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气为血之帅

中医认为,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对血具有“统率”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气能生血:是指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这一动力。比如,脾气旺盛健运,则化生血液的功能加强,心血和肝血充盈,在外部的表现是面色红润、两目视物清晰。如果脾气亏虚,运化水谷的力量减弱,血液的化生失掉了源头,就会导致心血或肝血亏虚,在外部的表现则是脸色没有光泽、两眼无神、视物昏花,以及气短乏力,心悸等。正所谓“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所以临床上,中医在治疗血虚时,常用补气药配合补血药使用,这就是源于气能生血的理论。

◎气能行血:是指血液的运行依靠气的推动,具体表现在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等方面。如果体内有一息气不能正常运行,则相应地血液便有一息不畅。在病理上,气的功能障碍如气虚或气滞、气逆,也常可引起血行不利,出现血瘀等证。所以,中医临床治疗血瘀证时,不仅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还应该辨别不同的病因而兼用补气、行气、破气、降气等药物来达到治本的目的,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气能摄血:是指血液在脉管中循行离不开脾气的统摄作用。统、摄,都是控制的意思,脾气充足,血液行于脉中而不致溢出脉外,从而保证了血液的正常运行。如果脾气虚弱,失去统摄作用,往往会导致各种出血病变,如鼻出血、便血、尿血、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临床上称为“气不摄血”或“脾不统血”。因而中医在治疗这些出血病变时,常要采用健脾补气的方法,目的就是益气以摄血。 pZzIvCr4lCodVMNxnyJDy7RPWbscJMJDKQaRmuXyPWHO+FpieenBQasHGeTdDpV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