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集中投资:总体描述图

“找出杰出的公司”

多年来,沃伦·巴菲特形成了一套他自己选择可投资公司的战略。他对公司的选择是基于一个普通常识:如果一家公司经营有方,管理者智慧超群,它的内在价值将会逐步显示在它的股价上。巴菲特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分析潜在企业的经济状况以及评估它的管理状况而不是用于跟踪股价。

这并不意味着分析公司(找出一切能够告知此公司经济价值的信息)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实上,分析公司是颇费一番工夫的。但巴菲特经常说做这项“作业”所费的心思比竭尽全力保留在股市的顶尖地位要少,其结果是长期受益。

巴菲特使用的分析过程包括用一整套的投资原理或基本原则去检验每一个投资机会。这些基本原则在《沃伦·巴菲特之路》(Warren Buffett Way)一书中已详细讲述并在下一节“少就是多”中加以总结。我们可以将这些原则视为一种工具。每一个单独的原理就是一个分析工具,将这些工具合并使用,就为我们区分哪些公司可以为我们带来最高的经济回报提供了方法。

如果使用得当,沃伦·巴菲特的基本原则将会带你走进那些好的公司,从而使你合情合理地进行集中证券投资。你将会选择长期业绩超群且管理层稳定的公司。这些公司在过去的稳定中求胜,在将来也定会产生高额业绩。这就是集中投资的核心:将你的投资集中在产生高于平均业绩的概率最高的几家公司上。

概率论这个源于数学的理论是构成集中投资原理的重要概念。在第6章你将会了解到更多有关概率论的原理以及如何将它运用于投资。目前,只要将“好的公司”与“高概率回报”联系起来想就可以了。通过你的分析,你已经找出历史成绩优秀的公司并由此推断出未来的良好前景,那么现在就你所知的一切换个角度去考虑,从概率的角度去考虑。

“少就是多”

你还记得巴菲特对投资“门外汉”的忠告吧?即投资于指数基金。巴菲特下面的这段话才更有趣且符合我们的写作目的:“如果你对投资略知一二并能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那么选5~10家价格合理且具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传统意义上的多元化投资(广义上的活跃有价证券投资)对你就毫无意义了。”

沃伦·巴菲特投资策略的基本原则

◎企业原则

这家企业是否简单易懂?

这家企业是否具有持之以恒的运作历史?

这家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

◎管理原则

管理层是否理智?

管理层对它的股民是否坦诚?

管理层能否拒绝机构跟风做法?

◎财务原则

注重权益回报而不是每股收益

计算“股东收益”

寻求高利润率的公司

公司每保留1美元都要确保创立1美元市值

◎市场原则

企业的估值是多少?

企业是否会被大打折扣以便低值买进?

传统多元化投资的问题出在哪儿?可以肯定的一个问题是,你极有可能买入一些你一无所知的股票。“对投资略知一二”的投资者,应用巴菲特的原理,最好将注意力集中在5~10家公司上。其他坚持集中投资哲学的人则建议数量应更少些,3家就够了。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合理的数量应在10~15家之间。这样我们就回答了前面的问题,究竟多少算“少数几种”?答案是不超过15家。事实上,具体数字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要了解集中投资后面的投资原理。如果将集中投资应用于几十种以上的投资组合,它就土崩瓦解失去意义了。

沃伦·巴菲特经常从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那里获得思想源泉。1934年凯恩斯在给商业同行的一封信中写道:“通过撒大网捕捉更多公司的方法来降低投资风险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你对这些公司知之甚少更无特别信心……人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里,我本人有信心投资的企业也不过两三家。”凯恩斯的信构成集中投资的雏形。

另一位更具深远意义的影响者是菲利普·费舍尔(Philip Fisher)。他对巴菲特的影响已经逐渐被人们注意到。费舍尔是一位杰出的投资咨询家。他从业近50年并著有两本重要论著:《普通股与非普通利润》(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和《普通股通往财富之路》(Paths to Wealth Through Common Stocks)。这两本书都深受巴菲特的喜爱。

费舍尔也是著名的集中证券投资家,他总是说他宁愿投资于几家他非常了解的杰出公司也不愿投资于众多他不了解的公司。费舍尔是在1929年股市崩溃以后不久开始他的投资咨询业务的,他仍清楚地记得当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多么至关重要。“我知道我对公司越了解,我的收益就越好。”一般情况下,费舍尔将他的股本限制在10家公司以内,其中有75%的投资集中在3~4家公司身上。

他在1958年《普通股与非普通利润》一书中写道:“许多投资者,当然还有那些为他们提供咨询的人,从未意识到,购买自己不了解的公司的股票可能比你没有充分多元化还要危险得多。”40年后的今天,费舍尔已是91岁高龄的老人,仍然不改初衷。他告诉我说:“最优秀的股票是极为难寻的,如果容易,那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们了。我知道我想购买最好的股票,不然我宁愿不买。”

肯·费舍尔(Ken Fisher)是菲利普·费舍尔的儿子,也是一位出色的资金管理家。他是这样总结他父亲的哲学的:“我父亲的投资策略是基于一个独特却又有远见的思想,即少意味着多。”

“押大赌注于高概率事件上”

费舍尔对巴菲特的影响还在于,他坚信当遇到可望而不可即的极好机会时,唯一理智的做法是大举投资。像所有伟大的投资家一样,费舍尔绝不轻举妄动。在他尽全力了解一家公司的过程中,他会亲自一趟趟拜访此公司,如果对他所见所闻感兴趣,他会毫不犹豫地大量投资于此公司。肯·费舍尔指出:“我父亲明白在一个成功企业中占有重要一席意味着什么。”

今天,沃伦·巴菲特响应着这一思想:“对你所做的每一笔投资,你都应当有勇气和信心将你净资产的10%以上投入此股。”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巴菲特说理想的投资组合应不超过10只股票了吧,因为每个个股的投资都在10%,故也只能如此。然而集中投资并不是找出10只好股票然后将股本平摊在上面这么简单。尽管在集中投资中所有的股都是高概率事件股,但总有些股不可避免地高于其他股,这就需要按比例分配投资股本。

玩扑克赌博的人对这一技巧了如指掌:当牌局形势对我们绝对有利时,下大赌注。在许多权威人士的眼里,投资家和赌徒并无多大区别。或许是因为我们都从同一科学原理——数学中获取知识。与概率论并行的另一个数学理论凯利优选模式(Kelly Optimization Model)也为集中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凯利模式是一个公式,它使用概率原理计算出最优的选择,对我们而言就是最佳的投资比例(这个模式以及它那令人拍案叫绝的诞生故事将在第6章中介绍)。

当沃伦·巴菲特在1963年购买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股时,我不敢肯定他已经在选股中运用了优选法理论,但这笔购买是这一理论的真实写照,也是巴菲特的勇气所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巴菲特作为合伙人服务于一家位于内布拉斯加州奥玛哈的有限投资合伙公司,他目前仍住在那里。这个合伙企业使他可以在获利机会上升时,将股资的大部分投入进去。1963年,这个机会来了。由于提诺·德·安吉利牌色拉油丑闻,美国运通的股价从65美元直落到35美元,当时人们认为美国运通公司对成百万的伪造仓储发票负有责任。沃伦将公司资产的40%共计1300万美元投在了这只优秀股票上,占当时美国运通股的5%。在其后的2年里,美国运通股票翻了三番,巴菲特所在的合伙公司赚走了2000万美元的利润。

“要有耐心”

集中投资是广泛多元化、高周转率战略的反论。在所有活跃的炒股战略中,只有集中投资最有机会在长期获得超出一般指数的业绩,但它需要投资者耐心持股,哪怕其他战略似乎已经超前也要如此。从短期角度我们认识到,利率的变化、通货膨胀、对公司收益的预期都会影响股价。随着时间跨度的加长,持股企业的经济效益趋势才是最终控制股价的因素。

多长时间为理想持股期呢?如你所料这里并无定律(尽管巴菲特可能会说短于5年的期限是傻子的理论)。我们的目标并不是零周转率,走另一个极端是非常愚蠢的,这会使我们丧失充分利用好机会的时机。我建议一条经验准则供你参考,将资金周转率定在10%~20%之间。10%的周转率意味着你将持股10年;20%的周转率意味着你将持股5年。

“价格波动不必惊慌”

价格波动是集中投资的必然副产品。传统活跃证券投资中,使用广泛的多元化组合会使个股价格波动产生的效果平均化。活跃投资证券商们心里非常清楚,当投资者打开月度报表,看到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着他们所持的股票跌了时,这意味着什么,甚至连那些懂行的人,明知股票的下跌是正常交易的一部分,仍对此反应强烈甚至惊慌失措。

你持股越多越杂,单股波动就越难在月度报表中显示出来。多元化持股对许多投资者的确是一剂镇定剂,它起到稳定由个股波动产生的情绪波动的作用,但平缓的旅程亦是平淡的旅程。当以躲避不愉快为由,将股票的升跌趋于平均的时候,你所获得的只能是平均回报。

集中投资寻求的是高于平均水平的回报。我们在第3章中将会看到,不管从学术研究上还是从实际案例分析上,大量证据表明集中投资的追求是成功的。毫无疑问,在追求的旅途中充满颠簸,但集中投资者忍受了这种颠簸,因为他们知道,从长期来看,所持公司的经济效益定会补偿任何短期的价格波动。

巴菲特本人就是一个忽略波动的大师。另一位这样的大师是巴菲特多年的朋友和同事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查理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副总裁。那些倾心钻研并酷爱伯克希尔公司出类拔萃的年度报表的人都知道巴菲特与查理彼此支持,互为补充,两个人的观点有时如出一辙。芒格与巴菲特在态度和哲学观念上亦丝丝相扣,互为影响。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芒格与巴菲特当时的情况一样,也在经营一家他有权大力押赌注的合伙证券公司。他决策的理论逻辑与集中投资的原则一唱一和。

查理解释说:“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实际上参照复利表,针对普通股的表现进行各种各样的假设分析以找出我能拥有的优势。”查理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包括证券组合中所需股票的数量以及预期的波动。这是一种直截了当的计算。

“从玩扑克牌中你就知道,当握有一手对你非常有利的牌时,你必须下大赌注。”查理说。他的结论是,只要你能顶住价格波动,拥有3只股票就足够了。他还说:“我知道从心理上我能顶住价格的波动。我从小就是由善于顶住风浪的人抚养长大的,所以我是实施我自己这套方法的最理想人选。”

或许你也是善于处理波动变化的众多人选之一。即便你生来不那么走运,不属于这类人,你也可以获取他们的某些特点。你所做的第一步是不断改变自己的言行及思维方式。获取新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并非一日之功,但当你渐渐地教会自己直面市场的诡秘变幻,那么处变不惊、镇定应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你或许愿意学习一些投资心理学的知识(见第7章)。社会学家称此领域为金融行为学,他们已开始对投资现象的心理因素进行认真的调查。使用另一种衡量标尺来评估成功对你也是有帮助的。如果看到指数下跌就会使你心脏病发作,你最好赶快投向另一种衡量业绩的怀抱。这种方法不会利剑穿心,但同样奏效(巴菲特会说更加奏效)。这种新的衡量方法包括经济标准的概念,这个将在第4章中予以讨论。

如前所述,集中投资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汲取了彼此相关的逻辑学、数学和心理学原理的精华。基于本章中对这些原理的综述,现在我们可以使用具体的指导方针式的措词来对这个基本概念加以重新定义。

总之,集中投资包括下列行为:

使用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战略,选择几家(10~15家)在过去投资回报高于一般水平的公司。你相信这些公司有很高的成功概率,而且能继续将过去的优秀业绩保持到未来。

将你的投资基金按比例分配,将大头押在概率最高的股票上。

只要事情没有变得很糟,保持股本原封不动至少5年(超过更好)。教会自己在股价的波动中沉着应对,顺利过关。 p6CD9VpMXdrhmGl4ABIPlvqYam7a6sWBDjcLXcLRXhZxPVX5nYUgcz5GH2K6E0b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