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征服的不是高山而是自己。
——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
“喊大声点儿,再拿一根粗棍棒不就行了?”当我问一个朋友如何做出决断时,他如是回答。然而,要“做出决断”并不意味着就要叫得大声、时刻准备发起进攻,为所欲为,这叫作侵略;保持沉默,应和他人也不是应有的处事之道,这叫作被动;操纵他人,不准备为自己的需求承担责任同样不应当被提倡。这叫作被动性侵略。
“决断”另辟蹊径:以满足自身需求为目的,用自信并且直接的方法让他人了解你的所欲和不欲。被动的或者具有侵略性的人都习惯性传达出一个信息——唯我独尊。而决断力强的人考虑的是使每一方都受到公平的待遇。
“决断”是用自信并且直接的方法让他人了解你的所欲和不欲。
决断常常被视为介于被动和侵略之间的一种中间态度,但是想要真正做到坚守自我,发挥自身的决断力,我们还需要对这些不同的行为和表达方式之间的界限做出细致的划分。
下面,让我们分别、详尽地分析以上每一种行为和表达方式。
坚守自我是指一个人能够诚实、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需求,具有让他人了解自己想法的能力;换言之,能够冷静地说出自己的需求、期待和底线。
你主动选择是否要将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信念告诉他人,也可以坦然面对他人的批评,不落泪,不愤怒。你不会因为害怕引发冲突而缄默自己,愿意为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承担后果。
当你自信、果断、勇敢时,你不认为自己需要证明什么,也不会允许自己被不公平对待。你自行划分界线,并为能够保护自己免受侵略、攻击和敌意的侵扰而感到骄傲。
当你自信、果断、勇敢时,即使他人的观点与你的背道而驰,你也能以开放的态度视之。你不会企图主宰他人,也不允许自己屈服在他人的淫威之下。
你有自信做出决策,为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不会因为事情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而将过失归咎于他人。你能泰然地接受或给予赞赏和批评。
你会感到这个世界充满希望,自己和其他人一样重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拥有权利,其他人也同样拥有。
侵略性的行为和语言也是表达感受、观点和需求的一种方式,但却建立在威胁、抛弃和控制他人的前提之下。
当你具有侵略性时,你感到自己必须去证明什么,因而容易走向极端。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人往往会对外界报以愤怒和敌意。
与诚实和直接的沟通方式不同,侵略性沟通通常与无礼、嘲讽、责难有关。
侵略性沟通往往造成非输即赢的局面。你赢,他人则输。因此,侵略性沟通具有单向性,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漠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使用侵略性沟通方式的人习惯性地企图说服、打断他人。这一方式关乎统治和侵犯,实际就是不尊重他人的个人界限。
基于施加侵略而建立的关系通常会渐趋恶化,除非施加统治的一方愿意做出改变或者被压迫的一方意识到要坚守自我。
使用侵略性沟通方式的人认为世事艰难,而自己必须在这艰难中“用力”前行。
被动性行为和语言与思想、感受和需求的表达无关。被动的人习惯被他人主宰,容易受到他人的牵制,并被他人的需求影响。这一类人不会主动说出自己的所欲和不欲,抑或是任何想法。对于他们而言,为争辩对错或者为自己争取公平的待遇而挺身而出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如果你是一个被动的人,你会努力避免与他人产生任何摩擦。你害怕面对他人的反应,宁愿保持沉默或者附和他人。
而这种违心的附和很容易被误解。一方面,这会导致他人因不了解你的感受而忽略或者漠视你;另一方面,你会被他人利用,一大堆你不情愿去做的事情向你“砸”来。
别人可以轻易地蔑视你,而你又因为缺乏决断力宁愿放弃选择的机会。这亦是一个非输即赢的局面。他人赢,你输。你意识不到自己拥有权利,只会在事情没能达到预期时埋怨自己。
当遇到难以相处的人或者不公平的待遇时,即使感受到不公正,你也只会偷偷咽下苦水。
被动性行为会使你对自己正在维持的关系感到失望,生活于你就像失控的船只一样没有方向。你认为这个世界充满艰难和险阻,他人的需求和观点总是高高在上。
被动侵略性的沟通方式是指间接或者非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观点和需求。这关乎行为的“逃避模式”,逃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如果你是一个具有被动侵略性的人,你习惯通过摆布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你不露声色地控制他人和局面。通常,你不会明确地拒绝他人,但是会对他人的需求和期待发出被动性的抵制。
你拖延,并为延误寻找借口,或者声称“忘记”被要求完成的任务。你偶尔故意制造混乱,等待他人主动提出帮你承担。
你常常压制自己的愤怒和沮丧,并选择用非语言的方式发泄情绪,比如,冷暴力或者白眼。然而,这样并不能让他人真正了解你的想法。
为了避免对抗或者避免被分配某些任务,你习惯性地使用挖苦的话或者其他隐晦的表达。
你经常故意刁难他人或者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推卸责任,或者指使他人为你做决策。
你想方设法指摘他人,将自己的错误推卸给他人。你输,我输——两败俱伤。
你善于使用小伎俩吸引他人的注意。比如,参加会议或者派对时,你习惯性地姗姗来迟,希望通过使别人等你“彰显”自己的重要性。
你认为不公无处不在,而自己只能通过将责任推卸给别人来逃避责任。
如果坚守自我,做出决断是最有效、最积极的行为和沟通方式,为何我们还要使用那些无效、消极的方式呢?这就要说到“战逃反应”(fight or flight response)了。这一反应演化于远古人类在面对动物和敌人的侵扰时对自身的保护。
为何我们使用那些无效、消极的行为和沟通方式?
“战”指通过武力对抗威胁;“逃”指逃跑。
现代社会,我们仍然能体验到“战逃反应”;但不是因为紧张状态而战或者逃,而是在每一种反应中表现出多种行为。“战斗反应”体现在典型的侵略性行为中,包括自私、强势、愤怒、吼叫;而“逃跑反应”则体现在被动性行为中,包括退让、胆怯、缄默、焦虑和顺从。
如今,我们很少会像远古人类一样遇到危险的动物或者强盗。但当我们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战逃反应”仍然能够帮助我们化险为夷。
当人处于应激状态时,“战逃反应”导致人体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和其他应激激素。激素的飙升是使人们能够穿进燃起熊熊烈火的房屋救出受困婴儿或者在强盗洗劫房屋时伏在地上、保持安静的动力。
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常遇到的可能是一个难缠的上司、服务态度极差的店员、顽劣的儿子或者刁钻的同事,他们能像狮虎和抢掠者一样轻而易举地激起你的“战逃反应”。虽然你内心无比想要给上司一个大耳光,但是你清楚地知道,那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单纯地逃跑也同样不会有什么效果。
因此,有时表现出被动性或者侵略性反而会成为你的优势。愤怒是一种极其富有力量且有效的情绪。愤怒没有错,保持缄默或者屈服于他人的需求也没有错,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机,并且提醒自己这招不是时刻都会奏效。
现在你应该已经认识到,每一种行为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这就是我们在潜意识中对这些行为方式进行筛选的原因。
坚守自我以及侵略性、被动性和侵略被动性行为的优缺点
与缺乏自信的人不同,能够坚守自我,做出决断的人选择强势或被动时,他们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例如,当一个自信、果断、勇敢的人表现出侵略性时,他承认:“没错,我生气极了。”决断力强的人能在被包括武力在内的各种方式胁迫时保护自己。他们之所以表现出侵略性,是为了自卫而不是挑衅。
另一方面,一个自信、果敢的人也可能选择做出被动性反应,他们承认:“我不想做出任何回应,我选择撤退。”他将这一选择视为时下能够避免暴力的最好选择。
相反,真正具有侵略性的人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会说自己是因为受到了挑衅才表现如此。真正被动的人也会说自己因为不得已被他人利用。具有被动侵略性的人可能会用以上两个理由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
诸多因素导致人们难以坚守自我。行为和语言养成于人的幼年。你的成长环境,当下的人际关系,过往的人生遭遇和遗憾都可能使你感到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
性别也是一大影响因素。我们的文化更习惯于接受具有侵略性的男性和具有被动性的女性。因此,那些无法表达自己所需、所感、所信的男性只能通过侵略性的行为和语言表达自我;而那些无法为自己的需求和信念正言的女性则只能被动地表达自我。
侵略性行为常常是长期或者短期被忽视、被误解、被欺骗或者被蔑视的结果。你可能仅仅在特殊情形下才会表现出侵略性,例如酒后,被他人奚落,或者感觉失去耐心、生气或者极度沮丧的时候。侵略性行为反应是一种“习得式行为”(learned behaviour),也就是说,你的成长环境教会你相信通过侵略性行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拒绝自己不想要的结果是正常并且可以接受的。
如果你的父母、老师、兄弟姐妹或者朋友很强势或者控制欲很强,那么童年时候笼罩的阴影会使你在长大后失去大声表达自我的能力。如果小时候的你受到的教育一贯是凡事别人应该优先的话,那么长大后的你想当然地认为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不对的。我曾经在一个蛋糕店遇到两个兴奋的小男孩嚷着让他们的奶奶给他们一人买一块蛋糕,那位老人竟然回答:“我告诉过你们什么来着?越是想要的那个人越是得不到!”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如果你曾经因为索要自己想要的东西而遭遇过令人灰心的挫折,或是害怕让他人不高兴,或是害怕被别人讨厌,而避免向外界表达自我,这是可以理解的。你认为不按照他人的意愿行事,便会使他人感到愤怒和沮丧。
你也许相信你没有说出自己的需求和观点的权利。通常情况下,当你发现难以做出抉择,或者你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时,你会随波逐流,选择追随那些强势表达自己观点的人。
这些信念和行为的刻板印象可能已经根植于人的意识中。根据习得性无助理论(the theory of learned helplessness),由于过往经历的消极影响,被动的人通过“学习”变得无助和顺从,并且意识到(虽然是错误的意识),他们无力掌控当下和未来,因此也不愿意尝试改变现状。
相反,自信、果断、勇敢的人是乐观的,他们相信自己的行动能够对事物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种预估最好可能结果的倾向就是“乐观”。乐观的心态使人相信自己可以把握生活的方向,并且相信自己能够管理和处理好自己的情感。
你的信念和态度可能是习得的,但是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可以通过学习做出改变,使自己变得更加积极和自信,这也正是这本书想要告诉你的。
你的信念和态度可能是习得的,但是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小时候的你受到的教育是:表达需求、观点和感情是粗鲁、自私、不被接受的行为,那么你很可能只会通过被动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敌意和憎恶。
如果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任何关于愤怒、沮丧和失望的表现都是不被鼓励并且可能招致责骂的,那么你为了避免直接伤害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会渐渐学会采用偷偷摸摸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个具有被动侵略性的人总是缺乏表达自我的信心。被动的人只会将自己的命运交付到别人手中,而具有被动侵略性的人一方面在臣服于他人之时无法得到快乐;另一方面又无法做到坚守自我。因此,这类人常常假装将控制权交付他人手上,同时通过暗箱操控和蓄意破坏之类的险恶行为为自己牟取利益。
特定的环境可以激发被动侵略性行为。例如,认为自己的能力和表现会被别人评头论足时,或者不得不应付权威人物(例如父母、上司、老师或者强势的朋友)时,间接的愤怒行为都有可能被激发。
尽管你知道自己不应该过于张扬地表达情感,但当你行使被动侵略性行为时,你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跋扈!
难以坚守自我的可能原因:
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阻碍了你对自我的坚守呢?
决断力与自尊、自信息息相关。为什么?
如果你承认坚守自我,做出决断,就是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情、观点和需求,那么你就要让他人了解你的所欲和不欲。做到这些很容易吗?并不容易。原因是什么?因为自尊和自信是坚守自我的前提条件。
自信是指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某事。想要说出自己的所欲和不欲,需要自信的助力。你要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坚守自我的后果,相信自己可以做出决断并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适当的自尊是指在自我价值和能力评估上的积极态度。
如果习惯性地放弃自我,你会发现自己如同陷入“第22条军规”一般的两难境地,被两股矛盾的力量拉扯。如果因为不想被识破自己过度敏感,而不向朋友坦白他的某些言论冒犯到了你,那么结果就是,你对朋友感到失望的同时,也为自己不敢表达自我的“无能”感到失望。你可能会暗示自己,“如果朋友珍惜我,就不会那么说”。这将使你愈发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降低自己的信心并错过一个个坚守自我的机会。
后果是什么呢?当你企图将自己受伤的心情深埋于心时,它们却可能以另一种形式被宣泄出来——你要么通过被动侵略性的行为算计自己的朋友;要么就是在几个月后爆发出心中的所有积怨,与朋友大吵一架。
自信、果断、勇敢的人是否也会在表达情感和期待时感到焦虑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与不自信、不果断、不勇敢的人不同,前者愿意采取行动,并敢于为结果负责。与其将重点放在计算自己受到了多少委屈上,不如在恐惧和担忧中主动应对。坚守自我的人知道,自己总要开始做些什么!
周围的人和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决断力。周围具有侵略性的人以及他们为你带来的挫败感和恐惧感,都是你坚守自我道路上的阻碍。
如果你周围的人被动、消极、忧虑、恐慌、紧张或者冷漠,坚守自我同样难以实现。
如果你周围的人具有被动侵略性,性格暴戾,为你带来困惑,使你遭受冷遇,坚守自我依然难以实现。
但是,如果你周围有很多自信、果断、勇敢的人,他们礼待你,帮助你,倾听你的心声,那么坚守住自我就更容易实现。
固然,周围的人和环境能够影响你坚守自我的能力,但是你对他人的期待也会成为坚守自我路上的绊脚石。
扪心自问:你对他人的期待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
通常我们对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采取严格的对错评价标准。我们想从一段关系中索取的远远超出这段关系能够给予的。当他人不能满足我们这种期待时,我们感到失落、沮丧和愤恨。然而,我们忽略了大多数情况下正是我们的过度期待造成了种种沟通的失败、误解、冲突和隔阂。
当你(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拔高期待时,你不得不对自己和他人感到失望、沮丧和愤怒。但是,如果无限拉低对自己、生活和他人的期待,自我的表达、行动的兑现和目的的达成都会成为难以实现的追求。
例如,你期待自己的朋友忠厚、诚实。如果朋友的行为违背了你的这一期待,你会感到愤怒或者沮丧。你或是将这些情感内化,表现出被动或者具有被动侵略性的行为;或是将这些情感宣泄,表现出自信或者具有侵略性的行为。
如果童年时的你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指导和支持,那么现在的你可能也不会期待别人能够考虑你的需求。
如果外界在你身上倾注过多的期待,你会习惯于自我批评。自我批评的这一部分实际来源于童年时父母或者其他成人对你的期待和要求。通常,你意识不到那些期待是不现实的,反而会将那些你父母或者别人惯常用在你身上的批评性态度投射到周围人身上。
你会发现自己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按照自己的预期改变他人。但是,只有拥有现实的期待,你才能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而不是指望他人。一旦意识到自己的期待不切实际,你便有了从他人的掌控中挣脱的决心。
更乐观的结果是,当你更加自信时,他人更可能用你期待的那种方式——尊重,来对待你。
前文总结了坚守自我路上的障碍。那么,哪些情况能够促成坚守自我的实现呢?
这是我的规则。你不喜欢,总有别人喜欢。
——格劳乔·马克思(Groucho Marx)
当你清楚自己拥有哪些权益时,更容易做出决断、实现对自我的坚守。例如,你从商店买回一台烤面包机,发现机器坏了,你知道自己有权要求退款。
但是,个人权益不同于法律权益。法律权益由国家决定,个人权益则是由个人决定。只有你能决定自己的个人权益。个人权益与个人的价值观有关,即你对生活中的客观事物的意义和价值的总体评价和认知。
当你的言行和你的价值观相匹配时,你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反之,你会感到一切都是错的。
这就是为什么确定哪些东西对你具有意义和价值十分重要。
明确这一点后,生活就会变得容易,你可以按照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念的方式反馈他人、做出抉择。
如果你珍视家庭生活,但是你的老板硬生生地要在你的工作周里安插60个工作小时,你会站出来拒绝吗?如果你不喜欢竞争,但是恰处在一个具有高度竞争性的工作环境中,你会在工作中获得自信和快乐吗?
以上这些例子说明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十分重要。当你明确什么对自己具有意义和价值时,你能够通过权衡做出决策,决定是妥协、谈判还是坚持己见。
因此,花点时间弄清楚自己生活的重心,唯有如此才能为生活找到更好的方向。
以下常见的个人价值列表帮助你初步确立价值观:
责任 准确 归属 承诺
一致 同情 隐私 依附
平等 慷慨 包容 独立
忠诚 爱国 耐心 骄傲
准时 可靠 自控 支持
透明 真理
你会发现以上有些价值项对你的切身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当另一项价值项跳到你的眼前,你的直觉告诉你,“对,这对我很重要”。这个价值列表只是帮助你开始确立价值观的引导,欢迎向你的列表中添加其他内容。
那么,如果你选择的价值项多不受他人欢迎或者置你于少数人的阵营,它们依然能够代表你想支持的事物吗?
当你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做出决策,你可以相信自己捍卫了正义,相信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时下最好的选择。以价值为基准做出选择并非易事。但是,按照你认为对的方式做决定,从长期来看,却并非难事。
你的价值观决定你是谁。
你的价值观决定你是谁,以及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如果做任何事都唯唯诺诺,你将一事无成。
——佚名
尽管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但它们并非坚若磐石,而是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展现出不同的灵活性。有时,你要判断哪一种价值对你而言更为重要。
写下你认为最重要的五种价值。挑出任意两种,问自己:“如果只能选择一个,要选哪一个?”
例如,“真理”是一种价值,但是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你可能需要在“镇静”“平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等价值项前做出妥协。这时,你需要重新考虑,你可能需要在满足不同价值的解决方案中做出选择。
在人的一生中,价值观时常变化。例如,幼年时期,乐趣、友谊和忠诚可能是最受欢迎的价值项。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改变悄然发生,忍耐、自律和可靠可能会成为你更加珍视的部分。
因此,了解自己价值观的同时,注意对自己价值观进行重新审视和重新筛选,特别是当你遭遇棘手局面无所适从的时候。
你的价值观决定你拥有的权利。例如,当你珍视隐私时,你认为你有权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公之于众;当你珍视忠诚时,你认为你有权期盼他人对你表现得忠实和可靠;当你珍视宽厚时,你觉得你有权犯错。尽管你知道同样的权利他人同样也可以享有,但是价值观和个人权益都具有主观性,它们的形成基于一个人的个人经历和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期待,因此每个人的价值观和个人权益不尽相同。
价值观和个人权益具有主观性。
认清自己的个人权利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清自己的价值观和期待。
示例如下。
你有权:
在索取想要的东西时不感到羞愧
询问信息
表达思想和感情
做出决策,应对后果
决定是否为解决他人的问题承担责任
对一些问题敬而远之
犯错
获得成功
改变主意
保护个人隐私
选择独处,保持独立
选择放弃自我
做出改变
还有哪些权利你想添加到这个列表中呢?试问自己:你为自己选择的个人权利是否也同样适用于他人?
坚守自我和过分自负之间的区别在于你的言行是否会影响到他人的权益和幸福。
——莎伦·安东尼·鲍尔(Sharon Anthony Bower)
请相信自己和他人拥有的权益。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信念,但同时也尊重他人这样做的权利。
当你自信、果断、勇敢时,你敢于争取自己的权利,在不侵犯他人权利的前提下表达自我。
具有侵略性的人,在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时,常常由于强势而侵害到他人的权利。
被动的人,由于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想法和情感,不敢坚持自己的权利,从而为他人侵犯自己的权利提供了可乘之机。
具有被动侵略性的人,他们的阴险和强势使他们不仅在权利表达上遮遮掩掩,而且很容易侵害到他人的权利,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而坚守自我,决断力强的人秉持的人生哲学是: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个人权利,正是这些权利使每一个人都能积极、自信地生活。
尽管你时刻提醒自己要勇于面对真实的自我,但正如我们之前所遇到的,特定的人群和情景都可能会成为你坚守自我路上的阻碍。
或许,你发现向朋友说“不”非常容易,但是拒绝同事的请求则令你难以开口。或许,你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你的朋友,你对她经常赴约迟到这件事有多么反感,但对反复打电话向你哭诉的妹妹束手无策。
如果你在一些情况下能够做到对自我的坚守,但是另一些情况下不行,那么很有可能是你的不安全感在作怪。你是否觉得难以开口拒绝老板额外加给你的工作量?那很可能是因为你担心丢掉工作。或许,你对工作毫不担心,能在工作中获得充足的安全感,但对处于青春期的女儿束手无策。你不忍心让她做家务,担心她一气之下搬回到她爸爸的住所。
如果你对完成一项任务毫无信心并且害怕自己的一举一动会遭到别人的审视,那么,你会发现自己在面对各方面挑战时很难做到坚守自我;但如果对自己正在做的工作轻车熟路、游刃有余,那么你会发现,应对那些挑战你行为或者动机的人完全不是问题。
● 自信力是指用自信、直接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所欲和不欲;对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持开放的态度,即使他人与你意见相左。
● 被动性和侵略性有利有弊。愤怒不是错,关键是表达愤怒的时间和方法。被动也不是错,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表现被动,并且提醒自己不能时时刻刻被动。
● 当一个自信、果断、勇敢的人表现侵略性或者被动性时,他会为选择这样的表现方式负责。而缺乏自信的人只会因此而指责他人,认为自己不得已而为之。
● 难以做到坚守自我的原因林林总总,与个人的家庭成长环境、信仰、关系、得失、自信程度以及周围人的表现息息相关。
● 一个人的言行、信仰和态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思考和学习,人可以变得更加积极和自信。
● 了解自己的个人权利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期待。
● 相信自己的权利和他人的权利。说出自己的信仰、所欲和不欲,同时也允许他人行使同样的权利。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易事。某些情况下或者跟某些特定的人相处时,你可能非常自信、果断、勇敢,但是另一些情况下,你发现自己很难诚实、清晰地表达自我。下面的小测验将对你的决断力做出评价。
左列是一系列假设情景和自信反应,请你在右列为每一个情景打分(1~10分)。例如,如果你很难向请你帮忙照料婴儿的朋友说“不”,可以为自己打2分;如果当你发现有同事刻意躲避你时,你可以果断地找到对方询问原因,则可以为自己打9分或者10分。
通过回答下列问题,你能够了解到自己在生活中哪些方面具有决断能力或者缺乏决断能力。每一部分的总分:高于50分时为优秀;高于30分时为良好;低于30分时,就需要你尤其注意了。本书将对以下每个情景下的自信反应提出建议。
工作中的决断力满分10分(10分代表容易,1分代表不可能)
● 老板说你懒惰时,你能够自信、镇定地为自己辩解。
● 收到在会上做展示的任务时,你愿意欣然接受。
● 与同事合作完成项目,同事未能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时,你会毫无愠色地批评对方。
● 认为自己做出了优秀的成绩,你会向老板说明情况,主动要求加薪。
● 有同事在工作中对你乱发脾气,你可以置之不理,不受影响。
● 感到自己超负荷工作但是老板继续给你安排任务时,你会告诉老板你做不到。
朋友关系中的决断力满分10分(10分代表容易,1分代表不可能)
● 告诉朋友,你很讨厌与他一起在外消费时他逃避为自己的消费买单的行为。
● 一群熟人闲聊朋友的坏话时,你敢于站出来为朋友说话。
● 朋友请你晚上帮忙照料婴儿,而你已经有约时,为自己争取时间考虑,你拒绝了他。
● 几个朋友抱怨你对他们的一些评价冒犯到他们时,即使你感到很荒谬,你仍然道歉并且承认错误。
● 朋友赞许你很会讲故事时,你欣然接受夸奖并表示感谢。
● 与一帮朋友就餐时,你快速阅读菜单,首先决定自己想点的菜肴。
家庭关系中的决断力满分10分(10分代表容易,1分代表不可能)
● 你的姐夫批评你新装饰的房间缺乏品味时,你可以一笑置之。
● 孩子帮忙拆开购物袋或者清理餐桌后,你会表扬他们。
● 母亲每天打电话说希望你前去看望她时,你会告诉她你不能像以前一样经常去看她了。
● 父亲夸奖你教育孩子有方,是个好家长时,你欣然接受夸奖。
● 告诉你的伴侣,你对他的食言和晚归感到失望。
● 与家人坐下来讨论家务的分配问题。
接受服务时的决断力满分10分(10分代表容易,1分代表不可能)
● 独自坐在一家生意很好的餐厅里,而服务员无视你的存在时,你会直接走向他要求他为你服务。
● 医生对你的健康问题做出诊断,而你感到迷惑时,要求医生为你解释,并且允许你花时间记笔记。
● 店员尽力为你推荐很多款鞋子后,仍然没有你中意的款式,你会不消费便离开。
● 为卧室购买了新地板,质量保证期内地板出现了断面等问题,你会向店家提出明确的索赔方案。
● 餐厅中遇到叫嚷吵闹、横冲直撞的儿童,你会要求大堂经理和儿童家长沟通,对儿童进行管制。
接受面试时的决断力满分10分(10分代表容易,1分代表不可能)
● 收到一家地方大型机构的面试邀请后,你会仔细阅读该公司网站内容,了解企业。
● 在接待室中等候,面试官到达后,你会起立、微笑、直视对方、准备握手。
● 被问及不太理解的问题时,你会说明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请面试官重复问题。
● 被问及自己的能力和强项时,你会做出描述,举出事例。
● 被问及自己的弱项时,你会举出事例,说明自己正在克服这一弱项或者这一弱项也可以被转化为自己的强项。
● 当面试官将你就职的上一家公司说成是二流企业时,你会加以反驳。
得分说明:
计算每一部分的总分。
50分或者50分以上:没有什么能难倒你,对吗?你在坚守自我方面没有问题。
30分或者30分以上:良好,但是你需要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加强决断力的培养。
30分以下:大多数情况下,你无法做到坚守自我,建议关注本书下文提出的建议。
既然你已经阅读了第1章,应该已经意识到为何自己在生活中的某些特定领域难以坚守自我。请阅读第一部分的剩余章节,你将了解到更多与决断力养成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理解理论不代表能够将理论运用在实践中。因此,本书第二部分主要根据测验中的情景,提出化解每一情景难题的最优方案。虽然你的得分暴露出你的弱项,但是建议从你最擅长的方面开始培养。希望你能将本书提出的建议运用于自己的生活中,因为这是进步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