”,“木”“水”“火”“土”五字位于每句之首,每句都用了“春”字,这是作赋前所定的规则。他没有被作曲所限,而是扣紧“春”字,全方位地展现立春时节的春景春情,写得清新自然,情趣横生。

木杪:树梢。火候:本指烹煮食物的火功,这里指气候温度。土牛儿:即春牛,古代每逢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仪式,由人扮神,鞭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礼,劝农民耕种,即“打春”,象征春耕开始。

女子戴上了金钗,剪彩为燕;人们扮神,鞭土牛,开始迎春仪式。中间三句从树梢、水池、地气等方面渲染出生机初绽的春意,读时有春风扑面之感。“杪”“始”“初”都准确地点出立春时万物苏醒、生机萌发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〇读立春谚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立春北风雨水多。

立春不下是旱年。

立春不逢九,五谷般般有。

立春晴,雨水匀;立春阴,花倒春。

立春落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

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

立春当日,水暖三分;立春十日,水内热人。

立春雨水二月间,顶凌压麦种大蒜。

打了春,脱了瘟,人不知春草知春。

打了春,赤脚奔,棉袄棉裤不上身。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两春加一冬,无被暖烘烘。

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春脖长,回春晚,一般少有倒春寒。

打春冻人不冻水。

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BF4/CmoPNeNTIm0cAYhjXEDQBeR5JOTasxbOBXP+bx0zRzA5HiKHRRpp9ya7A+M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