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痛经

可能大多数女人都遭受过痛经的困扰。痛经大多出现在月经来临时,也有一部分人发生在月经前几天,月经来潮后腹痛加重,月经后一切正常。但不论哪种情况,给女人造成的痛苦都是很大的。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痛经的根本病理机制是“气血不通”。妇女在经期及月经前后,由于气血变化较大,这时如果情绪波动、起居不慎或外邪乘虚而入,都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寒凝经脉,子宫经血流通受阻,从而引起痛经、月经紊乱、小腹坠胀甚至排出黑色的血块。所以中医治疗痛经时也是从“通”处入手,调理气血,畅通淤阻,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症状表现,痛经可分为以下三种。

气滞血瘀型痛经

这种类型的痛经多是由于心情抑郁及工作压力大等引起的,表现为月经前及经期下腹胀痛,伴有乳房胀痛,经血下行不畅。

【食疗方法】平时可多吃一些行气活血的食物,如白萝卜、荔枝、橘子、山楂、丝瓜、桃仁、芹菜、油菜、墨鱼等。适当的药膳也有助于缓解痛经,比如益母草鸡蛋汤:

具体做法:用益母草30克,鸡蛋2枚加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掉药渣吃蛋饮汤,每天1次,连服3~5天。

【自我按摩】从经前5天开始,每晚用双手重叠,掌心向下压于小腹正中,作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摩10分钟,随后从小腹至脐部反推30~50次。

寒湿凝滞型痛经

此种类型的痛经多是由于月经前后、经期或产后感受寒邪引起,表现为月经前或经期下腹坠痛,遇冷加重,遇热减轻,按压局部会感觉到疼痛加重,月经血色发黯或有血块。

【食疗方法】多吃一些温经散寒的食品,如羊肉、狗肉、栗子、荔枝、红糖、生姜、小茴香等。推荐大家服用姜枣红糖水,可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具体做法:红糖60克,大枣10枚,生姜6克,加适量水煎服。月经前每天一次,连服3~5天。或者取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克,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煲内,加清水2碗,用小火煎至大约1碗的量时,加红糖,调匀,煮沸即可。

【生活起居】注意保暖,随气候变化加减衣物,避免受凉、淋雨,少吃生冷、冰冻食物,否则易导致经血运行不畅,造成胞宫收缩增强或痉挛性收缩,引起痛经。

【热敷疗法】用精食盐、生姜末、葱白适量,炒热后用干净白布包裹,熨腹部疼痛处。适用于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有血块、腰酸背痛的患者。

气血两虚型痛经

这种类型的痛经多见于多次流产、体虚久病、营养不良及青少年女性,表现为月经期及月经后小腹、下腹隐隐作痛,遇热及按压后减轻,活动后加重,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及工作,还伴有头晕心悸、腰酸腿软、失眠等表现。

【食疗方法】多吃一些具有补气生血的食物,如海参、鸡肉、大枣、黑豆、香菇、枸杞、桂圆肉、奶、蛋、葡萄、黄花鱼等。这里为大家推荐的羊肉桂圆汤,月经前连服5~7天,有很好的养血止痛功效。

具体做法:羊肉100克,桂圆10克,益母草、党参各10克。羊肉洗净,切小块;其他三味洗净,与羊肉一起炖烂,加盐调味即可,每日1次。

【运动调养】平时应多参加体育锻炼,如瑜伽、慢跑、散步等,以增强体质,也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经血的排出。 70J5ENnUjYEziaQvCIfLSpWimOCM2Lc+qU8izJ5VFn/nyu7rRMRCaOIdtuvh1kM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