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抓住核心,有效避免决策瘫痪

排定先后次序为何这么困难?从理论上来看,这个问题并不难。只需要把“重要”目标放在“次要”目标前面,把“关键”目标放在“有用”目标前面。

如果难以分清“关键”和“有用”呢?有时候两者的区别并不明显。这时往往必须在一个“未知”和另一个“未知”之间做出选择,这种复杂状况往往让人无从选择。事实上,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过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会使人做出不理智的决策。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伦纳德·吉米·萨维奇(LeonardJimmie Savage)描述了他所观察到的人类决策基本规律,并称之为“确定事件原理”。 萨维奇使用下面这个例子详加说明:一名商人打算购置一处房产。当地不久即将举行选举,他推想的选举结果可能影响到这笔生意的收益状况。为了明确自己的决定,他预先设想了两种可能的情境:其一,如果共和党胜出,他决定买;其二,如果民主党胜出,他也一样会买。既然两种情况下他都会买,那就不必等到选举结果揭晓就可以直接买下来了。这个决定似乎相当明智,而且应该很少有人会质疑萨维奇的逻辑。

事实上还真有两位心理学家提出了异议。以色列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埃尔德·沙菲尔(Eldar Shafir)随后共同发表的论文就证明,“确定事件原理”并不总是确定。 两位学者研究发现,人们在做决定时会受到不确定性情境的影响,即使这种不确定性跟选择的结果毫无关联(就像商人购入房地产的例子)。比方说,假设你是位大学生,圣诞假期的两个星期前刚考完一场重要的期末考试。此前你已经为这场考试准备了好几个星期,因为这是一门将会左右你未来职业生涯的科目。

现在,你还得多等两天才能知道考试成绩。而就在此时,你偶然看见一条广告,圣诞期间去夏威夷度假可享受超低价折扣。于是你面临三个选择:要么今天马上购买下来;要么今天就放弃;要么先付5美元订金把这个特惠价位预留两天,等成绩出来以后再做决定。你会怎么做呢?

你可能比较希望先知道考试结果再做决定,参与这项实验的学生多半也这样想。于是,特沃斯基和沙菲尔干脆为其中两组受试学生解除了这一不确定性,他们把考试结果提前告诉了这两组学生。一些学生获知自己考试通过,共有57%的人决定出发去度假(毕竟这是很棒的庆祝活动);其他学生得知自己考试没能过关,结果其中54%的人也选择去度假(毕竟这是很棒的减压发泄方式)。不管考试有没有通过,学生们都巴不得马上飞往夏威夷。

接下来,更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实验中还有一组学生跟你一样还不知道期末考试结果,这批人的想法却截然不同:其中大多数人(61%)都选择花5美元多等两天。仔细想想看吧!考过了,想去夏威夷;没考过,也想去夏威夷;不知道自己考没考过,反而要……再等等看?这可不太像“确定事件原理”的运作方式。这就相当于,我们之前那位商人打算等到选举结果出来以后再决定,尽管明明不论结果怎样他都很乐意买入房产。

特沃斯基和沙菲尔的研究告诉我们,不确定性(即使是毫不相干的不确定性)会让人决策瘫痪。沙菲尔和另一位心理学家唐纳德·雷德梅尔(Donald Redelmeier)所做的另一项研究表明,选择过多也可能导致决策瘫痪。比方说,假设你还在念大学,某天晚上面临以下选择,你会怎么做?

(一)去听一位让你心仪作家的讲座,他只在当晚来校访问;

(二)去图书馆学习。

一边是机会稍纵即逝的演讲,一边是看书学习,后者听起来可不太吸引人。第一组受试学生面临这项决策时,只有21%的人决定去图书馆学习。

然而,假设把选择增加到了3项:

(一)去听心仪作家的讲座;

(二)去图书馆学习;

(三)去看一部一直想看的外国影片。

难道说答案会有所不同吗?令人吃惊的是,另一组受试学生面临3种选择时,决定去图书馆学习的人占到了40%,几乎是前一组的两倍之多。在学习之外提供两种有趣选项,而不是仅有一种,这样反倒让学生不想选其中的任何一项。这种行为虽不“理性”,却很人性。

排定先后次序可以将人们从决策焦虑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因此找到核心就显得至关重要。读者朋友必将反复遇到充斥着不确定性的环境,还得勉强做出决策。选择常常使人饱受焦虑之苦,即使面临两个好选择也是如此,就如同必须在听讲座和看电影之间做决定。

核心信息可以提醒你真正重要的东西,进而帮助你避免做出坏的选择。就以赫伯·凯莱赫与西南航空的故事为例,如果你必须在提供鸡肉沙拉和不提供鸡肉沙拉之间做出选择,那么“全球票价最低的航空公司”这一观点就能帮助你放弃鸡肉沙拉。 3NPrmzdhj5+oiR2jev+8Ocv6Dt+69QecagQhOqd6DOwYnXcNExsOzIxlcN3gMQ2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