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核弹也炸不死的“活化石”

秋来,金黄的银杏叶飒飒飘落,铺成那一地金黄,璀璨斑驳,煞是好看。郭沫若深情描绘过银杏叶翩翩而落之美:“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难以想象的是,这饱含诗意的银杏( Ginkgo biloba L.),至少在2.7亿年前就已经开始装点世界,存活时间甚至长于恐龙们(累计在世1.6亿年)。

银杏原先的名字可不那么浪漫,叫“鸭脚树”。《本草纲目》记载,银杏“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直到宋朝,受到皇上青睐,才一举翻身,得了“银杏”这个美名。

银杏的名字,也与果实颜色呈白色有关。银杏果也称白果。白果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元素,包括维生素、粗纤维、氨基酸、铁、锌等,有抑菌杀菌、去痰止咳、促进血液循环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美中不足的是,白果含有少量的氢氰酸毒素,多食、生食可能会引起中毒。

一棵银杏树从栽种到结果,需要长达20多年的时间。为此,银杏也落下了“公孙树”的昵称——公公种下了,孙子才能吃得上。

这种高大、生长缓慢的乔木是银杏纲、银杏目、银杏科、银杏属的唯一现存物种——它的亲戚早已湮没于演化的长河中。唯独银杏熬过了无数严寒酷暑,成了裸子植物中最老的孑遗植物。

银杏的叶子和果实

长寿的秘诀:无为而治?

银杏的寿命极为惊人。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银杏树在我国贵州福泉,树龄约有5000年到6000年。而有“中华银杏王”和“天下银杏第一树”之称的两棵古银杏树,分别位于我国贵州长顺和山东莒县,树龄都在4000多年。

岁月流转,银杏见证了数不清的物换星移、盛衰兴亡。曾经鲜活的巨型蜘蛛和巨型蜻蜓湮灭在石炭纪燃煤之中,曾经威震这颗星球的恐龙消失殆尽,各种哺乳动物在树下嬉闹,各色鸟儿在枝叶间翻飞……直至人类成为大地的新主宰。

历尽无数的幻灭和新生,银杏如同一位缄默的老者,又饱含着澎湃的生命之力,伫立在这亿万年的孤独与喧嚣之中。

银杏被称为活化石,是有道理的。在漫长岁月中,银杏演化速度极慢,也没有旁系演化。唯有顺着一条既定的血脉,延续了万千世代。今天的银杏和亿万年前的银杏相比,基本没有变化。

可以说,银杏可以安稳走到今天,靠的是超强的抗逆性 。无论外界环境怎样变化,银杏以不变应万变,这种无为而治的态度可以从银杏的基因窥见一斑。

银杏的基因组大小超过10Gb,是人类的三倍之多。对于一种二倍体植物 而言,实在是匪夷所思。这是因为在演化过程中,银杏发生过两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并伴有大量LTR(Long Terminal Repeat,即长末端重复序列,基因组里常见的一类来自于逆转录病毒 的重复序列)的复制和插入。

两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一次发生在所有被子植物中,一次仅仅发生在银杏中。在全基因组复制过程中,银杏的防御机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一方面是具备各种防御功能的基因家族发生了广泛的扩张,另一方面是多重防御机制的加强。比如如何应对昆虫的攻击,既可以合成直接对抗昆虫的化合物,也可以释放吸引昆虫天敌的有机挥发物来间接对抗昆虫。

LTR是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的一部分。这类病毒在植物细胞内捣乱,借用宿主细胞提供的材料进行疯狂的自我复制。随后,再靠着自身携带的元件,插入宿主细胞的染色体,成为宿主基因的一部分。

银杏基因组里的冗余部分,有四分之三都是LTR干的好事。就像电脑用久了要清扫垃圾,大部分生物也会主动清洗LTR。然而银杏奉行“无为而治”的生活态度,对这些冗余视而不见。

所以,银杏基因组乍看颇大,但真正跟自身生存发展有关联的部分并不算多。

银杏的淡定无为,也有道理。任由那些外来序列随机插入自己的基因组里,有可能会形成新的基因,或者带来相关的基因突变,这对于自身演化较慢的银杏来说另有一番意义。而且LTR的不断复制和插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提前占位的作用,从而避免其他病毒乘虚而入。

广岛幸存者

有人说,银杏基因组看起来像个“垃圾桶”。到今天为止,科学家尚未研究清楚这么大的基因组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套基因赋予了银杏极其强大的适应性。在两亿多年的沧海桑田中,银杏处之泰然,甚至在遭遇原子弹核爆的超强辐射后,银杏也未凋亡。

那是1945年8月6日,在一声巨响中,日本广岛倾覆了。

当时,在距原子弹爆炸中心500米左右的辐射范围内,温度高达3000℃~4000℃,即便在10千米外,也能感受到灼热的气流。在广岛市,近20万人瞬间丧命,同样被摧毁的其他生物则数不胜数。

令人意外的是,有一株树龄200多年的银杏,在被炸得只剩下麦秆般粗细的根部后,顽强挺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抽出了新枝,并且在第三年长出新芽,重焕生机。

这位广岛原子弹事件的历史见证者,成了珍贵的研究样本。科学家从劫后重生的银杏树上采集了种子,想要细细研究其中奥妙,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如今,银杏依然在缓缓生长,与亿万年前并无二致。就像陪伴过其他那些生物一样,银杏将继续在静默中陪伴人类,见证人类的地老天荒。

参考资料

Guan R.,Zhao Y.,Zhang H.,Fan G.,Liu X.,Zhou W.,... Fu Y. Draft genome of the living fossil Ginkgo biloba[J]. Giga Science ,20016,5(1):49. GZsWxKf8jbHp67633XqAAY6LQHhAfKG9uCdbYht6Qe4s/3qfiyB8GG5TMG4sjcx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