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们更加谨慎,
危机管理能力更强

我总是提前考虑好每个细节,想象所有可能的风险,并准备好对应的解决方案。

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你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一种是立即投入到新环境之中,进行探索;另一种是先等一等,看一看,思虑周全之后再行动。

一些人和动物会采取第一种策略,因为他们总是反应迅速,行为果敢,喜欢冒险;而另一些会选择第二种策略,因为他们总是谨小慎微,习惯行动之前先耐心观察一段时间。

以上两种策略在不同情境下都可能是合适的。比如一群兔子迁徙到一片贫瘠的草地,天敌相对较少,那么采取第一种策略的兔子会有更大的概率生存下来。它们会迅速占领这片草地,在其他相对谨慎的动物到来之前把一切吃个精光。相反,如果这是一片肥沃的牧场,但是捕食者也很多,此时第二种策略则是最佳选择。那些冒险冲动的兔子可能首先被天敌捕杀,而谨小慎微的兔子们则及时发现了潜藏的危险,从而有更大的概率存活下来。

同一物种里的个体对这两种策略有不同的偏好,这对整个物种长久存活下来是非常有利的。有时,只有果敢迅速的个体才可以存活下来,因为胆怯谨慎的个体会因为退缩导致挨饿至死;而有时,胆怯谨慎的个体让群体里的其他成员都效仿着保持警惕,这增加了每个成员存活的概率。不过,不管倾向于哪一种策略,都会有足够的个体存活下来确保整个物种的延续。

相比之下,高度敏感型的人更偏好第二种策略,在说话做事之前总是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可能对这类场景再熟悉不过:在开始一段对话之前,你可能已经想了很多:“如果他拒绝了,我就这样做;如果他看起来比较高兴,那我就……”行动之前,你可能已经把所有可能的结果都考虑了一遍。

高度敏感型的人不仅擅长想象可能的结果,还常常能预想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开始一件事之前,你可能会思前想后,将所有细节考虑周全。不过,这虽然会帮你降低出错的概率,但是它也会降低你对事物的接受速度。因为你总是花太多时间去担心可能的风险。

当我为培训做准备时,我总是提前考虑好每个细节,想象所有可能的风险,并准备好对应的解决方案。而相对心宽的人就不需要做如此精细的准备,因为即使一切没有按照计划进行,他也不会自乱阵脚。

但是对我而言,一整天的培训已经耗光了我所有精力。如果再有任何出乎意料的情况发生,我也没有多余的力量去应对。所以,做好最周全的准备是最明智的选择。

事实上,习惯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是一种非常好的能力。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对于那些难以忍受出现意外情况的人更是如此。但是它的缺点在于:你很有可能得长期处于担心焦虑的状态。或许你已经对此深有感触。如果真是这样,你可以学着如何选择性地关闭这项能力。一些放松技巧或者冥想有时会比较管用。

或许会有人鼓励你,要敢于尝试,别瞻前顾后,学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是,如果你是一个高度敏感型人,行动之前花一点点时间考虑一下反而会更加明智。因为你并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处理冲突和失误,你的身体里储存的能量实在有限。尽量避免没必要的争吵,因为它会让你的神经系统久久不能恢复常态;也要避免饥饿、干渴和寒冷,因为跟其他人相比,你会因此受到更深的影响。

思考慢一点,到得快一点

敏感者们总是能看透整件事情。这也是为什么你需要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一件事。它的好处在于,无论你说什么或者做什么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或者是富有创造性的。许多作家、艺术家或者思想家都带有典型的高度敏感型人格特征。

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在眨眼之间就做好一个决定。对我来说,在工作会议期间,我很难确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无法决定自己更倾向于哪一个行动方案。我更想把它留到后面,给自己一点时间将事情想清楚。一开始我会为自己在工作中延长大家做决定的时间而感到愧疚。无奈大家已经习惯了我的行事方式。但当我将自己的决定回复给同事时,我发现他们非常尊重我的观点和想法,因为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思维非常缜密。

延斯(Jens),55岁

与高度敏感完全对立的是行动被冲动和无意识控制。但是当某些高度敏感型的人被刺激淹没,无法抽身时,他们很可能达到绝望的顶峰,濒临爆发,进而做出一些冲动行为来帮助自己抽身离开。比如突然辞职,跟朋友断绝关系,疯狂地吃喝玩乐,甚至是给年迈的父母打电话发泄自己的情绪。

有时,高度敏感型的人会被误解为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两者的区别在于,高度敏感型的人很快会为之前的行为后悔,尤其是当他们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痛苦或者不快时;而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于做出生气和自我防御式的反应。作为一个高度敏感型的人,你非常想要避免出现任何失误。一旦你伤害了他人,即使是动物,不管以什么方式,你都会感到极度愧疚,长时间处于深深的自责中。

追求生活有趣、有味

多数敏感者倾向于选择相对谨慎的策略。他们总是将安全放在首位,享受熟悉的感觉。但是也有一些敏感者喜欢冒险,探索新的事物。如果你觉得自己容易感到无聊但又容易感觉疲惫,那么你很可能是一个喜欢寻求刺激的敏感者。而想要从中达到平衡其实并不容易。

作为一个寻求刺激的敏感者,如果你的生活总是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你很快就会厌烦这种不断重复和无休无止的生活节奏。你总是想要给生活加一点调料,使之变得有趣一点。你渴望去旅行,尤其是去那些你从未去过的地方。

在旁人看来,这些寻求刺激的敏感者很可能会自己找一堆麻烦,难以收场。尽管他们很容易受到刺激,也很容易被刺激淹没,但是他们总是不断地去寻求新的挑战,而又不断变得疲惫不堪而难以应付这些挑战。事后,他们又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但其实他们并不需要自责—因为对未知的渴望并没有错,只是这种渴望很难与他们的高度敏感型人格平衡。这有点儿像开车,我们必须一只脚踩在油门上,同时另一只脚踩在刹车上。只有两只脚完美配合才能驱使车子平稳前行。

高敏感人喜欢聊深度

大约有70%的高度敏感型人属于内向型,而另外30%则属于外向型。如果我告诉一个来访者,在我看来他/她应该是一个内向的人,常常会立刻遭到反驳:“不可能,因为我不会一个人呆坐在角落里,我并不喜欢一个人的感觉。”

如今,“内向”这个词可能已经带有贬义了。人们总是将它与难以接近、事不关己,喜欢自己待着,爱钻牛角尖或者总是游荡在网络世界里等形象相联系起来。

根据荣格的理论,相比于物质世界,内向型的人更关注内心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只关心自己心里的一隅,其实他们也关注着别人。

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你会发现自己对关于物质的肤浅话题丝毫不感兴趣。漫无目的的闲聊很快就会耗光你的耐心。但你却很乐意与人进行有深度的沟通,不管是一对一的对话还是分享式的小团体交流。相比于很多人的大群体,你更喜欢一些小组织,因为它所需要的精力更少。

其实,即使你是一个外向型的敏感者,你也不会将所有的时间都用于社交。因为你同样需要属于自己的时间来处理纷繁复杂的信息,跟内向型的人一样。

我们很容易混淆高度敏感型和内向型这两种特质。它们的确存在一些共同点。比如,荣格认为,内向的人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喜欢思考和反省。并且这两种类型的人都不需要过多的外部刺激,心里都有五彩斑斓的生活,被自己丰富的思维和想象滋养着。他们也需要花费很多能量来思考和消化外部输入的刺激和体验。

当然也有特例,一些高度敏感型人虽然极度内向,但并不回避社交,即使长久待在大群体中也不会感到不适。这些人常常成长于一个大家庭,或者习惯了学校的集体生活或者其他人多的生活方式。对他们来说,这种许多人在周围的感觉是熟悉的,甚至是安全的。高度敏感型的人在社交中表现活跃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来自环境的压力。如果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只有在你表现得外向活泼时才能得到家人的认可,那么你会觉得表现得外向是一种必需。

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70%的高度敏感型的人比较内向。因为小团体有利于他们思考,也不会轻易让他们身心俱疲。

但是,让高度敏感和外向并存则非常具有挑战性。对高度敏感的外向型个体而言,当他们兴致勃勃地想要进行更多的社交时,总是对自己感到失望。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在高度敏感的内向型个体中,只是程度相对较轻。

给自己贴标签,就是为人生设限

事实上,不可能存在一种分类方法让我们百分百地符合其中一种类型。因为100个人就有100种类型。如果你尝试将自己与某一种类型匹配,那么你一定无意识地排除了人格中其他无关的特质。一旦你将自己定义为某一特定类型,你就会根据该角色给自己设定界限,进而忘记自己还有改变和成长的潜能。

将人定义为不同的类型能够让我们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如果我们没有发现这一点,我们就可能一直处于认为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样的误区里。进而,如果他人的行事方式跟自己不同,我们就会断定这是不对的。在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前,我就常对自己说,那些精力充沛、生活匆忙的人一定是因为害怕像我一样深入了解自己。我坚信他们其实是在逃避某些事物。而现在,我知道他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生活着而已。

同样地,外向型的人也可能相应地认为,那些内向型的人其实就是冷漠、自私,对他人没兴趣,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别人身上而已。如果外向型的人看见对方宁愿一整晚都独自待着而不愿跟自己一起度过,他很可能开始思考自己到底做错什么了。因为他无法理解安静的独处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另外,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也能帮助夫妻之间更深地了解对方,增进双方感情。 jxHdI5jHR21noZQemXLyDODxTKBlG4PdLwPf4m5ASfpd7FHr/wqkuPee5/jjs+e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