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什么是高需求宝宝

为什么我们的宝宝如此不同?别的宝宝能睡通宵,可以让任何人抱,周围的朋友看起来也都不像我那么累,是我哪里做错了吗?听起来很耳熟?其实你的宝宝表现出这样,只是因为他就是这样,这是他的性格。

在他出生后几周,你就会大致了解了这个小家伙是什么样的,即使在怀孕期间,你也可能有所察觉。高需求宝宝通常不太安分,喜欢在肚子里闹腾,似乎是要告诉全世界,即使他们还在妈妈肚子里,也比别人需要更多空间。

从某种角度来说,所有的宝宝都是高需求的,大多数宝宝至少在他们生命的某个方面是有着较高需求的,只是有些宝宝高需求的方面比别人多。所有的宝宝都需要亲密的抚育——只是高需求的宝宝不放弃表达他们的意见。做父母的都会将宝宝的需要记挂在心上,经验丰富的父母对孩子更宽容,更容易接受高需求宝宝,而新父母通常不那么容易接受现实。海登来了之后,我们学会了一套全新的喂养方式,在她之后出生的宝宝都有各自特有的高需求,我们之所以能够辨别并且回应,是因为我们有了处理海登的经验。他们的高需求不像海登那样彻底,但也比较接近了。回想起来,其实在海登之前的三个孩子也在某些方面也有着高需求,但他们与海登的区别不只是在需求层次上,海登还有很强烈的个性。纵观整个育儿生涯,生头几个孩子时我们很年轻,精力充沛,而海登是在生了第一个孩子吉姆之后11年才出生的,那时我们的精力下降了,但或许经验丰富了。

这些年,我们遇到了很多高需求宝宝,因而能够总结出这类宝宝的简要特征。所有的宝宝都会在某个时候表现出这些特征的某些方面,你会看到,每一项人格特征都有它值得欣喜和让人讨厌的一面,不应被简单地判断为好或坏。这些特征只表明了宝宝之间的不同,不过的确给高需求宝宝的父母提出了挑战。我们的目标,是让父母认清孩子身上的这些独特之处,最终引导这些特殊的天赋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感情强烈

“他将来肯定是个淘气鬼。”一个护士对她的同事说道,她们正在安抚刚出生的宝宝乔治。在医院的育儿室里,你可以轻易认出这类高需求的宝宝:别的宝宝满足地躺在摇篮里,他们则抗拒别人的关照,使劲地哭,要求被带到私人房间私人护士——妈妈那里(这是所有宝宝最初待的地方)。虽然出生才几个小时,乔治本能地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并且坚持要得到它。高需求宝宝的哭不只是请求,而是急促的要求。这些宝宝在每件事里都动用了更多能量:他们哭得很响亮,吃得狼吞虎咽,笑起来格外带劲,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脾气也格外大。因为他们感受每件事情的程度很深,若他们的感觉受到阻挠,反应也会很强烈。“他(她)哭闹时如果我不喂他(她),他(她)就要爆开了”是每个有此类孩子妈妈的共同感受。

你可以从宝宝的身体语言中,读到他感情的强烈程度,如握紧拳头,弓着背,肌肉紧张,好像要准备行动了。

我在房间里放了一个摇篮,这样夜里我们就能听到玛拉的哭声。很快我就发现,不仅我们能听到她哭,整个小区的人都能听到,她实在哭得太响了!她一哭,剧烈和刺耳的程度不断飙升,听起来就像出要命的大事了。我们会喂她、拍她、摇晃她、抱她走一走,但经常无济于事。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一旦听到她哭,就非常紧张,因为我知道如果不控制住的话,她很快就会崩溃,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平静下来。我整天都在琢磨怎么不让她发作,因为一旦发作,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是你造就了高需求的孩子吗?

我们相信,大部分高需求的孩子是生来如此的。事实上,所有的宝宝在抱和抚慰方面都是高需求的,但有些宝宝在表达需求方面更为强烈,因为他们还没有脱离分离的创伤。有些评论家认为,是父母的喂养方式让孩子变得要求多多。向我们咨询的大部分父母,他们把孩子带到世界上来,遵循直觉给孩子需要的照顾,这是健康的,对父母和孩子都有益。然而,有一种情形,我们称之为“直升机妈妈”——她整天盘旋在孩子头上,焦急地查看孩子每分每秒的动静,这对妈妈和孩子都是不健康的。这类妈妈对亲密感的需要,是通过溺爱孩子来满足的,孩子则会用察觉到的需求来控制妈妈。这样的父母应该接受专业的咨询,因为在极端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学会自我管理的技巧,可能会严重阻碍孩子的发展。

当感情强烈的宝宝变成了同样感情强烈的学步期儿童,用一个词可以概括他们的特征:兴奋。他们看起来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努力地探索触手可及的任何东西,家里没有什么东西是安全的。有些高需求孩子在学步期会围着房间仔细挑拣,但大多数这类宝宝会猛地冲向一个渴望的东西,好像完全忘记了其他东西的存在。很快你就明白,这同样的行为特点既能让你筋疲力尽,也能让你很开心。让高需求孩子陷入麻烦,同样也会引导他比别的孩子拥有更高的创造力水平,父母的工作则是帮助他“小心行驶”。

超级好动

高需求宝宝的又一特征,兴奋的表兄弟——亢进——是直接跟感情强烈相关的。“亢进”这个词,指的是肌肉保持紧张,随时准备行动。高需求孩子的肌肉和头脑很少是放松或安静的。“在刚出生的时候,我就觉得他身上绑了绳子似的”,一位母亲谈道,而另一位母亲坦言:“她讨厌被束缚。”大部分婴儿,也包括一部分高需求宝宝,都喜欢被裹在毯子里,包在婴儿背带里,或趴在你肩膀上。但有些高需求宝宝似乎不喜欢被包裹,也不喜欢身体受到限制。当你试图抱他们时,他们挺胸弓背,经常在你大腿上表演鲤鱼打挺,吃个奶也像在做体操。

父母们要知道,所有描述高需求孩子的词汇,包括“好动”,都不是贬义词。判定一个孩子好动,是在程度上有标准的,好动的孩子并不会永远贴着这个标签。对婴儿或学步期孩子来说,好动不是一种身心失调,这个词只是描述你孩子的行为,而没有任何褒贬之意。

在大人眼里,儿童可能经常会“过度”这样或那样,而他们的活动水平与陪伴者有关。把一个感情强烈、富有创造性、热情的孩子放在一堆安静乖巧的孩子当中,这个孩子就会被冠以“过度”的称号。同样,儿童的活动水平取决于环境。一个孩子可能在自己熟悉的家里很安静,但在充满陌生人的游戏团队中会表现得过度躁动。

“没有安静这回事。”一位摄影师爸爸谈及他的高需求宝宝。另一位爸爸评论道:“他的马达似乎一直在转。”其实这些特点是这个宝宝个性的一部分,虽然有时让人觉得很难相处,但这种不安静的状态未必是负面的。很多具有高创造性,甚至改变世界的名人,儿童时期都被冠以“好动”的标签。

交流,而不是控制

对父母来说,最困难的心理调适是克服“被操纵”和“失控”的恐惧。一旦你转换思维定式,相信你的宝宝是在表达需求,而不是在控制你的生活,和宝宝一起生活、成长就会容易很多。

“没完没了地要求抱”

高需求宝宝会从父母身上抽取每一丝能量,让你筋疲力尽,但父母也要意识到,你其实是在把能量转移给宝宝,让他蓬勃生长。你要尽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试着把这些精力流失的日子当作对宝宝的给予,这会帮助你度过高消耗的头几个月。

宝宝会从妈妈身上取走所需,会没完没了地要求抱、喂奶和抚慰,而不会考虑你的精力已所剩无几。有经验的妈妈将这种状态称之为“妈妈态”(仿佛身处另外一个世界),你的睡眠会被剥夺,有点精神恍惚,短时间内感到低落。这样的时期总会过去,当你身处其中时,不要试着与之对抗或怨恨它,也不要期待太多,为自己没有足够的睡眠而感到难过。要知道,你是宝宝的妈妈,他需要你,你在“妈妈态”里度过的时间对你和宝宝都是有益的,不妨让自己放轻松,你会发现自己更适应少做事的状态,因为其他任务可以等,宝宝不能等。

很多妈妈似乎有一个内在的能量储蓄池,能在能量快耗尽时神奇地注入新能量。例如你的宝宝有几天需要不间断地抱着,你完全无法休息,感觉再多一天就要崩溃,可又突然能喘口气,放松下来,享受宝宝独特的个性发展。或许宝宝也能感知到妈妈的临界点,适当地做一些让步。总之,妈妈永远不会有下班的一天,但总是会有一些日子相对轻松。

频繁喂奶

你很快就发现,喂奶不只是给宝宝提供营养,也是安抚他们的途径。研究表明,按需吃奶的宝宝,比那些严格按照时间表来喂奶的宝宝哭得少。在珍·莱德罗夫(JeanLiedloff)的《连续统一体的概念》(The Continuum Concept)一书中提到,婴儿通常一天喂奶二十次,研究者把这些按需吃奶宝宝的成熟,归结于勤喂奶对婴儿生物系统全面组织的作用。虽然这么多的喂奶次数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但只要想到妈妈把孩子整天背在身上,孩子很容易接触到妈妈的乳房,也就不足为怪了。在那种情况下,可能一次喂奶也就五分钟时间,而在严格安排好一天喂六次或八次的情况下,宝宝每次要吃三十到四十五分钟时间的奶。

在我们的文化当中,这种“原始”的育儿方式无疑会备受争议,但我们的宝宝会更爱哭!对有着高需求宝宝的西方妈妈来说,找到适合自己和宝宝的生活方式是一项重大挑战,因此一定存在着平衡两者的喂奶方式。孩子喝过多的配方奶粉会变胖,用装满配方奶粉的瓶子作为日常的安抚工具,一定是不健康或不合适的。但好消息是,你不必担心喂过多的母乳,因为母乳的热量水平会根据喂奶的频繁程度进行自我调节,如果宝宝只是为了得到安抚,他们得到的只是低热量的母乳。另外,频繁吃母乳的宝宝很少超重,尽管有些宝宝短期内看起来就像是微型的相扑运动员。研究表明,吃母乳的宝宝储藏脂肪细胞的方式不同于吃婴儿奶粉的宝宝,一旦宝宝学会走动,脂肪就开始融化。那么,对于你家的高需求宝宝,母乳要喂得多勤呢?答案当然是:在你能承受的范围内,宝宝需要多勤,就喂多勤,同时学会用其他方式交替安抚你的高需求宝宝。

头等舱宝宝

本书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我们某年在频繁外出演讲的飞机航班上完成的。在一次飞行途中,我很幸运地升级到头等舱位,这让我想到了高需求宝宝。他们得到了更高标准的照顾——升到了头等舱!高需求宝宝会被抱得更多,喂得更多,拒绝和父母分开睡,还会被带到更有意思的地方,因为他们不愿意接受低水平的照顾。对高需求的宝宝来说,生命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升级。

“粘扣宝宝”

翠西和她的宝宝迈克看起来形影不离,事实上,迈克几个月大时,翠西就喊他“粘扣宝宝”。你不会看到他俩其中一个单独出现,迈克不是在翠西的怀里,就在她腿上或背上。翠西在屋子外面干活时,就把迈克放在婴儿背带里。在某个特别黏人的日子里,翠西说:“我把他从早抱到晚。”迈克不在妈妈身上时,他就黏着爸爸。只有当翠西有自己的事要做,或是迈克需要在地上玩耍时,她才能把孩子放下来,打个小盹。晚上,宝宝和妈妈也不分开,他们面对面,肚子对肚子,夜里喂奶也不用完全醒过来。不是所有的宝宝都需要如此照料,也不是所有的妈妈都能接受这样做,但对很多有高需求宝宝的家庭来说,这种亲密程度能使家庭运转更顺畅,尤其是当父母意识到这种高投入的状态不会永远持续的时候。

作为父母,你不是在这儿花时间,就是在那儿花时间。就个人而言,我们宁愿把时间花在孩子的婴儿期、学步期,而不是青春期。我们那些青春期的孩子,不会给我们整夜坐着猜测他们在哪儿、和谁在一起的机会,但我们能想象,那会比陪着四个需要我们的婴儿烦人得多。

我们相处得很愉快,我每天平均喂她十八次。我知道这听起来好多,但我从来不制定时间表。要么是她让我喂,要么是我主动,我从没觉得喂奶是件麻烦事,它是我的第二天性,我一点也不担心。只要林德赛或我愿意,我随时随地都可以喂她,而且我们一直很协调。

高需求宝宝的世界里没有“时间表”,这些聪明宝宝很早就知道,妈妈的乳房或奶瓶不仅仅是营养来源,也是舒适的来源。事实上,研究表明,非营养性的吸吮(更多为了舒服而不为吃饱)是宝宝最早学会的享受之一,虽然妈妈们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很多妈妈只扔给孩子一个安抚奶嘴,这样她们就能更多地腾出手来。我们认为,如果宝宝是用奶瓶喂奶的,或者宝宝已经吃饱了母乳,妈妈想让乳房休息一会儿,父母不如用自己的手指来给宝宝额外的吸吮时间。

我们从高需求宝宝的父母那里,最经常听到的话就是:“他(她)总是想吃奶。”我举个玛莎对付海登的绝佳例子。因为我们的头三个孩子平均每三个小时喂一次,甚至在头几个月添加了辅食之后,变成了四小时一次,玛莎希望海登也是如此。对头三个孩子,她是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喂,但是海登在喂奶之后还会哭上一小时。玛莎很困惑地发现,海登还是需要吃奶,因此她用了两周时间记录了海登的吃奶习惯,好寻找一种适合她的喂奶时间表。两周后,她看着记录,得出结论:海登不适用简单的时间表。从那时开始,玛莎开始“顺其自然”了。

在宝宝需求特别高的日子里,他们需要进食更多的奶,也会很自然地被最喜欢的人和安抚奶嘴所吸引,而这两者对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是同一个。是的,你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人肉的安抚奶嘴,“安抚奶嘴”就是“安宁制造者”。而这也是抚育高需求宝宝的最终目标:在他出生后那几个混乱的月份里,给成长中的婴儿以内在的安宁,逐渐让他的生活步入正轨。

喂奶是奇妙的休息,那时我们都可以穿得很少。它缓解了紧张的冲突,给我们提供了平静和爱的绿洲,我们都能从中恢复精力。我非常感谢催乳素(产生母乳的荷尔蒙,对妈妈有放松的效果)。

高需求宝宝不仅要喂得勤,还要喂得久。这些孩子出了名的断奶慢,他们知道吃奶是件好事,不想太快放弃。对高需求的宝宝来说,喂奶喂到两岁是平常事(除非是有意提前断奶)。

苛求多多

除了喂奶和拥抱,高需求宝宝提要求时也会格外“响亮”,这是最让父母头疼的个性特点,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操纵和控制了。那些顽固坚持“育儿等同于控制”的人,很难意识到宝宝的要求是交流,而不是控制。

高需求宝宝的妈妈经常说:“我只是动作不够快。”这些宝宝的行为中传达出一种紧迫感:他们不喜欢等待,也不接受替代物。如果你的宝宝期待妈妈的乳房,你却递给他一个拨浪鼓,那么你就有麻烦了——他会很快很响亮地让你知道,你误解了他的意思。“延迟满足”对婴儿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你必须小心地、慢慢地教他们,他们才能学会和接受。

如果你理解为什么宝宝对人如此苛求,你也就更容易应付这一切了。假设一个高需求的宝宝,却没有提出“要求”的强势个性,他会用顽固的哭声来确保有所回应,那么这将是一个双输的局面:宝宝没有茁壮成长,因为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父母也不知道如何读懂孩子的暗示。

如果孩子感觉到他可以信任照料他的人,他最终就能学会用一种更容易令人接受的方式提要求,而不是让人不知所措。如果父母既能回应孩子需求,又能聪明地加以引导,孩子就能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一个能争取自己权益的人。这样的孩子将会成为领导者,而不是追随者,我们的社会正是需要这样的人。

虽然苛求和挑剔,是高需求孩子最让父母受不了的特点,但它也可能成为驱使孩子获得成功的助力。一个挑剔的高需求孩子,如果能在关键几年里得到恰当的培育和引导,那么他们将会成长为一个让老师花费更多精力的学生,因为他们更懂得向他人借鉴、学习和寻求帮助。因此我们不能压制一个婴儿的表达欲望,能够了解和自如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对孩子以后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是很有帮助的。

随着高需求婴儿成长为高需求的学步期孩子和学生,父母必须要帮他们认识到,要在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中寻求平衡,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同情心,被大家喜爱的人。帮助一个高需求的婴儿发展自我,而不至于成长为一个操控别人的人,是父母面临的一大挑战,我们还会在后面继续讨论。

引导与改变

要引导孩子的行为,首先要了解和接受你的孩子。你应建立一个能和孩子顺畅交流的家庭环境,既能让孩子的行为特点有助力于他的自身成长,也有益于家庭和社会,这比改变孩子的本性、克隆他人的行为模式更为健康有效。加以适当的引导,高需求的孩子更有可能成长为未来领袖。事实上,很多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都曾是高需求的孩子,他们幸运地在童年时,被聪明而敏感的父母加以温柔的引导;很多长大后危害社会的人也曾经是高需求的孩子,只是他们没有得到认可或很好地培育。当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可能会在成年后以不健康的方式表现出来,他们对社会的需求和认可也难以得到满足;而早期需求得到满足的孩子,满足感会在以后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表现出来,有助于他们的成长。有一位妈妈很早就认识到自己的宝宝有很高的需求,并努力引导宝宝的行为,她向我透露说:“我一开始就知道,这孩子既有成为总统的潜能,也有成为罪犯潜质。”

经常醒来

“为什么高需求的宝宝什么都需要更多,唯独睡觉不是呢?”一位劳累的母亲抱怨道。你可能会觉得高需求宝宝需要更多睡眠,没错,他们的父母确实如此。在本书中,我们会解释为什么高需求宝宝的睡眠与常人不同,并给出建议。为了缓解你的疲惫感,可以想想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妈妈态”。

我逐渐认识到她并不需要睡觉,我不能强迫她睡。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不断给她提供有利于睡眠的环境,直到她能睡得更多,我也会睡得更多。

无法满足

不能让宝宝满足对父母来说,是一件很有挫败感的事情,似乎是对你能力的最直接打击。宝宝满足才是育儿成功的标志吗?不!有一段日子,无论你怎么喂奶、摇晃、散步、兜风、抱,使出浑身解数,你的宝宝还是不买账。千万不要把这看成失败,因为你已经尽力了,接下来就取决于宝宝自己了。即使你的宝宝很长一段时间都显得可怜兮兮,你也仍然不是失败的妈妈,这是他的个性造成的,部分原因是他不成熟的神经系统还需要发育。同时,你应当继续尝试安抚宝宝的各种办法,最终总会找到一种管用的——至少对那段时间管用。那时你会觉得自己真是天才!当然,你对宝宝不舒服的信号还要继续警惕,经常尝试,你才能提高安抚宝宝的能力。

不可预料

昨天还管用的方法今天就不管用了,肯定会让父母们大感头疼。“我刚以为能成功对付他了,他又抬杠了。”一位妈妈面露难色道。高需求宝宝是很难一劳永逸取悦的,因为他们神经系统的组织性还很差,你需要在安抚宝宝的锦囊里准备很多宝贝。

摇晃,散步,用婴儿背带抱,唱摇篮曲,俯卧,仰卧,侧卧,婴儿座椅,安抚奶嘴,倾斜床垫,在床上一起睡,抱在胸前,睡前洗澡,把热水瓶裹在毛绒玩具中,半夜才哄他睡,晚饭后就开始哄他睡,让他哭,不让他哭——通通不管用。有些办法这回管用,下回就不管用了,真是很受挫,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除了不可预料外,这些孩子还表现出情绪的不稳定:他们高兴的时候就非常高兴——他们是社交明星,取悦他人的高手;而他们生气时,周围的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火力。

宝宝的气质

“气质”指的是宝宝基本的情感表象,他们会通过独特的个性来表达情感。宝宝成为怎样的人,取决于他们的内在气质(天性)和你的回应(培育)。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宝宝实际的样子,关键是要懂得如何回应它。因此,有时候你需要让一个不安分的宝宝成熟起来,或让太安静的宝宝活跃起来。

同样,你不仅要知道宝宝的性情气质,也要了解自己,找到和宝宝“合拍”的办法。“合拍”这个词准确地描述了父母和宝宝的关系,有些父母和孩子很合得来,而有些则需要相互做一些调整。如果你的高需求宝宝个性强烈,你又是一个喜欢控制,喜欢一切顺着预定轨道运行的人,你和宝宝都需要做些调整。如果你是一个天性随和、喜欢顺其自然的妈妈,面对宝宝意想不到的高需求反而更得心应手。

培养高需求宝宝的过程,允许宝宝和父母都形成各自的行为特点,以便让个性协调多于冲撞,最终让双方都学到彼此身上好的东西。

一个积极回应、懂得变通、精于教育的妈妈,是高需求宝宝的好搭档。这类妈妈乐于看到宝宝挑战自己,她会对孩子保持兴趣,通过让宝宝感觉良好来柔化宝宝的性情。亲密育儿法在促进父母和宝宝相互适应方面大有益处。你每天和宝宝亲密相处、积极回馈,能自然地帮助你和宝宝相互适应。起先,你可能要有意为之,不久就会发现只要你积极回应宝宝的需求,双方就更加合拍。当妈妈和孩子相互适应、和谐共处时,他们就会在人生路上携手共进,否则这条路就有可能崎岖难行。

宝宝的不可预料,把你的生活也搞得不可预料。你敢冒着他随时发作的风险带他去购物吗?你确定他会乖乖地坐在购物车里配合你吗?

他开心的时候就是最开心的宝宝,但生气时也是最糟糕的宝宝。他还是那样,要么阳光灿烂,要么狂风骤雨,没有中间状态。

我们有个有趣的理论,某种类型的孩子会降生在需要这种氛围的家庭中。海登到来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是可预料的,而且相当舒适,很可能也会走向“平淡无聊”。我们有三个儿子,他们脾气随和,喜欢运动,总盼望着家里有什么令人兴奋的事发生。同时,我们夫妻俩在专业上也志趣相投——我们同在儿科领域工作,渴望一起写作,玛莎在分娩教育和母乳喂养咨询方面的兴趣,与我们关注儿科的氛围很是协调。假如海登没有出现,我们作为作者的工作就仅限于一本书(可能是比较平淡的一本书)。而满足这个“与众不同”的宝宝的需求,让我们发现了富有创造力的自己。海登让我们明白,有高需求宝宝的生活是绝不会无聊的。

超级敏感

高需求宝宝对周围的环境十分敏感,高需求宝宝的父母这样形容:“很容易受打扰”“轻易会被刺激到”“就像走在鸡蛋壳上”……高需求宝宝需要一个安全、熟悉的环境,当他们的平衡被扰乱时,立马就会起来抗议。他们白天很容易受惊(例如海登在边上时,我们就不开搅拌机),晚上则很难入眠,会被轻微的声音吵醒。这些高度敏感的婴儿不太可能接受替代者的照顾。

随着高需求孩子的成长,这种对环境的敏感可以视为一种潜力,警觉会刺激他们的好奇心,反过来又促进学习。他们不是冷淡的孩子,长大后反而更易被别的孩子伤害,因为他们大部分具有同情心,而如今很多青少年和成年人都缺少这种素质。正因为这些孩子非常敏感,他们的洞察力很强,能考虑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并拥有能够通过预知自己的行为来思考的能力。

高需求宝宝对身体上、情绪上不舒服的反应更为激烈。他们会明确地让你知道:他们受伤了,需要帮助,就现在!

寻找平衡

许多新晋父母相信,他们必须控制住自己的孩子,还有些父母则是被操纵着长大的,因此发誓不做任何压制孩子个性的事情。这两种极端的养育方法都对孩子有害。对孩子的个性多加干涉会抑制孩子的情感发展;而对孩子的情感和性格特点不加指导,则有可能让孩子变得野蛮,缺少自制力。家长应当寻找一种平衡的育儿方式,让孩子愉快地表达他们的需要,而高需求的孩子则应得到更高水平的引导。

为了孩子和自己,你在育儿的头几个星期,应该卸掉“控制思维”的包袱,学会自然地付出。当你学会不给自己设限,灵活变通,掌握一种给所有家庭成员带来益处的育儿方式时,控制与否已经不再是个问题。当这个沉闷的包袱不再阻碍你的直觉,你将会自由自在地指导你的孩子,引导他的个性,使之既有利于他自己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家庭。

他是如此敏感,有一点小事不对劲,就会哭着抗议。不论是感冒还是耳朵感染,他都会哭叫、哀号,需要我们一直抱着。在他九个月检查身体时,医生曾说:“哇!这个小宝贝居然有这么大的怒气。”我想他生气,只是因为牙痛。

虽然弄得你心烦意乱,但超级敏感的宝宝至少比较好懂,他们在需要帮助或需要换个环境时会让你知道——他们的动静,你不可能注意不到。

有弊有利

高需求孩子有个独特之处:那些看起来“负面”的个性特征,能最终成为正能量。你在头些年失去的睡眠,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可能会额外地补回来,孩子带给你的每一个烦恼,你至少能收回等量的快乐。事实上,让孩子背负恶名的行为特点,同样是能帮助他们茁壮成长的个性特征。在早期,父母们被这些特征的“弊端”折磨得近乎崩溃:失去自由,失去睡眠,失去精力……然而,你迟早会把这些负面态度转化为正能量,更轻松地与他们一起生活。不要总觉得你的孩子很难入睡,要想着他很活泼或很警觉;别觉得他太黏人,享受你们在一起的时光。要认为你的宝宝值得你付出,这的确是个巨大的挑战,需要父母严格的自律,但回报却是巨大的。试着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独特个性上,辨认和强化孩子积极的个性,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的发展,也对你自己有好处。此外,通过更好地认识孩子,父母也必然能够学到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这无疑是一项有益于整个家庭的生活技能。

放不下来

无论是在怀里还是在床上,高需求的宝宝都渴望从照顾者那里,获得亲密的身体接触。同时,他们也渴望运动,所以光抱着他们还不够,抱的人必须来回走动,如果想坐下来,也最好继续摇晃。这让很多新晋父母为难,他们期待自己的宝宝能像杂志上的照片那样,安静地躺在婴儿床上盯着好玩的玩具。但这才是高需求宝宝的写照:父母的胳膊和身体才是他们的床;妈妈的乳房是他们的安抚奶嘴;有弹力的大腿是他们的椅子。大多数高需求宝宝喜欢将自己的容身之处,从婴儿床或婴儿护栏升级为婴儿背带,因为他们喜欢身体接触,喜欢在别人身上动。真是聪明的宝宝!

需求和性格搭配

为了让孩子的高需求转化为他们长远发展的优势,必须让他们的个性准确反映内在需要。假设一个婴儿生来就需要多抱、勤喂和持续的精心关注(其实所有宝宝都是如此),可又有个安静的个性,看起来很“随和”,那么这就对他的成长很不利,因为他的身体语言传达出他并不需要那么多。另一方面,若一个高需求宝宝有着执着、善于表达的个性,他就会用哭声要求别人回应,用不可抗拒的身体语言确保被人抱起、喂奶,得到他需要的。虽然这对父母来说更累,但这个宝宝能更顺利地成长,因为他的需要能够如实地表达出来。

对他人疏远

虽然大多数高需求宝宝极度渴望被拥抱,但也有一些比较慢热的,他们常常被贴上“不喜欢抱”的标签。这是由他们极端敏感的天性引起的,使得他们把身体接触看成是打扰或威胁。对父母来说,保持冷静和放松非常重要,对待这样的宝宝更要谨慎,避免过度刺激他们,要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放松。经过耐心引导,大部分宝宝会逐渐习惯接触和拥抱,有些继续抵触亲密接触的宝宝可能会接受婴儿背带,或只在一个人怀里待着,还有些则彻底讨厌被束缚,他们需要更多空间,更喜欢在地上玩耍。不喜欢抱的宝宝是高需求宝宝中最难对付的,因为他们不愿意乖乖地待在照顾者怀里。如果你有一个不喜欢抱的宝宝,不要认为是自己哪做错了,这些宝宝只是对身体接触比较慢热,他们中的很多人最终都能轻松地享受高度亲密的抚育。

一开始,珍妮就超级敏感。喂完奶后,她会远离我,晚上也根本不让我碰,她跟任何人都没有身体接触。当她开始笑或“说话”时,就像对着无生命的玩偶。

我觉得她对人的疏远是个大问题。夜里她睡着时,我开始试着用手指触碰她的胳膊,在几个星期里慢慢进展,增加接触,直到她不再缩回;白天我尽可能多抱她,提前安排日程,确保一周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那些日子,我中午也很少穿衣服,总是试着晃晃她、了解她、喂她。

当珍妮接受与人接触之后,她看起来比一般的宝宝更需要接触。我尽可能多抱她,很快掌握了她对我的需要程度。珍妮也喜欢她爸爸,但她直到三四岁才跟外人说话。

“不能自己放松下来”

新手父母另一个不切实际的期望是,宝宝可以在安抚奶嘴、音乐盒或某些安抚小玩具的帮助下自己入睡。高需求宝宝可不吃这一套,他们不需要物品,而是要与人交流。高需求宝宝的父母们常会说:“他不能自己放松下来。”大多数宝宝需要别人帮忙入睡,睡觉时抱着宝宝摇晃、抖动、走路或跳舞的父母,才能让宝宝吸收掉白天所受刺激和挫折。高需求宝宝必须学会信任他们的父母,这是一项受益终身的技能,有助于他们自我放松。哭着睡去不是学会放松的好办法,自我放松和入睡是应得到父母的帮助和引导。一旦孩子学会自己放松,自己入睡就没有问题了。

把人作为获取安慰对象的宝宝确实很累人,但这个过程会让孩子对人际关系有更好的理解,尤其是能享受亲密的关系。

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艾米喜欢人,我们试过很多不同的东西来安慰她或逗她,但她什么都不要。在我们分娩辅导班聚会时,其他宝宝都看起来安静而满足地坐在婴儿座位上或躺在地板上,只有艾米需要躺在我们怀里。那天,我们得到了很多建议。很多妈妈推荐机械秋千,说他们的宝宝可以在上面度过很多时间,没有试过的宝宝一放在这种秋千里,几乎都能立即入睡。我们抱着一线希望让艾米也试试,结果她立即就大哭起来。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学着摆脱条条框框,去尊重她的要求,把折叠车、摇篮、婴儿座椅都放到一边,等她能接受的时候再用。现在,艾米将近一岁了,她可以安静地在蒲团上午睡,也喜欢坐在折叠车里骑行。她集中需要身体接触的时间其实很短,我们感到很骄傲,因为在她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够在她身边。

越早越好

在生命早期得到了满足的需求,以后就不会再出现;而那些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则永远不会消失。如果孩子早期的身体接触要求没有被满足,他们可能会带着较低的期望值度过一生,满于现状,不思进取;可能依靠自己处理一切,不懂得利用他人的资源;他们还可能会愤愤不平,因为实际得到的与期望不符,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这就是“现在养育”和“以后养育”的区别,心理治疗室里总是挤满了前来寻求重新“养育”的高需求成年人。

“分离焦虑”

歌曲《只有你》(Only You)表达了大多数高需求宝宝的心声。这些婴儿不准备接受替代者的照顾,对陌生人是出了名的慢热。一位妈妈这样描述道:“阿曼达不喜欢见生人和去陌生的地方,她看起来还处在分离焦虑的状态。临时保姆不愿意看管她,因为她太会尖叫了。这真让我头疼,我需要喘口气。”

知道宝宝是怎么看待分离的,或许对你会有帮助。对大部分成年人,尤其是那些坚持认为“宝宝应该学会独立”的人来说,宝宝和妈妈是分开的两个人,能够独自行事,而宝宝们不这样看。在他们的观念当中,妈妈是他们的一部分,他们也是妈妈的一部分,妈妈和宝宝是一体的。当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感觉舒服;而与妈妈分开时,他们就会感到焦虑和害怕。成年人将这种情绪称作“分离焦虑”,但这对一个认为自己需要妈妈才能完整、健康成长的小孩子来说,是完全正常的。诸如“陌生人焦虑”或“分离焦虑”的标签,只是成年人的一己之见,反应了我们自己的愿望,而不是宝宝们的愿望。

我们观察到,在头几个月采用亲密育儿法(经常用婴儿背带抱孩子,根据宝宝的需要进行母乳喂养,无论到哪里都带着宝宝,经常和宝宝一起睡觉)的妈妈,当孩子不在身边时,自己也会有分离的焦虑。如果这种焦虑对母亲来说是正常的,为什么对孩子就不是呢?而且幸运的是,一旦事情出了差错,高需求宝宝强烈的个性也会立刻告知你。

宝宝对照顾者很挑剔,说明他是一个很敏锐的人。高需求宝宝知道在什么情况信任什么人,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这些需求没得到满足,他们就会抗议。分离时大声地抗议,也说明了这些宝宝具有与他人形成亲密关系的能力——如果他们不是非常在意,就不会闹得天下皆知。这种能力是孩子成年后能与人发展亲密关系的先兆。

最终,孩子的“信任圈”会扩展到其他人,而不只是妈妈。“断奶”的概念不仅仅指吃奶这件事,当新的宝宝到来时,大点儿的宝宝势必要从妈妈这里“断奶”,转向爸爸(如果还没有开始的话)。我们自己的高需求宝宝在三岁半时,很乐意与除妈妈之外的人相处,如果那个人恰好是她非常依恋的人(爸爸、姐妹、妈妈的密友、爷爷奶奶),那这个过程会来得更早。在我们最小的女儿劳伦两岁零九个月大时,我们给了她一个录像带,其中《妈妈回来》是她最喜欢的一首歌,她喜欢让玛莎在睡前一遍遍地唱给她听。有天晚上,玛莎要外出,她又开始眼泪汪汪,于是玛莎给她播放了《妈妈回来》,劳伦脸上立即乐开了花,她开心地看着录像,心里有了把握——妈妈会回来。

破茧成蝶

他会停止哭闹吗?他能睡个通宵吗?疝气痛什么时候会停止?我的生活还能恢复老样子吗?当然!宝宝会经过这个难于管理的阶段,进入到一个容易管理的阶段。把这句话写下来,贴在墙上吧:这一切会过去的。

在宝宝的头两年里,很多个成长的里程碑都记录着他们的进步,父母的压力也会渐渐减轻。一个月时,宝宝能够清楚地看见一英尺以外的物体,能通过跟亲密的人进行眼对眼的交流得到安抚。一到三个月,宝宝的视觉清晰度得到提高,能够看见远处移动的物体,从而分散注意力,这个时候,看着移动的手或照镜子能让他们大为着迷。

第一个真正神奇的转折点发生在三到四个月,这时很多宝宝进入到不再无缘无故哭闹的阶段(高需求宝宝只是界线没那么清楚而已),在这个阶段,他们的睡眠模式更为成熟,因为能清楚地看到事物,从而能分散注意力,忘记哭闹。另外,三到四个月的很多宝宝会开始用大拇指自我安慰,发现了自己的手和手指所具有的娱乐价值。四到六个月,宝宝们会平躺在床上,开心地踢着腿,享受着自觉运动的能力。这种与日俱增的神经组织性会帮助宝宝控制自己的身体,让他们学会用四肢来安抚和娱乐自己。六到九个月,宝宝们开始学会坐直身体,能够从坐姿转化为爬行姿势。这可能是你第一次能够把宝宝放下来,让胳膊享受几分钟的清闲。随着宝宝运动能力的提升,他们开始真正走出令人不安的行为模式。九到十二个月,用拇指和食指夹起物体的能力又提升了宝宝玩耍和吃饭的技能,他们已经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第二个重要的转折点发生在宝宝十二到十八个月,这时他们开始学走路,进而会跑,会攀登。他们可以自己行动,能更多地自娱自乐,给你节约了很多精力。这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如果天气允许的话,应该让他们尽可能地在室外活动。你可以在树底下铺条毯子,拿本好书,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自由探索。现在,你可以让孩子也加入到你要做的事情中来,不管你是要打扫房间、除雪还是付账单,学步期的孩子都很乐意模仿。

最耗费精力的一个阶段是在十四到十八个月,这时,你可以放手让四到六岁的哥哥姐姐跟宝宝一起玩,因为他们有无穷无尽的精力去逗一个小孩儿,你可以偷下闲,只是简单地监督一下就好了。

十八到二十四个月,宝宝的语言技能凸显出来,他们可以用语言来表达挫折了。孩子到了两三岁,一旦能够口头表达他们的需求,那么诸如哀号、尖叫、咬人、突然发怒等恼人的行为就会减少。随着技能的进步,孩子某种程度上的需求也在减少,不过对很多孩子来说,他们的需求不是真的减少,只是改变了。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管理义务也转移了:头几年是管理孩子的行为,帮助他们自我管理;中间几年,则需要花更多时间为他们的成年做准备。记住,对大部分高需求宝宝来说,他们头脑的发展都领先于身体的发展。

强尼一直是个可爱、聪明、敏感的男孩,只是这些特性被他幼小的身躯压制了。当他开始学会走路、说话,他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受挫了,我们也是如此。吉姆和我现在很享受和强尼一起的生活,这可是我们之前从来没想象过的。高需求宝宝果然给了我们高水准的回报。

高需求孩子个性的改变

用来形容你家高需求孩子的词汇在几年里会有所改变,因为他们在婴儿时期让人筋疲力尽的特点,会变成成年时期充满活力和兴趣的个性特质。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个性吧,那些看似消极的标签以后有可能变优秀特质。 FWAoUcIzeoCUEVIeXMb2qqXmqJzw0/LQNKKXuQWhNS01SO74AwSythsCC4DSnrA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