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席卷了大地,风声在夜空里呼啸。地平线那端,一个孤独的身影正机械地蹒跚着。看样子,它已经走了很久很久。
它是一匹狼。
许是与同伴不和,许是跟丢了团队,独狼无声地逡巡在荒原上。一连十天,它都没有捕到猎物,茕茕独立,饥肠辘辘。
在肉食类动物中,狼的耐力、速度和个体战斗力远远算不上拔尖。然而群体作战的优势让狼成为高效的杀手。
狼群习惯的捕猎方式是先从外围包抄,把猎物团团围住,步步紧逼。然而独狼并不能完成这样的狩猎,甚至可能斗不过大型食草动物。
绝望的独狼,动起了投奔人类的念头。
人类自从掌握了种植技术,就慢慢步入农耕文明,建立起部族村落。在人类聚居地,总会有堆积如山的垃圾:破烂菜叶、残羹剩饭,甚至粪便。这些都是狼难得的食物来源。
只要跟着人类,总能苟活下去。
渐渐地,狼磨掉了锋利的棱角,开始依附人类生活。天长日久的定期投喂,狼跟人的关系越拉越近,成了看家护院的忠实门徒。而且,越温顺,越得宠,食物越丰盛,便能繁殖更多的后代。
从此,曾经特立独行的独狼,正式被招安为“狗”,“与人为善”的基因代代相传。
想象图: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便有意识地把野狼驯养为家犬(绘图:柳叶刀)
除了狗,猫也是人类家庭最常见的宠物之一,但猫和狗有很大不同。
几乎所有的猫都有类似的长相。虽然大小不同,毛色各异,但是猫咪们都有着长长的尾巴,圆圆的脸,尖尖的耳朵。
相比而言,狗就显得变化多端,西班牙斗牛犬、贵妇犬、藏獒、牧羊犬、北京犬、拉布拉多犬、吉娃娃……不同的狗,长相千差万别。光看外形,甚至难以将其归为同一物种。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全世界所有家猫都是当年波斯、埃及一带单次驯化的大型猫科动物的后代,可简单称之为“单中心或寡中心起源”。而狗的驯化就复杂多了,是“多中心起源”,即各地独立驯化的结果。
狗虽然不能讲述历史,但狗的骸骨可以。科学家从狗化石中提取出DNA,将其跟700只现代狗的基因比对,发现了狗谱系中的两大分支:一支来自东欧亚大陆,像沙皮和藏獒,约在1.4万年前被人类驯化;另一支则来自西欧亚大陆,约在1.1万~1.6万年前被人类驯化。
家犬的起源和驯化,是一个争议不断的科学问题。直到2016年,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张亚平院士课题组与云南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才找到答案。他们通过对58只犬科动物(12只灰狼、27只来自亚洲和非洲的原始狗及来自世界各地19只不同品种的现代狗)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发现来自东南亚的狗明显比其他种群的狗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东南亚的狗是与灰狼有亲缘关系的最基础的种群,而位点频谱数据分析表明,最早被驯化的狗出现在约3.3万年前的东南亚。
研究人员由此推测,在约1.5万年前,东南亚的驯化犬类开始往世界各地迁移,在中东、非洲和欧洲等地繁衍生息,协助人类狩猎和放牧。后来一支走出亚洲的犬类又迁回东方,在中国北部与当地品种进行基因交流。
凶悍、勇毅的狼变成了乖巧、可爱的狗,是一个在世界各地普遍发生的故事内核。基于现代狗和狼的基因比对结果,科学家推测,人类驯狼为狗的行为可能发生了不止一次。被驯化后,不同起源的狗又反复配对杂交,和狼再次混血,甚至通过彼时未被淹没的白令海峡和美洲的同族进行基因交流。最终,来自东欧亚的犬种略占上风,对现代犬种的基因贡献更大,西欧亚驯化的犬种则对现代犬种的基因贡献较少。
不同的生长环境,各异的饮食习惯,多个品种的反复配对,造就了狗的高矮胖瘦、美丑妍媸。在全世界,狗的品种有近178个,既有威武雄壮的大丹和牧羊犬,也有小巧玲珑的博美和吉娃娃。此时,相信你已经了解,怀中那只撒娇卖萌的泰迪,竟和凶猛的藏獒是近亲。
各个品种的狗,体形、性情各不相同
然而,不管什么品种的狗,都有着和狼截然不同的性情。
野狼对人要么躲避、要么攻击,而狗在见到人时格外亲热。特别是听到主人回家的脚步声,被驯化的狗就会立刻奔到门口,摇尾示好。狗失去了桀骜的野性,把人类视为主人。
究其原因,源自狗的某些基因突变。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家布里奇特·沃霍尔特和其他遗传学家研究发现,在狗的驯化过程中,6号染色体上有一段5Mb的基因区域在演化中被选择,而这一基因片段也存在于人类基因组中。如果人类缺失这段基因,便会引发Williams-Beuren综合征,出现发育延迟和行为刻板等症状。而行为刻板也是狗有别于狼的核心驯化要素。研究结果表明,正是该区段内两个基因 GTF2I 和 GTF2IRD1 的结构变异,促进了狗的社交能力。在科幻电影《侏罗纪世界2》中,迅猛龙对人类的亲昵和忠心,与狗的驯化机理类似。
这两个基因突变的扩张,将狗的注意力分散到人类身上,正是人类选择的结果。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狗对人类越亲热,人类对狗也越发体贴。拥有与人亲善的基因的狗会获得更多的关爱和繁殖机会。而驯化过程中对人不亲近,乃至会伤人的狗,则难以留下后代。
久而久之,与人为善的狗越来越多,狗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在许多家庭,狗已是重要一员,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都得到了精心照顾。城市工薪族养了狗,在外漂泊不再那么孤独;空巢老人养了狗,减少了儿女不在眼前的寂寞;一些手头宽裕的人,也会在家里养些纯种狗,当作经济实力及身份地位的象征。
狗在长期和人类共处的日子里,也演化得越发适应人类社会。大约1万年前起,人类进入农业时代,食物中淀粉比例增加。相比以食肉为主的狼,狗的淀粉酶基因拷贝增加,更加适应消化吸收淀粉。
艾格尼丝曾言:“狗的寿命太短,这真的是它们唯一的缺点。”时至今日,狗已经成为人类的助手和最亲密的伙伴。在村庄里,狗或为人们看家护院,拒生人于门外;或看管羊群;或拉雪橇;或刨地翻土,寻找失物;甚至可以在树林中寻找埋在地下的珍贵食材。
在城市里,狗则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服务,拉布拉多、黄金猎犬负责导盲,帮助盲人出行;德国牧羊犬探案如神,帮助警察惩凶除恶;嗅觉灵敏的德国黑背,则在海关负责缉毒。
嘉贝丽·文生讲过这样一句话:“洪荒时代,人类从大自然中选择了狗,而它也终究没教人失望,成了自然界中最善解‘人’意的动物。”是啊,人提供食物,狗提供服务,互惠互利,甚至日久生情,在情感上互相依赖,人类和狗之间的甜蜜故事,可望不断地续写下去。
1. Cohn J. How wild wolves became domestic dogs[J]. BioScience ,1997,47(11), 725.
2. Vilà C., Savolainen P., Maldonado J.E., Amorim I.R., Rice J.E., Honeycutt R.L., ... Wayne R.K. Multiple and ancient origins of the domestic dog[J]. Science , 1997,276(5319), 1687–1689.
3. Wang G.D., Zhai W., Yang H.C., Wang L., Zhong L., Liu Y.H., ... Irwin D.M.Out of southern East Asia: the natural history of domestic dogs across the world[J]. Cell Research , 2016,26(1), 21.
4. Shuldiner E., Koch I.J., Kartzinel R.Y., Hogan A., Brubaker L., Wanser S.,...Udell M.A. Structural variants in genes associated with human Williams Beuren syndrome underlie stereotypical hypersociability in domestic dogs[J]. Science Advances , 2017,3(7), e1700398.
5. Lindblad-Toh K., Wade C.M., Mikkelsen T.S., Karlsson E.K., Jaffe D.B.,Kamal M., ... Mauceli E. Genome sequenc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haplotype structure of the domestic dog[J]. Nature , 2005,438(706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