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深爱爸爸,他却从生活中消失

无法触及的梦,是令人痛苦的,奥黛丽对自己失望至极,她只能在月光下翩跹起舞,默默流泪。而这时,命运却又给了奥黛丽沉重的一击。

1935年的5月,约瑟夫和妻子终于还是分手了。

原来,经历过爱情,才知道彼此相爱的人并不一定要终老一生;向左向右,分岔路口,才知道那些最美的年华,都回不去了。或许某一天,会流泪醒来,梦境迷茫,仿佛一切都如曾经一样不曾改变,可是梦就是梦,消除不了现实的残酷。昨日不再,只留下徒然的悲伤。

人心,善变难测;感情,脆弱不堪。当爱情遇到了时代的洪流,与人性的欲望狭路相逢,单纯的爱情就显得如此轻薄。轻得就像是一朵蒲公英,微风拂过,就会无影无踪。父亲的离开,让奥黛丽的母亲艾拉一夜之间白了头发,愁容不展。

生活灰暗的底色,让成年后的奥黛丽·赫本在回想起当时自己与母亲的反应时,依然心有余悸:“看到母亲的脸布满泪痕,我害怕极了。心想:‘接下来,我该怎么办?’身边坚强的依靠似乎离我而去……父亲真的已经远走。他就这样走了出去,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对于父母离异一事,奥黛丽一直耿耿于怀,父亲的远离,成了她生命中最大的创伤。回首过往生,奥黛丽都对父亲的失踪感到遗憾。这终是成为她此生都无法释怀的过往。

在奥黛丽的一生中,关于父亲的美好记忆,却被她视如珍宝,在后来的人生里无数次地翻开。

奥黛丽依稀记得自己与父亲一同去滑翔时的情景,聆听风的呼啸声,享受飞行的感觉。奥黛丽想要努力地记住自己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那是英国对德国宣战之后,父亲将在英国的母亲和自己送上了飞往荷兰的飞机——橙色的飞机和机场,父亲的身影成了日后的生活中,奥黛丽反复回忆的唯美画面。

春去秋来,一片荒凉的景象。落叶在空中盘旋而下,轻缓地落在泥土上,昭示着它的一生悄然落幕。缺失的父爱,给奥黛丽的幼小心灵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纵然奥黛丽有着让人艳羡的惊人美貌和卓越天赋,纵然她在后来的人生中拥有了万众的瞩目和喜爱,可是在奥黛丽的内心深处,终究缺乏安全感,也总是有着深深的恐惧感。这种不安全感和恐惧感也影响了奥黛丽的人生和选择。

尽管父亲的离去,给奥黛丽和母亲带来了难以言喻的伤痛,但是,她们仍要在朝阳与日落的交替间继续生活下去。随着时光的步伐,循着命运的轨迹。

春日的慵懒,夏日的浮躁,都已被一缕萧瑟的秋风一扫而尽,没有人会再因街边的景色而驻足停留。繁华的街道也似乎缺少了往日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人们行色匆匆的脚步,时光就在这匆匆的脚步之间悄然流逝,在人们落寞的神情中黯然失色。

当这个城市习惯了浓郁和妩媚时,便会开始渴望下一刻会发生一个绮丽的变化,来改变这一成不变的境遇。时光逆流,因为一个叫作奥黛丽·赫本的女子在某一个时刻停下了匆匆的脚步。

由于父母的离异,年少的奥黛丽不得不去适应英国的环境,她要和父亲一起度过离婚法庭判定的大部分监护时期。所以,奥黛丽经常要穿越北海往返于两个家庭之间。

伦敦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亦是孩子的乐园。这里有收藏着许多荷兰绘画作品的国家长廊,这里有养着许许多多珍奇动物的伦敦动物园,这里还有名人蜡像馆,有时候还看得到皇家卫队换岗和皇族公开露面的壮观场面……许许多多引人入胜的故事都在伦敦城里上演。但是这样的热闹却与奥黛丽无关。

在伦敦的时候,她那带有荷兰口音的英语显得如此的蹩脚,别人的侧目让奥黛丽不知所措,茫然无助。与这里的人群格格不入的奥黛丽也就成了众人恶作剧的对象,陌生的一切让本就少言寡语的奥黛丽更加不爱说话。伴随她的,只有无声的眼泪。

奥黛丽渴望亲近父亲,而父亲常常公务缠身。在英国的日子里,奥黛丽都是孤单的,因为只有她一个人;可她又是不孤单的,因为心中有着想要成为芭蕾舞蹈家的梦想。

9岁的奥黛丽开始正规地学习芭蕾舞。她渴望成名,成为一位独舞演员,成为一位舞蹈巨星,因此奥黛丽学习得非常认真。虽然后来我们并没有在舞台上看到奥黛丽翩跹的舞姿,却因为她与电影的大银幕结缘,让我们认识她,也让她红得发紫。那时的她对电影毫无兴趣,甚至对当时的超级巨星嘉宝和凯瑟琳·赫本都一无所知。相比较于其他的女孩子她像个另类:她们都会热衷于看各种各样内容的电影,也会把自己喜欢的明星的照片剪下来,小心珍藏着。

俨然,奥黛丽只对舞蹈感兴趣,而跳舞也早已经成为她人生中的唯一的追求。曼妙的舞姿和悠扬的旋律给了奥黛丽一个可以发泄情绪的出口,一条有望达到成功的路径,也让奥黛丽得以在悲苦的世界里找到一丝丝美好的感觉。

一个年轻的生命总是承载了太多的单纯和热情,想象着以后能够成就的伟大事业,能够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就像是路边绿色的小草,看似渺小却蕴含了强大的生命力。此时的奥黛丽·赫本,就这样认真执着地在舞蹈的道路上徐徐前行,不曾想过要放弃。

然而逐渐懂事的奥黛丽还是隐隐约约感觉到了周围的政治氛围不再那么安稳和谐。

生逢乱世不足以让人意志消沉,也不足以让人在一次次的苦难中迷失了毕生的信念。苦难的生活可以让历史铭记一个人,也可以摧毁一个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战火纷飞的国家。懵懂的奥黛丽就这样开始了她一生在乱世中一步步走来的艰难岁月,仅仅是跌宕起伏的人生序曲,就已经让人为她感慨万千,驻足回眸。

9岁的时候,奥黛丽开始学习芭蕾舞,这让原本热爱跳舞的她兴奋极了。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所以奥黛丽学习的时候热情高涨。无须老师的监督她便会非常自觉地严格训练。很快,她便掌握了全部的基本步法、动作和姿势。虽然每天排练都很辛苦,但奥黛丽心中却充满了幸福感。但是,正当奥黛丽专注于舞蹈时,国际形势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在1939年9月的初秋,战争爆发了。炮火声像猛兽一般,侵袭着一座又一座城市,所有美好的一切在炮火中覆灭,曾经悠然生活的人们仓皇而逃。

奥黛丽的母亲惊慌失措,因为她担心希特勒入侵英国,而奥黛丽会成为战俘。更让她担心的是,前夫的纳粹活动会影响到女儿。基于种种考虑,艾拉与法院商定,要求收回奥黛丽的监护权。

为了躲避战火,年幼的奥黛丽·赫本跟着母亲来到了阿姆斯特丹的昂赫姆。

这里是一个充满了钟声的城市,有12座塔楼会不断地敲钟报时,每逢星期日和假日,还会奏出美妙的音乐。充满钟鸣的街巷有着一种悠扬的质感。

在离昂赫姆城不远处,有连绵起伏的山丘,大片茂密的林地,是一片旖旎的荷兰风光。并且到处可见馥郁芬芳的郁金香,空气中流淌着郁金香的芬芳,一片迷人景致美不胜收。

在这个钟声回荡,花香四溢的美丽城市里,奥黛丽·赫本度过了少女的纯真时代。

岁月荏苒,奥黛丽没有想到,自己在这里一停留就是6年之久。

6年,对于某些人来说,不过是转瞬之间,也许当时并未感到时光的流逝,可是等你回首过去的时候,便恍然大悟,原来大把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不能重来,只能感叹岁月不饶人。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短短的6年却让他们度日如年,是无比漫长的日子,让他们备受煎熬。就像是奥黛丽在这里的6年时光一样。

6年,足够让她在余生中不断缅怀这里的一切。对于一个漂泊异乡的少女来说,经历的却是一次又一次人生的历练和无数次的长夜独眠,以及无穷无尽的悲哀与泪水。

就是在这个居住了6年之久的小城里,奥黛丽的母亲艾拉成了这里一个分会的会长。也是在这个小城里,有绝美的艺术画廊和无数的博物馆以及城堡。每个周末的下午,当地的乐团都会给孩子们举行音乐会,奥黛丽成了音乐会的常客。

奥黛丽没有因为战乱而放弃自己的舞蹈和音乐梦想。奥黛丽来到了昂赫姆音乐舞蹈艺术学校继续自己的梦想,只可惜这里的教师并不十分专业,虽然奥黛丽在舞蹈方面开始有了一些小进步,但却缺乏柔韧性,伸展的四肢像是机器人一样的僵硬。但奥黛丽每天都非常认真地练习着舞蹈,把跳舞视作唯一的追求。认真好学的奥黛丽开始游刃有余的用脚尖站立、行走,甚至还能旋转。童年时,她的书架上都是她崇拜的作家吉卜林的作品,《丛林故事》《正是如此的故事》《吉姆》等;但是这一时期,她的书架上取而代之的是苏联著名芭蕾舞演员的著作,她就是如此痴迷地热爱着芭蕾。

母亲艾拉非常支持奥黛丽的梦想,她为奥黛丽买了一双最好的舞蹈鞋,脚尖壳里用的是昂贵的蜡。除此之外,母亲还给奥黛丽买了最好的高领长袖紧身衣和短裤。

因为女儿带给她希望,所以平时,艾拉对女儿的管教很严格。她对奥黛丽寄予的希望甚至比对两个儿子还要强烈,或许也是因为女儿表现出来的对艺术的格外热爱,这让她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作为一个单亲母亲,奥黛丽是她唯一的希望,也是她心头的宝贝,艾拉将奥黛丽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因为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为自己平淡的人生增添华丽的色彩。

虽然是一个女人带着孩子,艾拉却尽自己所能来给予奥黛丽最好的,无论吃穿还是学习。她也不会给女儿奥黛丽太多的压力,艾拉从来不会去看奥黛丽上课或者是演出,因为她害怕自己的出现会让女儿感到窘迫,感到紧张。

这就是伟大的母爱。慈母一生,繁华落尽,唯有爱子的心,永不褪色。时时刻刻被这样的母爱包围着、关怀着,奥黛丽是幸福的,可是幸福的日子正在逐渐走向尽头。

战争施展自己的残酷从来不顾及时间地点,硝烟已经把荷兰推向危险的边缘。昂赫姆的街道和桥头上,整日整夜地响着士兵们的脚步声;接连不断的火车运载着一批又一批的士兵去往战争的前线;深夜里,依旧亮着的除了天上的星辰明月,就是那束刺眼的探照灯,偶尔,远处还会传来爆炸声和枪炮声。显然,这里已经不再安全了,昔日安稳宁静的日子也将不复存在。没有人喜欢战争,也没有人喜欢野蛮,他们不愿相信,昔日胜景在此刻即将破灭毁于旦夕之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曾经被称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地方,转眼就沦落到横尸遍野、硝烟弥漫的境地。往日的安宁被列强的争霸而打破。即使在这战火纷飞的岁月,渴望平静生活的人们仍对往日的生活念念不忘,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主人公奥黛丽·赫本。

国家的命运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奥黛丽虽然只有11岁,但她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满目疮痍的黑暗社会,已经不知不觉间为她增添了一分不安,因为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和母亲即将面对的是残酷的现实和巨大的危机。

而在这个时候,奥黛丽的母亲艾拉开始投入到了地下运动中,她投身于昂赫姆的荷兰地下活动,并激励了许多人,准备在德国人到来时投身到抵抗运动中。

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苦难的生活已经让人民再也承受不住任何压力了,而那一年的奥黛丽·赫本,却有幸见到了自己崇拜已久的人物。

小奥黛丽会把周围的一切穿插在想象的空间,在她小小的心里,总是有着一个别样的梦幻世界。

英国最著名的威尔士芭蕾舞团来到了荷兰,举行慰问演出。这些艺术家们的义举大大地鼓舞了这个正被围困的国家人民的信心。

机缘巧合,奥黛丽的母亲艾拉以英荷协会会长的身份接待了舞蹈团。芭蕾舞团的领队是赫赫有名的爱尔兰舞蹈设计家兼演出人耐因梯·德·瓦洛依斯和乐队指挥康斯坦待·兰伯持。参演的舞星有罗伯特·赫尔曼普、马戈特·芳廷和弗利德里克·阿什顿等。

1940年5月17日晚,这个芭蕾舞团在昂赫姆举行了演出。

他们表演了《浪子回头》《占星图》《滑冰》等节目。每一个节目都演出得非常成功,每一个演员都将自己的最佳状态发挥出来,观众也都为看到这样高水平的演出兴奋不已。

当帷幕升起的时候,奥黛丽为舞台上出现的一切而沉醉。她的内心被舞蹈深深震撼。当最后演出热情奔放的塔兰台拉舞时,观众们都情不自禁地站立起来。

见到著名的舞蹈明星,让渴望成为舞蹈家的奥黛丽异常兴奋,虽然痴迷于芭蕾舞,但自己也仅仅是在学校学习而已,如果不是这次机会,自己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这么近距离地接触这些明星。一切都是那样的出人意料和令人向往。只是一切的美好都被战争打破,原本完美的演出却因为战火的硝烟而伴随着心惊胆战,变得支离破碎。

虽然演员在听到爆炸声和枪炮声都很紧张,但还是在演出结束后,参加了招待宴会。艾拉把自己心爱的女儿奥黛丽介绍给大家,她告诉他们:女儿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舞蹈家。已经11岁的奥黛丽长着大大的眼睛,身着长礼服,举止优雅,这些让她看起来像一个美丽的公主。奥黛丽非常有礼貌地为这些出色的演员献上了美丽的郁金香,大家也记住了这个美丽的姑娘。

从离开家乡的那一刻,从枪声响起的那一刻,奥黛丽就开始对这个承载着自己命运的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陷入了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之中。

她在韶华年纪,缺失了这个年纪应有的天真,反而增添了几分涉世已久的成熟。属于奥黛丽·赫本的世界开始狂乱得如暴风之中的大海,不曾安静过一分一秒。心底的哀愁,恰如深不可测的海底,只有无穷无尽的想象。

年少的奥黛丽,此刻也许不曾想过,这不只是她一个人独有的感受,在她独自慨叹人生不易的同时,世间还有无数正在经历类似痛苦的人们,所以说奥黛丽并不是孤独的,这也并不是她一个人的痛苦。

年少的奥黛丽在昂赫姆的几年间,饱尝了人间苦楚与欢乐,在现实中体味成长,似乎有迅速长大的感觉。

这种异乡战乱的生活体验,或许是命运为奥黛丽安排的精彩一课,为她今后的创作历程开阔了视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段难忘经历也将会成为奥黛丽一生中不得不提及的重要部分。一个历经坎坷的人,定然会以丰富的人生阅历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破茧成蝶的故事也在警示着我们,一时的苦难并不能持久,此刻的痛苦也能让我们感恩曾经的生活、珍惜眼前。

奥黛丽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生活的艰辛并未让她从此丧失斗志、迷失方向、放弃理想,而是微笑着将痛苦融入脚下娴熟的舞步。也许此刻的愁苦,久久无法排解,也只有舞蹈是她唯一的寄托与安慰。

正值青春年华的奥黛丽·赫本,总会一次次望向远方,对远方的道路充满憧憬,尽管远方的目标忽隐忽现,让她的心中充满迷茫。 E6DSUqasbKZ7xQ+9yHXd78MWK8WmtpT+Vf5VTLZEVq+kT7THJwo9YZ8RtfCJejb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